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程改革应效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本文在对教师改变数学教学模式方面做了几点思考,指出了学生在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前提是教师教法的改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转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 数学课程改革 创新意识 数学思维 计算机
课程改革提出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数学课程应效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近十多年来我们看到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幅度是非常大的。从学校选择的教材来看,选用过人教版数学教材,选用过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也选用过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虽然各种版本不尽其一,但不难发现其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从以前古板,缺乏创新的教材中走出来,让学生从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中走进去,成为素质教育的高端产品。笔者认为,教材改革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如何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这一点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初衷,为此我们需在数学教学观念转化方面做好功力。
一、学生角色的转化
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要主人化,我们要打破以往一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主体模式,数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导,如对某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问题,然后向老师请教问题,进而达到对课本新知识深刻掌握,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让学生增强兴趣,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有一种成就感和认同感。
二、教师角色的转化
传统的数学学习活动,仅限定于对课本概念、定理、公式的解释,以及向学生展示公式定理在题目中的应用。同时学生也是仅限定于对概念、定理、公式的记忆,对解题技巧的模仿和经验的积累,学生缺乏足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以及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为此,教师需要在以上的数学学习方式中做好引领、组织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地在学习中做到主人化,这一点尤其对我们的初中数学教育尤为重要。
三、注重多媒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的研究和实施。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在数学及其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在这种模式下,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象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四、重视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交织的过程,这种交织导致一些学生厌恶数学,害怕数学。而另一些学生则会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学生由数学的学习过程产生的这种结果是与数学教师本身对数学的态度是密切相关的。若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营造出富有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拉近“课堂数学”与“现实数学”的关系,使学生感到所提问题与其生活密切相关,自发地产生探求解答的愿望,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求,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使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下去,在数学知识生活背景化之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都会有所改观,增强了师生间的心理接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活动的认同,只有在教师营造的愉快放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对知识营养的吸收。
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学习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简单机械的重复中释放出来,参与实践探索交流的主动学习的过程,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郑毓信 国际教育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3
[2]黄秦安 论数学教育中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目标的整合 中学数学教与学 2005
[3]孔启平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石循忠 教师与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作用 数学教育学报2002
关键词 数学课程改革 创新意识 数学思维 计算机
课程改革提出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数学课程应效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近十多年来我们看到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幅度是非常大的。从学校选择的教材来看,选用过人教版数学教材,选用过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也选用过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虽然各种版本不尽其一,但不难发现其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从以前古板,缺乏创新的教材中走出来,让学生从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中走进去,成为素质教育的高端产品。笔者认为,教材改革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如何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这一点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初衷,为此我们需在数学教学观念转化方面做好功力。
一、学生角色的转化
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要主人化,我们要打破以往一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主体模式,数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导,如对某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问题,然后向老师请教问题,进而达到对课本新知识深刻掌握,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让学生增强兴趣,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有一种成就感和认同感。
二、教师角色的转化
传统的数学学习活动,仅限定于对课本概念、定理、公式的解释,以及向学生展示公式定理在题目中的应用。同时学生也是仅限定于对概念、定理、公式的记忆,对解题技巧的模仿和经验的积累,学生缺乏足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以及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为此,教师需要在以上的数学学习方式中做好引领、组织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地在学习中做到主人化,这一点尤其对我们的初中数学教育尤为重要。
三、注重多媒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的研究和实施。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在数学及其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在这种模式下,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象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四、重视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交织的过程,这种交织导致一些学生厌恶数学,害怕数学。而另一些学生则会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学生由数学的学习过程产生的这种结果是与数学教师本身对数学的态度是密切相关的。若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营造出富有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拉近“课堂数学”与“现实数学”的关系,使学生感到所提问题与其生活密切相关,自发地产生探求解答的愿望,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求,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使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下去,在数学知识生活背景化之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都会有所改观,增强了师生间的心理接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活动的认同,只有在教师营造的愉快放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对知识营养的吸收。
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学习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简单机械的重复中释放出来,参与实践探索交流的主动学习的过程,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郑毓信 国际教育视角下的中国数学教育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3
[2]黄秦安 论数学教育中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目标的整合 中学数学教与学 2005
[3]孔启平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石循忠 教师与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作用 数学教育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