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秋天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l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片枯黄的落叶飘落在我的肩上,上面细细的绿色脉丝好像告诉我它仍要继续绽放,可终究是挡不住时间的流逝。
  秋天在不知不觉中到来,她没有夏季的炎热,没有春季的生机,也没有冬季的寒冷,她只是悄无生息地来到这片大地上。她大手一挥,翠绿的叶子泛起了淡黄,青绿的苹果涂起了绯红,深绿的小麦荡起了金黄。
  秋天无声,人们不能一下察觉她的到来;可秋天又有声,这声音首先来自农民:看着一年的收成终于迎来了回报,他们脸上洋溢的愉悦无不体现着秋天正走到我们身旁。
  秋天仿佛是一个将军,一声令下,所有的水果、食物等等都一齐听命。彷佛一夜过后,经过秋天大将军的钦点,它们都进入了最后的姿态,等着人们的采摘。
  可秋天又像一个心地善良的“坏蛋”。她一到来,就陆续把几乎所有的绿色都带走了,让原本绽放的鲜花也纷纷凋零。因此遭到很多人的责骂。可这个“坏蛋”却是因怕花儿们无法忍受冬天寒冷的魔爪,才让她们在还舒服些时安心地离开,才能为明年再次怒放做好准备——但这些话秋天跟谁都不说,只默默藏在自己心中。
  秋天也像一个告示,告诉农民们开始收获,告诉人们冬天马上到来,也告诉动物们是时候为冬天准备食物。
  秋天吹过你的脸,虽不像春风那样温和,也不像夏天那么热烈,更不像冬天那样刺骨,而是干燥中带着一份暖意,似乎要在冬天来临前给予人们最后一丝干爽的温柔。如果说春风像母亲,那么我认为秋风则更像父亲:不善言辞的粗疏中,有着一份最实在的淳朴和充满暖意的温情。
  我把肩上的樹叶放在田壤里,让他滋养这片土地,完成再一次的绽放!
  指导老师:杨玉玲
  学校:大同市一中
其他文献
一  一棵枣树站在窑顶上,被风抚摸成倾斜状,树皮干裂,远远望去,像一位沧桑的老人仰着脖子等待着,路的尽头出现一个移动的黑影,然后心头一紧,整个身子显得更加坚硬有力。每当别人说起黄山迎客松姿态如何优美时,我总会想起那棵枣树。  无数次的想起,让我动了回去看看的念头。没有游子的归心似箭,只是作为一次舒展身心的乡村游。轻装上路,我和妻子说,我们把自己当做普通游客,无意闯进一个叫西洛阴的村庄。  像去所有
期刊
前段时间,笔者的《崞县崞山探源》一文,在各个网络平台推出后,引起读者兴趣。最早的崞山指的是北岳恒山,这一观点为大家所认同。  而恒山为什么叫崞山?“崞”字是怎么来的?对这两个问题,笔者依然一头雾水,搞不清楚。  没想到的是,一些郭姓族人,看到文章后纷纷发声,说崞山的“崞”字,是由他们郭姓的”郭”演变而来。  郭姓族人的祖上原来是有封国的,国家灭亡后,国民全部姓郭,被派到高氏山(又称高是山,现名恒山
期刊
张吉福书记考察瓜园村手编车间,李成陪同。  2016年,李成放弃不错的企业中层管理一职,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用一颗真诚的心,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致力于全村产业转型发展,让群众发家致富,过上幸福生活。他以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的个性,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千方百计让村民们尽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赢得了全村群众的交口称赞和上级部门的认可,成为村民拥护和爱戴的“领头
期刊
民国时期,大同德义炉可谓名噪一时,辉煌了将近半个世纪,在大同地区,归绥地区,张家口地区有着极高的声誉。德义炉是翻砂作坊,从普通作坊到招牌响亮,再到衰败,直至变成记忆,不仅仅时代背景的原因,具体是那几种原因呢?还得从头说起。那是公元1893年(清光绪19年)春,17岁的穷小子郭成春为了讨生活由怀仁来到举目无亲的大同。一个被人称为李翻砂的手艺人看郭成春膀大腰圆是块砂化铁水的好料子,便一破从不敢收外人做
期刊
大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交汇融合的地区,战乱频仍,军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代中原王朝对其边防建设都非常重视。明朝,大同地处北部边防线上,与蒙古部族毗邻而居,为了加强大同镇的军事防御能力,有明一代,明廷一直致力于加强大同的边防建设。嘉靖时期,蒙古最强的一支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兴起。其“在大同边外大青山昭君墓丰州滩住牧,西至河套,东至宣府洗马林一带,离边三百余里”。俺答由丰州道不断南下,侵扰大同、浑源
期刊
那日,在古城巷子里漫步。走着走着,一股新鲜而又浓香的月饼味,扑面而来。那种掺合着麻油、红糖的味道,一下子,又牵着我,回到了儿时的那个清贫而又“富有”的节日……  那时,一到过中秋节的前一个月,村里的人便忙活开来。她们准备着新榨的麻油,备好做月饼的红糖等物品。做月饼,在她们心中,就像迎接一位久未见面的贵客一样,认真而又细致,生怕疏忽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尽管平时省吃俭用,也尽管只有月饼这个能够陪着她们
期刊
人的記忆非常奇妙。曾经的刻骨铭心,或许是一块磐石,被记忆的双唇亲吻风化,日渐模糊随风飘散;曾经的漫不经心,或许是一段木材,被记忆的双手精雕细琢,日渐分明灼灼生辉;而更多的记忆是恒河沙子,太过普通,太过平凡,太过相似,无从区别,也无从记起。可是多年后,猛然回头,或许惊奇地发现大片大片的沙子中,竟然透出淡淡光晕,好奇地挖掘下去,在最底层,在记忆的最底层,一粒沙子被岁月的乳汁哺育,不知何时在岁月的怀抱里
期刊
未来的我:  你好!  希望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可以回想起曾经的那个顽皮、捣蛋、无忧、从始至终都很愉悦的自己!  你还记得儿时的梦想吗?那时同学们都迷恋游戏“王者荣耀”、“吃鸡”游戏,你总是羡慕他们,但是为了梦想你克制自己,保护双眼。因为你渴望当一名出色的飞行员。像雄鹰在辽阔无边的蓝天里自由自在的飞翔。飞过碧绿的森林;飞过蓝蓝的湖泊;飞过宽广的草原;飞过高高的冰山和人迹罕见的沙漠;翱游四海,飞遍世界
期刊
右为父亲,左为叔叔王让  父亲永远地离开我们竟然已经19年了。这好像刚刚发生不久的事。  父亲出身贫寒,苦难的经历,时代的召唤,促使父亲和他的兄弟们扛起了枪杆子,有的跟随着三五九旅奔向了抗日的战场;有的雄赳赳、气昂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父亲则为了人民的解放,转战南北,浴血疆场。攻克太原,进军大西北,解放大西南,改造起义部队……打遍了大半個中国。新中国组建人民空军时,父亲因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入选
期刊
长生第一次见到阿九,是在一个下过雪的冬日清晨。当时阿九大约是十六岁吧。那天她来给长生的奶奶送花布,穿了一件大红的比肩褂和一条绣了花的黑裤子,袖口裤脚都滚着雪白的绒边,看上去暖和得很。长生记不清那天她到底是梳着两条麻花辫还是干脆散着头发来的,但他心里更愿意认为她是编了两条乌黑的麻花辫子。因为在他心目中,阿九一直是个利落板正的姑娘,披头散发不是她出来见人的模样。  那天凌晨刚下过雪,阳光刺眼得过分。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