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义务。在小学阶段,教师十分重视识字教学,总是花相当多的时间,一字一字的认真教。学生为识字也花了不少工夫:反反复复地认、抄、默,从课上到课下。结果呢?却不能令人满意,学了生字,听写时写不对的情况时有发生;学过的常用字运用情况更让人担心,要么多笔少画,要么写成别字。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学生写错别字成了语文老师最为头疼的事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较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字复杂难学的影响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汉字无疑也是最难学的文字之一。汉字基本笔画有30多基本笔画又构成500多种基础部件,不同部件再按不同结构方式组成一个一个的汉字,这样构成的汉字虽字形优美但复杂难学。汉字的笔画数差异很大,笔画少的只有一两笔,多的有二三十笔,不利于学生记忆,以至于他们写的时候,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笔,如“慌”然是常见的字,学生在书写时常常会多加一点,更别说“舞”、“斓”、“漆”等字了。
汉字中,有许多字形相近的字,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不是字了,小学生观察事物笼统,不够精确,在识字过程中常常只记住字的粗略轮廓,而对字的细微部分常常忽略,这是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如“己”、“已”、“巳”等。
汉字同音字多也是导致小学生写错别字的重要原因。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同音字,有些同音字字形还相近,但是又千差万别,小学生识字常常不能将字的音、形、义密结合起来,运用时常常张冠李戴。如“已”和“以”、“在”和“再”,学生常常会写出这样的句子:“我以经上三年级了,在过一年,我就上四年级了。”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识字教学不科学与矫错无方的影响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的识字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先指导学生反复念这个字的读音,接着分析字形,这个字什么结构,每一部分都是什么,再书空念笔画,最后组几个词。专教法单一,程序固化,使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容易分散,从而出现错别字。
为了让学生不写错别字,我们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常着重强调,提醒学生注意:“同学们,看仔细了,不要把这里写错了。”然后顺手就把错别字的样子板书了出来。到了批阅作业时,发现许多学生仍然把这个字写错了,而且错的与老师提醒的一模一样。熟不知,我们特别提到的种种错误写法,本来有的错误学生根本没有想到,教师的提醒反而提示了他,这无疑是对记忆的干扰,无形之中加大了记忆的难度,学生在书写时,就容易出现错别字。
学生出现错别字该怎样矫正呢?有的老师把学生写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批斗”,反使学生产生错误的无意识记忆,造成错别字扩散。有的老师用“写错一个罚写一百个”的方法强制纠错,矫正效果不尽人意,还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一个学生因在“试”字上多中加一撇而受罚,刚开始时写得很认真,写着写着,罚写的字中又出现了画蛇添足的“试”字。有的老师发现错别字立刻圈出来,并在旁认真范写一次,再让学生订正。可这种“保姆式”的纠错方法也收效甚微,反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没有发现错别字的能力。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小学生错别字泛滥,外部环境的干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服装店的“衣衣不舍”,精品店的“玩物尚志”,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这些广告商别出心裁,很有成效,但对于汉字储存量相当有限的小学生来说,就会形成不良影响他们无法辨别正误,就会出现错用词语的现象,如將“一往情深”写成“一网情深”。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斥着错别字的环境中,从小耳濡目染,错别字如毒瘤一般嵌入他们脑中,带来许多危害。
针对这些原因,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对策。
1、教学前要有预见性
根据“先入为主”的效应,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得多,所以,在识字教学前一定要有预见性。教师在备课和复备时,把本课易错的生字及课文中的字标记出来,根据字形寻找策略,教学时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识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字的时候就会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错率。
那么怎样强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分析字形特点,并在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用鲜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强化正确的写法,预防学生写错别字,利用色彩引起学生注意,刺激记忆,然后利用儿歌增强记忆。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识字的情趣,而且还加深了对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识记的准确性。
2、利用汉字规律联想识字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发展及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比较字形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现,学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认错、写错。如:学会了“放”,再写“游”总爱把右边写成“放”,这是由于比较牢固的旧知识对巩固程度不够的新知识起了干扰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在识字教学一开始,就要强调对字形的差异,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比较分析时既要注意细微差别,又要考虑到它们的相互间的干扰作用。在防止干扰作用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比较时不要把正误两个字同时出现,这样容易使学生越记越混淆。
(2)、了解字义
有一些字学生常常用错是因为不解其义。同音字互相替代而产生的别字属于这种情况。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这类字,就必须让学生把字义弄清楚。如果学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是傍晚昏暗的天色。“夜幕”的“幕”是覆盖在上面的帐篷,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所以叫“夜幕”,这样学生就不会把用错了。
(3)、形义结合
教师把形近字,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创设语言环境灵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义、字形的牢固联系,从而使学生把字记准确、用正确。如许多学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编了这样一句歌诀:“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用来帮助学生区分。这句歌诀用“一点”和“十分”指导学生抓住字形特点辨别,还用“辛苦”和“幸福”两个词表示出意思,组成的句子也沟通了形义联系。学生读后印象深刻,既准确掌握了字形,又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3、培养查字典的习惯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确定的字经常会出现,假如学生一碰到这种情况,能及时拿出字典查阅,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反之,则影响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爱好。因此,让学生随时带着一本字典,对小学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另外,当学生碰到两个轻易搞混的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错觉,而这种错觉一旦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记忆的时候,就会直接给学生产生一种假象,当第二次碰到的时候,他会对之前的选择产生条件反射。因此,第一次碰到两个轻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查字典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养成勤查字典的严谨学风,还可以避免写错别字,当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只要查一查字典就解决了。只要教师经常要求,经常训练,经常检查,持之以恒,学生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汉字书写的正确率会不断提高。
4、扎实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汉字最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要有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正确引导学习方法,扎实学生的识字写字基本功。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引导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清楚,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错别字的产生才会得到有效的制止。另外,教师还可以经常性组织学生开展写字比赛,对于学生的写字作经常性的评价和表扬、奖励,促进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和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应分析知识原因,把教材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有机结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实行综合治理,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汉字带来的快乐,才能使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稳步提高。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学生写错别字成了语文老师最为头疼的事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较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字复杂难学的影响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汉字无疑也是最难学的文字之一。汉字基本笔画有30多基本笔画又构成500多种基础部件,不同部件再按不同结构方式组成一个一个的汉字,这样构成的汉字虽字形优美但复杂难学。汉字的笔画数差异很大,笔画少的只有一两笔,多的有二三十笔,不利于学生记忆,以至于他们写的时候,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笔,如“慌”然是常见的字,学生在书写时常常会多加一点,更别说“舞”、“斓”、“漆”等字了。
汉字中,有许多字形相近的字,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不是字了,小学生观察事物笼统,不够精确,在识字过程中常常只记住字的粗略轮廓,而对字的细微部分常常忽略,这是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如“己”、“已”、“巳”等。
汉字同音字多也是导致小学生写错别字的重要原因。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同音字,有些同音字字形还相近,但是又千差万别,小学生识字常常不能将字的音、形、义密结合起来,运用时常常张冠李戴。如“已”和“以”、“在”和“再”,学生常常会写出这样的句子:“我以经上三年级了,在过一年,我就上四年级了。”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识字教学不科学与矫错无方的影响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的识字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先指导学生反复念这个字的读音,接着分析字形,这个字什么结构,每一部分都是什么,再书空念笔画,最后组几个词。专教法单一,程序固化,使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容易分散,从而出现错别字。
为了让学生不写错别字,我们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常着重强调,提醒学生注意:“同学们,看仔细了,不要把这里写错了。”然后顺手就把错别字的样子板书了出来。到了批阅作业时,发现许多学生仍然把这个字写错了,而且错的与老师提醒的一模一样。熟不知,我们特别提到的种种错误写法,本来有的错误学生根本没有想到,教师的提醒反而提示了他,这无疑是对记忆的干扰,无形之中加大了记忆的难度,学生在书写时,就容易出现错别字。
学生出现错别字该怎样矫正呢?有的老师把学生写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批斗”,反使学生产生错误的无意识记忆,造成错别字扩散。有的老师用“写错一个罚写一百个”的方法强制纠错,矫正效果不尽人意,还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一个学生因在“试”字上多中加一撇而受罚,刚开始时写得很认真,写着写着,罚写的字中又出现了画蛇添足的“试”字。有的老师发现错别字立刻圈出来,并在旁认真范写一次,再让学生订正。可这种“保姆式”的纠错方法也收效甚微,反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没有发现错别字的能力。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小学生错别字泛滥,外部环境的干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服装店的“衣衣不舍”,精品店的“玩物尚志”,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这些广告商别出心裁,很有成效,但对于汉字储存量相当有限的小学生来说,就会形成不良影响他们无法辨别正误,就会出现错用词语的现象,如將“一往情深”写成“一网情深”。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斥着错别字的环境中,从小耳濡目染,错别字如毒瘤一般嵌入他们脑中,带来许多危害。
针对这些原因,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对策。
1、教学前要有预见性
根据“先入为主”的效应,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知识,要比向他传授一个正确的知识难得多,所以,在识字教学前一定要有预见性。教师在备课和复备时,把本课易错的生字及课文中的字标记出来,根据字形寻找策略,教学时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意识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字的时候就会格外注意,可以降低错率。
那么怎样强化第一印象呢?可以分析字形特点,并在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用鲜明的色彩、形象、比喻强化正确的写法,预防学生写错别字,利用色彩引起学生注意,刺激记忆,然后利用儿歌增强记忆。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识字的情趣,而且还加深了对字形的印象,提高了识记的准确性。
2、利用汉字规律联想识字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利用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发展及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比较字形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现,学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认错、写错。如:学会了“放”,再写“游”总爱把右边写成“放”,这是由于比较牢固的旧知识对巩固程度不够的新知识起了干扰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在识字教学一开始,就要强调对字形的差异,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比较分析时既要注意细微差别,又要考虑到它们的相互间的干扰作用。在防止干扰作用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比较时不要把正误两个字同时出现,这样容易使学生越记越混淆。
(2)、了解字义
有一些字学生常常用错是因为不解其义。同音字互相替代而产生的别字属于这种情况。如“再”和“在”、“望”和“忘”、“幕”和“暮”。掌握这类字,就必须让学生把字义弄清楚。如果学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暮色”是傍晚昏暗的天色。“夜幕”的“幕”是覆盖在上面的帐篷,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所以叫“夜幕”,这样学生就不会把用错了。
(3)、形义结合
教师把形近字,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创设语言环境灵活而有效地建立字音、字义、字形的牢固联系,从而使学生把字记准确、用正确。如许多学生“辛”和“幸”分不清,我编了这样一句歌诀:“辛苦一点,幸福十分”,用来帮助学生区分。这句歌诀用“一点”和“十分”指导学生抓住字形特点辨别,还用“辛苦”和“幸福”两个词表示出意思,组成的句子也沟通了形义联系。学生读后印象深刻,既准确掌握了字形,又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3、培养查字典的习惯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确定的字经常会出现,假如学生一碰到这种情况,能及时拿出字典查阅,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反之,则影响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爱好。因此,让学生随时带着一本字典,对小学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另外,当学生碰到两个轻易搞混的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错觉,而这种错觉一旦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记忆的时候,就会直接给学生产生一种假象,当第二次碰到的时候,他会对之前的选择产生条件反射。因此,第一次碰到两个轻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查字典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养成勤查字典的严谨学风,还可以避免写错别字,当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只要查一查字典就解决了。只要教师经常要求,经常训练,经常检查,持之以恒,学生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汉字书写的正确率会不断提高。
4、扎实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汉字最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要有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正确引导学习方法,扎实学生的识字写字基本功。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引导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清楚,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错别字的产生才会得到有效的制止。另外,教师还可以经常性组织学生开展写字比赛,对于学生的写字作经常性的评价和表扬、奖励,促进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和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应分析知识原因,把教材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有机结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实行综合治理,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汉字带来的快乐,才能使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