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我们应该从微观机制的创新开始,推动整个市场体系信任关系的重建和巩固:还是应该以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协调为主,完善全球监管体系
经历过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而被动式的变革。这场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金融市场重建的思路和模式是什么?牛津大学萨伊德商学院院长柯林-梅尔(Colin Mayer)教授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许小年教授从各自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读。
危机诱因:全球化如同催化剂,而我们经历的遗场危机,是因为政府放松监管引发的欺诈现象和信任危机导致的金融市场崩溃,还是中美两大经济板块历史性碰撞时错误货币政策引发的一场灾难?
柯林·梅尔:我们正处在一个史无前例的时代,在各国逐渐放开的金融市场中,传统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周期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但监管者显然没有预测到或者是很好地应对这种变化。比如在金融信贷市场,大量复杂衍生品的产生,使各国之间的金融机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而这种相互依赖性加大了整个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同时,在一些利益集团的游说与压力之下,为了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各国政府纷纷放松了对整个金融市场、机构以及新产品的监管力度;另外,在这种监管的真空状态下,一些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金融机构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不惜冒很大的风险,甚至用欺诈的手段对待投资者。在这场危机中,我们看到了大量金融欺诈案件。这些欺诈以及冒险的行为最后给金融机构自身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从而发展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
根据以往的经验,政府迅速的干预和支持能够早日帮助金融机构度过危机。比如1990年代北欧金融危机因为短时间内获得了政府支持和金融重组,北欧的银行快速走出了阴影,相反,日本银行正是由于政府的干预不足而陷入长时间的衰退。遗憾的是,这次危机之初,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显然没有迅速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行动。
许小年:尽管我也同意,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而各国政府和企业仍在沿用过去的经验和做法对待新的问题。但就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而言,我觉得不能归咎于监管的放松或是欺诈现象,而是由于各国政府执行了错误的货币政策。
我们正在面临全球经济格局“百年不遇”的变化,具体讲就是世界经济的两大板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板块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板块的碰撞,这种碰撞以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标志。结果是新兴市场大量廉价的商品涌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抑制了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问题。欧美各国央行自上一次科技泡沫破灭以后纷纷采取了低利率政策刺激经济,信贷和过于宽松的流动性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按照过去的经济运行规律,经济的增长必然跟随着通货膨胀,但两大板块碰撞之后,新兴市场的低价商品输入抑制了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的产生。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大量来自发达国家的需求使企业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这种新的循环之下,两大经济板块都保持了前所未有的低通胀、高增长的状态。
尽管经济都在高速增长、信贷泡沫已经出现,但低通货膨胀率使各国央行仍继续推行低利率政策。当以美国为首的信贷泡沫首先破裂之后,两大经济板块看似完美的经济循环链条被割裂。我们看到欧美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破产,消费需求被抑制,而新兴市场产能过剩,企业亏损。
因此究其根源,这场危机的根源首先是美联储为首的发达国家央行执行了错误的货币政策,使得整个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发生扭曲,从而动摇了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才引发了后面的一系列错误。
重建道路: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从微观机制的创新开始,推动整个市场体系信任关系的重建和巩固,还是应该以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协调为主,完善全球监管体系?
柯林·梅尔:目前整个市场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除了政府要加大支持的力度,加快金融机构的重组步伐之外,从微观的角度来讲,金融机构也应该反省自身的治理问题。
目前还没有发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可以完全防范风险和欺诈现象的产生。我们曾经认为日本模式很好,但日本经济却出现了衰退;我们认为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最透明,但美国发生了互联网泡沫和安然、世通的案例;巴林银行的倒闭也说明英国的公司治理方式存在漏洞。
尽管如此,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信任”在金融市场重建中的重要性。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一些微观机制的创新,来重新建立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关系?
这是一个有意思但比较复杂的问题。回顾历史,20世纪初,在几乎没有任何监管的情况下,欧美的金融机构凭借着相互的信任关系非常迅速地发展起来。但全球化的发展给这种信任关系带来了挑战。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通过学习和探索,利用一些微观机制的创新,来恢复和重建金融市场的信任。比如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共同基金并没有像银行机构那样发生大的亏损破产风险,因为它们有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
许小年:怎样应对目前的危机?梅尔教授刚才提到的政府加快金融机构的重组以及金融机构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信任关系都是不错的主意,但要根本解决问题,我认为,各国政府必须思考全球化时代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世界金融体系的框架。
既然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不能阻挡的趋势,对于各国而言,贸易保护和孤立主义都是非常糟糕的选择。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正是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仍保持监管和政策本地化的一个后果。当务之急,各国政府必须尽快建立全球监管体系,并且协调各自的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
经历过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而被动式的变革。这场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金融市场重建的思路和模式是什么?牛津大学萨伊德商学院院长柯林-梅尔(Colin Mayer)教授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许小年教授从各自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读。
危机诱因:全球化如同催化剂,而我们经历的遗场危机,是因为政府放松监管引发的欺诈现象和信任危机导致的金融市场崩溃,还是中美两大经济板块历史性碰撞时错误货币政策引发的一场灾难?
柯林·梅尔:我们正处在一个史无前例的时代,在各国逐渐放开的金融市场中,传统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周期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但监管者显然没有预测到或者是很好地应对这种变化。比如在金融信贷市场,大量复杂衍生品的产生,使各国之间的金融机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而这种相互依赖性加大了整个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同时,在一些利益集团的游说与压力之下,为了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各国政府纷纷放松了对整个金融市场、机构以及新产品的监管力度;另外,在这种监管的真空状态下,一些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金融机构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不惜冒很大的风险,甚至用欺诈的手段对待投资者。在这场危机中,我们看到了大量金融欺诈案件。这些欺诈以及冒险的行为最后给金融机构自身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从而发展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
根据以往的经验,政府迅速的干预和支持能够早日帮助金融机构度过危机。比如1990年代北欧金融危机因为短时间内获得了政府支持和金融重组,北欧的银行快速走出了阴影,相反,日本银行正是由于政府的干预不足而陷入长时间的衰退。遗憾的是,这次危机之初,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显然没有迅速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行动。
许小年:尽管我也同意,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而各国政府和企业仍在沿用过去的经验和做法对待新的问题。但就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而言,我觉得不能归咎于监管的放松或是欺诈现象,而是由于各国政府执行了错误的货币政策。
我们正在面临全球经济格局“百年不遇”的变化,具体讲就是世界经济的两大板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板块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板块的碰撞,这种碰撞以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标志。结果是新兴市场大量廉价的商品涌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抑制了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问题。欧美各国央行自上一次科技泡沫破灭以后纷纷采取了低利率政策刺激经济,信贷和过于宽松的流动性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按照过去的经济运行规律,经济的增长必然跟随着通货膨胀,但两大板块碰撞之后,新兴市场的低价商品输入抑制了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的产生。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大量来自发达国家的需求使企业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这种新的循环之下,两大经济板块都保持了前所未有的低通胀、高增长的状态。
尽管经济都在高速增长、信贷泡沫已经出现,但低通货膨胀率使各国央行仍继续推行低利率政策。当以美国为首的信贷泡沫首先破裂之后,两大经济板块看似完美的经济循环链条被割裂。我们看到欧美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破产,消费需求被抑制,而新兴市场产能过剩,企业亏损。
因此究其根源,这场危机的根源首先是美联储为首的发达国家央行执行了错误的货币政策,使得整个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发生扭曲,从而动摇了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才引发了后面的一系列错误。
重建道路: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从微观机制的创新开始,推动整个市场体系信任关系的重建和巩固,还是应该以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协调为主,完善全球监管体系?
柯林·梅尔:目前整个市场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除了政府要加大支持的力度,加快金融机构的重组步伐之外,从微观的角度来讲,金融机构也应该反省自身的治理问题。
目前还没有发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可以完全防范风险和欺诈现象的产生。我们曾经认为日本模式很好,但日本经济却出现了衰退;我们认为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最透明,但美国发生了互联网泡沫和安然、世通的案例;巴林银行的倒闭也说明英国的公司治理方式存在漏洞。
尽管如此,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信任”在金融市场重建中的重要性。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一些微观机制的创新,来重新建立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关系?
这是一个有意思但比较复杂的问题。回顾历史,20世纪初,在几乎没有任何监管的情况下,欧美的金融机构凭借着相互的信任关系非常迅速地发展起来。但全球化的发展给这种信任关系带来了挑战。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通过学习和探索,利用一些微观机制的创新,来恢复和重建金融市场的信任。比如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共同基金并没有像银行机构那样发生大的亏损破产风险,因为它们有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
许小年:怎样应对目前的危机?梅尔教授刚才提到的政府加快金融机构的重组以及金融机构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信任关系都是不错的主意,但要根本解决问题,我认为,各国政府必须思考全球化时代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世界金融体系的框架。
既然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不能阻挡的趋势,对于各国而言,贸易保护和孤立主义都是非常糟糕的选择。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正是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仍保持监管和政策本地化的一个后果。当务之急,各国政府必须尽快建立全球监管体系,并且协调各自的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