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学科!千百年来,人们将喜怒哀乐、爱恨情愁、悲欢离合、寒来暑往均述之于文字,或诗或文,流传下来。当其中的精华部分写进课本的时候,语文便注定了是诗意的。语文教学,本应该带着学生在美好的享受中完成。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文学困生的出现,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一个新的难题。学困生的转化情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质量和育人目标。笔者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内部成因,对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期通过语文世界这个五彩缤纷的舞台,带给学困生诗情画意的享受。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内部成因
一个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总体上说有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事实上,在形成学困生的过程中有些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交互作用。而大多数学生之所以学业不良是由于各种不良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在这些因素中,学生个人的内部因素成分比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几点:即没兴趣、没毅力、没习惯、没方法。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积极性、缺乏注意力、缺乏好的态度,那自然会影响语文成绩。
二、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拒绝单一,语文教学也绚丽多姿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智商对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少。即便是一些学困生,只要我们教师能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出多种新颖灵活的授课形式,就不怕学生对学习没“胃口”。初一时,学生学习《夏》这篇课文。预习中,我让学生们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文字,用一幅画表现出来,并在班上准备了水彩笔。课上,学生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因为语文课不追求画技高超,只要线条明晰,色彩鲜艳的都得到了教师的赞扬。这一小小的“成功”,对于优秀学生不算什么,但却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将抽象的情感,枯燥的语法变为形象可感的图画或物理、化学实验,这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既增添了语文学习的魅力,也能让学困生从中感受到语文的绚丽多姿。
(二)拒绝懒惰,语文学习也满园芬芳
一部分初中语文学困生是因为学生本身不努力、不勤奋造成的,而有些学困生虽然很勤奋地学习,但却因为缺乏必要的方法才使自己沦为了学困生。要想学好初中语文这门学科,勤奋与方法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1.加强学习的计划性
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可以促使学习目标的实现,可以磨炼学习意志,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因此,指导学生制定一个科学详细的学习计划是非常必要的。每学期开学,我都会带领学生一起认真阅读本学期课本的目录,明确课本的大概内容,同时制定大体计划,即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如名著阅读一般是规定一个月内完成。而对于学困生,我们制定的学习计划则要详细得多。几月几日读第几回,写几页笔记等均需安排好。这样,不仅有利于学困生十分清楚地执行自己的任务,而且将大的任务化整为零,也有利于克服他们的畏难心理。
2.预习、复习形式多样化
但凡优秀的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而学困生却需要更多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预习、复习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困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如针对懒惰的学困生,学习古诗时,我就让他担任小组长,负责检查本组六位同学课前朗诵和课后背诵的情况。这样,虽然他自己不勤读背,但同一首诗检查了十二遍之后也就能背下来了。又如学文言文时,一些本来就“困”的学生,对这些拗口的文字更是敬而远之。复习时,我舍弃传统的让学生“识记——训练——测评”的学习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梳理——命题——答题——评改”的全程自主方式,即学生自己梳理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固定句式等,然后依据这些知识自行出一套题目并备好答案,接着在组内交换试卷答题,再交还给出卷人评分。一开始,一些学困生还不知从何下手,但一两次之后,他们就被这种新颖的方式吸引了。通过一理、二命、三答、四改,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了一次挑战,也完成了对知识的牢固掌握。渐渐地,他们就能嗅到语文天地里的满园芬芳了。
(三)告别被动,语文探究也妙趣横生
在平时的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我们发现学困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一般的学困生很难在课堂上发现并提出问题。他们往往都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提问或给出答案。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转化学困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再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每上完一篇新课文后,我都会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提问,一旦发现学困生有积极主动地表现,就多给鼓励和赞扬,抓住一切机会让他们获得积极的体验,让他们领会到即使暂时没有优异的成绩,语文学习也是快乐的。
另外,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转化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语文教师更应该成为陪伴学困生成长的好朋友,要相信学困生的潜力,做他们的信任者与支持者,并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实现真正的师生平等。
笔者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名好教师不但能使优秀生更加优秀,同样能使后进生不再后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语文学困生能在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语文这门充满诗意的学科里,获得诗情画意的享受。
(责任编辑 刘宇帆)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内部成因
一个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总体上说有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事实上,在形成学困生的过程中有些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交互作用。而大多数学生之所以学业不良是由于各种不良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在这些因素中,学生个人的内部因素成分比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几点:即没兴趣、没毅力、没习惯、没方法。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积极性、缺乏注意力、缺乏好的态度,那自然会影响语文成绩。
二、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拒绝单一,语文教学也绚丽多姿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智商对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少。即便是一些学困生,只要我们教师能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出多种新颖灵活的授课形式,就不怕学生对学习没“胃口”。初一时,学生学习《夏》这篇课文。预习中,我让学生们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文字,用一幅画表现出来,并在班上准备了水彩笔。课上,学生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因为语文课不追求画技高超,只要线条明晰,色彩鲜艳的都得到了教师的赞扬。这一小小的“成功”,对于优秀学生不算什么,但却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将抽象的情感,枯燥的语法变为形象可感的图画或物理、化学实验,这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既增添了语文学习的魅力,也能让学困生从中感受到语文的绚丽多姿。
(二)拒绝懒惰,语文学习也满园芬芳
一部分初中语文学困生是因为学生本身不努力、不勤奋造成的,而有些学困生虽然很勤奋地学习,但却因为缺乏必要的方法才使自己沦为了学困生。要想学好初中语文这门学科,勤奋与方法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1.加强学习的计划性
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可以促使学习目标的实现,可以磨炼学习意志,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因此,指导学生制定一个科学详细的学习计划是非常必要的。每学期开学,我都会带领学生一起认真阅读本学期课本的目录,明确课本的大概内容,同时制定大体计划,即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如名著阅读一般是规定一个月内完成。而对于学困生,我们制定的学习计划则要详细得多。几月几日读第几回,写几页笔记等均需安排好。这样,不仅有利于学困生十分清楚地执行自己的任务,而且将大的任务化整为零,也有利于克服他们的畏难心理。
2.预习、复习形式多样化
但凡优秀的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而学困生却需要更多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预习、复习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困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如针对懒惰的学困生,学习古诗时,我就让他担任小组长,负责检查本组六位同学课前朗诵和课后背诵的情况。这样,虽然他自己不勤读背,但同一首诗检查了十二遍之后也就能背下来了。又如学文言文时,一些本来就“困”的学生,对这些拗口的文字更是敬而远之。复习时,我舍弃传统的让学生“识记——训练——测评”的学习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梳理——命题——答题——评改”的全程自主方式,即学生自己梳理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固定句式等,然后依据这些知识自行出一套题目并备好答案,接着在组内交换试卷答题,再交还给出卷人评分。一开始,一些学困生还不知从何下手,但一两次之后,他们就被这种新颖的方式吸引了。通过一理、二命、三答、四改,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了一次挑战,也完成了对知识的牢固掌握。渐渐地,他们就能嗅到语文天地里的满园芬芳了。
(三)告别被动,语文探究也妙趣横生
在平时的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我们发现学困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一般的学困生很难在课堂上发现并提出问题。他们往往都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提问或给出答案。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转化学困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再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每上完一篇新课文后,我都会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提问,一旦发现学困生有积极主动地表现,就多给鼓励和赞扬,抓住一切机会让他们获得积极的体验,让他们领会到即使暂时没有优异的成绩,语文学习也是快乐的。
另外,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转化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语文教师更应该成为陪伴学困生成长的好朋友,要相信学困生的潜力,做他们的信任者与支持者,并在与他们的接触中实现真正的师生平等。
笔者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名好教师不但能使优秀生更加优秀,同样能使后进生不再后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语文学困生能在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语文这门充满诗意的学科里,获得诗情画意的享受。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