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否则,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
一、数学语言的培养
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要弄清楚别人在说什么,自己想要说什么,题里要求我们做什么。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抓“扩展”与“压缩”的训练。所谓“压缩”就是在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去掉事件的叙述,准确讲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谁才是重要“角色”,再变为文字题叙述出来。例如,一道分数应用题:“我县去年植树5万棵,今年植树比去年多10%,今年植树多少万棵?”通过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抽出问题的实质并叙述出来:把去年植树5万棵看作单位“1”,求今年植树多少万棵,也就是求去年植树数的(1+10%)是多少,进而叙述为求5的(1+10%)是多少。所谓“扩展”,即把简单的式子题用不同方式叙述成文字题,把简单的文字题再改编为应用题。如把上题再反过来进行训练。这类训练在小学数学第8册中有重点的安排。开始我让学生模仿练习,再逐步让学生自己表述,这样学生不但积极性高,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理解题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引导主动探究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既使学生学会,又使学生会学、愿意学,这就要求老师选择最理想的教学方法,把学生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学习知识的全过程。
(1)创造条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三步混合运算式题时,可让学生先通过阅读课本找出解答的方法,再通过归纳、分析、总结出计算的步骤,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又如:在教学“倍”的认识这个概念时,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组织讨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和动口,提高数学技能素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精神。
(2)注重质量,讲究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中,要避免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讲究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提高参与质量的保证。因此,要正确对待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差异,做到“保底不封顶”,“同底不同高”,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会,以增强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参与的深度、广度与质量。
三、小学数学中实行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
(1)提升教学方法,实行启发教育
启发是针对基础教育,也就是通常说的小学教育的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提倡在学习中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这样做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从而达到情感和理性思维的融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能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其探索创造的欲望。那么,学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数学中知识点的交叉,解题方法的配合,便于提升学生普遍的数学素质。
(2)捕捉学生特点,分类指导
也许现今的学习氛围是一种普遍化的教学方式,要使基础数学能够发挥作用,较好地影响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因材施教是一个势在必行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或后天环境不同,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做出令人满意的优秀表现,但是,教师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条件和需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对其实施不同的教学步骤。
(3)注重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就是重视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小学生一般都是从具体的东西,即感官的刺激来感受外界的环境甚至是知识等抽象东西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其次就是思维方法的培养,也许哲学中分析问题的方法正是解决数学思维偏差的好方法,抽象与概括是解决通常问题的过程,这种下意识的思维反射就是一个训练的需要;最后是对待数学的态度,数学其实是一个讲究细枝末节的学科,良好的数学态度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做事有头有尾,毅力和忍耐力的锻炼是必要的。
(4)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让学生积极创新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敢于创新,创造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师和学生的环境。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不是教师和家长加工的学习材料,是教师和家长外独立的有着自己的学习意志和学习愿望的人。学生是有着感情,有着理想,有着个性的完整的个体。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经过一层层地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因此,教师要进行科学而深刻的提问,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5)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渴求新知识,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的情感,抓住这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6)抓住开发智力的素质教育的核心
智力是综合性的整体的结构,是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能力的结合。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结合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好的思维品质,重视教学中和学生及时沟通,重视加强学生知识的纵横的联系,重视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四、總结
总之,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潜在意识,使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开发,各方面的素质得以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
一、数学语言的培养
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要弄清楚别人在说什么,自己想要说什么,题里要求我们做什么。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抓“扩展”与“压缩”的训练。所谓“压缩”就是在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去掉事件的叙述,准确讲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谁才是重要“角色”,再变为文字题叙述出来。例如,一道分数应用题:“我县去年植树5万棵,今年植树比去年多10%,今年植树多少万棵?”通过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抽出问题的实质并叙述出来:把去年植树5万棵看作单位“1”,求今年植树多少万棵,也就是求去年植树数的(1+10%)是多少,进而叙述为求5的(1+10%)是多少。所谓“扩展”,即把简单的式子题用不同方式叙述成文字题,把简单的文字题再改编为应用题。如把上题再反过来进行训练。这类训练在小学数学第8册中有重点的安排。开始我让学生模仿练习,再逐步让学生自己表述,这样学生不但积极性高,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理解题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引导主动探究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既使学生学会,又使学生会学、愿意学,这就要求老师选择最理想的教学方法,把学生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学习知识的全过程。
(1)创造条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三步混合运算式题时,可让学生先通过阅读课本找出解答的方法,再通过归纳、分析、总结出计算的步骤,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又如:在教学“倍”的认识这个概念时,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组织讨论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和动口,提高数学技能素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精神。
(2)注重质量,讲究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中,要避免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讲究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提高参与质量的保证。因此,要正确对待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差异,做到“保底不封顶”,“同底不同高”,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会,以增强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参与的深度、广度与质量。
三、小学数学中实行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
(1)提升教学方法,实行启发教育
启发是针对基础教育,也就是通常说的小学教育的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提倡在学习中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这样做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从而达到情感和理性思维的融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能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其探索创造的欲望。那么,学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数学中知识点的交叉,解题方法的配合,便于提升学生普遍的数学素质。
(2)捕捉学生特点,分类指导
也许现今的学习氛围是一种普遍化的教学方式,要使基础数学能够发挥作用,较好地影响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因材施教是一个势在必行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或后天环境不同,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做出令人满意的优秀表现,但是,教师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条件和需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对其实施不同的教学步骤。
(3)注重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就是重视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小学生一般都是从具体的东西,即感官的刺激来感受外界的环境甚至是知识等抽象东西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其次就是思维方法的培养,也许哲学中分析问题的方法正是解决数学思维偏差的好方法,抽象与概括是解决通常问题的过程,这种下意识的思维反射就是一个训练的需要;最后是对待数学的态度,数学其实是一个讲究细枝末节的学科,良好的数学态度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做事有头有尾,毅力和忍耐力的锻炼是必要的。
(4)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让学生积极创新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敢于创新,创造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师和学生的环境。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不是教师和家长加工的学习材料,是教师和家长外独立的有着自己的学习意志和学习愿望的人。学生是有着感情,有着理想,有着个性的完整的个体。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经过一层层地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因此,教师要进行科学而深刻的提问,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5)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渴求新知识,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的情感,抓住这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6)抓住开发智力的素质教育的核心
智力是综合性的整体的结构,是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能力的结合。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结合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好的思维品质,重视教学中和学生及时沟通,重视加强学生知识的纵横的联系,重视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四、總结
总之,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潜在意识,使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开发,各方面的素质得以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阮庚梅.注重数学思维的互补与整合平均分教学片断及反思[J]青年教师,2006(8).
[2]李华春.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实施之我见[J]成才之路,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