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应答是指在教学活动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对幼儿言行表现所作出的回答与反应。教学应答体现了教学互动的智慧性,有效的应答能启发幼儿思考,提高教学活动质量。“五式”应答策略,有助于教师做出适时、适宜、适度的教学应答。
一、追问式应答——激活思维
追问是教师是对幼儿回答的进一步提问,在应答中把问题由浅入深依次抛向幼儿。通过追问可以激活幼儿思维,梳理思路,归纳想法,拓展想象空间。
如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蛋宝宝”中,教师:“请轻轻地把蛋宝宝放在积木床上。”幼1:“哎呀,我的蛋被打破了。”教师追问:“为什么他的蛋宝宝会破呢?”幼2:“积木床太硬了。”幼3:“他放蛋宝宝的时候离床太远了。”幼4:“蛋宝宝是圆的,会滚呀!”教师追问:“那么,应该怎样做蛋宝宝的床和家呢?”幼:“用布,用纱,用网,用棉花,用草……”此案例中,面对突发情况,教师因势利导,以睿智的追问,打开了幼儿思维的“闸门”,使活动呈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二、商议式应答——启发引导
商议,即是商量、讨论与争议。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设计几个或一系列的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采取师幼共同商议的策略,在自由讨论、交流、表达,甚至相互争议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7的组成”中,教师陈列出幼儿的操作单,提出问题:“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每组数字之间有什么秘密?”幼1:“我发现有一组是4和3,还有一组是3和4,这两组数字交换了位置。”幼儿2:“这两组是2和5换了位置!”幼儿3:“1和6、6和1这两组也是数字交换了位置!”幼儿通过商议,最终发现了在组成7的6组分合式中,每两组的数字是相同的,但是交换了位置。
三、调控式应答——调控有法
对教师来说,除了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之外,还应在活动组织中具有灵活的应变调控能力。适时地进行调控,能推动活动的进展方向和速度。
如中班科学活动“我会飞”中,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现蓝天和飘动的白云的画面,旨在激发幼儿想飞的欲望,体验飞翔的快乐。但幼儿却纷纷表示“我没有飞起来”,这与教学预设发生了冲突。此时,教师智慧地运用简练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自然地感染和带动幼儿:“呀,我的手轻了,脚轻了,觉得身体忽忽悠悠的快要飞起来了”,幼儿很快地进入了状态。
四、梳理式应答——归纳提升
梳理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或行为,对幼儿的经验进行提升,是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师幼互动中,有时幼儿表达的内容单一,或者表述得不准确、不完整时,教师应及时梳理,以提升他们的经验和认知能力。
如小班社会活动“我的妈妈”中,教师:“你们都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为什么?”幼1:“妈妈每天都帮我洗脸刷牙,所以我喜欢妈妈。”师:“哦,喜欢妈妈是因为妈妈每天都在照顾你!”幼2:“我喜欢妈妈,我睡觉时妈妈来陪我。”教师:“是呀,妈妈时刻陪伴着你!”幼3:“我喜欢妈妈,妈妈给我买生日礼物。”教师:“对的,妈妈总是把你的生日记在心里!”案例中,教师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用“每天都在照顾你”“时刻陪伴着你”“记在心里”等简洁的应答语言,既梳理了幼儿所表达的内容,又起到了推进情感的作用,更是提升了幼儿的认知水平。
五、迁移式应答——显现价值
经验的迁移表现为幼儿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学习新的经验和知识。教师要判断出幼儿回答内容中的潜在价值,并进行点拨,引导幼儿将相关的经验迁移到新的学习中。
如大班社会活动“热闹的马路”中,教师提了很多问题:“为什么马路边要开那么多的店呢?”“红绿灯的地方为什么有四块斑马线呢?”“为什么马路上总是有那么多的人群呢?”……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想一想,马路上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的城市会变得怎样?”此案例中,教师能适时、适宜地迁移幼儿回答中的相关内容,抛出新问题启发幼儿思维,使他们在认识马路上一些事物的基础上,深入地探究事物背后的原因,深化了原有的经验和知识。■
一、追问式应答——激活思维
追问是教师是对幼儿回答的进一步提问,在应答中把问题由浅入深依次抛向幼儿。通过追问可以激活幼儿思维,梳理思路,归纳想法,拓展想象空间。
如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蛋宝宝”中,教师:“请轻轻地把蛋宝宝放在积木床上。”幼1:“哎呀,我的蛋被打破了。”教师追问:“为什么他的蛋宝宝会破呢?”幼2:“积木床太硬了。”幼3:“他放蛋宝宝的时候离床太远了。”幼4:“蛋宝宝是圆的,会滚呀!”教师追问:“那么,应该怎样做蛋宝宝的床和家呢?”幼:“用布,用纱,用网,用棉花,用草……”此案例中,面对突发情况,教师因势利导,以睿智的追问,打开了幼儿思维的“闸门”,使活动呈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二、商议式应答——启发引导
商议,即是商量、讨论与争议。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设计几个或一系列的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采取师幼共同商议的策略,在自由讨论、交流、表达,甚至相互争议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7的组成”中,教师陈列出幼儿的操作单,提出问题:“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每组数字之间有什么秘密?”幼1:“我发现有一组是4和3,还有一组是3和4,这两组数字交换了位置。”幼儿2:“这两组是2和5换了位置!”幼儿3:“1和6、6和1这两组也是数字交换了位置!”幼儿通过商议,最终发现了在组成7的6组分合式中,每两组的数字是相同的,但是交换了位置。
三、调控式应答——调控有法
对教师来说,除了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之外,还应在活动组织中具有灵活的应变调控能力。适时地进行调控,能推动活动的进展方向和速度。
如中班科学活动“我会飞”中,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现蓝天和飘动的白云的画面,旨在激发幼儿想飞的欲望,体验飞翔的快乐。但幼儿却纷纷表示“我没有飞起来”,这与教学预设发生了冲突。此时,教师智慧地运用简练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自然地感染和带动幼儿:“呀,我的手轻了,脚轻了,觉得身体忽忽悠悠的快要飞起来了”,幼儿很快地进入了状态。
四、梳理式应答——归纳提升
梳理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或行为,对幼儿的经验进行提升,是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师幼互动中,有时幼儿表达的内容单一,或者表述得不准确、不完整时,教师应及时梳理,以提升他们的经验和认知能力。
如小班社会活动“我的妈妈”中,教师:“你们都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为什么?”幼1:“妈妈每天都帮我洗脸刷牙,所以我喜欢妈妈。”师:“哦,喜欢妈妈是因为妈妈每天都在照顾你!”幼2:“我喜欢妈妈,我睡觉时妈妈来陪我。”教师:“是呀,妈妈时刻陪伴着你!”幼3:“我喜欢妈妈,妈妈给我买生日礼物。”教师:“对的,妈妈总是把你的生日记在心里!”案例中,教师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用“每天都在照顾你”“时刻陪伴着你”“记在心里”等简洁的应答语言,既梳理了幼儿所表达的内容,又起到了推进情感的作用,更是提升了幼儿的认知水平。
五、迁移式应答——显现价值
经验的迁移表现为幼儿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学习新的经验和知识。教师要判断出幼儿回答内容中的潜在价值,并进行点拨,引导幼儿将相关的经验迁移到新的学习中。
如大班社会活动“热闹的马路”中,教师提了很多问题:“为什么马路边要开那么多的店呢?”“红绿灯的地方为什么有四块斑马线呢?”“为什么马路上总是有那么多的人群呢?”……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想一想,马路上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的城市会变得怎样?”此案例中,教师能适时、适宜地迁移幼儿回答中的相关内容,抛出新问题启发幼儿思维,使他们在认识马路上一些事物的基础上,深入地探究事物背后的原因,深化了原有的经验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