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主要分析了当前影响高校田径教学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过高校田径教学教育事业奉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教学 田径教学 影响因素 研究分析
一、前言
田径运动的开展,对与高校学生来说,既是丰富其课外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其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此外,高校内实行田径运动,还能够有效的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磨练高校学生的意志,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但是当前,田径运动教学活动在高校中的开展,遭遇了前所未有有的瓶颈,高校田径体育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可见,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必须要提高高校内田径运动的地位。而对院高校体育工作者来说,必须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深入研究当前的素质教育,不断地采取新的教学手段,从而为高校田径教学活动增加更多富有现代化意义的内容,从而提升我国的国民素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田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为我国高校体育运动教学活动奉献一点微薄之力。
二、当前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1.大学生体育运动意识薄弱
对于现代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其生活的家庭环境,生活压力小,生活环境轻松,大多数的学生不愿意再进行日常运动。且对于大多数的高校学生来说,高考的压力迫使其花费更多的时间攻读课本内容,以期在高考中获得更高的成绩。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后,其生活环境也不再习惯于进行体育运动。即使是学习环境突然放松,他们宁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玩游戏、看小说上,也不愿意进行体育运动。此外,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么一种怕脏、怕苦、怕累的心理,这些因素的存在都让学生失去了运动的兴趣。如跳远训练时,一些学生因担心鞋子里面进沙子,而不愿意参与到跳远运动的训练中。长跑训练时,因为担心跑的太多,而造成身体感官太累,进而不愿意参与到长跑训练中。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就是学生,其主体意识的弱化严重制约了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
2.教学内容老旧,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田径运动的技术变化小、教学内容单一重复,相比其他的内容的教学活动来说,其内容显得乏味枯燥,且与这个阶段大学生追求娱乐性、新颖性、娱乐性活动的爱好完全背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此外,要想熟练地掌握一门田径运动项目,就必须对该项目勤加练习,但是此过程中,又会消耗大量的体力与能量,进而很多同学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中来。如长跑项目的训练,体质差的同学在跑完后可能会出现呕吐、疲劳、昏厥等不良反应。而铅球、铁饼等传统项目,对学生的技巧又有较高的要求,其运动过程中,其安全性也不高,学生毕业后因为场地限制和运动条件的限制而放弃该项目的多练。此外,田径项目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是在室外,夏天要遭受太阳的暴晒,冬天还要忍受寒风,恶劣的运动环境也影响了学生参与该活动的积极性。
3.教学模式陈旧
受到教育体制的限制,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田径运动教学活动时,往往依赖于以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首先进行示范讲解,而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再由其自行练习。旧的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受到限制,而其获取知识的直接来源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学生只能通过学习教师的动作,才能掌握课堂内老师教授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这样一来,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教学,老师也习惯性地用竞技运动的训练方式来指导大学生上田径课,并以竞技运动的标准来评定大学生。即使是新课目标在大学教育中的实施,仍然有一部分的高校体育工作者还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当前以人为本核心里面获得了飞速发展的今天,旧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高校的田径运动教学。因此,为了有效地避免高校运动教学活动导向发生偏差,以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精神,展现高校体育运动教学的魅力,就必须要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从而采用适合高校体育运动教学活动的新的教学模式。
4.教学环境失衡
教学活动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活动,而是意向复杂的系统。只有保证其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合理有序,才能保证教学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并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展现教学活动的魅力,发挥教学活动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学双边活动中最基本要素之一就是教学环境。学者李权权(2010年)在其研究成果中表明,教学环境是田径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环境现不容乐观。由于大学的扩招,学校原有的场地、运动设备等硬件环境不能与当前校内的学生人数匹配,而软件环境方面,教学资源不能实现有效的利用,其整体功能也没有达到整合的功效,其直接结果就是各个子系统要素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5.教学考评体系不完善
当前,高校教学活动中教学考评方案的设置并没有贴合学生实际,考核标准方案过于呆板。一些体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时,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田径课中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而这种不完善的考评体系下,学生虽然能够获得较高的成绩,但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仍有一部分的学生存在体质瘦弱、运动基础较差等现象。而另外一部分的学生,虽然不存在上诉问题,但是其在田径项目活动中难以达到该项目的要求,也会打击该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进而失去田径运动的信心。
三、解决制约高校田径教学因素的措施
1.提高学生运动意识
将运动理论教学与运动实践教学相互结合,从而将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意志品质培养能力以及田径运动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展示出来,让学生充分理解运动的内涵以及意义所在,从而提高其进行运动的积极性。而对于高校体育工作者来说,就要正确的认识到田径教学活动中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理论学习,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度,从而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提高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主体意识。
2.引入新的教学理念
大学生田径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学生打造强健的体魄,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因此,高校体育工作者要深刻的认识到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从而为学生树立康乐的体育思想,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进行长跑、跳远等田径运动项目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给予学生满足学生精神发展以及生理发展的需求,塑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并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四、结语
高校体育运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满足高校学生精神发展与生理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改变现有的田径运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田径运动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我国整体的国民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雷蕾.高校田径教学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学校体育学,2013,3(27):69-70.
[2]柳强.高校快乐田径教学的实践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3,(6):33-35.
[3]刘丹.当前高校田径教学现状的审视与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7):189-191.
关键词:高校教学 田径教学 影响因素 研究分析
一、前言
田径运动的开展,对与高校学生来说,既是丰富其课外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其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此外,高校内实行田径运动,还能够有效的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磨练高校学生的意志,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但是当前,田径运动教学活动在高校中的开展,遭遇了前所未有有的瓶颈,高校田径体育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可见,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必须要提高高校内田径运动的地位。而对院高校体育工作者来说,必须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深入研究当前的素质教育,不断地采取新的教学手段,从而为高校田径教学活动增加更多富有现代化意义的内容,从而提升我国的国民素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田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为我国高校体育运动教学活动奉献一点微薄之力。
二、当前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1.大学生体育运动意识薄弱
对于现代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其生活的家庭环境,生活压力小,生活环境轻松,大多数的学生不愿意再进行日常运动。且对于大多数的高校学生来说,高考的压力迫使其花费更多的时间攻读课本内容,以期在高考中获得更高的成绩。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后,其生活环境也不再习惯于进行体育运动。即使是学习环境突然放松,他们宁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玩游戏、看小说上,也不愿意进行体育运动。此外,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么一种怕脏、怕苦、怕累的心理,这些因素的存在都让学生失去了运动的兴趣。如跳远训练时,一些学生因担心鞋子里面进沙子,而不愿意参与到跳远运动的训练中。长跑训练时,因为担心跑的太多,而造成身体感官太累,进而不愿意参与到长跑训练中。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就是学生,其主体意识的弱化严重制约了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
2.教学内容老旧,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田径运动的技术变化小、教学内容单一重复,相比其他的内容的教学活动来说,其内容显得乏味枯燥,且与这个阶段大学生追求娱乐性、新颖性、娱乐性活动的爱好完全背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此外,要想熟练地掌握一门田径运动项目,就必须对该项目勤加练习,但是此过程中,又会消耗大量的体力与能量,进而很多同学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中来。如长跑项目的训练,体质差的同学在跑完后可能会出现呕吐、疲劳、昏厥等不良反应。而铅球、铁饼等传统项目,对学生的技巧又有较高的要求,其运动过程中,其安全性也不高,学生毕业后因为场地限制和运动条件的限制而放弃该项目的多练。此外,田径项目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是在室外,夏天要遭受太阳的暴晒,冬天还要忍受寒风,恶劣的运动环境也影响了学生参与该活动的积极性。
3.教学模式陈旧
受到教育体制的限制,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田径运动教学活动时,往往依赖于以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首先进行示范讲解,而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再由其自行练习。旧的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受到限制,而其获取知识的直接来源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学生只能通过学习教师的动作,才能掌握课堂内老师教授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这样一来,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教学,老师也习惯性地用竞技运动的训练方式来指导大学生上田径课,并以竞技运动的标准来评定大学生。即使是新课目标在大学教育中的实施,仍然有一部分的高校体育工作者还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当前以人为本核心里面获得了飞速发展的今天,旧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高校的田径运动教学。因此,为了有效地避免高校运动教学活动导向发生偏差,以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精神,展现高校体育运动教学的魅力,就必须要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从而采用适合高校体育运动教学活动的新的教学模式。
4.教学环境失衡
教学活动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活动,而是意向复杂的系统。只有保证其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合理有序,才能保证教学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并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展现教学活动的魅力,发挥教学活动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学双边活动中最基本要素之一就是教学环境。学者李权权(2010年)在其研究成果中表明,教学环境是田径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环境现不容乐观。由于大学的扩招,学校原有的场地、运动设备等硬件环境不能与当前校内的学生人数匹配,而软件环境方面,教学资源不能实现有效的利用,其整体功能也没有达到整合的功效,其直接结果就是各个子系统要素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5.教学考评体系不完善
当前,高校教学活动中教学考评方案的设置并没有贴合学生实际,考核标准方案过于呆板。一些体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时,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田径课中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而这种不完善的考评体系下,学生虽然能够获得较高的成绩,但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仍有一部分的学生存在体质瘦弱、运动基础较差等现象。而另外一部分的学生,虽然不存在上诉问题,但是其在田径项目活动中难以达到该项目的要求,也会打击该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进而失去田径运动的信心。
三、解决制约高校田径教学因素的措施
1.提高学生运动意识
将运动理论教学与运动实践教学相互结合,从而将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意志品质培养能力以及田径运动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展示出来,让学生充分理解运动的内涵以及意义所在,从而提高其进行运动的积极性。而对于高校体育工作者来说,就要正确的认识到田径教学活动中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理论学习,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度,从而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提高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主体意识。
2.引入新的教学理念
大学生田径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学生打造强健的体魄,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因此,高校体育工作者要深刻的认识到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从而为学生树立康乐的体育思想,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进行长跑、跳远等田径运动项目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给予学生满足学生精神发展以及生理发展的需求,塑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并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四、结语
高校体育运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满足高校学生精神发展与生理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改变现有的田径运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田径运动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我国整体的国民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雷蕾.高校田径教学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学校体育学,2013,3(27):69-70.
[2]柳强.高校快乐田径教学的实践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3,(6):33-35.
[3]刘丹.当前高校田径教学现状的审视与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7):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