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改革力度小、人员素质不一、经营理念与目标差异、监管难度大四个方面。文章在详细分析改革中存在问题基础上,从政府、高校与企业三方面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后勤物业管理 社会化改革 现状 问题 策略
一、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现状
1.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进程概述。传统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由高校自身承担,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需求不断提升,高校扩大办学规模势在必行,但随之而来的巨大资金消耗(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让很多高校望而却步,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自1985年中央首次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后勤社会化逐步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指导方向与奋斗目标。随着后勤社会化方针政策的相继提出,再加之各大高校的积极响应与配合,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种全新的、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管理的后勤保障体系悄然形成。在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政策引导下,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体系日臻完善,管理水平与日俱增,服务质量日新月异,尤其是强力推动着高校办学模式转型,顺利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高校办学规模扩大的瓶颈。目前为止,诸多高校已基本完成了后勤物业管理的社会化改革,后勤物业管理任务转交给社会力量,并逐步形成了独立运营的市场化管理体系。同时,得益于社会力量强大的资金实力,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开始打破以往单一的安全保障、卫生服务、设备维护等基础功能,逐步延伸到更为人性化的校园美化、人文教育、信息化管理等方面。
2.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
2.1改革力度小。部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识薄弱,从源头制约着改革力度。从表面上看,这些高校已顺应改革要求,后勤物业管理中融入了社会资源,但改革力度不尽人意,合作中高校与企业之间职能分配不明确,物业管理剥离不彻底,后勤实体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服务效率低下。去行政化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要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获得实质性进展,就必需尝试放弃传统行政干预手段,将后勤物业管理交付社会企业独立运营,逐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
2.2人员素质不一。企业提供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层次不齐,人力资源薄弱已成为制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利润为企业生存之根本,服务为企业发展之基石,部分企业难以在利润与服务质量之间做出平衡,导致在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中,出现消极应付、甚至是居高临下的强制管理状况;另一方面,后勤物业管理团队成员素质良莠不齐,高学历人员分配不均衡,而高校作为馥郁书香飘满园的学术圣地,需要的是一支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高素质管理团队。
2.3经营理念与目标差异。由于高校与企业大相径庭的经营理念与目标,在合作中不可避免出现各种矛盾,如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规范化需求与收费标准之间的矛盾、后勤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不同意见的矛盾。高校与企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组织,其经营理念与目标千差万别,双方利益平衡点成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研究重点。
2.4监管难度大。市场化转型使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任务转移到企业身上,而相比于高校内部管理,社会管理开放性更强,随之而来是巨大的监管压力。三十余年来,我国高校先后经历了后勤管理到后勤监管的角色转变,虽然后勤社会化改革解决了高校转型所需的资金、人力资源等难题,但面对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一些高校后勤管理监管表现出力不从心、窮于应付的被动局面。
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对策
针对以上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政府、高校与企业三方面同时发力,市场化转型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作用,而且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构建出职责分明、协调统一、共同进步的可持续发展关系。
1.政府引导。一方面,政府要通过推出各项鼓励性方针政策,吸引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中,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地方政府牵头、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模式,因地制宜制定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服务合同等指导文件,实现高校后勤物业的规范化管理,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2.高校监管。作为我国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武汉大学肩负着更高的高等教育发展使命,而高品质的物业服务为“双一流”高校建设与改革的基础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世界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中,同样要重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具体到高校本身,可从转变管理观念、强化监管力度两方面进行。
2.1转变管理观念。高校管理层要意识到角色转变,高校与企业在物业管理中的关系,是需求方与提供方的关系,同时也是监督方与被监督方的关系。高校只有在思想上转变管理观念,明确角色转变,逐步下放权限,才能构建出独立运营、自负盈亏的发展机制,真正实现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
2.2强化监管力度。作为后勤物业管理的监管主体,高校应积极探索出多元化监管机制,并成立物业管理监督委员会,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考核。为应对不断扩张的办学规模,高校一方面建设成立一支专业化的监管队伍,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监管新模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高校监管提供了便利,尤其是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的大面积普及,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移动APP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高校物业监管可充分利用移动APP传播效率高、交互性强、覆盖面广、沟通便捷等优势,通过成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积极探索“互联网+物业监督服务”模式,让全体师生都能参与到高校物业监管中来。
3.企业运营。企业作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提供方,其有责任和义务确保高校物业管理健康发展。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对象为广大师生,因此管理中要坚持“立足学校、服务师生”的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运营模式探索。
3.1运营机制完善。一是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重在发挥激励功能。人才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核心资产,而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留住人才,更能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激励机制以员工需求为导向,需要管理者结合员工需求和心理特点,构建出物质与精神、短期与长期的激励机制,并配套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以实现员工行为规范化,合力推进员工个人成长与企业进步;二是运营机制创新,通过市场化改革,并结合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中特殊的服务对象,找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需求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平衡点,逐步探索出一条独立运营的产业化运营机制,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提供一体化高品质服务。
3.2人才队伍培养。高校后勤管理特殊的服务对象,要求后勤集团结合校园与师生特点,有的放矢做出调整。企业与高校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企业文化如何能成功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是实现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有效沟通是推进高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手段,而员工个人素养与知识水平是有效沟通的基本保障。作为后勤集团,应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提升员工素质,作为后勤职员,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理念,重点强化教育学、管理学知识,以提升沟通与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物业管理。
3.3基础设施升级。通过资金投入,不断优化学习与生活环境。目前诸多高校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而设备陈旧、形式单一等问题尚未得到改善。目前诸多高校开始尝试食堂升级,如引入智能结算系统打造智能食堂、采用各具特色的装修风格打造主题食堂等,在未来的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升级中,更多的会融入育人功能与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元春.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探索 [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6):221-222.
[2]刘少荣,畅平,田新洁.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发展[J]. 办公室业务,2016(23):189.
作者简介:张建斌(1983.02—)男。民族:汉。湖北武汉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
关键词:高校后勤物业管理 社会化改革 现状 问题 策略
一、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现状
1.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进程概述。传统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由高校自身承担,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需求不断提升,高校扩大办学规模势在必行,但随之而来的巨大资金消耗(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让很多高校望而却步,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自1985年中央首次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后勤社会化逐步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指导方向与奋斗目标。随着后勤社会化方针政策的相继提出,再加之各大高校的积极响应与配合,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种全新的、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管理的后勤保障体系悄然形成。在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政策引导下,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体系日臻完善,管理水平与日俱增,服务质量日新月异,尤其是强力推动着高校办学模式转型,顺利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高校办学规模扩大的瓶颈。目前为止,诸多高校已基本完成了后勤物业管理的社会化改革,后勤物业管理任务转交给社会力量,并逐步形成了独立运营的市场化管理体系。同时,得益于社会力量强大的资金实力,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开始打破以往单一的安全保障、卫生服务、设备维护等基础功能,逐步延伸到更为人性化的校园美化、人文教育、信息化管理等方面。
2.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存在问题。
2.1改革力度小。部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识薄弱,从源头制约着改革力度。从表面上看,这些高校已顺应改革要求,后勤物业管理中融入了社会资源,但改革力度不尽人意,合作中高校与企业之间职能分配不明确,物业管理剥离不彻底,后勤实体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服务效率低下。去行政化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要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获得实质性进展,就必需尝试放弃传统行政干预手段,将后勤物业管理交付社会企业独立运营,逐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
2.2人员素质不一。企业提供的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层次不齐,人力资源薄弱已成为制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利润为企业生存之根本,服务为企业发展之基石,部分企业难以在利润与服务质量之间做出平衡,导致在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中,出现消极应付、甚至是居高临下的强制管理状况;另一方面,后勤物业管理团队成员素质良莠不齐,高学历人员分配不均衡,而高校作为馥郁书香飘满园的学术圣地,需要的是一支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高素质管理团队。
2.3经营理念与目标差异。由于高校与企业大相径庭的经营理念与目标,在合作中不可避免出现各种矛盾,如高校后勤物业管理规范化需求与收费标准之间的矛盾、后勤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不同意见的矛盾。高校与企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组织,其经营理念与目标千差万别,双方利益平衡点成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研究重点。
2.4监管难度大。市场化转型使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任务转移到企业身上,而相比于高校内部管理,社会管理开放性更强,随之而来是巨大的监管压力。三十余年来,我国高校先后经历了后勤管理到后勤监管的角色转变,虽然后勤社会化改革解决了高校转型所需的资金、人力资源等难题,但面对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一些高校后勤管理监管表现出力不从心、窮于应付的被动局面。
二、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对策
针对以上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政府、高校与企业三方面同时发力,市场化转型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作用,而且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构建出职责分明、协调统一、共同进步的可持续发展关系。
1.政府引导。一方面,政府要通过推出各项鼓励性方针政策,吸引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中,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地方政府牵头、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模式,因地制宜制定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服务合同等指导文件,实现高校后勤物业的规范化管理,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2.高校监管。作为我国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武汉大学肩负着更高的高等教育发展使命,而高品质的物业服务为“双一流”高校建设与改革的基础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世界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中,同样要重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具体到高校本身,可从转变管理观念、强化监管力度两方面进行。
2.1转变管理观念。高校管理层要意识到角色转变,高校与企业在物业管理中的关系,是需求方与提供方的关系,同时也是监督方与被监督方的关系。高校只有在思想上转变管理观念,明确角色转变,逐步下放权限,才能构建出独立运营、自负盈亏的发展机制,真正实现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
2.2强化监管力度。作为后勤物业管理的监管主体,高校应积极探索出多元化监管机制,并成立物业管理监督委员会,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考核。为应对不断扩张的办学规模,高校一方面建设成立一支专业化的监管队伍,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监管新模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高校监管提供了便利,尤其是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的大面积普及,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移动APP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高校物业监管可充分利用移动APP传播效率高、交互性强、覆盖面广、沟通便捷等优势,通过成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积极探索“互联网+物业监督服务”模式,让全体师生都能参与到高校物业监管中来。
3.企业运营。企业作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的提供方,其有责任和义务确保高校物业管理健康发展。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对象为广大师生,因此管理中要坚持“立足学校、服务师生”的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运营模式探索。
3.1运营机制完善。一是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重在发挥激励功能。人才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核心资产,而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留住人才,更能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激励机制以员工需求为导向,需要管理者结合员工需求和心理特点,构建出物质与精神、短期与长期的激励机制,并配套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以实现员工行为规范化,合力推进员工个人成长与企业进步;二是运营机制创新,通过市场化改革,并结合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中特殊的服务对象,找到高校后勤物业管理需求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平衡点,逐步探索出一条独立运营的产业化运营机制,为高校后勤物业管理提供一体化高品质服务。
3.2人才队伍培养。高校后勤管理特殊的服务对象,要求后勤集团结合校园与师生特点,有的放矢做出调整。企业与高校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企业文化如何能成功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是实现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有效沟通是推进高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手段,而员工个人素养与知识水平是有效沟通的基本保障。作为后勤集团,应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提升员工素质,作为后勤职员,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理念,重点强化教育学、管理学知识,以提升沟通与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物业管理。
3.3基础设施升级。通过资金投入,不断优化学习与生活环境。目前诸多高校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而设备陈旧、形式单一等问题尚未得到改善。目前诸多高校开始尝试食堂升级,如引入智能结算系统打造智能食堂、采用各具特色的装修风格打造主题食堂等,在未来的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升级中,更多的会融入育人功能与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元春.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社会化改革探索 [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6):221-222.
[2]刘少荣,畅平,田新洁.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发展[J]. 办公室业务,2016(23):189.
作者简介:张建斌(1983.02—)男。民族:汉。湖北武汉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校后勤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