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流。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 是合作、共建, 是以教促学、互学互教的过程。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师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模糊, 缺乏对新理论的学习和自我反思。一些教师在理论上虽有所认识, 但在实践操作中却不得要领。因此,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迫在眉睫。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就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学, 让学生学会学。结合新课程培训和教学工作实际,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下具体做法。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引导发现法。应用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旧知识发展过程中产生冲突, 或通过旧知识产生联想, 从而启迪学生思维, 学习新知识;(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实物的操作与演示, 引导其观察、归纳、想象, 发现其规律, 从而激励学生探求新知识;(3)创设情景法。通过情景问题创设新知识情景, 诱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4)练习指点法。对于新旧知识联系较紧, 且可把学过的几类知识应用于解决新知识的内容, 通过精要的点拨, 直接让学生学习新知识。例如,讲三角形的判定公理SAS时, 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两块, 现在要到商店里配一块大小一样的玻璃, 将两块都带去吗? 只带一块行吗? 如果行的话带哪一块呢? 为什么? 一连串的问题, 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 拨动了心灵, 点燃了思维的火花,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学初就对学生的作业格式、教材自学、单元复习和测验作出正确的引导,坚持严格要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排除依赖思想, 克服那种你讲我听, 你写我抄, 你考我背现象。在帮、放的控制下, 通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使他们养成独立钻研的好习惯。同时经常运用“变式教学”之原则,既做到经常训练, 又避免单纯的机械重复。例如:(1) 首先提一个较简单的问题“AB 为⊙O 的直径, MN切⊙O 于C, BE⊥MN 于E, CF⊥AB 于F, 求证BE=BF”。学生知道本题要证明线段相等, 需要利用弦切角及余角等知识证明△BCF≌△BCE, 所以BE= BF。 (2) 在本题的基础上, 作AD⊥MN, 求证CF×CF=AD×BE, 用上题相同的方法可求证得AD= AF,AC、BC、AB又在直角△ABC 中, 用射影定理可推得结论。 (3) 把垂直的关系换过来, 求证OC×OC= AD×BE, 此时只需把辅助线换过来得到△DEO,证法没有多大的改变。 (4) 再引申一下, 如果不是直径, 而是一条弦, 此时是否仍有CF×CF=AD×BE?在这种条件下, 学生自然知道, 由于△DEO 都不再是直角三角形, 因此不能利用射影定理证明, 这就需要利用两次相似并找出中间比的方法, 才能解决。通过这组题目, 可以把课内习题与课外教学活动连贯起来,启发他们对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加以引申, 寻求简洁的解题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3.设计好学生的“自学导引单”。根据“适当步子和铺垫”原则, 设计出具有启发思考、开拓思路、紧扣教材、符合学情特点的 “阅读提纲”。学生完成提纲时,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始终是在“爬坡”,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 提高知识水平, 增强自学能力。
4. 充分尊重和鼓励差生。教师一定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都需要精心培育的观点。备课时, 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上课时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做到学有所得。对差生要做到优先提问、优先演板、优先看作业、优先辅导, 帮助他们得前求后。
5.增设教学层次, 注重互学互促。为了将全班学生都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将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子项目标, 增设讲练层次, 设计或选配相关的题组, 组成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坡度较小的台阶。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沿着台阶攀登,逐步达到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目标, 同时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要求,使全体学生完成基础题、熟练题即达标题, 训练他们的技巧技能。中等生、优等生完成变式题发展题, 训练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上分层要求的快速实现还依赖于不同层次之间的互促。教师对三层学生进行混合编组, 互教互学, 以好带差, 互相促进,开阔眼界,拓广思路。这样可加快课堂信息反馈的传递, 变单向传递为多向传递, 变费时为及时, 使教学中的绝大多数疑难问题得到解决, 使学生素质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著名教育学家哈尔斯曾经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只是讲事实, 而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索, 自己去动手。”作为数学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笔者所在学校课堂教学都是按这个指导思想进行的。许多班级出现了积极思维、大胆讨论、勇于提问的可喜局面,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果, 减轻了学生课业的负担。◆(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包韬略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引导发现法。应用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旧知识发展过程中产生冲突, 或通过旧知识产生联想, 从而启迪学生思维, 学习新知识;(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实物的操作与演示, 引导其观察、归纳、想象, 发现其规律, 从而激励学生探求新知识;(3)创设情景法。通过情景问题创设新知识情景, 诱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4)练习指点法。对于新旧知识联系较紧, 且可把学过的几类知识应用于解决新知识的内容, 通过精要的点拨, 直接让学生学习新知识。例如,讲三角形的判定公理SAS时, 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两块, 现在要到商店里配一块大小一样的玻璃, 将两块都带去吗? 只带一块行吗? 如果行的话带哪一块呢? 为什么? 一连串的问题, 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 拨动了心灵, 点燃了思维的火花,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学初就对学生的作业格式、教材自学、单元复习和测验作出正确的引导,坚持严格要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排除依赖思想, 克服那种你讲我听, 你写我抄, 你考我背现象。在帮、放的控制下, 通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使他们养成独立钻研的好习惯。同时经常运用“变式教学”之原则,既做到经常训练, 又避免单纯的机械重复。例如:(1) 首先提一个较简单的问题“AB 为⊙O 的直径, MN切⊙O 于C, BE⊥MN 于E, CF⊥AB 于F, 求证BE=BF”。学生知道本题要证明线段相等, 需要利用弦切角及余角等知识证明△BCF≌△BCE, 所以BE= BF。 (2) 在本题的基础上, 作AD⊥MN, 求证CF×CF=AD×BE, 用上题相同的方法可求证得AD= AF,AC、BC、AB又在直角△ABC 中, 用射影定理可推得结论。 (3) 把垂直的关系换过来, 求证OC×OC= AD×BE, 此时只需把辅助线换过来得到△DEO,证法没有多大的改变。 (4) 再引申一下, 如果不是直径, 而是一条弦, 此时是否仍有CF×CF=AD×BE?在这种条件下, 学生自然知道, 由于△DEO 都不再是直角三角形, 因此不能利用射影定理证明, 这就需要利用两次相似并找出中间比的方法, 才能解决。通过这组题目, 可以把课内习题与课外教学活动连贯起来,启发他们对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加以引申, 寻求简洁的解题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3.设计好学生的“自学导引单”。根据“适当步子和铺垫”原则, 设计出具有启发思考、开拓思路、紧扣教材、符合学情特点的 “阅读提纲”。学生完成提纲时,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始终是在“爬坡”,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 提高知识水平, 增强自学能力。
4. 充分尊重和鼓励差生。教师一定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都需要精心培育的观点。备课时, 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上课时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做到学有所得。对差生要做到优先提问、优先演板、优先看作业、优先辅导, 帮助他们得前求后。
5.增设教学层次, 注重互学互促。为了将全班学生都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将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子项目标, 增设讲练层次, 设计或选配相关的题组, 组成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坡度较小的台阶。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沿着台阶攀登,逐步达到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目标, 同时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要求,使全体学生完成基础题、熟练题即达标题, 训练他们的技巧技能。中等生、优等生完成变式题发展题, 训练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上分层要求的快速实现还依赖于不同层次之间的互促。教师对三层学生进行混合编组, 互教互学, 以好带差, 互相促进,开阔眼界,拓广思路。这样可加快课堂信息反馈的传递, 变单向传递为多向传递, 变费时为及时, 使教学中的绝大多数疑难问题得到解决, 使学生素质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著名教育学家哈尔斯曾经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不只是讲事实, 而应该是激励学生去思索, 自己去动手。”作为数学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笔者所在学校课堂教学都是按这个指导思想进行的。许多班级出现了积极思维、大胆讨论、勇于提问的可喜局面,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果, 减轻了学生课业的负担。◆(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包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