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脑科学原理已经在基础教育得到广泛尝试。本文将以脑科学为导向的教学原理同初中历史教学特点和规律相结合。通过多感官的教学方法、跨学科的教学思维和方法以及创设情境将实际生活同教材知识相联系等方法,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内容。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探索和尝试,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反思。最终回归到“人”本身的研究。
关键词:脑科学; 初中历史; 多感官;跨学科
新时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富有创造性和革新精神的人。而综合了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脑科学,能够给教育者提供一个可供参考和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我们需要具有合作能力、创新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劳动者—这正是21世纪技能的目标”[1]这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所指出:“强调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交往与合作能力”[2]的观点不谋而合。
一、基于脑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脑科学是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是一门研究脑的功能和结构的学科,涵盖了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文理兼容的跨领域研究。对人类自身大脑的深度探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大脑的结构和演化,进一步探讨人的认知、情感、语言、运动等发生和发展。同时可以科学有效的掌握大脑对自身学习、感知和改造世界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教育者而言,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今,各国对脑科学的研究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国家的前沿战略研究。正如诺贝尔获奖者沃森所言:“20世纪是基因的世纪,21世纪是脑的世纪”。[3]
以脑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将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之中。“该模式既不是一门课程,也不是一个市场产品。它是一种有效地计划教学的方式”其教学方法既综合了神经、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包括多元智力和布卢姆分类学。这套模式的特点在于能够将教材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而这些都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技能和核心素质。
二、脑科学理论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实践
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同时借鉴并实施脑科学原理以及其教学模式。将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运用于日常教学中。
(一)利用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讲到《北魏民族的融合》,介绍到鲜卑族的时候。并不是用传统的讲授法给学生讲解该民族的历史和活动空间。而是通过向学生播放腾格尔演唱的《敕勒歌》,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又如讲到八年级下册《新中国初期外交》给学生播放影视片《周恩来万隆之行》。生动再现周恩来总理在面对其它国家代表非难时,所表现出来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总理的外交智慧和风范。很自然地拉近了学生同历史的距离。
(二)跨学科的教学思维和方法
在七年級上册《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西晋门阀制度以及该制度的弊病,引用左思的《咏史》诗。让学生感知并理解:“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通过诗歌,知晓西晋政权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解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又如讲到九上《新航路开辟》需要运用大量地图、地理学知识。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了解航海家远洋航行的经历。通过展示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地图,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三)创设情境运用知识思考、解决现实问题
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就是“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典范,也是改革开放成果的标杆之一。可以带着学生参观苏州城市规划馆,了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苏州城市格局的演变。而苏州城市格局的变迁,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每一政策息息相关。同时设置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城市规划师,你将如何设计未来苏州五十年的城市架构?”让学生运用地理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知识,发挥自己想象力。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
三、初中历史课堂运用脑科学理论的再思考
对于脑科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无论是脑科学理论还是中学历史教学法,最终还是要面对学生。因此,对于“人”的研究和互动,要求全方位、深入的了解。而脑科学理论也强调人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习得和消化,也包括情感的支配和对环境的要求。
其次,在脑科学理论指导下,重视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评估。且评估不能仅限于测试。更加重视学生的表现性评估,从而看出他们在问题解决、元认知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进步。比如通过课堂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多重视角的表达、或者是撰写历史小论文,分享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等等。
脑科学原理和教育的结合,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实践时间并不算长。各学科都在尝试、探索并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脑科学原理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和策划在基础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已经是有目共睹。随着脑神经学科、教育学以及历史教学论的深入研究和有益结合,一定能对初中历史课堂带来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玛利亚.哈迪曼.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3,135
[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孙久荣.脑科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刘亮 江苏省 苏州市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关键词:脑科学; 初中历史; 多感官;跨学科
新时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富有创造性和革新精神的人。而综合了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脑科学,能够给教育者提供一个可供参考和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我们需要具有合作能力、创新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劳动者—这正是21世纪技能的目标”[1]这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所指出:“强调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交往与合作能力”[2]的观点不谋而合。
一、基于脑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脑科学是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是一门研究脑的功能和结构的学科,涵盖了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文理兼容的跨领域研究。对人类自身大脑的深度探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大脑的结构和演化,进一步探讨人的认知、情感、语言、运动等发生和发展。同时可以科学有效的掌握大脑对自身学习、感知和改造世界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教育者而言,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今,各国对脑科学的研究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国家的前沿战略研究。正如诺贝尔获奖者沃森所言:“20世纪是基因的世纪,21世纪是脑的世纪”。[3]
以脑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将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之中。“该模式既不是一门课程,也不是一个市场产品。它是一种有效地计划教学的方式”其教学方法既综合了神经、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包括多元智力和布卢姆分类学。这套模式的特点在于能够将教材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而这些都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技能和核心素质。
二、脑科学理论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实践
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同时借鉴并实施脑科学原理以及其教学模式。将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运用于日常教学中。
(一)利用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讲到《北魏民族的融合》,介绍到鲜卑族的时候。并不是用传统的讲授法给学生讲解该民族的历史和活动空间。而是通过向学生播放腾格尔演唱的《敕勒歌》,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又如讲到八年级下册《新中国初期外交》给学生播放影视片《周恩来万隆之行》。生动再现周恩来总理在面对其它国家代表非难时,所表现出来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总理的外交智慧和风范。很自然地拉近了学生同历史的距离。
(二)跨学科的教学思维和方法
在七年級上册《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西晋门阀制度以及该制度的弊病,引用左思的《咏史》诗。让学生感知并理解:“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通过诗歌,知晓西晋政权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解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又如讲到九上《新航路开辟》需要运用大量地图、地理学知识。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了解航海家远洋航行的经历。通过展示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地图,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三)创设情境运用知识思考、解决现实问题
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就是“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典范,也是改革开放成果的标杆之一。可以带着学生参观苏州城市规划馆,了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苏州城市格局的演变。而苏州城市格局的变迁,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每一政策息息相关。同时设置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城市规划师,你将如何设计未来苏州五十年的城市架构?”让学生运用地理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知识,发挥自己想象力。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
三、初中历史课堂运用脑科学理论的再思考
对于脑科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无论是脑科学理论还是中学历史教学法,最终还是要面对学生。因此,对于“人”的研究和互动,要求全方位、深入的了解。而脑科学理论也强调人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习得和消化,也包括情感的支配和对环境的要求。
其次,在脑科学理论指导下,重视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评估。且评估不能仅限于测试。更加重视学生的表现性评估,从而看出他们在问题解决、元认知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进步。比如通过课堂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多重视角的表达、或者是撰写历史小论文,分享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等等。
脑科学原理和教育的结合,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实践时间并不算长。各学科都在尝试、探索并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脑科学原理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和策划在基础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已经是有目共睹。随着脑神经学科、教育学以及历史教学论的深入研究和有益结合,一定能对初中历史课堂带来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玛利亚.哈迪曼.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3,135
[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孙久荣.脑科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刘亮 江苏省 苏州市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