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形的设计和改造是园林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地形改造可以有效的增加绿地的丰富性和层次感。该文介绍地形塑造的概念、类型和作用。以焦作市园林设计工程为例,总结地形塑造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并分析在施工中对具体问题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地形塑造;概念;类型;作用;方法;原则
在平原地带我们很难看到高低起伏的地形。通过对园林基础地形进行设计,以尊重自然为原则,用自然手法对其进行塑造,可以形成丰富的地形景观,有效的增加绿地的丰富性和层次感。焦作市在近年来的公园、广场和街头游园建设中通过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一、地形塑造的概念和类型
随着园林的发展与城市需求,绿地的空间性与自然形式逐步成为园林建设的倾斜点。而通过对地形的合理塑造,可以更好的展现绿地系统的空间性和功能性,有助于布置和协调景观关系,创造出自然,充满动态的景观效果。因此地形设计和改造是城市地形竖向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园林工程建设的第一步,是表现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是衔接绿地系统中各个因子关系的“骨架”,是园林布局和地貌小品的设置平台。
(一)概念
地形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园林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园林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通过地形塑造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从而有效地组织空间,并对空间进行围合与划分,增加绿地的空间感。是营造绿地空间和体现总体规划意图的一种手段。
(二)类型
园林地形按设计类型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和特殊地形。自然式根据空间大小又可分为土丘式、沟壑式等;规则式根据高差又可分为平面式、台地式、斜坡式等;特殊地形根据立地条件确定。
土丘式:在大面积的园区和公路两侧绿化中常见,高尔夫球场应用也较多。一般土丘高3-5米,坡面倾斜度在8%-12%之间。在应用中应注意高度与坡面的关系,防止造成滑坡、渗漏等。土丘式地形的塑造要根据土壤特性、立地条件和栽植植物的生态规律进行,要符合科学性要求。
沟壑式:它较土丘式起伏大,形似假山。沟壑深达地平面,一般高6-10米,坡度在13%-30%之间。
平面式: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类型。只需把绿化地进行平整,塑成平坦宽阔的地形。该地形便于前期设计、施工和后期养护与管理。
斜坡式:在立交桥护坡、高速路护坡及河道护坡中斜坡式应用最多。该地形上宜种植彩色模纹,将模纹拼成字体或图案,视觉上会给人强烈的立体感,便于造景与观赏。
沉床式:在特殊的立地条件下或在与城市干道四面相接的大型公共绿地设计中,可考虑采用降低地高程采用沉床式来塑造地形。
二、地形塑造的原则与作用
(一)原则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立地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地形地貌,使地形形态符合自然规律,体现自然山水之趣,同时还会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这样才能达到地形塑造的目的。
严密计算、减少投入:根据原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原地形特征,严密计算挖填数量和运距,减少土方工程量和运输量。“高阜可培,低方宜挖”,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资金投入。
利用熟土、确保成活:凡使用重型机械反复推辗过的山坡,土壤结构破坏,不利于植物生长与排水。所以在设计与施工中要注明保存熟土的施工顺序和具体要求,在后期苗木种植时利用原地表熟土,这对地形表面土层渗透排水和绿化苗木的成活率有很大关系。
(二)作用
骨架作用:地形是园林景观的基本骨架。建筑、园路、植物、喷灌等景观常常以地形为依托,使视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有变化。
组织作用:通过地形的挡与引,将不同的景观联系起来,形成围合、开阔或过渡等不同形式的感受空间。同时可用来阻挡人的视线、行为、风、噪音等。
观景作用:园林中的山水常常是自然山水景色的精炼与浓缩。通过对地形的处理,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使园林景观获得较多的审美感受,使丰富景观层次容易展现于游人身边。
改善环境条件,增加种植品种:通过塑造地形,可以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改变原有种植条件,提供干、湿、水中以及阴、阳、缓陡等多样性植物生长环境,从而增加种植品种,丰富全园植物景观。
协调关系,烘托地形:通过对地形的塑造,使道路、建筑、树木等园林因子巧妙配合,使人通过对比,联想到山的高耸雄伟,水的柔美灵气。在特定的环境和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高山大川的雄伟气魄,浓缩山水精华。
三、地形与园林因素的关系
(一)地形与园路的关系。园路在地形之中,峰回路转,要随着地形起伏上下曲折盘桓,而不是互不关联。蜿蜒曲折的道路在自然式园林中要符合人们的休闲、审美趣味,也要符合地形避风、安全防御的习惯心理。
(二)地形与建筑的关系。人和建筑是真实比例,而塑造的地形要求是自然山川的缩影,所以在建筑物周围可进行适当装饰,如种植冠形大而优美的观赏苗木。建筑物在绿丛之中若隐若现,既不破坏整体地形,又协调了全园的景观。
(三)地形与树木的关系。绿化苗木的种植应借助地形起伏,同时考虑苗木的生态习性,在不同地势上或单一、或一片、或散植树种。乔木的生长高度和山高有时相差无几,所以高大乔木应植在相应较高的位置;在“山下”种植低矮花灌木或控制树木高度,这在景观比例上会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既营造山林草地的意境,同时也烘托了地形。
(四)地形与景石的关系。通常设计师会在园林景观中点缀自然景观石来体现出园林的含义和意境,地形景石的结合会更好的表达设计思路和理念,起到赏心悦目的作用。
(五)地形与水景的关系。园林景观中多有湖、喷泉等水景。一般湖、喷泉设在地形的凹处或地形环行转点处,形成景观视点或环境中心。
(六)地形与附属景观的关系。附属景观包括灯光、音乐等,附属景观与地形有机的结合,会创造出不同的环境和空间感受。
四、结束语
音乐能够让人感到轻松愉悦,这是因为作曲家通过组织、协调各个音符,才得以让它们在五线谱上流畅地跳跃,演绎出美妙动听的乐曲。同样,地形的起伏犹如五线谱,而草坪、花卉、喷灌等园林因子犹如各个音符,春、夏、秋、冬,它们以不同的形式跳跃着,呈现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使在快节奏中生活工作的人们,身心得到放松,使市民的休闲、运动和交流有了舒适的场所。这就是城市绿地建设的目的。
地形的设计与塑造只是园林绿化中的一个建设因子。园林建设的各个环节和每一个步骤都要充分结合立地条件而定。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作品中体现。
关键词:地形塑造;概念;类型;作用;方法;原则
在平原地带我们很难看到高低起伏的地形。通过对园林基础地形进行设计,以尊重自然为原则,用自然手法对其进行塑造,可以形成丰富的地形景观,有效的增加绿地的丰富性和层次感。焦作市在近年来的公园、广场和街头游园建设中通过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一、地形塑造的概念和类型
随着园林的发展与城市需求,绿地的空间性与自然形式逐步成为园林建设的倾斜点。而通过对地形的合理塑造,可以更好的展现绿地系统的空间性和功能性,有助于布置和协调景观关系,创造出自然,充满动态的景观效果。因此地形设计和改造是城市地形竖向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园林工程建设的第一步,是表现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是衔接绿地系统中各个因子关系的“骨架”,是园林布局和地貌小品的设置平台。
(一)概念
地形是指园林绿地中地表面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园林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园林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通过地形塑造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从而有效地组织空间,并对空间进行围合与划分,增加绿地的空间感。是营造绿地空间和体现总体规划意图的一种手段。
(二)类型
园林地形按设计类型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和特殊地形。自然式根据空间大小又可分为土丘式、沟壑式等;规则式根据高差又可分为平面式、台地式、斜坡式等;特殊地形根据立地条件确定。
土丘式:在大面积的园区和公路两侧绿化中常见,高尔夫球场应用也较多。一般土丘高3-5米,坡面倾斜度在8%-12%之间。在应用中应注意高度与坡面的关系,防止造成滑坡、渗漏等。土丘式地形的塑造要根据土壤特性、立地条件和栽植植物的生态规律进行,要符合科学性要求。
沟壑式:它较土丘式起伏大,形似假山。沟壑深达地平面,一般高6-10米,坡度在13%-30%之间。
平面式: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类型。只需把绿化地进行平整,塑成平坦宽阔的地形。该地形便于前期设计、施工和后期养护与管理。
斜坡式:在立交桥护坡、高速路护坡及河道护坡中斜坡式应用最多。该地形上宜种植彩色模纹,将模纹拼成字体或图案,视觉上会给人强烈的立体感,便于造景与观赏。
沉床式:在特殊的立地条件下或在与城市干道四面相接的大型公共绿地设计中,可考虑采用降低地高程采用沉床式来塑造地形。
二、地形塑造的原则与作用
(一)原则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立地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地形地貌,使地形形态符合自然规律,体现自然山水之趣,同时还会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这样才能达到地形塑造的目的。
严密计算、减少投入:根据原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原地形特征,严密计算挖填数量和运距,减少土方工程量和运输量。“高阜可培,低方宜挖”,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资金投入。
利用熟土、确保成活:凡使用重型机械反复推辗过的山坡,土壤结构破坏,不利于植物生长与排水。所以在设计与施工中要注明保存熟土的施工顺序和具体要求,在后期苗木种植时利用原地表熟土,这对地形表面土层渗透排水和绿化苗木的成活率有很大关系。
(二)作用
骨架作用:地形是园林景观的基本骨架。建筑、园路、植物、喷灌等景观常常以地形为依托,使视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有变化。
组织作用:通过地形的挡与引,将不同的景观联系起来,形成围合、开阔或过渡等不同形式的感受空间。同时可用来阻挡人的视线、行为、风、噪音等。
观景作用:园林中的山水常常是自然山水景色的精炼与浓缩。通过对地形的处理,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使园林景观获得较多的审美感受,使丰富景观层次容易展现于游人身边。
改善环境条件,增加种植品种:通过塑造地形,可以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改变原有种植条件,提供干、湿、水中以及阴、阳、缓陡等多样性植物生长环境,从而增加种植品种,丰富全园植物景观。
协调关系,烘托地形:通过对地形的塑造,使道路、建筑、树木等园林因子巧妙配合,使人通过对比,联想到山的高耸雄伟,水的柔美灵气。在特定的环境和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高山大川的雄伟气魄,浓缩山水精华。
三、地形与园林因素的关系
(一)地形与园路的关系。园路在地形之中,峰回路转,要随着地形起伏上下曲折盘桓,而不是互不关联。蜿蜒曲折的道路在自然式园林中要符合人们的休闲、审美趣味,也要符合地形避风、安全防御的习惯心理。
(二)地形与建筑的关系。人和建筑是真实比例,而塑造的地形要求是自然山川的缩影,所以在建筑物周围可进行适当装饰,如种植冠形大而优美的观赏苗木。建筑物在绿丛之中若隐若现,既不破坏整体地形,又协调了全园的景观。
(三)地形与树木的关系。绿化苗木的种植应借助地形起伏,同时考虑苗木的生态习性,在不同地势上或单一、或一片、或散植树种。乔木的生长高度和山高有时相差无几,所以高大乔木应植在相应较高的位置;在“山下”种植低矮花灌木或控制树木高度,这在景观比例上会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既营造山林草地的意境,同时也烘托了地形。
(四)地形与景石的关系。通常设计师会在园林景观中点缀自然景观石来体现出园林的含义和意境,地形景石的结合会更好的表达设计思路和理念,起到赏心悦目的作用。
(五)地形与水景的关系。园林景观中多有湖、喷泉等水景。一般湖、喷泉设在地形的凹处或地形环行转点处,形成景观视点或环境中心。
(六)地形与附属景观的关系。附属景观包括灯光、音乐等,附属景观与地形有机的结合,会创造出不同的环境和空间感受。
四、结束语
音乐能够让人感到轻松愉悦,这是因为作曲家通过组织、协调各个音符,才得以让它们在五线谱上流畅地跳跃,演绎出美妙动听的乐曲。同样,地形的起伏犹如五线谱,而草坪、花卉、喷灌等园林因子犹如各个音符,春、夏、秋、冬,它们以不同的形式跳跃着,呈现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使在快节奏中生活工作的人们,身心得到放松,使市民的休闲、运动和交流有了舒适的场所。这就是城市绿地建设的目的。
地形的设计与塑造只是园林绿化中的一个建设因子。园林建设的各个环节和每一个步骤都要充分结合立地条件而定。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作品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