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夏,在北马房校区被关时隔3年之后,另一所同样以“朝阳区第一新公民学校”为校名的马各庄校区也难逃厄运,遭遇关停。在沟通多日之后,新公民学校终于站在阳光底下,为公益学校的资产而做最后的争取,公开宣称,如处置公益资产不当,南都公益基金将会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赔偿。
因拆迁失去办学资质
6月19日上午,朝阳区金盏乡教育卫生科向学校下达《告知书》:“现责令你校停业关闭,自接到告知书之日起,停止一切教学活动”。
学校遭遇关停,这恐怕是蔺兆星怎么也没有料到的一件事情。“今年2、3月份的时候,我们还在谈学校如何审批。没料到,5月份却等到他们的口头通知关闭。”说起这,新公民计划的总干事蔺兆星有些愤愤。
2007年,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新公民计划”,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新公民学校,透过对已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进行“改制”为公益性学校,为打工子弟提供更好的教育。南都公益基金会为这些学校注入公益资金进行校舍改善、教师培训等措施,以使这些打工子弟学校更进一步规范,走向合法化的道路。
蔺兆星口中提到的“他们”,正是当初将新公民学校引进到金盏乡发展的朝阳区教委。2007年,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新公民学校,得到了朝阳区教委的积极响应,他们希望新公民学校能在自己的辖区进行试点尝试。2007、2008年,京华希望学校两所校区——北马房校区和马各庄校区,相继改制为新公民学校。
北马房校区,改制前是一个村小学,早在2005年就已取得办学许可证。但马各庄校区一直都没有获批办学资质,一直作为朝阳区第一新公民学校北马房的分校区而存在着。
2009年,北马房村因土地储备拆迁,北马房校区被关闭,随之一同失去的还有其办学资质。此后,朝阳区教委要求马各庄校区重新办理办学许可证。新公民学校一直向区教委积极提出申请,都没有批下来,也没有回复。在这过程中,马各庄的新公民学校仍不得不在“无证资质”情况下继续办学。
突如其来的关停
2011年10月,朝阳区第一新公民学校马各庄校区接到朝阳区教委下发的朝阳区民办流动人口学校规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扶持审批京华希望学校”的函,围绕扶持审批,对马各庄的这所新公民学校提出11条整改意见,包括消防安全、食品卫生、房屋安全等方面,整改为期2个月。整改期间,学校投入了大量人力以及40万余的整改费用。
然而,5月30日,马各庄新公民学校的方原校长突然接到取缔学校的口头通知,这不啻为一声惊雷,让学校包括资助方为之惊讶和费解,忙活好几月的整改,等来的却是这么一个结果。6月19日,一纸要求学校关闭的《告知书》发来。
当天接到这张告知书的,还有其他三所打工子弟学校,同为公益办学的同心实验学校也在其中。
7月2日,南都公益基金会致函朝阳区委区政府,希望与乡上一级的区政府进行对话协商解决。在沟通多日无望后,南都公益基金会在7月22日周日下午将之前向朝阳区教委和区政府发出的函以及相关材料,张贴在其官网和微博上,引起众人和媒体的关注。新公民学校不再像之前的一般“低调”,终于站在阳光底下,为公益学校的资产而做最后的争取,公开宣称:如处置公益资产不当,南都公益基金将会通过法律进行起诉寻求赔偿。
通过法律保护资产
目前,南都公益基金的新公民学校计划支持和管理全国11所新公民学校,其中包括7所义务教育阶段以及4所职业学校。2009年北马房校区被拆,3年后的夏天,学校关停事件的再次发生,让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心头隐隐作痛”。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12年6月南都基金会及社会各界力量为朝阳区第一新公民学校(包括北马房校区和马各庄校区)累计投入公益资金约计1124.3万元。其中,南都公益基金会办学经费投入约677.1万元,项目投入约164.2万元,社会资源投入约 283万元。为保护这上千万的公益财产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以及履行对公益捐赠人的承诺,南都公益基金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联合主要捐赠人共同起诉索赔。
对南都基金会来说,这条路同样困难重重。
首先,关于公益资产的界定是一个问题,南都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解释,公益资产的产权复杂,其所有权、支配权以及受益权都不尽相同,对其不易界定。关于新公民学校是公益资产的界定,只能根据其举办和支持资金的捐赠来源以及设立之初在学校章程和宗旨中对其非营利性的表述,如遇关闭,其公益资产或转让、捐赠,只能用于公益目的——来加以界定。
其次,民办的公益学校遇到公益财产受到侵害时,其公益资产部分如何保护,在法律条例和实际执行上缺乏操作性。更为尴尬的是,同心实验学校和朝阳区第一新公民学校马各庄校区,目前仍是未正式注册的民办公益学校,此种境遇更显得弱势。
8月下旬,南都公益基金会将继续跟进这些分流出去的老师以及孩子们的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为打工子弟孩子的平等教育权以及办学资质而做进一步的争取。据刘洲鸿透露,目前基金会和新公民计划已开始为诉讼的前期资料准备。
因拆迁失去办学资质
6月19日上午,朝阳区金盏乡教育卫生科向学校下达《告知书》:“现责令你校停业关闭,自接到告知书之日起,停止一切教学活动”。
学校遭遇关停,这恐怕是蔺兆星怎么也没有料到的一件事情。“今年2、3月份的时候,我们还在谈学校如何审批。没料到,5月份却等到他们的口头通知关闭。”说起这,新公民计划的总干事蔺兆星有些愤愤。
2007年,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新公民计划”,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新公民学校,透过对已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进行“改制”为公益性学校,为打工子弟提供更好的教育。南都公益基金会为这些学校注入公益资金进行校舍改善、教师培训等措施,以使这些打工子弟学校更进一步规范,走向合法化的道路。
蔺兆星口中提到的“他们”,正是当初将新公民学校引进到金盏乡发展的朝阳区教委。2007年,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新公民学校,得到了朝阳区教委的积极响应,他们希望新公民学校能在自己的辖区进行试点尝试。2007、2008年,京华希望学校两所校区——北马房校区和马各庄校区,相继改制为新公民学校。
北马房校区,改制前是一个村小学,早在2005年就已取得办学许可证。但马各庄校区一直都没有获批办学资质,一直作为朝阳区第一新公民学校北马房的分校区而存在着。
2009年,北马房村因土地储备拆迁,北马房校区被关闭,随之一同失去的还有其办学资质。此后,朝阳区教委要求马各庄校区重新办理办学许可证。新公民学校一直向区教委积极提出申请,都没有批下来,也没有回复。在这过程中,马各庄的新公民学校仍不得不在“无证资质”情况下继续办学。
突如其来的关停
2011年10月,朝阳区第一新公民学校马各庄校区接到朝阳区教委下发的朝阳区民办流动人口学校规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扶持审批京华希望学校”的函,围绕扶持审批,对马各庄的这所新公民学校提出11条整改意见,包括消防安全、食品卫生、房屋安全等方面,整改为期2个月。整改期间,学校投入了大量人力以及40万余的整改费用。
然而,5月30日,马各庄新公民学校的方原校长突然接到取缔学校的口头通知,这不啻为一声惊雷,让学校包括资助方为之惊讶和费解,忙活好几月的整改,等来的却是这么一个结果。6月19日,一纸要求学校关闭的《告知书》发来。
当天接到这张告知书的,还有其他三所打工子弟学校,同为公益办学的同心实验学校也在其中。
7月2日,南都公益基金会致函朝阳区委区政府,希望与乡上一级的区政府进行对话协商解决。在沟通多日无望后,南都公益基金会在7月22日周日下午将之前向朝阳区教委和区政府发出的函以及相关材料,张贴在其官网和微博上,引起众人和媒体的关注。新公民学校不再像之前的一般“低调”,终于站在阳光底下,为公益学校的资产而做最后的争取,公开宣称:如处置公益资产不当,南都公益基金将会通过法律进行起诉寻求赔偿。
通过法律保护资产
目前,南都公益基金的新公民学校计划支持和管理全国11所新公民学校,其中包括7所义务教育阶段以及4所职业学校。2009年北马房校区被拆,3年后的夏天,学校关停事件的再次发生,让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心头隐隐作痛”。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12年6月南都基金会及社会各界力量为朝阳区第一新公民学校(包括北马房校区和马各庄校区)累计投入公益资金约计1124.3万元。其中,南都公益基金会办学经费投入约677.1万元,项目投入约164.2万元,社会资源投入约 283万元。为保护这上千万的公益财产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以及履行对公益捐赠人的承诺,南都公益基金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联合主要捐赠人共同起诉索赔。
对南都基金会来说,这条路同样困难重重。
首先,关于公益资产的界定是一个问题,南都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解释,公益资产的产权复杂,其所有权、支配权以及受益权都不尽相同,对其不易界定。关于新公民学校是公益资产的界定,只能根据其举办和支持资金的捐赠来源以及设立之初在学校章程和宗旨中对其非营利性的表述,如遇关闭,其公益资产或转让、捐赠,只能用于公益目的——来加以界定。
其次,民办的公益学校遇到公益财产受到侵害时,其公益资产部分如何保护,在法律条例和实际执行上缺乏操作性。更为尴尬的是,同心实验学校和朝阳区第一新公民学校马各庄校区,目前仍是未正式注册的民办公益学校,此种境遇更显得弱势。
8月下旬,南都公益基金会将继续跟进这些分流出去的老师以及孩子们的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为打工子弟孩子的平等教育权以及办学资质而做进一步的争取。据刘洲鸿透露,目前基金会和新公民计划已开始为诉讼的前期资料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