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品”。如果能把游戏作文设计成一个系列,通过游戏的组织和开展,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和体验,指导学生既关注重点又不失细节地将游戏过程中的精彩之处写出来,那么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将是一种帮助。笔者尝试将游戏引入习作课堂,实践一年下来,发现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减少了,热情增加了,习作水平也提高了。
一、 积极准备
1. 游戏内容的选择,关注学生需求。
笔者通过与学生的课间谈话,了解到学生感兴趣的游戏项目。当笔者和学生一起做“鸡蛋撞地球”游戏时,学生们各显神通,用尽各种办法包装自己的鸡蛋;当做“对着干”游戏时,学生从刚开始不敢挑战老师的权威,到放开手脚与老师“对着干”,笑声充满了课堂……这些游戏符合他们的内心需求,是他们所欢迎的。
2.游戏形式的选择,关注游戏细节。
游戏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个体类和群体类两种。只有那些有细节描写空间的游戏,才适合选入课堂。
个体类游戏重视活动过程中个人的直观感受,通过听、说、尝、画等游戏方式来进行;群体类游戏关注群体间的组织性、协调性、竞争性和合作性。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学生的作文中缺少具体的细节描写,往往沦为“流水账”。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是否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体验和发现。例如:学生在开展参与“单手剥桔子”这个游戏时,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如何剥、怎么剥等细节体验中去。
3. 场地器材的选择,关注游戏效果。
材料准备充分,场地确保安全,游戏才能顺利地开展,避开可能给学生带来伤害的因素。如,笔者在组织三(1)班学生做“鸡蛋撞地球”游戏时,笔者将他们带到了食堂楼上,因为那里的楼层较低,学生可以从铁栏杆的空档中清晰地观察到鸡蛋下落时的情况。
二、 精心组织
1.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参与热情。
合适的情境创设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艺术或多媒体技术,或带入现实,或渲染气氛,或设置悬念,或提出问题,或引发争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在开展“单手剥桔子”游戏时,笔者将儿歌《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作为游戏前的导入,并让学生说说平时用双手可完成哪些事情。学生发现,用双手做事何等轻松。这时笔者引出挑战话题:“你敢用单手剥桔子吗?”积极情意状态的调动,会使学生的观察变得更为敏锐,也为后续的写作奠定基础。
2. 明确观察内容,留心观察细节。
游戏的开展不是为了单纯娱乐,而是为习作服务的。因此在游戏之前,要明确告诉同学们需要观察和思考的内容,带着目的去参与和体验。例如,在做“搜捕嫌犯”游戏时,我在游戏开始之前让围观学生仔细观察“警察”“嫌犯”的表情和动作,而让“警察”和“嫌犯”注意自己的心情、听到的声音等等。明确了观察方向,学生在交流时能把短短几分钟的细节拉长,描述到位贴切。
3. 游戏时间适度,体验恰到好处。
游戏作文顺利启动的前提是学生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感受和体验,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时间适度的游戏,才能让学生处于恰到好处的写作情绪点上。游戏时间过长,重复游戏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给予学生的时间过短,学生的体验不充分。
在开展“身体字母”游戏时,笔者让学生两人合作,用身体摆出24个英文字母造型。但是考虑到每组都摆24个,会很费时间,于是进行分工,每组摆5个造型。这样,既缩短了游戏时间,让写作时间更加宽裕,学生的体验也比较充分。
再如,开展“哑剧表演”时,学生觉得哑剧这种形式非常新鲜,在邀请几名学生进行了“打乒乓”“摔跤”这两个项目后,学生意犹未尽,于是笔者趁势把全班同学分成两队,来了一场无声的“拔河”。虽然超出了预算时间,但是全体学生因为有了“表演”的机会,在交流时语出惊人,写作也是倚马千言。
游戏时间的把握,需要教师参与到游戏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状态,把准学生情绪和体验的“满足”程度。
4. 借助媒体手段,定格精彩瞬间。
尽管游戏开展之前,教师已经明确提出了观察重点和顺序等,但是一旦游戏开始,各种信息一下爆发,不少学生往往会进入“忘我”境界,把观察放到了脑后,或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时,多媒体手段的介入,便为交流带来了便利。教师可以把游戏过程拍摄下来,定格、回放,在重温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方便又高效。
例如,在开展“搜捕嫌犯”游戏时,学生非常激动,不管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完全投入到了游戏之中。在交流出现“冷场”时,录象帮了学生们的大忙。他们清晰地观察到了游戏中的各个细节,写作得以顺利地进行。
三、 精心引导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游戏过后,就该是师生静下心来酝酿习作的时候了。教师的指导是否到位,有没有突出重点,有没有聚焦细节,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习作是否成功。
1. 突出重点,全局把握。
任何一篇优秀的习作,都应是详略得当的。面面俱到的文章,会让读者找不到表达的重点,从而使文章的主题不突出,价值也因此大打折扣。学生往往找不准游戏的重点所在,经常会把游戏的前期准备、游戏规则、细枝末节等当成重点来描写,却忽略了最应该详细描写的游戏过程。
例如,教学习作《剥豆板》时,学生如何剥、怎么剥应该是写作的重点,至于蚕豆的样子、比赛的规则,则应该略写。学生只有明确了文章的整体布局、写作的重点,在写作时,才能准确把握各部分笔墨,做到详略得当。
2. 指导聚焦细节。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细节描写,将是泛泛而谈,不够具体生动,缺少灵动性。综合小学中年段学生的习作类型和层次来看,主要可以聚焦以下细节:动作、心理、环境氛围、语言、心情、神态等。笔者在指导时根据不同的细节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 类型
指导秘诀
举例说明
动作
动词准确无误
我把大拇指的指甲抠进桔皮,抠出一个小口子,然后捏住这片小桔皮甩了甩,一大块桔皮就被我剥了下来。
讲究先后顺序、连贯性
毛老师先打开酒精灯盖子,再掏出打火机,按下开关,打火机顿时冒出了火。接着,她把打火机凑到酒精灯上,“哧——”火着了。然后,她在纸船里倒上清水,又端着船的两头晃了晃,最后把纸船放到了火焰上。
加入修饰语
左源颤抖着把馄饨皮摊在自己手心,好像生怕一不小心就要撕破似的,然后小心地夹了一块肉馅,放到鼻子边,闭着眼睛闻了闻,小心地放到了皮子上。
环境
氛围
关注大场面
整个教室炸开了锅,大家狂笑不止,仿佛要把屋顶掀翻似的。
关注小个体
尤其是肖涵,笑得浑身乱颤,捂着肚子抹着眼泪,这让台上的选手更紧张了。
根据主题选择需要的事物来反衬
我输了,垂头丧气的,笔袋上那只笑眯眯的老鼠好像正在嘲笑我似的。
3. 重视“凤头豹尾”。
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结尾则要像豹尾一样有力。笔者在游戏作文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为文章增色添彩。
(1) 声音开头,激动人心。
在游戏中,学生往往忍不住开心地大笑、紧张地助威、小心地提醒。生动的声音开头引人入胜,一下子将读者带入有趣的游戏之中。
“什么?剥豆板?我从来只吃豆板,啥时候做过这样的事情!”一向受爷爷奶奶宠爱的胡陈成一听到剥豆板的任务,尖叫起来。——俞景瑞《剥豆板》
(2) 排比结尾,气势磅礴。
排比式的结尾,总能带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在意思的层层深入中,升华主题。
“董轶乐的桔子流着‘眼泪’,姚哲豪的桔子咧着‘嘴巴’,吴允乔的桔子‘四分五裂’……可是闻着浓浓的桔子香味,我们心里乐开了花。单手剥桔子,实在太刺激了!——王慧《单手剥桔子》
四、 妙笔生花,共享美文
请学生将自己的精彩美文读给大家听,小作者写作的成功感油然而生;将学生的精彩片段制作成PPT播放,共赏好词好句;将习作精品展示在习作园地,定格美好童年生活;颁发“小作家卡”,激励学生勇攀习作高峰……一系列的评价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和修改欲望,学生也在互改共赏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游戏是快乐的生活,游戏作文是快乐的作文。因为亲身参与,仔细观察,所以写作要点了然于胸;因为有老师的准确把脉、精心指导,所以写作方法运用自如。游戏,架起了学生快乐习作的桥梁。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湖师范附属小学)
一、 积极准备
1. 游戏内容的选择,关注学生需求。
笔者通过与学生的课间谈话,了解到学生感兴趣的游戏项目。当笔者和学生一起做“鸡蛋撞地球”游戏时,学生们各显神通,用尽各种办法包装自己的鸡蛋;当做“对着干”游戏时,学生从刚开始不敢挑战老师的权威,到放开手脚与老师“对着干”,笑声充满了课堂……这些游戏符合他们的内心需求,是他们所欢迎的。
2.游戏形式的选择,关注游戏细节。
游戏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个体类和群体类两种。只有那些有细节描写空间的游戏,才适合选入课堂。
个体类游戏重视活动过程中个人的直观感受,通过听、说、尝、画等游戏方式来进行;群体类游戏关注群体间的组织性、协调性、竞争性和合作性。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学生的作文中缺少具体的细节描写,往往沦为“流水账”。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是否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体验和发现。例如:学生在开展参与“单手剥桔子”这个游戏时,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如何剥、怎么剥等细节体验中去。
3. 场地器材的选择,关注游戏效果。
材料准备充分,场地确保安全,游戏才能顺利地开展,避开可能给学生带来伤害的因素。如,笔者在组织三(1)班学生做“鸡蛋撞地球”游戏时,笔者将他们带到了食堂楼上,因为那里的楼层较低,学生可以从铁栏杆的空档中清晰地观察到鸡蛋下落时的情况。
二、 精心组织
1.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参与热情。
合适的情境创设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艺术或多媒体技术,或带入现实,或渲染气氛,或设置悬念,或提出问题,或引发争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在开展“单手剥桔子”游戏时,笔者将儿歌《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作为游戏前的导入,并让学生说说平时用双手可完成哪些事情。学生发现,用双手做事何等轻松。这时笔者引出挑战话题:“你敢用单手剥桔子吗?”积极情意状态的调动,会使学生的观察变得更为敏锐,也为后续的写作奠定基础。
2. 明确观察内容,留心观察细节。
游戏的开展不是为了单纯娱乐,而是为习作服务的。因此在游戏之前,要明确告诉同学们需要观察和思考的内容,带着目的去参与和体验。例如,在做“搜捕嫌犯”游戏时,我在游戏开始之前让围观学生仔细观察“警察”“嫌犯”的表情和动作,而让“警察”和“嫌犯”注意自己的心情、听到的声音等等。明确了观察方向,学生在交流时能把短短几分钟的细节拉长,描述到位贴切。
3. 游戏时间适度,体验恰到好处。
游戏作文顺利启动的前提是学生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感受和体验,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时间适度的游戏,才能让学生处于恰到好处的写作情绪点上。游戏时间过长,重复游戏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给予学生的时间过短,学生的体验不充分。
在开展“身体字母”游戏时,笔者让学生两人合作,用身体摆出24个英文字母造型。但是考虑到每组都摆24个,会很费时间,于是进行分工,每组摆5个造型。这样,既缩短了游戏时间,让写作时间更加宽裕,学生的体验也比较充分。
再如,开展“哑剧表演”时,学生觉得哑剧这种形式非常新鲜,在邀请几名学生进行了“打乒乓”“摔跤”这两个项目后,学生意犹未尽,于是笔者趁势把全班同学分成两队,来了一场无声的“拔河”。虽然超出了预算时间,但是全体学生因为有了“表演”的机会,在交流时语出惊人,写作也是倚马千言。
游戏时间的把握,需要教师参与到游戏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状态,把准学生情绪和体验的“满足”程度。
4. 借助媒体手段,定格精彩瞬间。
尽管游戏开展之前,教师已经明确提出了观察重点和顺序等,但是一旦游戏开始,各种信息一下爆发,不少学生往往会进入“忘我”境界,把观察放到了脑后,或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时,多媒体手段的介入,便为交流带来了便利。教师可以把游戏过程拍摄下来,定格、回放,在重温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方便又高效。
例如,在开展“搜捕嫌犯”游戏时,学生非常激动,不管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完全投入到了游戏之中。在交流出现“冷场”时,录象帮了学生们的大忙。他们清晰地观察到了游戏中的各个细节,写作得以顺利地进行。
三、 精心引导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游戏过后,就该是师生静下心来酝酿习作的时候了。教师的指导是否到位,有没有突出重点,有没有聚焦细节,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习作是否成功。
1. 突出重点,全局把握。
任何一篇优秀的习作,都应是详略得当的。面面俱到的文章,会让读者找不到表达的重点,从而使文章的主题不突出,价值也因此大打折扣。学生往往找不准游戏的重点所在,经常会把游戏的前期准备、游戏规则、细枝末节等当成重点来描写,却忽略了最应该详细描写的游戏过程。
例如,教学习作《剥豆板》时,学生如何剥、怎么剥应该是写作的重点,至于蚕豆的样子、比赛的规则,则应该略写。学生只有明确了文章的整体布局、写作的重点,在写作时,才能准确把握各部分笔墨,做到详略得当。
2. 指导聚焦细节。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细节描写,将是泛泛而谈,不够具体生动,缺少灵动性。综合小学中年段学生的习作类型和层次来看,主要可以聚焦以下细节:动作、心理、环境氛围、语言、心情、神态等。笔者在指导时根据不同的细节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 类型
指导秘诀
举例说明
动作
动词准确无误
我把大拇指的指甲抠进桔皮,抠出一个小口子,然后捏住这片小桔皮甩了甩,一大块桔皮就被我剥了下来。
讲究先后顺序、连贯性
毛老师先打开酒精灯盖子,再掏出打火机,按下开关,打火机顿时冒出了火。接着,她把打火机凑到酒精灯上,“哧——”火着了。然后,她在纸船里倒上清水,又端着船的两头晃了晃,最后把纸船放到了火焰上。
加入修饰语
左源颤抖着把馄饨皮摊在自己手心,好像生怕一不小心就要撕破似的,然后小心地夹了一块肉馅,放到鼻子边,闭着眼睛闻了闻,小心地放到了皮子上。
环境
氛围
关注大场面
整个教室炸开了锅,大家狂笑不止,仿佛要把屋顶掀翻似的。
关注小个体
尤其是肖涵,笑得浑身乱颤,捂着肚子抹着眼泪,这让台上的选手更紧张了。
根据主题选择需要的事物来反衬
我输了,垂头丧气的,笔袋上那只笑眯眯的老鼠好像正在嘲笑我似的。
3. 重视“凤头豹尾”。
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结尾则要像豹尾一样有力。笔者在游戏作文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为文章增色添彩。
(1) 声音开头,激动人心。
在游戏中,学生往往忍不住开心地大笑、紧张地助威、小心地提醒。生动的声音开头引人入胜,一下子将读者带入有趣的游戏之中。
“什么?剥豆板?我从来只吃豆板,啥时候做过这样的事情!”一向受爷爷奶奶宠爱的胡陈成一听到剥豆板的任务,尖叫起来。——俞景瑞《剥豆板》
(2) 排比结尾,气势磅礴。
排比式的结尾,总能带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在意思的层层深入中,升华主题。
“董轶乐的桔子流着‘眼泪’,姚哲豪的桔子咧着‘嘴巴’,吴允乔的桔子‘四分五裂’……可是闻着浓浓的桔子香味,我们心里乐开了花。单手剥桔子,实在太刺激了!——王慧《单手剥桔子》
四、 妙笔生花,共享美文
请学生将自己的精彩美文读给大家听,小作者写作的成功感油然而生;将学生的精彩片段制作成PPT播放,共赏好词好句;将习作精品展示在习作园地,定格美好童年生活;颁发“小作家卡”,激励学生勇攀习作高峰……一系列的评价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和修改欲望,学生也在互改共赏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游戏是快乐的生活,游戏作文是快乐的作文。因为亲身参与,仔细观察,所以写作要点了然于胸;因为有老师的准确把脉、精心指导,所以写作方法运用自如。游戏,架起了学生快乐习作的桥梁。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湖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