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背景下,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符合要求,能否真正的帮助学生成长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而言,由于其具有接近现实生活的特点,对于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也要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从生活中开展教学,在教学中体验生活。本文从多种角度,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如何应用做出了相应研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育;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作为初中课程中最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道德与法治,其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也要有所区别,教师应从多个方面展开,通过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更好从个人生活体验去感受教学内容,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这也需要教师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去了解学生,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教学内容,创立情景式的教学体验,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能够主动地学习,促进课程教学有效的进行。
一、教学内容实际化,深化理解程度
虽然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具有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的特点,但是其中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还是不占少数,教师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述时,如果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平铺直叙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很难快速的理解接受。甚至部分学生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对课程内容产生不认同的看法,不仅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还会导致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降低,产生偏科的现象。教师在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时候,对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额外注意,在课前要做好了解学生生活的工作,做好教学设计,让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能够进行充分联系,不但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的程度,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也会增加,学习自主性也会不断增强。
例如在教学《网络改变世界》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将教材中的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发言,陈述一下现如今网络的普及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学生会集思广益,发表出诸如“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便捷了”,“通过网络可以进行查看时事政治”,“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购物,足不出门就可以把喜欢的东西买到家”等言论。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所学的内容并不是单一无效的,而是真的可以在生活中实际应用到的,这种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比任何的灌输和说教都更有说服力[1]。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运用情景教学
对道德与法治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中联系生活实际的小故事和反映出人生哲理的小事例有很多,并贯穿于整本教材当中,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部分的传授,对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的事例,往往不予重视,或者一带而过,或者从来不提起,这不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而生活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将这些小事例与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从教材中选择一个例子,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情景短剧的方式,还原例子中所描绘的内容,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更直观的理解了内容所表达的内涵,提升了学习兴趣[2]。
例如在进行《尊重他人》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几位学生进行情景短剧的表演,设定为在超市购物排队结账,但是后面的一个也在排队的人突然向前走来进行插队,在他人劝阻的情况下还对他人的进行诋毁,并表示自己并不认同按规矩排队,自己有急事要快点结完账。通过对这一段情景剧的观看,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这个插队的人是否有做到尊重他人了呢?他的行为是否可取?并让学生进行阐述具体的理由。最后教师作以点评和分析,让学生明白,不管何时何地,何种原因,贸然插队都是不可取的行为,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对此种行为我们要杜绝,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以此来达到本节课扣题的效果。学生通过情景教学的模式,能够更直观的去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课后作业日常化,巩固课程知识
与其他学科相同,道德与法治也需要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原因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想,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但是与其他学科课后作业大多是书面形式不同的是,道德与法治的课后作业要偏向于生活实际化,这符合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要求,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布置和学生课后生活有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到的内容真正做到了理解深刻,真正的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中。此项举措,既可以使学生对新形式的课后作业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完成,也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学以致用[3]。
例如在进行《关爱他人》一课的课后作业布置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爱他人的意义和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帮助他人解决一项困难或者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是帮助同学搞清楚没有学会的題目,可以是帮迷路的人找到正确的方向,也可以是帮路人扶起自行车,帮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捡拐杖,诸如之类的小善举,并在下节课开始时进行陈述,自己通过帮助他人关爱他人得到了什么感触,通过学生自己切身实际的去体会关爱他人的感受并相互分享,从最深层次的领会了这节课最核心知识的部分。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为了达成更高效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真正的体会领悟这门课程的内涵,就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将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机的融合到教学工作当中。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综合生活中的案例事件,对教学内容做一定的扩展,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胜男.浅析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31):72.
[2]刘历历.解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模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5):29.
[3]尤思光.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探析[J].中华少年,2019(32):282+284.
陈号兵,男1971.02.12出生,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刀坝镇刀坝初级中学,教师,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中学历史教育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育;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作为初中课程中最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道德与法治,其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也要有所区别,教师应从多个方面展开,通过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更好从个人生活体验去感受教学内容,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这也需要教师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去了解学生,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教学内容,创立情景式的教学体验,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能够主动地学习,促进课程教学有效的进行。
一、教学内容实际化,深化理解程度
虽然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具有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的特点,但是其中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还是不占少数,教师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述时,如果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平铺直叙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很难快速的理解接受。甚至部分学生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对课程内容产生不认同的看法,不仅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还会导致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降低,产生偏科的现象。教师在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时候,对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额外注意,在课前要做好了解学生生活的工作,做好教学设计,让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能够进行充分联系,不但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的程度,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也会增加,学习自主性也会不断增强。
例如在教学《网络改变世界》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将教材中的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发言,陈述一下现如今网络的普及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学生会集思广益,发表出诸如“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便捷了”,“通过网络可以进行查看时事政治”,“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购物,足不出门就可以把喜欢的东西买到家”等言论。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所学的内容并不是单一无效的,而是真的可以在生活中实际应用到的,这种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比任何的灌输和说教都更有说服力[1]。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运用情景教学
对道德与法治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中联系生活实际的小故事和反映出人生哲理的小事例有很多,并贯穿于整本教材当中,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部分的传授,对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的事例,往往不予重视,或者一带而过,或者从来不提起,这不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而生活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将这些小事例与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从教材中选择一个例子,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情景短剧的方式,还原例子中所描绘的内容,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更直观的理解了内容所表达的内涵,提升了学习兴趣[2]。
例如在进行《尊重他人》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几位学生进行情景短剧的表演,设定为在超市购物排队结账,但是后面的一个也在排队的人突然向前走来进行插队,在他人劝阻的情况下还对他人的进行诋毁,并表示自己并不认同按规矩排队,自己有急事要快点结完账。通过对这一段情景剧的观看,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这个插队的人是否有做到尊重他人了呢?他的行为是否可取?并让学生进行阐述具体的理由。最后教师作以点评和分析,让学生明白,不管何时何地,何种原因,贸然插队都是不可取的行为,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对此种行为我们要杜绝,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以此来达到本节课扣题的效果。学生通过情景教学的模式,能够更直观的去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课后作业日常化,巩固课程知识
与其他学科相同,道德与法治也需要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原因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想,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但是与其他学科课后作业大多是书面形式不同的是,道德与法治的课后作业要偏向于生活实际化,这符合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要求,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布置和学生课后生活有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到的内容真正做到了理解深刻,真正的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中。此项举措,既可以使学生对新形式的课后作业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完成,也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学以致用[3]。
例如在进行《关爱他人》一课的课后作业布置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爱他人的意义和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帮助他人解决一项困难或者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是帮助同学搞清楚没有学会的題目,可以是帮迷路的人找到正确的方向,也可以是帮路人扶起自行车,帮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捡拐杖,诸如之类的小善举,并在下节课开始时进行陈述,自己通过帮助他人关爱他人得到了什么感触,通过学生自己切身实际的去体会关爱他人的感受并相互分享,从最深层次的领会了这节课最核心知识的部分。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为了达成更高效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真正的体会领悟这门课程的内涵,就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将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机的融合到教学工作当中。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综合生活中的案例事件,对教学内容做一定的扩展,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胜男.浅析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31):72.
[2]刘历历.解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模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5):29.
[3]尤思光.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探析[J].中华少年,2019(32):282+284.
陈号兵,男1971.02.12出生,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刀坝镇刀坝初级中学,教师,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中学历史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