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初中学生刚系统地接触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采用诱思教学法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创造和谐、高效物理课堂的必要措施。
下面就如何利用“诱思教学法”创和谐、高效物理课堂浅谈一些做法。
一、以实验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总是意向心理占主导地位;兴趣是意向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最积极的认知驱动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发性原则,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方法入手,通过物理实验和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作用于学生的心境来引发学生的内部需要,启动学生的思维。
例如: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覆杯实验中小小纸片竟然托住了杯中的水;用较大力都没有压进广口瓶的鸡蛋,却被大气压轻易地压进了广口瓶。在“平面镜”的教学中教师表演“魔术”:将两支蜡烛全部点燃,在学生不注意时熄灭平面镜后的蜡烛,但是出现在同学们面前的仍是两只燃烧的蜡烛,只是这时平面镜后的蜡烛却怎么也让纸片燃不起来;“照相机”通过演示实验,同学发现“成在底片的像是倒立的”。这些现象,都在学生的意料之外,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要探究其中奥妙的强烈愿望。
二、以设问布障置疑、引导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物理教学中,都是恰当地设“障”立“疑”,把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导向未知,让其头脑中思维波涛迭起,通过分析、综合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布障置疑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设问:
1.激发式设问
在新引入的演示实验中,在学生新、趣、奇的观察中老师边实验边设问。例如在平面镜的教学中引入的“魔术”,设问:同学们明明看见镜后的蜡烛是燃烧着的,但为什么没有使纸燃烧?镜后蜡烛是否真的燃烧?那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这种激发式设问,用在新课的引入,能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思维的投入。
2.引导式设问
为了使教学正常开展,有目的、有方向地引导学生思维,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体会到的实例,来引出新概念和新规律,例如: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关门”来引发学生:小孩子力小能否把重铁门关上?如果力的方向沿着与门板平行的方向,能否把门关上?把力压在门轴上,能否把门关上?怎样才能较省力地关门?这些,学生都有感性认识,都知道,只要一引导就能上升到理性知识,就能归纳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探究式设问
在教学中,以探究式设问引导学生思维,探究问题的本质,追求深刻的理解,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如:半块凸透镜或中央有裂缝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吗?与原来整块的凸透镜所形成的烛焰有什么异同之处?两个半块凸透镜,厚对厚地上下紧密组合,放在光具座上,能得到烛焰的像吗?是一个像还是几个像?像的情况会改变吗?像的亮度会改变吗?通过探究,验证缺损的透镜只影响成像的亮度,不影响成像的性质,在场戴眼镜的学生说:“怪不得镜片裂缝,我照样能看东西,只是不太美观。”探究式设问能使学生乐于观察、动手和争论,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地增强。
三、巧用类比,诱导思维
类比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结论的思维形式。类比诱思就是引导学生把所要研究的新问题跟与之有关的原有知识和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和规律,从而以熟悉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物理学中,有些概念和规律具有某些相似性,教学中利用类比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寻求思维的线索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类比诱思,既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来讨论相关的问题间的区别。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如: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汽油机和柴油机、电动机和发电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质量和重力、压力和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初四毕业班的综合复习时,运用类比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就能对相对的、详尽的知识类型,进行区别和联系;再加上教师恰当的引导,就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智慧,真正达到一个和谐、高效的学习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各种诱思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运用、更新物理知识的能力,而且能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其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科学素质,这是创造和谐高效物理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下面就如何利用“诱思教学法”创和谐、高效物理课堂浅谈一些做法。
一、以实验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规律总是意向心理占主导地位;兴趣是意向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最积极的认知驱动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发性原则,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方法入手,通过物理实验和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作用于学生的心境来引发学生的内部需要,启动学生的思维。
例如: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覆杯实验中小小纸片竟然托住了杯中的水;用较大力都没有压进广口瓶的鸡蛋,却被大气压轻易地压进了广口瓶。在“平面镜”的教学中教师表演“魔术”:将两支蜡烛全部点燃,在学生不注意时熄灭平面镜后的蜡烛,但是出现在同学们面前的仍是两只燃烧的蜡烛,只是这时平面镜后的蜡烛却怎么也让纸片燃不起来;“照相机”通过演示实验,同学发现“成在底片的像是倒立的”。这些现象,都在学生的意料之外,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要探究其中奥妙的强烈愿望。
二、以设问布障置疑、引导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物理教学中,都是恰当地设“障”立“疑”,把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导向未知,让其头脑中思维波涛迭起,通过分析、综合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布障置疑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设问:
1.激发式设问
在新引入的演示实验中,在学生新、趣、奇的观察中老师边实验边设问。例如在平面镜的教学中引入的“魔术”,设问:同学们明明看见镜后的蜡烛是燃烧着的,但为什么没有使纸燃烧?镜后蜡烛是否真的燃烧?那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这种激发式设问,用在新课的引入,能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思维的投入。
2.引导式设问
为了使教学正常开展,有目的、有方向地引导学生思维,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体会到的实例,来引出新概念和新规律,例如: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关门”来引发学生:小孩子力小能否把重铁门关上?如果力的方向沿着与门板平行的方向,能否把门关上?把力压在门轴上,能否把门关上?怎样才能较省力地关门?这些,学生都有感性认识,都知道,只要一引导就能上升到理性知识,就能归纳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探究式设问
在教学中,以探究式设问引导学生思维,探究问题的本质,追求深刻的理解,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如:半块凸透镜或中央有裂缝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吗?与原来整块的凸透镜所形成的烛焰有什么异同之处?两个半块凸透镜,厚对厚地上下紧密组合,放在光具座上,能得到烛焰的像吗?是一个像还是几个像?像的情况会改变吗?像的亮度会改变吗?通过探究,验证缺损的透镜只影响成像的亮度,不影响成像的性质,在场戴眼镜的学生说:“怪不得镜片裂缝,我照样能看东西,只是不太美观。”探究式设问能使学生乐于观察、动手和争论,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地增强。
三、巧用类比,诱导思维
类比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到特殊性结论的思维形式。类比诱思就是引导学生把所要研究的新问题跟与之有关的原有知识和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和规律,从而以熟悉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物理学中,有些概念和规律具有某些相似性,教学中利用类比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寻求思维的线索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类比诱思,既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来讨论相关的问题间的区别。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如: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汽油机和柴油机、电动机和发电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质量和重力、压力和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初四毕业班的综合复习时,运用类比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就能对相对的、详尽的知识类型,进行区别和联系;再加上教师恰当的引导,就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智慧,真正达到一个和谐、高效的学习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各种诱思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运用、更新物理知识的能力,而且能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其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科学素质,这是创造和谐高效物理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