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提倡“以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努力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教师只有把自己摆在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地位上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学中,教师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尊重个体,真诚交流,和学生实现零距离接触,努力使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同时还要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要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改进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3.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
  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时候,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开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
  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传授,最终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打好基础。
  三、发散思维,给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潭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以育人为本”、“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生活”的新理念早已被大家所接受,特别是关注学生的生活更是被大家津津乐道。《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要成功的组织教学,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有一次,我承担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
曾经有人问:“‘语文课,上不上一个样。’是不是个真命题?”这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至少说明,一定有大量的“上不上一个样的语文课”存在,人们在批评这类语文课的同时也是对洋溢生命活力、追求生命体验的语文课的期盼,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有责任使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身风采的舞台,使课堂洋溢生命活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把精彩留给学生,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学习知识的殿堂、孕育生命的乐园。  一、合作学习是构建生命课堂的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我国的高考也在进一步改革之中,这固然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伴随着高考的改革深入进行,高三历史复习课的一系列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发展的新的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尝试问题教学法,改革和调整教学过程。  一、拓展、延伸历史知识,拓宽知识范围  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拓展、延伸和补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设计的建立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教学理论的确立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模式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前,基于建构主义课堂教学设计中,得到实际运用推广的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支架式
“面积法”指的是运用面积公式以及面积有关的性质定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们熟悉的问题中,我们曾经接触到用“面积法”来证明勾股定理。最近,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还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其他一些定理,举例和各位同行分享。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第七中学)
当今的世界,由于电脑的强大和其多样的功能,使它进入了几乎人类从事的每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也初露锋芒,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技术,这已经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作用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像并茂这
【内容摘要】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只有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方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才能发现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特征,从而推动课堂向有效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生成 有效教学 思考  所谓“动态生成”,它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
【内容摘要】该文以《细胞的增殖》一课为例,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作一探索和实践,很好地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合作学习 细胞有丝分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把“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进一步强调:“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
【内容提要】直抒胸臆的作文最具生态性,它要求习作必须是心灵的释放,个性的展现,它是以学生个性情感体验为核心的一种审美活动。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学生作文的出发点应当是个体生命原生态的展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师要在教学中尊重个体的差别性和生命的多样性,构建一个符合学生发展的课堂生态环境。  【关键词】生态 和谐 自主 个性 真情实感 
艾伦朗·格教授,第一位获得在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席位的女性教授。朗格认为人类的潜能很大程度上被一种“无意识状态”(Mindfulness)抑制子,人类应该对人和环境重新敏感起来,向新的可能性敞开,形成新的视角,这也是朗格教授的“注意力”。有了注意了,才能有创新,才能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和创新能力。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