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古树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岣嵝峰,大云山,或者将军岭,祠堂前,宅院后,或者大源冲,总有古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兀自生长。
  对于这里的古树来说,百年就像昨天,千年就是去年。每一年叶生叶落,或者花开花谢,岁月就翻过去一天,年轮就多了一圈儿,日子也就多了一份沧桑,多了一份留念。
  凝望古树,倾听诗经的思念。“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多少痴情男女,多少善男信女,把你当作情的寄托,爱的祭坛,梦的栖枝。
  “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谁是你要的那杯茶,谁是你题诗的那片叶,谁是你沧海桑田的那个家。于是,有古树绿裳披肩,有锦帛彩云摇曳。多少人想向月亮借那一根红线,把情缘与你根脉相连;又有多少人想做一根青藤,与你一生缠绵;还有多少人,在对着你许下“山无陵,天地合,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的誓言。
  唯愿,像你一样,站成永恒,只有时光静好,没有人间悲观。一半在泥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雨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凝望古树,感恩自然的馈赠。天地轮回,辰移星转。你汲日月精华,聚山川灵秀,饮人间烟火,站在高岗,站在平原,站在无垠的旷野。
  多少人仰慕你的伟岸与洒脱,千辛万苦跋涉,只为看一眼你的容颜。沧桑的岁月,雕琢着年轮的刻痕,飒飒间,有风拂面,无论是深绿的身段在摇曳着你的舞姿,还是金黄的蝴蝶在绚丽你的灿烂,抑或火红的叶子在宣泄着你的情感,你都永远站在高处凝望,凝望着这无边的红尘。
  那从远方赶来的候鸟,是否是来读你的诗篇,读你那满脸的风雨,抑或只为一年一度的遇见?几度聚散离合,你始终无言地伫立,撑起清涼一片,凝望天地高远。
  凝望古树,勾起了乡愁的忆念。你是路标,是方向,是归家游子的导航,是疲惫游子梦里的家园。不管你生长在村头,在井边,还是长在白云深处的荒原,你都在日日夜夜,把远方的人儿深深挂念。谁人树下挂烟袋,谁人树下曲委婉,谁人听懂琴悲欢。也许,远方的游子,如春风过客,而家乡的古树,你却携秋水长天,夜夜揽星月,日日望眼穿。
  凝望古树,无论是界牌将军岭上那一株苍松,还是湘西草堂前的那两株翠柏,还是九峰山上的那两株连理,或者大禹庙前那一株金钱,你总有一缕清风,一片悠云,一份沧桑,让人感受到你那岁月不居与时光不老的依恋。
  凝望古树,无论是杉桥白石园里那一株古樟,还是渣江黄柏冲的那一株娑罗,或者织女湖畔的那一株桂王,人们对你,总有一份虔诚,一声祈祷,一心敬畏,在聆听你生命的跫音与执念。
  凝望古树,回首来路三千,一晃似水流年,才知,我若游子流云,你是人间最美四月天……
其他文献
那年,我患淋巴瘤三次化疗后,持续的副作用已使我身心崩溃。到了第四次化疗,感觉已经濒临绝境:发烧到了40℃,病房里一切渐渐变形,灯在眼前不停地转,挂针的针筒变得无限大,病魔向我狞笑着,魔爪一挥,卷起一片乌云。霎时,我一身的疼痛似乎减轻了,轻轻地飘了起来。  这时,我看见好多已故亲人微笑着向我走来。父亲走在前面,他和生前一样,穿着一身黑色中山装,面容清癯,眼光却格外坚毅,责备我:“你怎么能这样轻易地走
期刊
到单位门卫室拿我的邮政汇款单,一个新来的小保安一脸茫然:“汇款单是什么?好像没有。”  我自己动手翻找,果然找到两张我的稿费单。递给他看,他翻来覆去地瞧:“这个可以取钱啊?”他那好奇的神情逗乐了我,心想,你是火星来的啊,连汇款单都没见过。继而转念一想,现在的年轻人日常生活中转个账什么的,手机上点一点就成了,没见过纸质汇款单也就不足为怪了。然而,邮政汇款单却伴随我走过几十年的光阴。  上世纪70 年
期刊
从春风攀爬的时光里,我总会想到已故的母亲。  年幼的时候,每当山花烂漫时节,母亲总会领着我来到山冈上,将我拥在怀里,向那条通向山外的小路看去。那是父亲下坑挖煤的山路,也是母亲祈祷父亲安全归来的路。听母亲讲童谣,听啊听,我睡着了。熟悉的影子由远而近,父亲踢踏的脚步声惊醒了我,急不可耐地扑了上去。父亲抱起,又从怀中掏出没有舍得吃的“矿工面包”,我贪婪地啃嚼,特香。  回到家里,阳光从玻璃窗户伸了进来,
期刊
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卧冰饮雪时,总是思念熏腊肉的味道,那可是刺刀上的乡愁。  转业到了地质勘探队,时令大雪,他要尝试做熏腊肉。当时买肉凭票,他每月仅有一斤,只好收集同事的肉票,许诺到时请大伙打“牙祭”。一日清晨,顶着凛冽的寒风,去五里外的黄屯公社食品站买肉,那时货源紧缺,鸡叫头遍就有人排队了。轮到父亲时,却傻了眼,一人最多能买两斤肉,票再多也没用。父亲多少有些沮丧,便垂着头去买大盐、八角、辣椒,可就
期刊
穿越时空阻隔,让思绪游弋到20 多年前的1994 年。  石巖上屋永兴工业区山脚下,有一排用石棉瓦搭建而成的简易工棚。棚子里住着20 来个湖南邵阳的农民工,我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每天重复着同一种工作,扛着偌大的石头,攀越坎坷不平的墙面筑混凝墙。工地巴靠山脚,遇上暴雨天气,泥石流哗啦啦地直泄而下。一顿饭的工夫,新筑的石墙被冲刷得面目狰狞,每遇这种情景,我们只好摇头叹息。  “返工啦!返工!”雨脚刚停,
期刊
1973 年的夏天,因为种种原因,我升初中的名额被人顶替了,三个多星期过去了,我处于无学可上的窘境,心急如焚。  在县城工作的二哥与转学学校的主任是多年的好友,经过一番寒暄,二哥说明来意,他说:“我同意接收你弟弟在初一(1)班上学,但班主任鲍洪流老师不好说话,前天,我介绍一个新生被他拒绝了,你们自己找他说吧。”我们来到初一年级老师办公室,找到了鲍洪流老师,只见他中等身材,脸色赤红,面带微笑,显得平
期刊
父亲喜欢数钱。  有几次,深更半夜,我醒了,看见父亲房间亮着灯,悄悄推门一看,戴着眼镜的父亲,正低头数钱呢。他左手逮钱,右手食指沾了口水,把一张张钱,数了又数,凑够两千块,就用一块绸子做的小包包好。绸子呢,金黄色,就是茶叶和酒的外包装用的,他拿去缝补成小包,平时没在意他缝补起来干啥,原来装钱。  自从买了手机后,父亲半夜三更还是起来,但不是数钱了,而是玩手机。他把手机摁过去摁过来,摁得啪啪响。夜深
期刊
周末的中午,我到一个光顾了20 年的鱼贩子家去买黑鱼。  这家鱼摊儿位于菜市场门口,鱼贩是50 岁出头的小老头儿,20 年的片鱼技术,他早已炉火纯青。他先麻利地剖好鱼,冲刷好鱼鳞和内脏,用干净的抹布搽试干净,他如雕花般的片鱼技艺即将精彩纷呈。一般来说,片鱼前,他会有个仪式,像是给鱼做个短暂的祷告或默哀,接着慢慢地片鱼。那动作轻缓,像是蜻蜓点水,那么慢,慢得串不起光阴的线。好在午后,买鱼的顾客并不多
期刊
江南人喜爱烟雨和干菜,一个叫梅雨,另一个叫梅干菜。  生为江南人,我对梅干菜情有独钟。母亲是制作梅干菜的能手,每逢芥菜收割的季节,她会挑选上好的芥菜,洗净、晾干,然后加盐腌渍。她做的梅干菜,色泽黄亮、香味醇厚,与五花肉做成梅菜肉丸,更是一道美味佳肴。每次遇到餐桌上有梅菜肉丸,饭前我必先问一声母亲:“妈,今天饭煮得多吗?”见我吃得香香的,母亲总是笑得很灿烂。对童年的我而言,梅干菜的香味儿,就是母爱的
期刊
小时候很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老师经常到家里“告状”。每次老师家访走后,我就免不了挨父亲的尺子。父亲不善言辞,所以教育我的方式就是抽尺子。尺子是现成的,就是母亲做裁缝用的直尺,是父亲自己动手做的,竹条磨得光光的,上面的刻度也是父亲一刀一刀刻上去的。小时候家里的玩具都是父亲手工做的,连这把“戒尺”也不例外。  父亲打我是有讲究的。在父亲看来,错误严重的,抽四五下,最多六下;程度轻一点儿的,抽两三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