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e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知识,掌握能力的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由此,本文对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吸收生活、问题和实践的营养,锻炼学生语文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形成留心观察、善于分析、组织语言的习惯。
   一、吸收生活的雨露——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吸收生活的雨露,让学生感受生活对语文学习的影响,促进学生的观察意识,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生活融入作文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写作能力。部分学生在作文中,缺乏对生活现象的描写,难以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心生活。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作文创作的时候,出现了“假大空”的问题,写作脱离实际,难以从自己的身边事入手,展开写作。为了改善学生的问题,笔者组织学生围绕“身边的小事”进行写作,让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拓展。笔者还为学生提供生活的素材,让学生从中找出写作的思路,引导学生从细枝末节入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想,使学生的作文更具真实感。学生在笔者的指引下,逐渐形成了细心观察的习惯。
   二、吸收问题的雨露——培养学生善于分析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吸收问题的雨露,让学生积极围绕自己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思考,掌握作文创作的技巧,让学生积极应对写作难度,培养学生善于分析的写作能力。部分学生在作文中,不懂得规范作文的结构,不能简练自己的语言,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分析。
   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扩展写作,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还原王戎与小伙伴在摘李子的时候的场景。为了优化学生的写作,笔者让学生思考:怎样完整构建故事的框架?你能在故事中加入王戎的心理活动吗?你认为王戎会和小伙伴发生怎样的對话?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对问题进行了思考,按照故事开头、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创作,重点描写了王戎的心理活动和与小伙伴起冲突的过程,突出了故事的矛盾和冲突,形成了积极分析的意识。
   三、吸收实践的雨露——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吸收实践的雨露,让学生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了解语文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完成语言的组建,培养学生体验感悟的写作能力。部分学生在作文中,缺乏语言应用的技能,不能合理安排文字,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使得作文缺乏吸引人的魅力,需要教师促进学生实践。
   笔者在组织学生创作的时候,发现部分学生对语言运用缺乏想象力,难以写出吸引人眼球的文章。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让学生拥有想象的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围绕未来生活进行创作。笔者还为学生准备了现代科技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结合科技发展的状况,进行想象。学生在科技基础上,大胆想象了未来的生活,将其融入自己的作文中。学生还对作文进行了简练语言,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优化了自己的作文。
   总之,本文通过带领学生吸收生活的雨露、吸收问题的雨露、吸收实践的雨露,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的写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善于分析的写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甜甜.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09-110.
   [2]许海燕.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61+64.
其他文献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了家庭收入,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农民工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在这一特殊背景中成长的农村儿童,与同龄人相比,有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是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因为常年与父亲或母亲分离,甚至常年父母亲都不在家,心理上会产生自卑。一旦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他们不能及时得到父母亲的帮助,而那些
期刊
韩愈《师说》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师者工作的首要位置,这足以表明“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那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赫尔巴特语)由此可见,“道德品质”对于育人来说,既是全面发展的“必需品”,又是健康成长的“营养品”。就初中语文课来说,如何突出以德育为核心的人文性教育现象呢?笔者对此做些探讨。   1.善于从“教材利用”中促进德智互动。作为“例
期刊
一、在想象中寻觅写作的快乐   要在常用的作文素材上多一些想象。作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真的体验和美的创造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高扬“抒写自我风采”的旗帜,并引导学生关照自我心灵,让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一)让想象丰富作文的情感   真情是文章主旨的凝聚点,结构的链接点,表达的生长点。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捧给读者的是一颗真诚火热的心,就会达到撼人心魄的美学力量。但学生的
期刊
“多文本读写结合”应从高中语文教材特色出发,精心选点,勾连内外,拓展整合,以读引读,情感激活,构段谋篇等方面,开发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多文本课程资源。   一、多文本读写结合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探究要点   (一)写,要与什么样的阅读,怎么样相结合。   多文本读写与阅读丛书相结合。我们顺着“读写结合”的研究思路,分析中学语文教材特色,从课文中精心选择读写结合训练点,以读引读,勾连内外,拓展整合
期刊
“曲径通幽”的课堂导入艺术是指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如同“导游”,带领学生“游历”导学案,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和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恰当贴切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在将课堂多半时间留给学生活动的高效课堂模式下,课堂导入显得尤为重要。   一、音乐熏陶——情的体味  
期刊
一年级是从幼儿园到正规学校教育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孩子由于家庭背景、性格差异、年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在语言表达上往往很简单,有的小朋友胆小不愿开口说话,有的小朋友说话语序颠倒词不达意,还有的小朋友是话多但习惯于说一些直白的口语且说不到点子上……如此种种,若师长不加以引导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必定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我们针对“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展开研讨,除了种好语文课堂教学这块责
期刊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阐述一些简要做法和点滴反思。   一、通过多种样式读悟,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心、眼、口”等多种器官的共同协作和相辅相成,还需要他们善于与文本、与作者之间展开积极有效的交流和互动,通俗地说即“读与思、品与悟”,并在激活实际认知和生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因此语文教学不但要立足课本,更要走出课本,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相互补充,不可忽视课外信息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辅助功效。而多文本阅读突破性地创造了将多个文本(两个或以上)或多张图表、图画等放在一起阅读的形式。   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自主阅读、立体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行
期刊
我一直认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不只需要学校培养,还需要自我培养,这是我的观点。  要想成为优秀教师,关键在于内心有成为优秀教师的渴望。作家三毛说:“远方有多远?请你,请你告诉我,到天涯海角算不算远?问一问你的心,只要它答应,没有地方是到不了的远方”。任何时候,真正的改变都源于内心的改变。基础、年龄、时间、空间、研究都不是问题。唯一可能成为问题的是,你的内心有没有成长的渴望,有没有比心灵更广阔的世界,
期刊
鉴赏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方法有多种,其中有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崇尚意象美,而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和表达上,高妙的歌者在意象的选择和表达上别具匠心。本文以《沁园春·长沙》里的“同学少年”形象和《雨巷》中的一个是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形象为例,谈一谈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一、《沁园春·长沙》里的“同学少年”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沁园春·长沙》让我们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