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生命的作文教学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秋雨先生曾说:“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要表达生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手段;要沟通生命,又必须掌握能被别的生命理解的一些共通的规则。”语文教师要做到与学生沟通,就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规则,如何激发学生进行独特的个体生命表达,是语文教师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下面笔者就尝试从四个方面浅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手法。
  一、创造自主的写作环境
  1.题目创新
  学生写作难免总是“带着镣铐跳舞”,教师在设计作文题目时会出于学生能力的考虑而对作文题目有所限制,这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发挥。教师在写作训练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可以尝试将经典课文与写作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完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一课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节日的作文,由于刚学完《北京的春节》,可以让学生借鉴名家的笔法进行自主创新。季羡林的《怀念母亲》真挚感人,以这篇文章为基础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尝试用心灵感受日常的人和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写作的能力。由于学生写作的擅长点不同,教师设定的作文题目应追求多变,鼓励他们创新题目、发挥想象,创作出不同类型的文章。
  2.课堂气氛
  小学生作文的程式化现象比较普遍,若想要消除这个现象,就要鼓励学生张开创作的翅膀自由写作,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写作氛围。
  例如六年级写作课《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由于这个题目可写的角度很多,教师在课前引导中无须限制角度,笔者在教学中就直接用“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六年的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慨,如果你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你将会怎样呢?”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将学生引到作文中来,之后鼓励他们自由写作,习作的效果也是出人意料的:学生对自己的小学生活感触颇多,有的文章具有真情实感,有些又充满童趣。可见,将自主权交还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对写作训练很有帮助。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
  1.游戏活动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游戏辅助教学往往是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尽管五、六年级的学生相较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但是由于年龄小,仍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于课堂之中。笔者在教学中,时常借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教学以“谎言”为题的作文时,首先和学生做了一个“谁是卧底”的游戏,两个词语分别是大西瓜和小西瓜,让学生陈述自己手中的词条然后找出小西瓜在谁手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到游戏中来,然后笔者趁热打铁引出作文题目《谎言》。随后笔者又讲述了几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小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通过游戏和故事不仅让他们体验到说谎时的心理,也让他们了解到善意的谎言背后的故事。再如,在写作“记一次活动”的半命题作文时,笔者先向学生讲解了观察细节的重要性,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户外进行了“拔河比赛”“贴鼻子”等游戏,回教室后让他们针对这些游戏中的细节进行写作,学生们大部分的作文都充满乐趣,情感真实自然,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设情境
  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十分重要,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触动他们的写作灵感,开拓写作思路,使写出的文章不空泛、有灵魂。因此,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灵感的催化剂。
  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以“环境”为题的写作时,笔者先播放了名为《最后一滴水》的公益广告,让学生了解地球环境恶化的现状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辅以写作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多种环境问题,自然就产生了写作的欲望。笔者鼓励学生在创设的环境情境中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他们写出的作文也是令人欣喜的:有的学生善于抒情,文章流露出对地球的珍爱;有的学生善于思考,以“一滴水的诉说”的方式来引起大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有的学生善于想象,以童话的方式写了关于“一棵草的独白”。在这堂课中,“环境”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切实可感的,小学生在充满想象的空间中自由翱翔,充分开拓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
  三、注重积累,让学生有话可说
  1.生活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来源,教师应重视和鼓励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引导他们捕捉生活中的镜头,比如一些有趣、感人的生活场景,电视中出现的新闻等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周记,把自己每周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乃至感受、体会、心情都记录下来,对周记的内容不要强加规定,让学生可以尽情地叙事、尽情地抒情,在自由诉说的同时也能训练表达能力。只要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周围,养成善于思考、勤于观察的习惯,充分积累素材,并将其运用于写作当中,作文时就不会担心无话可说,自然言之有物。
  2.阅读积累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对话手段,包括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与名著对话、与历史对话、与未来对话。因此,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让写出的文章显得厚重扎实,而不至于漂浮无根,这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不同的阅读材料,以扩宽他们的视野,例如小说类的《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鲁滨逊漂流记》,散文类的《昆虫记》《小桔灯》,科学类的《昆虫记》《海底两万里》,童话类的《小王子》,还有一些人物传记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当然,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须教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整理阅读笔记,即在阅读中摘录自己觉得精彩的片段,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中模仿使用。另外,教师也可推广读书漂流活动,设置一个“读书漂流点”让学生进行交换书目的阅读,或是开展课前五分钟的美文欣赏活动,让学生在课前五分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与同学一起交流阅读感受,进一步积累阅读素材。
  四、评价展示,激励学生写作
  适时的评价能对小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评价,特别要注意评价的方法,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以鼓励为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写作优势,从而达到激发写作兴趣的目的。评价的方式有很多,如下所示:
  第一,讲评作文。教师在讲评作文时,方式要有所创新,要尽量突破以往评价作文的方式,可以是教师讲评,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内互评。例如在写作完“最难忘的一次经历”之后,教师可以朗读几篇较为优秀的文章,然后请学生自己评阅,并指出认为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样既能让学生欣赏到优秀的文章,也能通过评阅增加对作文的了解,逐渐提高作文水平。第二,分类评价。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或写作水平进行不同的评价,例如给一位比较自卑的女生的评语是“文章写得很感人,语言细腻,老师也能体会你内疚的心情,相信他们一定会原谅你……”而针对较活泼的学生写得充满趣味的作文,教师则可以用“这个活动很有趣!作文写得非常生动!你当时一定很开心!希望你能保持快乐的心情!”之类的评语。当然,评语都是弹性较大的,教师需要仔细观察、认真评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第三,作文评比。由于每个人的写作水平不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把他们分成四到五组开展竞赛,并根据结果予以鼓励,设置进步奖、优秀奖,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也达到了作文训练的目的。须注意的是,无论选择何种评价方式,都要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消除对文章的畏惧,树立自信。
  五、总结
  小学写作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发展,因此,写作教学须引起教师的重视。笔者认为,用题目创新和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自主写作的环境,用游戏及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用积累夯实写作基础,用评价激励让学生乐于写作,这四种方法是易于操作而行之有效的,希望能对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
其他文献
主持专家 郑新蓉教授  教育即生活,读书即品读教育、品读生活。多年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主持读书会,涉猎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民族教育、性别教育等领域。本期读书会主要介绍美国最大权威民间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互联网与美国生活项目主任李·雷尼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学教授巴里·威尔曼编写的《超越孤独:移动互联时代的生存之道》和全球著名新经济学家、商业策略大师唐·泰普斯科特所著的《数字化成长
“激励教育”,即运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激励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成就自己、服务社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教学实践,很多普通高中都自觉以“激励教育”为抓手,不断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于“激励教育”,我国古代先贤早已提出各种至理名言。例如:《论语》中提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中
《社会心理学》(第2版)金盛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此书。  学生离不开群体,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群体的影响。那么,学生是如何与群体互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群体又是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读完金盛华教授的《社会心理学》(第2版)一书后,不禁有茅塞顿开之感,现采撷其中最主要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一、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是贯穿
“有效”既是教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当前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有效的教学需要我们追溯源头,追问本真。具体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清晰地认识、恰当地设定教学目标。只有如此,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具体而言,大致要做到三方面。  一、制定教学目标既要明确而具体,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在以“上海版《牛津英语》4B教材Module 3 Unit 1 P37的Look
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高负轻质”的顽症:一是识字教学“满堂灌”,机械训练,死记硬背,没有生命力;二是阅读教学“问题转”,知识总动员,零零散散,背离探究精神,丧失生成力;三是写作评价“老大难”,学习主体错位,自说自话,评价活动匮乏,缺少生成力。想要破解以上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切实引入新的课堂策略,让“技术”催化“艺术”,改变课堂教学,从而丰富课堂学习,走向“轻负高
《成长路径》一书系统介绍了江苏徐州本土地区12位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故事,细细品读,受教匪浅。  在序言中,成尚荣先生谈到这本书的编辑模式——“编辑者言,自己笔下的自己,他人眼中的他,成长历程”四个板块,这提示了教师成长的路径和一般模式。“自己”,成长的主体,自己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与把握;成长过程中,少不了“他人”的指点、提携与帮助;也少不了编者的发现与提升;教师的成长就在自己的“历程”中。而经历
超重、肥胖主要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小学生超重、肥胖不仅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等,而且会造成他们自卑、运动能力差等不良状况。针对超重、肥胖的小学生,凤江小学积极采取了体育干预防治策略。  超重、肥胖的判定,主要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见表1),其中,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kg/m2(体重/身高的平
左相平 男,汉族,195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贵州省盘县响水镇中学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教龄42年。他在鹅毛寨小学潜心教学,用“油漆黑板”打造出三尺讲台。在他的感召下,他的学生回乡任教,他的孩子毅然继续了父亲的执教生涯。曾获中国陶行知教育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百名优秀校长、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我扎根农村教书教了42年,算一算,也有半辈子了。走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感到教
阅读郑也夫先生的《吾国教育病理》,不禁会让我们想起曾有人这样评价过我们的教育:“教育的最大悲哀之处在于它为我们编织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景象,我们顺着这条路即可到达光明的前方,但是当我们在路上时,却发现我们永远无法抵达曾经的理想。”理想中的教育应是秉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大同社会,但在平行时空下,现实中的教育却病态万分,由此就会引发一个超龄愤青的愤懑,满怀对中国教育的关切,踏上穷
变异理论是世界著名教学论专家、瑞典哥德堡大学教育系教授马飞龙(Ference Marton,又译“马腾”)创立的。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实践始终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点话题,变异理论作为一种指导工具,在教师教学和课程分析中获得普遍关注。本文主要从变异理论对学习的看法入手,分析如何借助变异理论进行有效教学。  一、学习必须有所指向  德国哲学家卡布塔诺(F. Bretanno,1838—1917)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