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诱思教学法”,创和谐、高效物理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初中学生刚系统地接触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采用诱思教学法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创造和谐、高效物理课堂的必要措施。
  下面就如何利用“诱思教学法”创和谐、高效物理课堂浅谈一些做法。
  一、以实验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总是意向心理占主导地位;兴趣是意向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最积极的认知驱动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发性原则,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方法入手,通过物理实验和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作用于学生的心境来引发学生的内部需要,启动学生的思维。
  例如: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覆杯实验中小小纸片竟然托住了杯中的水;用较大力都没有压进广口瓶的鸡蛋,却被大气压轻易地压进了广口瓶。在“平面镜”的教学中教师表演“魔术”:将两支蜡烛全部点燃,在学生不注意时熄灭平面镜后的蜡烛,但是出现在同学们面前的仍是两只燃烧的蜡烛,只是这时平面镜后的蜡烛却怎么也让纸片燃不起来;“照相机”通过演示实验,同学发现“成在底片的像是倒立的”。这些现象,都在学生的意料之外,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要探究其中奥妙的强烈愿望。
  二、以设问布障置疑、引导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物理教学中,都是恰当地设“障”立“疑”,把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导向未知,让其头脑中思维波涛迭起,通过分析、综合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布障置疑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设问:
  1.激发式设问
  在新引入的演示实验中,在学生新、趣、奇的观察中老师边实验边设问。例如在平面镜的教学中引入的“魔术”,设问:同学们明明看见镜后的蜡烛是燃烧着的,但为什么没有使纸燃烧?镜后蜡烛是否真的燃烧?那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这种激发式设问,用在新课的引入,能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思维的投入。
  2.引导式设问
  为了使教学正常开展,有目的、有方向地引导学生思维,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体会到的实例,来引出新概念和新规律,例如: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关门”来引发学生:小孩子力小能否把重铁门关上?如果力的方向沿着与门板平行的方向,能否把门关上?把力压在门轴上,能否把门关上?怎样才能较省力地关门?这些,学生都有感性认识,都知道,只要一引导就能上升到理性知识,就能归纳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探究式设问
  在教学中,以探究式设问引导学生思维,探究问题的本质,追求深刻的理解,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如:半块凸透镜或中央有裂缝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吗?与原来整块的凸透镜所形成的烛焰有什么异同之处?两个半块凸透镜,厚对厚地上下紧密组合,放在光具座上,能得到烛焰的像吗?是一个像还是几个像?像的情况会改变吗?像的亮度会改变吗?通过探究,验证缺损的透镜只影响成像的亮度,不影响成像的性质,在场戴眼镜的学生说:“怪不得镜片裂缝,我照样能看东西,只是不太美观。”探究式设问能使学生乐于观察、动手和争论,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地增强。
  三、巧用类比,诱导思维
  类比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结论的思维形式。类比诱思就是引导学生把所要研究的新问题跟与之有关的原有知识和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和规律,从而以熟悉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物理学中,有些概念和规律具有某些相似性,教学中利用类比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寻求思维的线索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类比诱思,既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来讨论相关的问题间的区别。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如: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汽油机和柴油机、电动机和发电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质量和重力、压力和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初四毕业班的综合复习时,运用类比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就能对相对的、详尽的知识类型,进行区别和联系;再加上教师恰当的引导,就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智慧,真正达到一个和谐、高效的学习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各种诱思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运用、更新物理知识的能力,而且能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其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科学素质,这是创造和谐高效物理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加强方法指导和思维点拨,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 新课程改革 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也踏着发展的步伐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新课改要求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构建了新的课程结构,从而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对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活动的先导,是推动数学学习的一种精神力量。它不仅是自觉学习的起点,还能使学习的注意力更为专注,同时也是信心、恒心的源泉。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广泛的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阅读中掌握新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少一点强加,多一些自由,不惟“考试”是尊,不惟“形式”是崇,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深化对语文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  阅读是一种综合的学习活动,古代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如果对阅读
期刊
化学有其独有的特色——化学实验的趣味性、科学性、实践性,这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空间。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石,是化学理论的支柱,通过化学实验可架起化学现象与化学原理之间的桥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那么,在教学过程怎样进行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与学生素质的提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拓展传统实验  化学是初三的新课,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课,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者,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激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活动的实效性。有效的数学情境不一定都是生动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或学生喜欢的活动,有时甚至是一句反问。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有效的不同情境,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实施新课标以来,教学情境创造成了一线教师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然而,现实中的情况并不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若建立起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就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新才能。同时,师生关系和谐,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可以导致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相反,不和谐的、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易酿成消极的、沉闷的课堂气氛,甚至一触即发的紧张的心理气氛就弥漫于整个课堂中。新一轮课改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就存在着以我为中心的教和学,管理至上尤为严重,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
期刊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旋律,也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最迫切的要求,能让课堂焕发真正的生命力,蕴涵着人文交融的和谐氛围。  一、从生活中找到真实的数学生命  对教师而言,数学是一门课程,而对学生来说,数学就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要让学生进入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就应该让数学回归生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导入生活化  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灵感
期刊
教育教学活动里常常看到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概念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没有抓住本质等。这是由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特点所决定的。而在概念教学中,形成概念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针对以上两种状况,笔者将对形成概念的教学方法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形成概念的几种发现方法  1.比较  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先给出一些自然数,让学生分别找出这些数的所有约数,再比较每个数的约数的
期刊
所谓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准确地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能体现出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消化,并通过自己对教材的准确解读,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它要求教师有高屋建瓴、把握全局的预见能力。  一、教学设计——要基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  新课程理论提倡教学要立足于
期刊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其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间互助性的学习活动。它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它的出现改变了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它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习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自然地带有浓厚的情谊色彩。同时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会合作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合作中各抒己见,克服片面,互相启发、评价、激励,有助于思维共振,扩大了学生参与面,弥补了班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