一个真实的宁夏

来源 :世界博览·中国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印象中,宁夏是一个腼腆而干练的回族姑娘,戴着别致的白帽和白色面纱,太阳把大漠染成的金色,映在她的脸和白纱上,美丽无比。直到今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才有了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真的能到宁夏去一览“塞上江南”的风采,去寻找梦想当中那个美丽的回族姑娘。
  
  气派的西夏王陵
  
   我们一大早就到了银川,目的地是宁夏最南端的城市固原。虽然是来工作,但是也肯定不能错过这里最重要的景点,西夏王陵。于是我们让司机绕道去了这个位于银川市以西的千年帝王陵墓。
  这天天气出奇地好,蔚蓝的天空中飘着薄薄的云丝。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得轻松愉悦。观览车晃晃悠悠地载着我们朝王陵的方向开去。在主陵区正对的大道两旁,两排默默矗立的石像慢慢地把一种叫庄严的气氛渲染了起来。而当我真的站在这些帝王陵台之间的时候,我着实被震撼了。好一个帝王陵!真是够气派。在这片贺兰山脚下方圆50公里的范围内,目之所及,没有一棵高树或者任何其它的的建筑物,这九座帝王陵和254座形状、规模、大小不等的王公大臣陪葬陵就这样赫然矗立在这里。这西夏王陵的建筑规模,虽然无法与北京的十三陵相比。然而在贺兰山和这片广阔平原的映衬下,却显得更加有气势。资料上说这里的每座陵墓都是八角形塔式建筑,上下各分为五级,七级和九级不等。陵台的外部都用石砖包砌,并附着有砖木瓦结构的出檐,而且层层不一。可惜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这么细致的结构了。当年西夏王朝被蒙古军灭亡后,这里的陵园就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更不用说这近千年来时间的冲刷。当我走近这一座座沉默的帝王陵寝时,才清晰地看到千年历史在它们身上留下的痕迹。无数次的雨水和风沙已经将它们冲刷得没有了棱角,而塔层之间的界限也已模糊不清了。
  这里很安静,游客都三三两两地散落在这偌大的空间里。只能听到“呼呼”的风声,还有偶尔从陵台上飞出的鸟扑扇翅膀的声音。各种鸟兽都已经在陵台石壁上凿洞筑窝了,青草和一些壁生植物也零零碎碎地从陵台石壁上探出头来。而粉碎掉了的墓石就在旁边散落了一圈。连接这一座座陵台的墙,也只剩下一条条留着巨大缺口的残垣断壁。就好像这整个西夏王陵在高温中融化掉了一半似的。我穿梭于各个陵台的遗迹之间,默默地读着旁边的注解,不停地按动相机,记录下各个角度各个视野的景致。这里强烈的颜色对比让一种莫名的激动涌上我的心头,一座座在阳光下金灿灿的陵台跃然印刻在远处贺兰山脉的深灰色之中;而这时的云也知趣地随风展开各种造型,像作家的写意泼墨画一般在蔚蓝色的背景下朝各个方向发散开来。同时,我又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大概是这里太凝重的历史沧桑感吧。不知道一千年前,西夏王朝在这里刚刚给皇帝们修建好的陵墓是如何的气势恢宏,可现在也无从考证了。朝代变更,犹如史书翻页,当时间的车轮在这里辗过以后,剩下的就不多了。
  
  传说中的宁夏枸杞
  
  我们的宁夏之行就以这样一种对我来说近乎完美的方式拉开了序幕,接下来我们每到一处,都无疑是在给我对宁夏的印象锦上添花。如果西夏王陵是游览的重头戏,那么青铜峡的“108塔”则是我们此行的意外惊喜。我们的司机一连两次错过进入这里的路口,好不容易才找了进来。没有人知道这些灰白色的佛塔被建造的确切原因。只知道它们是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喇嘛式实心塔群。在塔底卖纪念品的阿姨告诉我们,在这里佛塔的塔基里,曾经发现过记载有西夏文字的千佛图。这108座香炉状佛塔十二层排开,倚着陡峭的山坡自下而上按递减的奇数排列,形成一个巨大的三角塔群。佛教认为人生有108种苦难和烦恼。为了消除这些苦难和烦恼,于是规定惯珠要有108颗,念佛要有108遍,敲钟要有108声,以此类推。因此,青铜峡的108塔估计应该是为了消除人生的灾难和烦恼而特意建造的。最顶端的那座稍大的佛塔被当地人常年点香供奉着。所以这里一直佛烟缭绕,更加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但是我最喜欢这里的地方不是它的神秘,而是站在所有佛塔的顶端你可以将低处如画的风景尽收眼底。这个山谷里藏着一块精致的河套平原。平静的黄河水贯中而过。黄河这边的岸上是一望无际的田地,从深绿色的农作物到翠绿色的草地再到金黄色的油菜花地和紫红色的花丛,好一片生机盎然。而河的对岸则是连绵不断的山峦,棕色的灰色的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
  我们的车子颠颠簸簸走着,我的瞌睡也是断断续续打着。不知道过了多久,司机突然把车子停在了路边。我们都被他这个举动惊醒了,我透过车窗四下望去,这里除了农田以外,什么都没有,这里停车是为何呢?这时车门突然被拉开,司机堆了一脸笑容站在车门外:“下来看看吧!我们宁夏的枸杞地!你们保准没见过!”原来是我们的车路过一片枸杞园。热情的司机主动建议我们下车参观一下这个让宁夏人得意的特产。说来惭愧,我长这么大还从来不知道枸杞是结在树上,还是长在地面,还是埋在土里的(其实我对很多蔬菜都有这个疑问)。心想这下可以解密了。可是当我下了车顺着司机手指的方向望过去时,我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灌木丛。枸杞不是红的吗?为什么看不见红色呢?难道还没有熟,是青色的?带着一脑子疑问我又揉了揉惺松的眼,于是一粒一粒鲜艳的红点就突然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那么多的小枸杞果子,原来都躲在绿叶下面了。这里那里,星星点点,整个这一片地里都悄悄藏着呢!司机带着我们走进了园子,随手摘了一把枸杞下来,摊在手里递过来给我看。我低下头认真瞧了瞧。这是我第一次见没有被榨干的枸杞鲜果。红通通圆鼓鼓的一粒一粒,饱满如玲珑玛瑙。摊在手里还滚来滚去。我喜欢极了。真没想到平时在超市里见到的那一袋袋干瘪的枸杞居然生得这么好看。“放在嘴里尝尝,可甜啦!”司机说着往自己嘴里扔了几颗。我试着吃下了一粒,这带着水分的枸杞。原汁原味,甜得就跟它的长相一般饱满。我心里想,这下完了,尝过了鲜枸杞以后都不想再吃枸杞干了。
  这时候几个农民模样的人朝着我们走过来。一定是这枸杞园子的主人,看见我们在偷吃他们家的枸杞还不拿我们兴师问罪!我一脸紧张地走出枸杞地,心里寻思着怎么个解释方法。倒是司机师傅几下就帮我们解围了,说是我们没见过新鲜枸杞,就停了车下来开个眼界。结果那农家人居然乐呵呵地笑了,还拉着我们去了地的另一头,指给我们看他们摊在马路边上正在晾晒的枸杞果子。一席地的枸杞都摊开在了扁平的簸箕上。我兴奋地蹲下仔细研究起来。心里琢磨着,原来枸杞干就是这么做成的啊,今天又长见识了,后来我才了解到,宁夏其实是中国的枸杞之乡,枸杞园随处可见。每年的5月下旬到9月,是枸杞的成熟与采摘季节。我们这次是正好赶上了这个丰收的好季节啊。临走时,农家人往我们的口袋里塞了满满的好些枸杞干。宁夏人真是热情啊,就跟这地里的枸杞似的,红得热烈。   
  永远记得的小饭馆
  
  上了车,吃着枸杞干,继续我们的长途跋涉。开着开着,天色就见晚了,大家于是决定先解决温饱问题。路过一个小镇时,司机就随便选了个餐馆,在门口停了下来。老板娘看见有客人来了立刻跑出来张罗。这是个挺年轻的老板娘呢,看样子还不到三十。头发都用翠绿色的头巾包裹了起来,干干净净的一根碎发都看不到。她没有太多的表情,也没有太多的话,只是很认真地问了一句:“吃点儿什么?”说着就递上了一页双面的菜单。上而有我熟悉的菜,不过更多的是我不熟悉的。司机很熟练地用当地话跟老板娘商量了起来,很快就已经替我们安排好了晚饭的内容。虽然不太清楚待会儿会端上来什么菜,不过我还是充满了期待。老板娘于是转身就进了厨房,过了好一会儿了还没出来。我明白经营这样的小店应该是老板兼大厨还要兼店小二。利用这个空档,我开始认真地打量这个不大的餐馆。这时我才发现这里随处洋溢着回族的文化气息。墙上挂了两幅画。一幅是水粉画,画的是四个带着白色头巾的回族姑娘,都羞涩地低着头。而另一幅是一张放得巨大的照片,很多人在举行一个什么仪式的样子。看到我的目光停留在了那幅照片上,一直寡言的同事发话了,他开始给我上课。“知道那张照片照的是哪儿吗?”他若有所思地问我。我惭愧地摇摇头,预感大难临头。他于是耀武扬威地开始给我扫盲:“那就是传说中的麦加圣地!”
  他告诉我照片上的是人们在麦加清真寺克尔白朝拜的场景。“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每年伊斯兰历的十二月八号到十号都是朝拜的日期。主要仪式有沐浴净身,披戒衣戒欲,射石等等。按规定是男女穆斯林一生必须要去那里朝拜至少一次。他结束了演说。我挺佩服他可以记住那么多东西。
  我们等得稍微有些久了。好奇的我拿着相机就偷偷溜进了厨房。想看看我们的晚餐的制作过程,也顺便打探一下待会儿吃什么。厨房里的厨师有三个人,刚才那位老板娘,还有一位头戴白头巾的老妇人和一个正在锅里熬什么汤的小伙子,头上也带了一顶无沿白帽。他们显然是被我的突然出现吓了一跳。不过在我笑着解释了我的来意之后他们就任我在厨房里游荡了。老妇人正在用一个什么小机器给我们打着面团,看来今晚有面食。而我对那锅里正在熬着的汤比较感兴趣,因为一股浓烈的香味扑面而来。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于是跑回我的座位上,乖乖地等着。不一会儿,菜就上来了,每人一大碗面块儿汤,然后有两个素菜,最后上来的是一道有点像大盘鸡一样的炖羊肉。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天的晚饭,虽然一个菜我都叫不上名字,但是味道绝对可以让我记住一辈子。我想,其实有时候人这一生吃到的最好吃的菜,不一定是在多著名的餐馆,不一定是菜有多贵,说不定就是在某个小地方路边的某个小馆子遇到的。
  
  固原的一家人
  
  天黑尽以前,我们就到了目的地固原。在车上呆了一天,大家都累了,于是就早早休息了。第二天早上很早我们就出发了。我们在当地的联络人也准时到了,带着我们去寻找住在窑洞里的人家。一路上她都跟我们介绍,说现在的农民都富裕了,现在的“固西海”已经去掉了头上的贫困帽子。车子大概开了三个小时的柏油盘山公路,然后就缓慢地驶上了旁边的一条极其不平整的土路。这时的车子移动得跟蜗牛似的,看着前方突起又凹进的黄土路面,我觉得只有坦克才能开进去。这时我惊恐地发现,狭窄的山路旁边竟然是悬崖,一不小心就有连人带车一起掉下去的可能。我正在冒冷汗呢,突然车身猛地往下一沉。“卡住了,下来走吧!”司机叹气道。下车后我才看到,车子的后轮陷入了一条深沟。我们于是又走了大概两个小时,才看到了窑洞。就在山崖的对面,黑呼呼的岩洞一个个依山凿出来的,那么远都清晰可见。我们又不知花了多久,终于越过山沟,到了那一头。终于,我们敲开了一户窑洞人家的门。
  这家主人是夫妻俩。他们很客气地接受了我们的访问,当然还包括他们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他们家有电但是没有水。说是这里常年干旱,没有足够的水。家里挖了两口井,就靠存着天上的雨水养活一家人和家里的一些牲畜。夫妻俩除了去地里干活儿,每天最大的消遣就是晚上围坐在电视前看看节目。电视是去年乡里发的,据说是有人捐了好些电视来。大女儿每天得走三四个小时的路程去中学,小儿子和小女儿还没有开始上学。虽然穷,夫妻俩觉得日子过得还是挺开心的。他俩表示无论如何都要供孩子上学,让他们以后能走出这个穷山沟。小的两个孩子很害羞不怎么说话,大女儿告诉我们她以后想当警察。最后女主人还给我们切了一个大西瓜,说是家里好久没有来客人了。高兴。
  我们中午离开那个山沟,当晚午夜就赶回了北京。虽然困得不行,回到家后我还是忍不住又翻了翻出发前我读的那本关于宁夏的书,算是回顾—下:“宁夏位于黄河的上游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塞。她北倚贺兰山,南临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孕育了这里文化悠久的古老文明。这里物产丰富,民风纯朴……。这次宁夏行,我收获了很多。那天晚上我的梦里全是关于宁夏的事。有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地里红透了的枸杞,那顿难忘的回家美味,窑洞人家纯朴的笑容,还有那个戴着白色面纱,脸上映着大漠的金光的美丽回族少女。
其他文献
(导语)21世纪是NPO/NGO的时代,为赶上这样的时代,中国做好准备了吗?  日本大地震后,NPO/NGO组织异常活跃。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8月上旬,参与日本灾区救援的NPO/NGO组织成员超过50万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NPO/NGO组织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日本的NPO/NGO组织在增进福利、振兴文教、营造社区、国际救援、灾害救助、维护人权等领域,不仅弥补了日本社会结构和体制上的诸多问题,也正成
下午,继续在A6二楼北侧的教室监考。六个吊扇沙沙响着,偌大的教室里分散的学生埋头悄然。门窗都敞开着,我坐在后面的门口,感觉对流的空气带来丝丝清凉。心里腾空一样,无所挂碍,安然坐着。  整个新区,我只喜欢A6北侧教室,因为封闭如监狱的教学区,唯有这些教室的窗外,视线才不被对面的楼封闭,才能看到树,才有空旷的视野。窗外,年轻的杨树的树叶在阳光下轻晃,闪着油绿的亮光。我惊异那些杨树、轻风、绿油油的亮光,
多文本阅读是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学习过程。  一、多文本阅读的意义  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多文本阅读有着更深刻、更广泛的现实意义。  首先,多文本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现在语文课堂上的单篇教学相比,多文本阅读是一种文本互织,强调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多元文本,练习阅读技巧,帮助他们学习整合信息、丰富知识,
流行的恐怖文化带给我们的仅仅是头皮发麻和一身冷汗吗?透过恐怖的镜子,我们还看到什么?    中国文化有很多矛盾之处,一方面搞祖先崇拜,一方面却视鬼神为晦气。在本年度喜庆的春节晚会上,小品《不差钱》开始与亡人套近乎,并以“口误”幽默地说出“做鬼也不放过你”。众人大笑。这个可笑的“口误”让人在快乐中忘却了弥漫在社会生活中的怨气。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已经卖了200多万册,难道中国百姓还没学会“宽恕”?
【摘要】重大主题报道既是主流媒体的重大职责,也是新闻改革创新的难点。高邮市委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策划,加强协调、融入一线,做好的指挥员、策划员、联络员、战斗员,创新用活十八般新闻武器,实现重大主题宣传有序有力开展。  【关键词】重大主题宣传策划员联络员战斗员创新因子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十八大后全党的重要中心工作之一,围绕此项工作,做好新闻宣传是新闻单位义不容辞
留守儿童是随着社会转型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带来的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往往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及时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因此容易变得悲观、不善言谈,总是把自己的内心掩藏起来。久而久之,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  沙盘游戏不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种促进孩子心理素质提升的方法。沙盘中的沙,细腻柔软、有一种流动的感觉,会使人安静。我们利用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因为存在着深厚的底蕴和财富,中国的发展,有着强大的基础。但因为存在着巨大的历史包袱,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也是一种戴着镣铐的舞蹈。市场经济和文明社会的大厦在不断地升高,但是却是在旧体制的地基上。  中产阶层,这个被中西方社会学者誉为社会稳定剂的阶层,但在中国一段时间以来却也成为舆论集中攻击的对象。有攻击公共事务管理者全面腐化者,有攻击工商业全为“原罪”者,有攻击中介服务
本期嘉宾:  王小波 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高级中学校长   张随学 三门峡市第三实验小学校长  张东强 灵宝市第二初级中学校长  祝世华 卢氏县朱阳关镇初级中学校长  张新峰 卢氏县官道口镇中心小学校长  主持人:孙 俭(本刊编辑)   杨仲勋(三门峡市教育局)  导读:  “餐飲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近年来,有“全国校园足球劲旅”之称的河南省实验中学足球队不仅在国内、国际赛场上数次夺冠捧杯,在培育足球人才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在今年的高招中,队员王子丁、申翊辰同学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同一所学校的两名足球队员分别考入清华、北大,这在河南校园足球发展的历程中尚属首次,备受社会关注。据统计,近5年来,学校共培养了100余名高水平运动员,有130余名队员被全国知名大学录取。校园足球已然成为该
巴甫雷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纪念馆整面墙的版画(以卫国战争形势图相隔,两边各一幅),把苏氏生平介绍分成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既是他人生经历的分水岭,也是其思想飞跃的涅槃处。  一幅是祖国遭受德国法西斯蹂躏的画面。主人公身着戎装、伤痕累累、手扶双拐、目光抑郁。四周是战火中的满目疮痍:滚滚的浓烟、坍塌的房舍、逃难的车马、扼腕思儿的老母亲。正前方是两辆相撞的坦克,弹痕累累、履带断裂,一个失去家园的小男孩坐在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