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借班上课的课堂英语上,教师出示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之时,出现学生“不语”的现象,原因来自多种方面。课堂背景的差异是影响“不语”的前提条件;学生的认知差异是“不语”的本质因素;教师的个人素质是“不语”的外部影响因素。
关键词:借班上课;学生不语;课堂背景;学生认知;教学方式
借班上课的一位来自吕梁学校的一位年经的小学英语老师,她课件设计精美,态度比较亲和。她所教授的是牛津译林英语四年级Unit 6 At the snack bar,在简单的新授完本节课的重点单词之后,略显些紧张的这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Lets discuss :If you go to a snack bar with your family now,what will the waitress/waiter say to you?What about you?What will you say to the waitress?(如果你到快餐店吃饭,服务员会说什么,你会说什么?大家小组讨论,尽量使用英语,也可以使用中文。)问题抛出之后设想的场面应该是学生“热火朝天”的讨论情景,可是课堂上却呈现一片寂静无比的画面。
本节课是笔者所在区于2015年10月底举行一次小学农村英教师培训跟岗实践的公开课,每一节英语课堂都能体现持教教师的用心,也均能体现“学讲课堂”的互动风格,但是笔者发疑惑造成课堂上学生这种“不语”现象的原因到底为何?思考许久,可以分为以下几大原因:
一、 课堂背景的差异。
课堂背景的差异可以分为课堂环境背景、课堂文化背景。所谓的课堂环境背景指的是教室内物品的摆设、座椅的排列以及教室周围的环境等等。本次的跟岗培训是笔者所在区的三个镇参加培训的41名小学英语教师集中在一所实验小学,由八名小学英语教师在此实验小学进行借班上课,而上课的地点也并非学生所在的班级而是此学校的报告厅。所以对于所借班级中的学生来说课堂环境背景则截然不同,这些不同便造成了学生不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的更换。
对于小学生来说亲师效应特别严重,对于一直“朝夕相处”的本学科老师来说莫名其妙会有一种亲近的熟悉感。而对于只教授自己一节课的校外陌生老师来说,有的只是陌生感和好奇感。课堂上的注意力多多少少会分散于这位新上课的老师身上,于此同时对于老师提出问题的思考就不是那么投入。
其次,教室的更换。
一直都在教室中上课的小学生来说,上课老师就是需要关注的全部。而如今的大报告厅中“空空旷旷”,座无虚席的听课老师以及坐在一旁监督着学生动态的班主任老师都成了学生们“提防”的对象。这一切都“压抑”着学生胆怯的发言,害怕出错后的自己会遭到各方面席卷而来的批评。
二、 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的认知特点分为学生的思维方式特点、学生的知识背景特点、学生的生活背景特点。
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指的是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方法。在本例中这位英语老师给出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孩子们的反应是沉默不语,原因是不是因为平时老师教授的方式是“灌输型”亦或是简短的问答型?孩子们缺乏这种互动式的交流学习从而不习惯用活跃的思维去思考去表现呢?所以平时的课堂中作为教师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去创设一个活跃的、愉快的课堂气氛,要能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学生的知识背景应该是学生能说、乐说的前提条件。本例中的这位老师给学生留有讨论的问题是:If you go to a snack bar with your family now,what will the waitress/waiter say to you?What about you?What will you say to the waitress?(如果你到快餐店吃饭,服务员会说什么,你会说什么?)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尤其是这边的孩子大多都来自于农村,平常的用餐地点除了家中就是学校或是亲戚家,没有机会或是很少的机会跟父母出去吃饭。所以面對这位老师给出的讨论话题之后,他们头脑中没有可以提取的经验,这样的结果就是“不语”。如果教师能创设个具有直观形象的情境,例如老师带上服务员的围裙,拿好菜单,摆好菜品、食品,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去思考发问的问题,效果可能会好些。
三、 教师的教学特点。
教学特点分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师的自身的素质特点。
首先,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个习惯于“说教”类型教学方式的教师很难能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自然而然属于安静的“表达者”;一个视“威严”为不可侵犯的教师也很难能让学生与之“倾心交谈”,从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归类为毫不怀疑的“臣服者”;而一个墨守陈规的老师在面对一轮轮的改革之时会“撕心裂肺”,这又怎能带出乐于创新的学生?
其次,教师的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表达简单的分为言语、肢体两大类。教学中以言语表达为主,肢体表达为辅助。其中言语表达首要特点就是要求准确,然后是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最后要富有启发性、教育性。
最后,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的状态也有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本节课的教师的个人素质主要体现的是课堂的操作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就是教师在课堂中根据课时目标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它包括教师的基本技能(普通话、粉笔字、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新科学技术能力)、课堂氛围整体控制能力和课堂机智。在面对“不语”的学生们,此位老师可以利用小游戏调节课堂的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交流。
在面对不语现象的时候,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有效的动员学生们动起来?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创设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其次,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们,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时刻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第三,教师要讲究提问的策略,让提出的问题具有易操作性、富有启发性;最后,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让课堂整体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关键词:借班上课;学生不语;课堂背景;学生认知;教学方式
借班上课的一位来自吕梁学校的一位年经的小学英语老师,她课件设计精美,态度比较亲和。她所教授的是牛津译林英语四年级Unit 6 At the snack bar,在简单的新授完本节课的重点单词之后,略显些紧张的这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Lets discuss :If you go to a snack bar with your family now,what will the waitress/waiter say to you?What about you?What will you say to the waitress?(如果你到快餐店吃饭,服务员会说什么,你会说什么?大家小组讨论,尽量使用英语,也可以使用中文。)问题抛出之后设想的场面应该是学生“热火朝天”的讨论情景,可是课堂上却呈现一片寂静无比的画面。
本节课是笔者所在区于2015年10月底举行一次小学农村英教师培训跟岗实践的公开课,每一节英语课堂都能体现持教教师的用心,也均能体现“学讲课堂”的互动风格,但是笔者发疑惑造成课堂上学生这种“不语”现象的原因到底为何?思考许久,可以分为以下几大原因:
一、 课堂背景的差异。
课堂背景的差异可以分为课堂环境背景、课堂文化背景。所谓的课堂环境背景指的是教室内物品的摆设、座椅的排列以及教室周围的环境等等。本次的跟岗培训是笔者所在区的三个镇参加培训的41名小学英语教师集中在一所实验小学,由八名小学英语教师在此实验小学进行借班上课,而上课的地点也并非学生所在的班级而是此学校的报告厅。所以对于所借班级中的学生来说课堂环境背景则截然不同,这些不同便造成了学生不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的更换。
对于小学生来说亲师效应特别严重,对于一直“朝夕相处”的本学科老师来说莫名其妙会有一种亲近的熟悉感。而对于只教授自己一节课的校外陌生老师来说,有的只是陌生感和好奇感。课堂上的注意力多多少少会分散于这位新上课的老师身上,于此同时对于老师提出问题的思考就不是那么投入。
其次,教室的更换。
一直都在教室中上课的小学生来说,上课老师就是需要关注的全部。而如今的大报告厅中“空空旷旷”,座无虚席的听课老师以及坐在一旁监督着学生动态的班主任老师都成了学生们“提防”的对象。这一切都“压抑”着学生胆怯的发言,害怕出错后的自己会遭到各方面席卷而来的批评。
二、 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的认知特点分为学生的思维方式特点、学生的知识背景特点、学生的生活背景特点。
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指的是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方法。在本例中这位英语老师给出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孩子们的反应是沉默不语,原因是不是因为平时老师教授的方式是“灌输型”亦或是简短的问答型?孩子们缺乏这种互动式的交流学习从而不习惯用活跃的思维去思考去表现呢?所以平时的课堂中作为教师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去创设一个活跃的、愉快的课堂气氛,要能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学生的知识背景应该是学生能说、乐说的前提条件。本例中的这位老师给学生留有讨论的问题是:If you go to a snack bar with your family now,what will the waitress/waiter say to you?What about you?What will you say to the waitress?(如果你到快餐店吃饭,服务员会说什么,你会说什么?)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尤其是这边的孩子大多都来自于农村,平常的用餐地点除了家中就是学校或是亲戚家,没有机会或是很少的机会跟父母出去吃饭。所以面對这位老师给出的讨论话题之后,他们头脑中没有可以提取的经验,这样的结果就是“不语”。如果教师能创设个具有直观形象的情境,例如老师带上服务员的围裙,拿好菜单,摆好菜品、食品,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去思考发问的问题,效果可能会好些。
三、 教师的教学特点。
教学特点分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师的自身的素质特点。
首先,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个习惯于“说教”类型教学方式的教师很难能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自然而然属于安静的“表达者”;一个视“威严”为不可侵犯的教师也很难能让学生与之“倾心交谈”,从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归类为毫不怀疑的“臣服者”;而一个墨守陈规的老师在面对一轮轮的改革之时会“撕心裂肺”,这又怎能带出乐于创新的学生?
其次,教师的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表达简单的分为言语、肢体两大类。教学中以言语表达为主,肢体表达为辅助。其中言语表达首要特点就是要求准确,然后是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最后要富有启发性、教育性。
最后,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的状态也有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本节课的教师的个人素质主要体现的是课堂的操作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就是教师在课堂中根据课时目标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它包括教师的基本技能(普通话、粉笔字、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新科学技术能力)、课堂氛围整体控制能力和课堂机智。在面对“不语”的学生们,此位老师可以利用小游戏调节课堂的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交流。
在面对不语现象的时候,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有效的动员学生们动起来?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创设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其次,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们,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时刻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第三,教师要讲究提问的策略,让提出的问题具有易操作性、富有启发性;最后,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让课堂整体控制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