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激发学习对学习的兴趣,则能事半功倍,大大提升学习效率。本文就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生物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指积极探研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巩固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传统教学中,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听得疲惫乏味,失去学习生物的兴趣。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变“苦学”为“乐学”,这是关系生物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绪论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优秀教师特别讲究绪论艺术。以教师的出其不意,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促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是非常重要的。選择导言作为互动点,其理就在于此。而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能否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教师把教材中的绪论部分的内容上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绪论是全书内容的开始,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丰富有趣的生物知识材料以激发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的兴趣。例如介绍当前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时,可联系实际介绍“组织培养”“杂交育种”“基因组计划”“克隆”“转基因食品”以及生物学科研成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生物学科研成果创造的经济效益等,进而介绍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对生物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科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是理科综合科目之一,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知识联系,比较容易利用学生原有的兴趣爱好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例如应用光谱波长解释叶绿体中色素的作用;应用数学概率、排列组合解决有关遗传规律的计算问题;应用水的电解来区别水的光解等。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跨学科知识的深化和思维空间的拓宽,增强学生的学科综合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利用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联系实例说明理论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可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其二能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有用,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三大物质的转化”时,提问:“为什么人变胖容易,而减肥却很困难?”对这个问题学生十分感兴趣。由此进一步提醒,人体内糖类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只有少量转化为糖类。又如讲到遗传知识时,课前导言提问:“双亲为双眼皮,为什么会生出单眼皮的孩子?”“A型血和A型血的人结婚,会生出B型血和AB型血的孩子吗?”这就引领着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走进了神秘的遗传学世界里。学习生态学的有关知识时,提问:“为什么植物能防止水土流失?”再联系实际举例或亲自示范:在一块草地上,泼上一桶水,不见有泥沙被冲走;如果把草除去,再泼上一桶水,就看见有泥沙被冲走。把理论知识具体到学生身边的实际,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四、用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生动形象的语言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1.利用口诀、顺口溜增强记忆
对一些较难记忆的知识点编上一段口诀、顺口溜让学生记忆,这样不仅能提高记忆的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对看似枯燥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例如记忆“外、中、内三个胚层各发育成的器官”,便编成顺口溜。外表神感,内消呼吸、肝和胰。即:外胚层发育成表皮、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胚层发育成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还有肝和胰,其余的器官就由中胚层发育而来。由此减少了学生的记忆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俗语引发学生思考
在课堂上,适当地应用一些俗语,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可用“橘生淮南则为桔,橘生淮北却为桔”“大树底下好乘凉。”等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用“无心插柳柳成荫。”来讲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繁殖;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遗传现象;用“一树结果,有酸有甜。”来说明变异现象;用“一山不容二虎。”来说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用“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来说明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来说明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和捕食链的特点;用“打一次雷等于下三次肥。”来说明闪电能合成含氮物质;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来说明植物的胚乳先于胚发育等。
五、讲解时事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处在信息时代,对一些时事问题都比较感兴趣,如果能将当前国际国内所发生的事件与学生所学生物知识结合起来讲解,那必将调动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的兴趣。例如结合2009年发生的令全国人民改变了生活习惯的“猪流感”,介绍“猪流感”病毒在寄生体内增殖的过程等遗传知识;结合“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春季沙尘暴”“沙漠距离北京仅70公里”“我国30年内干净饮用水面临枯竭”等紧迫的环境问题,在令学生感到惊讶的同时,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结合“基因工程”教学,向学生介绍广东育成抗青枯病转基因辣椒、人类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破译、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克隆动物的诞生等科技信息。诸如此类的时事问题很多都可以与生物学发生联系,充分利用它们,就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也决不能为了追求趣味性而背离科学性。只有从中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充分发挥生物教学优势,创设兴趣情境,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高素质的生物人才。
关键词:生物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指积极探研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巩固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传统教学中,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听得疲惫乏味,失去学习生物的兴趣。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变“苦学”为“乐学”,这是关系生物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绪论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优秀教师特别讲究绪论艺术。以教师的出其不意,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促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是非常重要的。選择导言作为互动点,其理就在于此。而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能否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教师把教材中的绪论部分的内容上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绪论是全书内容的开始,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丰富有趣的生物知识材料以激发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的兴趣。例如介绍当前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时,可联系实际介绍“组织培养”“杂交育种”“基因组计划”“克隆”“转基因食品”以及生物学科研成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生物学科研成果创造的经济效益等,进而介绍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对生物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科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是理科综合科目之一,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知识联系,比较容易利用学生原有的兴趣爱好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例如应用光谱波长解释叶绿体中色素的作用;应用数学概率、排列组合解决有关遗传规律的计算问题;应用水的电解来区别水的光解等。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跨学科知识的深化和思维空间的拓宽,增强学生的学科综合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利用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联系实例说明理论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可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其二能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有用,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三大物质的转化”时,提问:“为什么人变胖容易,而减肥却很困难?”对这个问题学生十分感兴趣。由此进一步提醒,人体内糖类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只有少量转化为糖类。又如讲到遗传知识时,课前导言提问:“双亲为双眼皮,为什么会生出单眼皮的孩子?”“A型血和A型血的人结婚,会生出B型血和AB型血的孩子吗?”这就引领着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走进了神秘的遗传学世界里。学习生态学的有关知识时,提问:“为什么植物能防止水土流失?”再联系实际举例或亲自示范:在一块草地上,泼上一桶水,不见有泥沙被冲走;如果把草除去,再泼上一桶水,就看见有泥沙被冲走。把理论知识具体到学生身边的实际,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四、用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生动形象的语言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1.利用口诀、顺口溜增强记忆
对一些较难记忆的知识点编上一段口诀、顺口溜让学生记忆,这样不仅能提高记忆的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对看似枯燥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例如记忆“外、中、内三个胚层各发育成的器官”,便编成顺口溜。外表神感,内消呼吸、肝和胰。即:外胚层发育成表皮、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胚层发育成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还有肝和胰,其余的器官就由中胚层发育而来。由此减少了学生的记忆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俗语引发学生思考
在课堂上,适当地应用一些俗语,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可用“橘生淮南则为桔,橘生淮北却为桔”“大树底下好乘凉。”等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用“无心插柳柳成荫。”来讲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繁殖;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遗传现象;用“一树结果,有酸有甜。”来说明变异现象;用“一山不容二虎。”来说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用“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来说明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来说明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和捕食链的特点;用“打一次雷等于下三次肥。”来说明闪电能合成含氮物质;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来说明植物的胚乳先于胚发育等。
五、讲解时事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处在信息时代,对一些时事问题都比较感兴趣,如果能将当前国际国内所发生的事件与学生所学生物知识结合起来讲解,那必将调动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的兴趣。例如结合2009年发生的令全国人民改变了生活习惯的“猪流感”,介绍“猪流感”病毒在寄生体内增殖的过程等遗传知识;结合“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春季沙尘暴”“沙漠距离北京仅70公里”“我国30年内干净饮用水面临枯竭”等紧迫的环境问题,在令学生感到惊讶的同时,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结合“基因工程”教学,向学生介绍广东育成抗青枯病转基因辣椒、人类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破译、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克隆动物的诞生等科技信息。诸如此类的时事问题很多都可以与生物学发生联系,充分利用它们,就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也决不能为了追求趣味性而背离科学性。只有从中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充分发挥生物教学优势,创设兴趣情境,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高素质的生物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