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载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对其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事业单位充分履行职能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从财务管理制度、资金使用效率、预算编制与执行、内部控制等几方面着手分析了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并在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预算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加快电算化的应用范围等几方面提出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导致事业单位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发生深刻变化,而财务管理作为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其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其财务管理必然也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实践,才有可能逐渐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主要是靠政府财政的支持,为社会经济各项基础事业提供支持和保障的非盈利性机构。这决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然不同于企业,它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由财政部门直接提供资金;三是事业单位不具备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所以出售、转让等问题一般不存在。
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比较薄弱,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其自身发展及其社会职能的行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会计制度及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1、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从而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是会计制度并未同时进行相应的变更调整,使得会计制度与会计实务不相匹配的现象出现。鉴于此,财政部于2012年度修订了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于2013年初施行。但由于这次制度从发布到施行间隔较短,培训时间紧张,而其内容与原制度相比变化又比较大,同时欠缺相应配套的解释指南等原因,导致了各基层执行单位对制度理解不透彻,导致单位内部的会计制度很难做出与新制度相适应的更新,这就使得单位内部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现象仍未得到明显的改善。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大多数都是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应付审计检查等,内容过于简单且侧重于费用支出審批程序,而涉及到预算管理、收入管理、内控制度等财务管理重要环节的制度还是很不健全的。
(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不少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仅仅满足于项目资金的事后核算,忽视了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没有发挥出财务监督的职能。一些单位的财务部门在收到财政拨款时,只负责通知相关部门,督促其尽快支出,保证支出任务的完成,却很少对资金使用绩效、用途的必要性、支出的合理性进行考核,他们认为,对财政拨款的开支只需要保证入账凭证的真实性及合规性,不需要对开支的渠道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预算以及是否存在浪费现象负责,这就有可能导致单位一方面经费紧缺,另一方面却是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部分事业单位在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项目支出资金与基本支出的界线划分不清晰,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利用项目支出的资金来弥补基本支出资金的缺乏,没有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能得到真正体现,甚至有可能发生挥霍浪费的现象。
(三)预算编制与执行中存在缺陷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对每年的财政部门预算编制都不会陌生,部门预算编制是依据本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分工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对各项资金进行科学预算,最后报于管理部门等待批复的一项重要财务活动。
可是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重视不够,有些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为预算就是从财政“要钱”,忽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编制基本支出预算时通常都是等财政分配的基本预算总数下来后,习惯性的按基础数加增量编制模式编制,目的就是“凑数”。编制项目预算时,通常没有预先下达的资金总额,有的单位为了达到向财政索要资金的目的,不惜编制虚假预算项目。而且由于事业单位大多要编制收支平衡预算,很多单位尤其是全额拨款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单位总是以支定收,而不是认真对收入进行测算,导致预算收入和实际收入出现很大的差距。
而即使有些单位按规定编制出了相对合理的预算,但是在执行中不按预算规定的用途支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不能做到专款专用,或者在执行中受到人为的因素,使得预算项目资金被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自行支配,没有对其使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造成单位年终决算与年初预算偏差很大。
(四)内部控制弱化现象严重
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有着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有的单位只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订立出来而已,写在纸上而已,这使得内控的内部监督职能并未起作用或作用不大。有时工作人员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并不按规定办事,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按规定设置内部审计岗位,或者有些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岗位,却在岗位上安排的是非专业人员,使内审岗位形同虚设,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领导干部的财务意识和财会队伍的建设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首先要增强单位领导干部的财务意识,一切从“头”抓起,让单位领导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学习财务管理理论,强化财务管理观念。只有领导重视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才能有保障顺利开展。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仅仅得到领导重视是远远不够的,领导意识提高了,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会提高,促使财会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现在的工作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同于以前,并不是简单的记好账,管理好资金的收支就可以,它要求财务人员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金融、法律、管理、计算机甚至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财会人员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拓宽知识结构,增强自身素质,同时也要加强思想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然,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的学识领域,还要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要善于处理各种财务关系、具备较强的管理意识。
总之,单位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要注重财政法规、思想政治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全面教育,促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
(二)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要加强财务管理的工作,一个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不可缺少的,事业单位应当在紧密联系日常会计核算实务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财务管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保证部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二是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内容。
为了保证制定的制度切实可行,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及时监督并反馈执行结果,针对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完善制度。
(三)严格执行预算管理的规定
由于事业单位资金一般都是通过预算申请的财政拨款,因此预算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当中占有重要地位。
1、加强预算编制管理
事业单位应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预算编制工作不是简单的向财政“要钱”,而是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可能发生的支出需要,科学预估目标收入,按要求做好资金统筹安排。预算编制工作也不是一个“走过场”的形式,仅仅靠财务部门或者仅仅靠一个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事业单位中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参与,因此在编制过程中,主编人员要注意协调好财务部门内部以及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保障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2、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预算经财政部门批复后,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挖掘单位内部潜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当然预算毕竟是预算,不可能预计到所有的事项,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也应当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出现的超计划的经济事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国家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不管是对于企业还是事业单位,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都是及其重要的,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规范单位的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护各类资产的安全完整,还能有效地堵塞各種漏洞,防止各种腐败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加强内部控制,必然会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对于非税收入,严格按规定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出现“小金库”。对于各项支出的审批程序和支出手续要做出规定并严格执行,明确各项支出范围和重大支出项目的标准及审批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加强跟踪监督,及早发现问题,避免由于不合理支出造成的财政资金的浪费。
事业单位还应当建立内审部门,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及失控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
(五)加快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事业单位要想与社会的迅速发展相适应,那么就必须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这不仅是发展经济的必要选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现代信息技术诞生以来,从最开始的会计电算化将会计人员从传统的繁琐手工记账工作中解放出来,到网络的出现使会计电算化升级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可能,近年来财政建立的财政专网以及国库支付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预决算系统的相继出现标志着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效率,能够及时提供各种财务数据,使各种统计数据更加精确可靠,同时网络的应用,使得各事业单位内部、事业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之间的财务数据交换、比对等工作快速完成,财务管理人员也能够随时对资金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审核,做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规范了财务管理制度。
四、结论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必然面临着重大变化,只有正确的理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涵义,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秋华,吴琪.论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务会计,2013(2)
[2]谭秀英.农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控制[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2)
[3]韩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3(17)
[4]郑琦.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 管理视野,2013(1)
[5]刘巍.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J]. 企业导报,2013(1)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导致事业单位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发生深刻变化,而财务管理作为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其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其财务管理必然也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实践,才有可能逐渐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主要是靠政府财政的支持,为社会经济各项基础事业提供支持和保障的非盈利性机构。这决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然不同于企业,它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由财政部门直接提供资金;三是事业单位不具备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所以出售、转让等问题一般不存在。
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比较薄弱,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其自身发展及其社会职能的行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会计制度及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1、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从而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是会计制度并未同时进行相应的变更调整,使得会计制度与会计实务不相匹配的现象出现。鉴于此,财政部于2012年度修订了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于2013年初施行。但由于这次制度从发布到施行间隔较短,培训时间紧张,而其内容与原制度相比变化又比较大,同时欠缺相应配套的解释指南等原因,导致了各基层执行单位对制度理解不透彻,导致单位内部的会计制度很难做出与新制度相适应的更新,这就使得单位内部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现象仍未得到明显的改善。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大多数都是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应付审计检查等,内容过于简单且侧重于费用支出審批程序,而涉及到预算管理、收入管理、内控制度等财务管理重要环节的制度还是很不健全的。
(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不少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仅仅满足于项目资金的事后核算,忽视了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没有发挥出财务监督的职能。一些单位的财务部门在收到财政拨款时,只负责通知相关部门,督促其尽快支出,保证支出任务的完成,却很少对资金使用绩效、用途的必要性、支出的合理性进行考核,他们认为,对财政拨款的开支只需要保证入账凭证的真实性及合规性,不需要对开支的渠道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预算以及是否存在浪费现象负责,这就有可能导致单位一方面经费紧缺,另一方面却是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部分事业单位在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项目支出资金与基本支出的界线划分不清晰,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利用项目支出的资金来弥补基本支出资金的缺乏,没有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能得到真正体现,甚至有可能发生挥霍浪费的现象。
(三)预算编制与执行中存在缺陷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对每年的财政部门预算编制都不会陌生,部门预算编制是依据本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分工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对各项资金进行科学预算,最后报于管理部门等待批复的一项重要财务活动。
可是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重视不够,有些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为预算就是从财政“要钱”,忽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编制基本支出预算时通常都是等财政分配的基本预算总数下来后,习惯性的按基础数加增量编制模式编制,目的就是“凑数”。编制项目预算时,通常没有预先下达的资金总额,有的单位为了达到向财政索要资金的目的,不惜编制虚假预算项目。而且由于事业单位大多要编制收支平衡预算,很多单位尤其是全额拨款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单位总是以支定收,而不是认真对收入进行测算,导致预算收入和实际收入出现很大的差距。
而即使有些单位按规定编制出了相对合理的预算,但是在执行中不按预算规定的用途支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不能做到专款专用,或者在执行中受到人为的因素,使得预算项目资金被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自行支配,没有对其使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造成单位年终决算与年初预算偏差很大。
(四)内部控制弱化现象严重
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有着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有的单位只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订立出来而已,写在纸上而已,这使得内控的内部监督职能并未起作用或作用不大。有时工作人员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并不按规定办事,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按规定设置内部审计岗位,或者有些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岗位,却在岗位上安排的是非专业人员,使内审岗位形同虚设,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领导干部的财务意识和财会队伍的建设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首先要增强单位领导干部的财务意识,一切从“头”抓起,让单位领导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学习财务管理理论,强化财务管理观念。只有领导重视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才能有保障顺利开展。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仅仅得到领导重视是远远不够的,领导意识提高了,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会提高,促使财会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现在的工作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同于以前,并不是简单的记好账,管理好资金的收支就可以,它要求财务人员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金融、法律、管理、计算机甚至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财会人员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拓宽知识结构,增强自身素质,同时也要加强思想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然,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的学识领域,还要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要善于处理各种财务关系、具备较强的管理意识。
总之,单位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要注重财政法规、思想政治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全面教育,促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
(二)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要加强财务管理的工作,一个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不可缺少的,事业单位应当在紧密联系日常会计核算实务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财务管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保证部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二是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内容。
为了保证制定的制度切实可行,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及时监督并反馈执行结果,针对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完善制度。
(三)严格执行预算管理的规定
由于事业单位资金一般都是通过预算申请的财政拨款,因此预算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当中占有重要地位。
1、加强预算编制管理
事业单位应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预算编制工作不是简单的向财政“要钱”,而是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可能发生的支出需要,科学预估目标收入,按要求做好资金统筹安排。预算编制工作也不是一个“走过场”的形式,仅仅靠财务部门或者仅仅靠一个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事业单位中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参与,因此在编制过程中,主编人员要注意协调好财务部门内部以及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保障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2、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预算经财政部门批复后,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挖掘单位内部潜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当然预算毕竟是预算,不可能预计到所有的事项,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也应当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出现的超计划的经济事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国家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不管是对于企业还是事业单位,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都是及其重要的,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规范单位的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护各类资产的安全完整,还能有效地堵塞各種漏洞,防止各种腐败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加强内部控制,必然会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对于非税收入,严格按规定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出现“小金库”。对于各项支出的审批程序和支出手续要做出规定并严格执行,明确各项支出范围和重大支出项目的标准及审批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加强跟踪监督,及早发现问题,避免由于不合理支出造成的财政资金的浪费。
事业单位还应当建立内审部门,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及失控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
(五)加快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事业单位要想与社会的迅速发展相适应,那么就必须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这不仅是发展经济的必要选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现代信息技术诞生以来,从最开始的会计电算化将会计人员从传统的繁琐手工记账工作中解放出来,到网络的出现使会计电算化升级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可能,近年来财政建立的财政专网以及国库支付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预决算系统的相继出现标志着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效率,能够及时提供各种财务数据,使各种统计数据更加精确可靠,同时网络的应用,使得各事业单位内部、事业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之间的财务数据交换、比对等工作快速完成,财务管理人员也能够随时对资金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审核,做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规范了财务管理制度。
四、结论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必然面临着重大变化,只有正确的理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涵义,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秋华,吴琪.论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务会计,2013(2)
[2]谭秀英.农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控制[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2)
[3]韩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3(17)
[4]郑琦.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 管理视野,2013(1)
[5]刘巍.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J]. 企业导报,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