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作者采用目标教学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标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目标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目标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目标解决目标的能力。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得以很好地实现。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教学新理念 目标教学法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深刻而直接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辩证关系。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等。目标教学法是以目标为中介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学生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提出目标、解决目标的体验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培养了发现目标的能力、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有意地创设目标情境,组织学生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的目标和要解决的目标,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目标并指导解决它们,与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不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理念
(一)自主学习的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目标,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一是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的作用,教师要介绍目标的背景资料,要创设目标情境,要启发、引导、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等。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社会现实及自我成长的目标,而不是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来死记硬背。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激发道德学习愿望、提升自我成长需求,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旧的思想品德教材,通常是站在教师教的角度编写,其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导致了教师照本宣科,被称为教本。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以学习主体为中心的,思想品德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用了大量的比喻、典故、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典型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理念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新的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是以落实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的部分内容为主,以学生自身的成长为其关注点,侧重体现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引导学生在关爱生命的前提下,关心自己的生活,关心自己的学习,关心自己的成长,关爱自己的心情,关爱自己的安全与健康,关爱、自尊、自强是这册书的核心概念。新的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从学生的角度编写,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淡化了知识性,留给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加了,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能够大量地搜集到学生成长中的目标,来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和学生的实际资源。
二、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法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法,以教会学生思考为出发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了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四步式目标教学法。
(一)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形成目标意识。
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教学目标,而且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要把情境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一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入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很快进入目标情境。这是首要环节,要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教师创设目标情境的形式可以是一组漫画、一段录像,也可以是一组材料、一个小品,只要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就是好情境。
(二)教师激励质疑,学生学会质疑。
学习过程就是从有目标到没目标再到有目标的求知过程,学习的终点不是没目标而是产生新目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同时,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自己质疑,对教材中不懂或似懂非懂的概念提出疑问。把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目标化,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目标和整合目标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增长智慧。
(三)教师重点点拨,学生要“会学”。
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理顺,编织成网。每节课知识就可以并联在一起,上下通气,互为因果地“串联”起来。知识理成了线、结成了网,再及时查漏补缺,这样学生就从“会问”升华为“会学”。学生抓住了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完成了学习知识过程中“由厚到薄”的飞跃和升华。对于复杂的内容,学生也能够融会贯通,了如指掌。
(四)教师激励评价,学生拓宽创新。
教学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平时行为的评价,重视过程的评价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力求做到知行统一。既重视学生校内的表现评价,又应试图强调家庭社会的评价。评价内容应具体、适度、透明。评价方法自主化,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结合家庭评、社会评、教师评。只有进行全面合理的立体化评价才会有力地引导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使他们学会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新课标理念,不断实践,不断完善改进,真正提高思品课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初中政治教学法.山东滨州教育出版社,2012.06.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教学新理念 目标教学法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深刻而直接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辩证关系。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等。目标教学法是以目标为中介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学生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提出目标、解决目标的体验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培养了发现目标的能力、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有意地创设目标情境,组织学生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的目标和要解决的目标,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目标并指导解决它们,与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不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理念
(一)自主学习的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目标,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一是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的作用,教师要介绍目标的背景资料,要创设目标情境,要启发、引导、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等。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索社会现实及自我成长的目标,而不是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来死记硬背。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激发道德学习愿望、提升自我成长需求,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旧的思想品德教材,通常是站在教师教的角度编写,其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导致了教师照本宣科,被称为教本。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以学习主体为中心的,思想品德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用了大量的比喻、典故、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典型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理念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新的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是以落实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的部分内容为主,以学生自身的成长为其关注点,侧重体现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引导学生在关爱生命的前提下,关心自己的生活,关心自己的学习,关心自己的成长,关爱自己的心情,关爱自己的安全与健康,关爱、自尊、自强是这册书的核心概念。新的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从学生的角度编写,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淡化了知识性,留给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加了,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能够大量地搜集到学生成长中的目标,来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和学生的实际资源。
二、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法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法,以教会学生思考为出发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了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四步式目标教学法。
(一)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形成目标意识。
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教学目标,而且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要把情境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一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入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很快进入目标情境。这是首要环节,要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教师创设目标情境的形式可以是一组漫画、一段录像,也可以是一组材料、一个小品,只要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就是好情境。
(二)教师激励质疑,学生学会质疑。
学习过程就是从有目标到没目标再到有目标的求知过程,学习的终点不是没目标而是产生新目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同时,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教材,自己质疑,对教材中不懂或似懂非懂的概念提出疑问。把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目标化,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目标和整合目标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增长智慧。
(三)教师重点点拨,学生要“会学”。
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理顺,编织成网。每节课知识就可以并联在一起,上下通气,互为因果地“串联”起来。知识理成了线、结成了网,再及时查漏补缺,这样学生就从“会问”升华为“会学”。学生抓住了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完成了学习知识过程中“由厚到薄”的飞跃和升华。对于复杂的内容,学生也能够融会贯通,了如指掌。
(四)教师激励评价,学生拓宽创新。
教学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平时行为的评价,重视过程的评价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力求做到知行统一。既重视学生校内的表现评价,又应试图强调家庭社会的评价。评价内容应具体、适度、透明。评价方法自主化,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结合家庭评、社会评、教师评。只有进行全面合理的立体化评价才会有力地引导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使他们学会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新课标理念,不断实践,不断完善改进,真正提高思品课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初中政治教学法.山东滨州教育出版社,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