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课堂之灵气,寓课堂以生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ggu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灵气?《管子·内业》中说:“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形。”意思是说:灵气是一种存于内心、现于无形,只能体会不可言传的精神或风采。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灵气就是基于课程创造主体的内心世界和品格个性,把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和创造主体的情思、美感、智慧等主观精神融合为一,成为有机统一的生命体。如何让课堂有灵气,深入学生内心世界,而激扬生命呢?笔者以历史课堂为例,谈谈看法。
  一、张扬个性,展示教者的教学风格。
  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时代性,课程的内容精彩纷呈。张扬历史课堂灵气,要求教师开发自身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在课程理解中的自我感受与发现,发现课程、教学活动中所蕴涵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因素,发现学生身上创造的潜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课程特点、教学环境等,用创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实现生活主题、学科知识与价值观三者在呈现方式上的有机结合。人文素养高者,可在教书与育人结合方面形成特长;能说善讲者,可在课堂教学的艺术疆域形成优势;长于理论思考者,可在思维训练方面发挥强项;善于组织活动者,可在活动教学方面探寻新路;知识面广者,不妨在跨学科实验方面来点“大手笔”;信息技术娴熟者,可在学科与网络的结合上开辟新的教学天地。
  二、动态生成,实现灵动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法、媒体多维互动、教学预设与教学操作遥相呼应的系统工程。有了良好的内容设计,还需要有精心的过程操作。特别是在目前课堂教学追求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背景下,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动态生成,需要教师拥有灵活的教学机智,触动学生的动情点,在活动中、体验中、共鸣中使情感得到丰富、提升。
  如《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这一课,叙述明清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内容相对枯燥,有位教师补充康乾盛世电视剧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会儿,突然有个声音冒出来:“大中国为什么不露露霸气?”这位教师眼睛一亮,抓住这一“节外生枝”的问题,在课堂上展开了一场小小的讨论。因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话题,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一下子“热”起来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最后从明清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趁热打铁,延伸话题,宣传“中国永远不称霸”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个例子,是课堂上出现的“意外”,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遇到学生的回答偏离了预设的目标,出现了教学的意外时,教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尊重学生,那么课堂就有了灵气,也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知情合一,实现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中学历史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具有复杂情感的学生,不但要使学生明白重要的历史观点,更要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完成感人、化人、育人的任务。知情合一,能给课堂以灵气,让学生个性飞扬。
  在“诸子百家”的教学中,有位老师引入“遏制校园内破坏公物的不良行为”的话题,尝试着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儒、法、道三组,创设以下活动情境。①模拟超女PK台,让学生扮演大众评委对儒、法、道三组进行PK投票;②PK三方自由辩论。儒家组持损害公物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的观点;法家组认为损害公物属违纪行为,应予以警告;道家组主张顺应自然,让学生自我觉悟。这样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既增强了学生分析应用能力,又达到了化人、育人的教育目的。
  又如教学“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时,由学生甲、乙、丙分别扮演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三位思想家,发表自己的主张。其他学生另分三组,分别代表法国社会的三个等级,对甲、乙、丙的发言做出自己“等级”的反应,展开辩论。这样,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所收获。
  以上两例中,学生畅所欲言,多维互动,在愉悦的气氛中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拓宽了视野。其成功原因在于知情合一,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以上两例中,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交互运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展露自己独特的思维,使课堂焕发出一派生机。
  四、跳出文本,让学生展示求知求真的自我。
  中学生喜欢活动、游戏,表演,这是他们的天性。“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不失为历史教学的好方法。中学历史课程蕴藏着表演、游戏等因素,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表演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张扬个性、展现能力,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必然有灵气流动,有智慧生成。
  课前,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内容,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为学习课程内容做好铺垫。课内,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或演讲,或辩论,各抒己见,讲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做团体游戏或才艺表演,使学生感到中学历史课的丰富多彩。课后,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在信息社会,应让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为历史课学习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环境,真正实现“小课堂、大社会”。这样,学生才不至于读死书,才会走向实践与应用,才会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创新,求得真知。在课堂讨论、交流时,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识准备和监控能力;同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目标来展开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当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但不能过于突出、放大灵气信息,以至于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有的教师遭遇学生激动时不善于主导,反被学生牵住鼻子,结果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张扬课堂灵气是新课程“以生为本”理念的体现,但它不是万能的,不是“华山一条道”。它不能包打天下,不可能也不必让学生完全通过课堂灵气来解决学习中的一切内容,而是要做到和其他学习途径、方式相结合,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发挥不同学习方式的优势,注重知识经验的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综述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国内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概况。讨论了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与产量的关系 ,以及环境条件对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育种指标。
摘 要: 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课堂。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让政治课的课堂焕发出永恒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 政治课堂 生活化 教学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如何才能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贴近生活
摘 要: 在信息化时代里,在课改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突破思想品德课传统教学中的说教性和呆板性,凸显思想品德课“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作者就自己多年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作者采用目标教学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标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目标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目标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目标解决目标的能力。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得以很好地实现。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以辽宁省喀左县 1996~ 1998年 2个年度 3个试点试验结果 ,以 16个参试品种 ,采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方法 ,计算出综合评判结果 ,确定中北 8号、冬丰 1号、中北 42号、中北 1
摘 要: 新课程呼唤着新的历史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 新课程 中学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应用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心是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起评价生活、认识社会的标准,从而运用这些方法去处理现实问题
摘 要: 作者根据自身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归结整理了四种有利于渗透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导入方法,并对其分析和思考,让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够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 导入环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把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放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上,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同样,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改变过去课堂教学过于偏重接受性学习而忽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自己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在理解和掌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