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ivan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建筑的几个重要因素:建筑造型、建筑色彩、建筑材料和建筑的地域性特点。这些因素与建筑周边环境的关系,从正反两方面入手,阐述建筑与环境和谐的重要性。从而提出,建筑的发展需要与环境的发展同步进行,二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建筑;环境;和谐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119-02
  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的过度集中和无序化发展,至使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日渐矛盾,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因此,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是否和谐则应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师倍受关注的主题。建筑离不开所处的环境,环境是建筑所依存的条件。建筑已不在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被看待,与它相对应的环境,也作为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被重视。二者是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
  一、建筑造型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造型要具有温和的风度,避免过分个人的表现。建筑并不是不能表现,而是比较适合温文幽雅的风度,让大众面对它的时候,眼睛一亮,有如沐浴春风的感觉。美感在于合情合理,耐得住长久的体验,而非一时激动的反响。因此建筑在造型方面需要与环境相互协调。
  创立“有机建筑”论的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赖特。他认为建筑师应该从自然中得到启示,建筑应是从地面生长出来而非自然环境的粗暴撞入者。因此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是其作品的最大特点。“流水别墅”(图 1),实现了赖特“方山之宅”的梦想,这一设计最终成为无与伦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它座落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整个建筑看起来像是从地里生长出来一般。别墅建在小瀑布的上方,通过钢筋混凝土的特性,向四方悬挑出层层叠叠的平台。它的形体舒展开放,与地形、林木、山石、流水关系密切,形成建筑物与大自然互相渗透的格局,充分体现了有机建筑论的整体构思,是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在造型上给人带来的无穷魅力。贝聿铭从一个古老的中国谚语“芝麻开花节节高”中得到启发。“它的形象是四个组合在一起的高度递增的三棱柱,类似一个多面的水晶体。虽然它的体型看上去似乎很复杂,但它的平面却是一个简单的正方形。”在与环境的协调方面,大厦的正面朝向港湾,因此具有广阔的视野,加上它大部分用的是玻璃材料,从远处眺望就像插在海面上的一块宝石,晶莹剔透与蓝天相互映。
  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图3)入口位于严谨的建筑群中心,其造型与周围建筑毫无相似之处,形成强烈对比,但透明的方椎体形既与协和广场上的埃及方尖碑相呼应,又与卢浮宫石构建筑形成虚、实对比,而体量不大、位置适中,所以“主从”关系和谐。
  二、建筑色彩与环境的关系
  人们对色彩的审美意识,使色彩在人工建筑与周围自然复合系统的和谐中占据重要位置。所以在建筑的设计阶段,需要建筑师考虑到色彩对环境的影响。
  1。建筑的色彩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不同色彩可以组合成各种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比与调和。色彩差异与变化程度大,对比就强烈;反之,对比就减弱。调和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巧妙配合与完美统一。“巧妙”与“完美”在于色彩调配上的比例恰当、结构有序、质感契合。
  当一个建筑被当作商业建筑来使用时,为它披上华丽的外衣可以吸引客户的眼睛,使其在经济角度起到广告效应,这时浓丽的色彩给建筑带来的是益处。而对于办公建筑就未必适合。
  2。建筑的色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建筑的色彩从古到今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建筑遗产表明,建筑物或建筑群不仅表现出民族形式而且表现出民族喜用的色彩,这两者均有丰富的表现力,而且反映着许多因素如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等。
  3。建筑色彩与建筑功能的关系。建筑色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看北京的故宫,研究中国的历史,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中有严格的建筑色彩的使用制度。如,皇宫要采用黄色的琉璃瓦屋顶,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宫殿群外的围墙采用的是红色,象征着中央政权。至于一般的市民建筑只能采用灰色。
  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采用的色彩也应该不同,这样才能体现出建筑美感。如疗养院、医院用白色或中性灰色为主调为好(图5),在心理上给人以清洁、安静之感;如公安局、法院等执法部门就应以深灰色为主,从心里上给人以庄严、公正之感;而居民小区,则大多以酱红色、浅粉色为主调(图4),这样从心里给人活泼向上的感觉……。但目前一些地区的建筑物,不管是什么功能,都喜欢用白色材料来装饰外墙,甚至有些政府办公大楼也采用白色材料来装饰,这和其功能也是很不相称的,也很难体现建筑美。
  三、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关系
  由于工业革命推动了建筑科技的发展,新的建筑材料,如钢材、高强水泥、铝合金、塑料和玻璃等,被广泛地使用。例如玻璃在建筑中被运用,由于它的透明性,我们可以将自然光引进室内,同时也可以将室外的景物“引进”室内(图6)。就好像苏州园林中漏窗的作用一样把景物借入室内。这样可以使坐在屋子里的人同样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怀抱。
  四、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由于社会的发展,高科技为建筑带来巨大的可能性。但并非所有类型的建筑都需要应用或“表现”高科技,也并非只有高楼大厦才能成为杰出。世界各地五彩缤纷的民居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因而具有浓郁的、民族的和地区的文化气息。用生土和木材构成中国云南丽江民居(图7)虽没有城市住宅的现代化技术装备(这是不难增加的)却极富民族文化特色,与周围优美的环境和谐统一,因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多民族的国家。各地的社会环境差别很大,南北方的建筑有很大的不同,代表了各自的文化与风格。
  徽州的地理历史特点是:“山深不偏远,地少士商多。”徽州盛产木材,民间向有雕刻、绘画传统,砖、木、石雕别具一格,因而形成颇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被誉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一大派系--徽派建筑”徽派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多依山傍水(图8),是以大型木架为支撑的砖木结构或木石结构。一般是四合院二层小楼阁,或二进、三进、四进,具有一定的防御性。有天井,有回廊,马头墙,外表粉墙黛瓦。其色彩呈灰白色与周边的绿色环境形成对比,这样降低了色彩的强烈感,使建筑与环境相和谐。
  四、结论
  人类从穴巢而居进化为聚居的村落,进而出现了与田野相融合的居住建筑。随着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大量的各种功能的建筑物出现了,进而形成了城镇。建筑的适量建造,自然的适度利用,使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及至近现代,城市规模的扩大、建筑的过度集中和无序化建设,使人们的生存条件及生活质量下降,建筑与环境的矛盾便突出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建筑己不再被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对待,我们需要把与它相对应的环境,也作为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被重视。因此我们时刻都不能忘了建筑与周边环境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需要和谐统一的发展。如此,未来的建筑将会使建筑与环境在更高的层次上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建筑与环境如何协调发展,将会成为更具时代意识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天锡,《贝聿铭》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2、《中国建筑史》编写组 《中国建筑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07
  3、赵国志,《色彩构成》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1989。12
  4、汉宝德,《细说建筑》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5、(美)迈克尔·坎内尔,《贝聿铭传》 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7。01
  6、刘临安,建筑师 1999
  7、王建国,建筑学报 1997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图书馆管理除了考虑“读者”中心追求之外,还要认识到图书馆运作与管理要突破狭隘的行政隶属关系的认识,应该站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基础上,重新认识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培养。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馆长与馆员;以人为本;文化  【中图分类号】G232.7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
期刊
【摘要】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行为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权力与责任严重脱节的行政违法行为状态,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与法治行政的要求背道而驰。行政不作为行为不仅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正当权益,而且严重损害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形象。因此,应遏制行政不作为,有效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地保障。  【关键词】行政;不作为;危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凡是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
期刊
【摘要】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 基础。本文探讨了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组织、激发思维动机、多媒体运用等手段,使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随时调整 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集中到学习中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22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06-01  有位伟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素质的含义,指出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等进行阐述;最后从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探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怎样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这一问题。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质教育;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478.49 【文章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完美的语言培养人才的技能和技巧,教学语言艺术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要具备坚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的艺术水平。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562.42 【文章标识码】B
期刊
在现在的教育中令很多老师头痛的问题是:不能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其实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儿童青少年正处在身体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尚不成熟的神经系统,在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发展环境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各种困难和障碍,也容易受到心灵伤害。他们是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应此,帮助中小学生克服心理卫生问题,促进心理健全发育和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发现、帮助
期刊
【摘要】本文从分析新课标对历史与社会教师角色的新要求,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历史与社会教师应该具备学科素养——高品位的学科感悟能力、广博的历史与社会知识、灵动的历史与社会情趣、开放的历史与社会等,为历史与社会教师构建学科素养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师新角色;新课标;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123.1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07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54.3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11-01  很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难学太乏味,为什么会这样?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老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强调学生接受,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以致学生思维打不开,死记硬背,自我封闭,没有学习兴趣。因此,很多老师认为难教--太枯燥,学生也认为难学--太乏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
期刊
电化教育是一种形象、直观、先进的教育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点,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适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电化教育的资源共享性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更自由的学习空间,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品尝到成功后的喜悦,这与教育目标中的“促使每位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要求是完全吻合的。  一、运用电教手段开展艺术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