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炎陵地处湘赣边区交界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以炎陵县为例研究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的建设路径,可以为炎陵县自身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為我国边区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湘赣边区;产业融合发展;黄桃
1 乡村振兴的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价值追求和衡量标准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也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的具体展开,其本质和根本目标是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1],这一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在充分了解当地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切不可急于求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乡村振兴,也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提供新动能。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2]。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加强、改善以及正确的引导。
2 炎陵县发展现状
炎陵县总面积为2 030 km2,总人口为20.42万,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革命时期,3万多炎陵儿女为革命英勇牺牲,涌现了何孟雄、张平化、张经武、周里等革命先驱和共和国政要。近年来,炎陵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做好“五篇文章”。(1)“固本”,振兴乡村产业。文化旅游方面,炎帝陵创5A迎来“国检”,神农谷扩容提质加速推进,红军标语博物馆成功创4A,投资6亿元建成103 km旅游环线;生态工业方面,“一区两园”入驻企业149家,带动1.4万人“家门口就业”,进入全省园区综合排名20强;绿色农业方面,“一带八基地”亮点纷呈,炎陵黄桃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远销新加坡、迪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年产值5.2亿元。(2)“培元”,振兴乡村人才。实施“五年千人”人才行动,建立县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引进各类人才850余人,营造了惜才爱才、重才用才的良好氛围。(3)“铸魂”,振兴乡村文化。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文明县城,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4个。(4)“美容”,振兴乡村生态。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森林覆盖率83.5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5)“强基”,振兴乡村组织。对标“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活动开展有序”。
3 炎陵县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3.1 交通基础设施差
通过对湘赣边区各县市多方面的比较发现,交通问题是最大的劣势所在,宽5 m以下的砂石路、烂泥路普遍存在,出行极为不方便,不安全问题突出[3]。炎陵县下村乡、策源乡的乡村公路路面窄,大都穿行山高坡陡弯急之地,许多地方根本无法通车。下村乡尚未通国省干线,通乡公路山高路险,时有塌方发生,冰冻封路时间较长,出行困难;策源乡梨树村发展高山康养,名声在外,同样受制于交通,上山十分不便,七座以上的客车根本无法上山。下村乡鹫峰村与江西接壤处只有5 m宽的水泥路。边界断头路和低质路的情况仍然普遍。两省交界地区建设体制不同等原因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道路不能有效连接,断头路和低质路情况较为突出。这种交通状况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对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的发展,是制约我市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最大瓶颈。
3.2 发展动力不足
乡村青壮年劳动力与人才流失严重,留守乡村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妇女和小孩,空心村、空心组现象十分突出[4]。外出务工人员占本地总人数的1/3以上。人员的大量外出导致乡村振兴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严重缺失,内部动力不足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关键。土地流转困难,村民传统的小农意识依然严重,小富即安,不愿意将自身土地流转,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不能实现有效分离,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推进。资源条件受限,农业产业项目风险因素多,项目立项难、经营难。边区能源,水、电、通信网络不健全,农业产业化项目受气候、病虫害等灾害影响大,投资风险大;有些项目处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功能区范围,受经营权、开发权以及生态保护政策影响,无法顺利开展。
3.3 产业化程度低
(1)生产力水平低,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近几年农业机械化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受地理条件和科技水平、装备水平所限,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农场与农庄经济模式仍然任重道远[5]。(2)农业结构一元化,大部分农业生产方式以种植业为主,未能形成农、林、牧、副、渔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也未形成农产品种植多样化、特色化农副产业结构,产业重数量、轻质量,无法形成区域质量品牌。(3)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虽然湘赣边区涌现出一批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但由于统筹、协调、引导等组织力度不够,抱团发展、品牌创建意识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链条化建设难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不能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6]。炎陵的楠竹资源十分丰富,却只有几个楠竹初级加工厂,生产出半成品卖给外地,产业高端加工、高附加值环节流失在外。(4)资源利用率低,没有有效形成循环农业。农业种植、养殖有效构建循环产业链,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的前置条件[7],现有的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及正在兴起的乡村旅游,其产业循环经济链都没有高效构建,畜禽粪尿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粪水等污水大都未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大都未经回收处置,进而形成区域面源污染[8]。 4 炎陵县乡村振兴建设路径与对策
4.1 着力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近年来,湘赣边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基本形成联通内外的交通路网体系,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大为改观。但由于历史、地理、资源、区位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区域综合交通体系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炎陵、茶陵、攸县、醴陵等株洲“南四县”自北向南呈条状分布,目前城际交通主要依靠高速公路和国道,从市区到炎陵最快仍需3 h,中心城区的輻射带动力逐渐减弱。
为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经济圈、武汉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长江中下游经济带、沪昆高铁经济走廊“三圈一带一廊”之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形成湘赣边区旅游经济洼地,进一步增强省会长沙和株洲市区对“南四县”的辐射带动功能、打造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按照“外联”“内畅”“提速”相结合的要求,着力完善以轨道交通网络为主体的湘赣边区综合交通体系。(1)“外联”,规划修建全线途经攸县、茶陵、炎陵、井冈山等湘赣边区市县的衡福高铁,力争纳入《国家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拉通神农谷景区桃源洞村至井冈山景区荆竹山村的省际断头公路,对接炎陵旅游环线,形成两地众多景点“一线牵”的交通态势。(2)“内畅”,对现有的醴茶铁路实行电气化改造,或重新规划修建一条从株洲市区起,途经醴陵、攸县、茶陵、炎陵连接吉衡铁路,设计时速为200 km/h以上的城际铁路。(3)“提速”,武深高速全程通车后,成为新的“南北大通道”,车流量急剧增加,由于部分地段存在设计缺陷,导致每年春运期间炎陵西互通前后异常拥堵,高峰期堵车30 km以上、滞留48 h以上,建议抓紧启动实施武深高速平汝段炎陵西互通及周边隧道、国道G106线提速改造工程。
4.2 着力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湘赣边区县市位置普遍偏远、条件艰苦、薪资较低,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比较突出。从教师情况看,炎陵县原核定教师编制1 605人,2017年根据省编办通知调减167人,现有教师编制仅1 438人。2018年秋季,在编教师1 384人,缺少54人,既缺编、又缺人。近3年教师队伍累计离职88人,年龄均为28~35岁,其中81人流向大城市或回原籍就业(72人非炎陵籍)。从医生就业岗情况看,炎陵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2个,总编制759人,在编人员693人,缺少66人。由于医改过程中大幅核减编制,卫技人员实际短缺数量更大,临聘人员多达257人。近3年卫技人才累计流失38人(均系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多数流向相对发达地区。基于此,出台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人才新政”,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定向师范生和乡村医生名额,允许面向本地户籍定向招录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专业技术人才和基层公务员,并降低招录“门槛”、简化招录程序、提高经济待遇[9],最大限度地保证优秀人才不外流,为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强化智力支撑。
4.3 着力促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
炎陵位于湘赣边界接壤处,发展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10]。(1)独特品牌优势,炎陵坐拥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炎帝陵、神农谷、红军标语博物馆,其中炎帝陵创5A成功在望),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云上大院),20处国家级文化旅游资源,60个省级以上文化旅游品牌商标,集“炎帝牌”“红色牌”“生态牌”于一地,可谓全国罕见、全省独有。(2)综合交通优势,“铁公机”大交通格局初具雏形,“铁”,就是吉衡铁路,东连京九线,西接京广线,是西北、川渝到闽南的便捷通道;“公”,就是3条高速公路,衡炎高速接京港澳高速,炎睦高速连赣粤高速,平汝高速北通湖北、南接广东,与周边的井冈山、南岳衡山、东江湖等3个5A级景区实现“无缝对接”;“机”,就是长沙黄花机场、衡阳南岳机场、井冈山机场,其均可辐射炎陵县。(3)黄金市场优势,该县紧邻井冈山、南岳、珠三角等庞大的游客市场,仅井冈山2018年接待游客即达1 700余万人次。但由于炎陵、井冈山分属湘赣两省,缺乏便捷、高效的沟通合作机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不到10%的井冈山游客同时将近在咫尺的炎陵选为旅游目的地。基于此,建议在支持和指导炎帝陵创5A的基础上,推动举办炎帝陵国家级祭祀典礼活动,帮助炎陵县文化旅游资源争取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的媒体支持,并在湖南卫视等省级媒体重点推介,不断扩大炎陵旅游品牌影响力。搭建以炎陵和井冈山为主体的湘赣边区文化旅游合作平台,探索实行各类资源一体化建设、线路一体化铺设、品牌一体化创建、消费市场一体化拓展、农副产品一体化销售,科学、有效地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选择炎陵与井冈山作为并列的旅游目的地,推动湘赣边区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信息互通、客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4.4 着力推进绿色农业与区域品牌建设
炎陵黄桃作为炎陵县“一县一品”的特色水果,“天上仙桃,炎陵黄桃”的美称早已享誉全国。酃峰村的高山炎陵黄桃更负盛名,天下黄桃看炎陵,炎陵黄桃看下村,下村黄桃看酃峰。但由于种苗培育、果园管理、产品销售等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影响了其整体经济效益与品牌效益[11]。基于此,建议联合政府对外引进龙头企业,形成规模有序的黄桃种植及标准化育苗,一方面可以推动黄桃种植由单个、无序的农户向规模化、有序化的黄桃企业发展。提升黄桃品质,优化黄桃种植业质量效益,避免出现由于品质问题带来的大量滞销,从而影响品牌的树立。另一方面有利于带动农户的积极性,解决当地居民就业以及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问题。
为有效带动炎陵县三产的健康、有机融合,大力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延长黄桃加工产业链、提升相关产业的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利润返还、农商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12]。建立产品监控溯源等环节,有效利用“农业+旅游+互联网”的新型农业模式,线上让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控各类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建立农户、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线下着力打造炎陵县特色黄桃小镇,利用各类媒体、互联网进行农业品牌宣传,扩大炎陵县黄桃品牌的影响力,吸引周边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黄桃全产业链发展。开发农业多元价值并形成农业新业态,助推产业兴旺。推进农业绿色生产,选择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着力实施绿色种植,支持农产品企业开展农业全程绿色标准化示范。 [參考文献]
[1] 魏宣利.“三位一体”协调推进河北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J].经济论坛,2018(9),12-14.
[2] 许安拓,梁洁.财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J].财政科学,2018(7):15-23.
[3] 巩前文.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北京教育(德育),2018(4):27-32.
[4] 杨磊,徐双敏.中坚农民支撑的乡村振兴:缘起、功能与路径选择[J].改革,2018(10):60-70.
[5] 杨仪青.城乡融合视域下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8(6):101-106.
[6] 张文明,章志敏.资源·参与·认同: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2018(11):109-121.
[7] 刘润秋,黄志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困境、政策误区及改革路径[J].农村经济,2018(6):12-16.
[8] 黄祖辉.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8(4):2-12.
[9] 李宁.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人才强农战略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8(10):95-96.
[10] 金洁霞,王国灿.乡村振兴与建设美丽乡村[J].浙江经济,2018(6):59-60.
[11] 张小迎,冷小黑.农户参与股份农业的动因研究[J].老区建设,2019(6):79-80.
[12] 刘静雅.以产业兴旺促乡村振兴[J].乡村科技,2018(4):1.
Study on Zhuzhou construction path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of HunanJiangxi border region: taking Yanling County as an example
Liu Jianwen, Zheng Yutong, Wang Xue, Zhang Yali
(School of City and Environ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7, China)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 solid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pattern of modern social governance in our country,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modern economic system, an effective way to inherit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 key measure to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realizing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the people, and of great practical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Yanling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Hunan-Jiangxi border region.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Jinggangshan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and Hunan-Jiangxi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Taking Yanling County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Hunan-Jiangxi border region can provide the development of Yanling County itsel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basis, and provide practical strategy sugges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rural areas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unan-Jiangxi border regio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yellow peaches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湘赣边区;产业融合发展;黄桃
1 乡村振兴的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价值追求和衡量标准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也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的具体展开,其本质和根本目标是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1],这一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在充分了解当地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切不可急于求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乡村振兴,也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提供新动能。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2]。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加强、改善以及正确的引导。
2 炎陵县发展现状
炎陵县总面积为2 030 km2,总人口为20.42万,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革命时期,3万多炎陵儿女为革命英勇牺牲,涌现了何孟雄、张平化、张经武、周里等革命先驱和共和国政要。近年来,炎陵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做好“五篇文章”。(1)“固本”,振兴乡村产业。文化旅游方面,炎帝陵创5A迎来“国检”,神农谷扩容提质加速推进,红军标语博物馆成功创4A,投资6亿元建成103 km旅游环线;生态工业方面,“一区两园”入驻企业149家,带动1.4万人“家门口就业”,进入全省园区综合排名20强;绿色农业方面,“一带八基地”亮点纷呈,炎陵黄桃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远销新加坡、迪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年产值5.2亿元。(2)“培元”,振兴乡村人才。实施“五年千人”人才行动,建立县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引进各类人才850余人,营造了惜才爱才、重才用才的良好氛围。(3)“铸魂”,振兴乡村文化。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省文明县城,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4个。(4)“美容”,振兴乡村生态。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森林覆盖率83.5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5)“强基”,振兴乡村组织。对标“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活动开展有序”。
3 炎陵县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3.1 交通基础设施差
通过对湘赣边区各县市多方面的比较发现,交通问题是最大的劣势所在,宽5 m以下的砂石路、烂泥路普遍存在,出行极为不方便,不安全问题突出[3]。炎陵县下村乡、策源乡的乡村公路路面窄,大都穿行山高坡陡弯急之地,许多地方根本无法通车。下村乡尚未通国省干线,通乡公路山高路险,时有塌方发生,冰冻封路时间较长,出行困难;策源乡梨树村发展高山康养,名声在外,同样受制于交通,上山十分不便,七座以上的客车根本无法上山。下村乡鹫峰村与江西接壤处只有5 m宽的水泥路。边界断头路和低质路的情况仍然普遍。两省交界地区建设体制不同等原因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道路不能有效连接,断头路和低质路情况较为突出。这种交通状况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对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的发展,是制约我市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最大瓶颈。
3.2 发展动力不足
乡村青壮年劳动力与人才流失严重,留守乡村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妇女和小孩,空心村、空心组现象十分突出[4]。外出务工人员占本地总人数的1/3以上。人员的大量外出导致乡村振兴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严重缺失,内部动力不足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关键。土地流转困难,村民传统的小农意识依然严重,小富即安,不愿意将自身土地流转,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不能实现有效分离,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推进。资源条件受限,农业产业项目风险因素多,项目立项难、经营难。边区能源,水、电、通信网络不健全,农业产业化项目受气候、病虫害等灾害影响大,投资风险大;有些项目处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功能区范围,受经营权、开发权以及生态保护政策影响,无法顺利开展。
3.3 产业化程度低
(1)生产力水平低,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近几年农业机械化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受地理条件和科技水平、装备水平所限,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农场与农庄经济模式仍然任重道远[5]。(2)农业结构一元化,大部分农业生产方式以种植业为主,未能形成农、林、牧、副、渔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也未形成农产品种植多样化、特色化农副产业结构,产业重数量、轻质量,无法形成区域质量品牌。(3)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虽然湘赣边区涌现出一批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但由于统筹、协调、引导等组织力度不够,抱团发展、品牌创建意识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链条化建设难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不能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6]。炎陵的楠竹资源十分丰富,却只有几个楠竹初级加工厂,生产出半成品卖给外地,产业高端加工、高附加值环节流失在外。(4)资源利用率低,没有有效形成循环农业。农业种植、养殖有效构建循环产业链,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的前置条件[7],现有的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及正在兴起的乡村旅游,其产业循环经济链都没有高效构建,畜禽粪尿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粪水等污水大都未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大都未经回收处置,进而形成区域面源污染[8]。 4 炎陵县乡村振兴建设路径与对策
4.1 着力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近年来,湘赣边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基本形成联通内外的交通路网体系,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大为改观。但由于历史、地理、资源、区位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区域综合交通体系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炎陵、茶陵、攸县、醴陵等株洲“南四县”自北向南呈条状分布,目前城际交通主要依靠高速公路和国道,从市区到炎陵最快仍需3 h,中心城区的輻射带动力逐渐减弱。
为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经济圈、武汉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长江中下游经济带、沪昆高铁经济走廊“三圈一带一廊”之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形成湘赣边区旅游经济洼地,进一步增强省会长沙和株洲市区对“南四县”的辐射带动功能、打造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按照“外联”“内畅”“提速”相结合的要求,着力完善以轨道交通网络为主体的湘赣边区综合交通体系。(1)“外联”,规划修建全线途经攸县、茶陵、炎陵、井冈山等湘赣边区市县的衡福高铁,力争纳入《国家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拉通神农谷景区桃源洞村至井冈山景区荆竹山村的省际断头公路,对接炎陵旅游环线,形成两地众多景点“一线牵”的交通态势。(2)“内畅”,对现有的醴茶铁路实行电气化改造,或重新规划修建一条从株洲市区起,途经醴陵、攸县、茶陵、炎陵连接吉衡铁路,设计时速为200 km/h以上的城际铁路。(3)“提速”,武深高速全程通车后,成为新的“南北大通道”,车流量急剧增加,由于部分地段存在设计缺陷,导致每年春运期间炎陵西互通前后异常拥堵,高峰期堵车30 km以上、滞留48 h以上,建议抓紧启动实施武深高速平汝段炎陵西互通及周边隧道、国道G106线提速改造工程。
4.2 着力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湘赣边区县市位置普遍偏远、条件艰苦、薪资较低,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比较突出。从教师情况看,炎陵县原核定教师编制1 605人,2017年根据省编办通知调减167人,现有教师编制仅1 438人。2018年秋季,在编教师1 384人,缺少54人,既缺编、又缺人。近3年教师队伍累计离职88人,年龄均为28~35岁,其中81人流向大城市或回原籍就业(72人非炎陵籍)。从医生就业岗情况看,炎陵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2个,总编制759人,在编人员693人,缺少66人。由于医改过程中大幅核减编制,卫技人员实际短缺数量更大,临聘人员多达257人。近3年卫技人才累计流失38人(均系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多数流向相对发达地区。基于此,出台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人才新政”,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定向师范生和乡村医生名额,允许面向本地户籍定向招录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专业技术人才和基层公务员,并降低招录“门槛”、简化招录程序、提高经济待遇[9],最大限度地保证优秀人才不外流,为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强化智力支撑。
4.3 着力促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
炎陵位于湘赣边界接壤处,发展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10]。(1)独特品牌优势,炎陵坐拥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炎帝陵、神农谷、红军标语博物馆,其中炎帝陵创5A成功在望),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云上大院),20处国家级文化旅游资源,60个省级以上文化旅游品牌商标,集“炎帝牌”“红色牌”“生态牌”于一地,可谓全国罕见、全省独有。(2)综合交通优势,“铁公机”大交通格局初具雏形,“铁”,就是吉衡铁路,东连京九线,西接京广线,是西北、川渝到闽南的便捷通道;“公”,就是3条高速公路,衡炎高速接京港澳高速,炎睦高速连赣粤高速,平汝高速北通湖北、南接广东,与周边的井冈山、南岳衡山、东江湖等3个5A级景区实现“无缝对接”;“机”,就是长沙黄花机场、衡阳南岳机场、井冈山机场,其均可辐射炎陵县。(3)黄金市场优势,该县紧邻井冈山、南岳、珠三角等庞大的游客市场,仅井冈山2018年接待游客即达1 700余万人次。但由于炎陵、井冈山分属湘赣两省,缺乏便捷、高效的沟通合作机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不到10%的井冈山游客同时将近在咫尺的炎陵选为旅游目的地。基于此,建议在支持和指导炎帝陵创5A的基础上,推动举办炎帝陵国家级祭祀典礼活动,帮助炎陵县文化旅游资源争取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的媒体支持,并在湖南卫视等省级媒体重点推介,不断扩大炎陵旅游品牌影响力。搭建以炎陵和井冈山为主体的湘赣边区文化旅游合作平台,探索实行各类资源一体化建设、线路一体化铺设、品牌一体化创建、消费市场一体化拓展、农副产品一体化销售,科学、有效地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选择炎陵与井冈山作为并列的旅游目的地,推动湘赣边区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信息互通、客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4.4 着力推进绿色农业与区域品牌建设
炎陵黄桃作为炎陵县“一县一品”的特色水果,“天上仙桃,炎陵黄桃”的美称早已享誉全国。酃峰村的高山炎陵黄桃更负盛名,天下黄桃看炎陵,炎陵黄桃看下村,下村黄桃看酃峰。但由于种苗培育、果园管理、产品销售等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影响了其整体经济效益与品牌效益[11]。基于此,建议联合政府对外引进龙头企业,形成规模有序的黄桃种植及标准化育苗,一方面可以推动黄桃种植由单个、无序的农户向规模化、有序化的黄桃企业发展。提升黄桃品质,优化黄桃种植业质量效益,避免出现由于品质问题带来的大量滞销,从而影响品牌的树立。另一方面有利于带动农户的积极性,解决当地居民就业以及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问题。
为有效带动炎陵县三产的健康、有机融合,大力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延长黄桃加工产业链、提升相关产业的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利润返还、农商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12]。建立产品监控溯源等环节,有效利用“农业+旅游+互联网”的新型农业模式,线上让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控各类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建立农户、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线下着力打造炎陵县特色黄桃小镇,利用各类媒体、互联网进行农业品牌宣传,扩大炎陵县黄桃品牌的影响力,吸引周边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黄桃全产业链发展。开发农业多元价值并形成农业新业态,助推产业兴旺。推进农业绿色生产,选择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着力实施绿色种植,支持农产品企业开展农业全程绿色标准化示范。 [參考文献]
[1] 魏宣利.“三位一体”协调推进河北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J].经济论坛,2018(9),12-14.
[2] 许安拓,梁洁.财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J].财政科学,2018(7):15-23.
[3] 巩前文.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北京教育(德育),2018(4):27-32.
[4] 杨磊,徐双敏.中坚农民支撑的乡村振兴:缘起、功能与路径选择[J].改革,2018(10):60-70.
[5] 杨仪青.城乡融合视域下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8(6):101-106.
[6] 张文明,章志敏.资源·参与·认同: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2018(11):109-121.
[7] 刘润秋,黄志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困境、政策误区及改革路径[J].农村经济,2018(6):12-16.
[8] 黄祖辉.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8(4):2-12.
[9] 李宁.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人才强农战略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8(10):95-96.
[10] 金洁霞,王国灿.乡村振兴与建设美丽乡村[J].浙江经济,2018(6):59-60.
[11] 张小迎,冷小黑.农户参与股份农业的动因研究[J].老区建设,2019(6):79-80.
[12] 刘静雅.以产业兴旺促乡村振兴[J].乡村科技,2018(4):1.
Study on Zhuzhou construction path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of HunanJiangxi border region: taking Yanling County as an example
Liu Jianwen, Zheng Yutong, Wang Xue, Zhang Yali
(School of City and Environ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7, China)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 solid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pattern of modern social governance in our country,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modern economic system, an effective way to inherit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 key measure to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realizing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the people, and of great practical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Yanling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Hunan-Jiangxi border region.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Jinggangshan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and Hunan-Jiangxi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Taking Yanling County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Hunan-Jiangxi border region can provide the development of Yanling County itsel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basis, and provide practical strategy sugges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rural areas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unan-Jiangxi border regio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yellow pea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