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策略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85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相同的历史事件,在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维来看待的时候,总是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种现象在历史学习过程当中最为显著,通过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观察,就不难发现有非常多的历史事件,最终所产生的影响有利也有弊。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在开展历史教学工作的时候,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观点和思维,引导学生以辩证思维来看待历史事件,才能够进行人类智慧与经验的更好传承。基于此,文章立足于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分析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辩证思维;策略分析
  一、 引言
  辩证思维的核心就在于一个人在对待同样的历史事件时要能够采用宏观视角来对这一事实进行解读。其中既需要注意到某一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同时又要注意到不同时间的优势与缺陷。只有用宏观理性的视角来对历史事件进行审视,才能够真正发挥历史进行文化传承和经验传承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真正意义上开始专业化的历史学习,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文章将首先分析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必要性。然后,根据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现状,探究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现代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分析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二、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随着现当代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在针对学生开展知识考核的时候,不再是像以往那样对知识结论进行考核,而是另辟蹊径,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历史教学改革中,由于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所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所造成的时代影响不同,在不同的人眼中看来基本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的时候,就是需要从历史事件当中去汲取人类优秀的智慧结晶,然后运用于现当代社会的发展与成长过程当中。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辩证思维培养,是为了让现代的学生能够以理性的视角来看待历史事件。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往往是比较片面的。
  (二)有利于促进现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改革,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随着我国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所面临的国际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我国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所以有非常多的外来文化都开始涌入我国境内。这些外来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当代青年的成长,影响这些当代青年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观念。这是因为文化竞争进一步激烈,当代中學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所以我国也开始强调文化复兴。历史学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文化复兴当中的核心内容。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让学生一开始就学会以理性的思维来看待我国发展过程当中的不同历史事件,从不同历史事件当中去总结经验和教训,吸取其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通过教师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能够更好地优化现当代历史教学改革工作,促进我国现代化历史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
  三、 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部分历史教师仍然以知识结论输出为主要教学形式
  纵观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在进行历史知识结论的输出。比如说,一些教师在讲述秦朝发展相关内容的时候,首先会根据课本教材上的内容,对教材当中的各种事件进行深度的解读。然后就会针对某一事件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展开分析,再引导学生标注课本教材当中的重点知识和内容,比如在哪些时间段当中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在哪一社会背景之下,社会现状是怎样的等。教师会把这些内容看作是学生必须要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于是在教学工作当中,就会让学生以死记硬背的形式来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但事实上,因为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知识学习,那么就会有意识地去压缩自己进行深度教学的时间,最后就导致了教师的整个历史教学过程都处在知识结论高速输出的状态之下。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那么学生看待历史事件的思维训练也会越来越少,非常不利于学生辩证思想的培养。
  (二)部分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创新相对滞后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现阶段我国强调开展学科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来优化知识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充分说明了,在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个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从初中阶段历史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来看,不难发现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历史教师的教学形式,在创新性方面比较滞后。比如说有的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也只是局限于课件教学的一种形式,而在课件制作的过程当中,仍然是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结论进行标注,然后快速地进行结论输出。最后,仍然把立足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结论的背诵记忆这一方面。由此可见,大部分历史教师都具备了教学方式创新的主要意识,但是在真正实行的过程当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历史教师,只是做了一些形式上的转变,对深层次的转变和创新探究还相对较少。
  (三)学生个人的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薄弱
  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当教师让学生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是非常情绪化的。比如说,当讲到秦始皇的暴政时,有非常多学生就会片面地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昏君。但事实上,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秦始皇也为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其中秦始皇提出的一些政策,比如统一语言、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在我国历史当中也是非常具有开创性的重要举措。可是就是有些学生总会把目光局限于秦始皇所犯的一些错误上,而没有采用理性的视角来审视秦始皇这个人的好坏。这种片面性的看法,充分显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比较弱,他们在关注历史事件的时候,只能注重到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而不能以宏观的视角,比如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一个人的优点与长处,结合环境条件等多样化的元素来进行思考和分析。由此可见,历史教师在针对初中生开展历史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时候,也受学生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影响。   四、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一)为学生留下更多的讨论空间,不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当中,对学生辩证思维培养最大的局限性就在于教师习惯于进行理论知识的输出,然后让学生直接背诵记忆知识点。这样的方式会压缩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学生对同样的事件没有进行多方面的思考,那么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就会越来越差。所以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中,快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就要注重为学生留下更多的讨论空间,不断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就比如说当初中历史教师开展《百家争鸣》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可以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百家争鸣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主要原因、主要影响等结论性的内容。而是采用问题设计的方式,设置以下的几个问题:你认为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有百家争鸣的现象?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主要影响有哪些?百家争鸣当中不同学者所提出的主要思想,是因为受到哪些观念的影响?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针对课本去展开深度预习,引导学生结合百家争鸣这一历史时期的所有事件,尤其是着重挖掘社会背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最终的答案确立。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所给出的答案,逐渐引导学生进入百家争鸣这一历史时期的实践探究。很显然,这三个问题的设计,首先是让学生去探究百家争鸣时候的历史背景。然后是考验学生是否能够以辩证性的思维,从优势和不足这两个方面来思考百家争鸣在我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将目光聚焦于少部分学者的身上,让学生通过个案的思考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总之,历史教师一定要注重压缩知识结论输出的时间,在课堂教学工作当中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空间去进行探究和讨论,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注重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优化历史知识的呈现
  通过长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就不难发现,当教师在进行口头经验传递的时候,往往是比较片面的。因为在学生看来,他们只能够接收到教师当时所传递的某一方面的信息,对教师所传递的信息缺乏立体化的思考。所以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工作的时候,还要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来优化历史事件的呈现形式。众所周知,影视剧之所以能够吸引很多受众,就在于影视剧能够以宏观的视角来进行事件的解说。在影视剧当中,不同人物的行为表现、不同人物的经历和背景,都能够得到非常直观的呈现。所以在人们认识影视剧当中,任何一个人的时候,都是以全面宏观的视角来进行的。这一点与培养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恰好相通,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注重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来优化历史事件的呈现形式,帮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形象来进行理性的思考。比如,历史教师可以引入《三国演义》当中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一片段,学生通过影视剧观看的形式,更加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同时对关羽这個人的解读也更加全面化。众所周知,在大部分人的印象当中,关羽都是一个义薄云天的英雄形象。可事实上,通过对影视剧的观看就不难发现,关羽虽然有非常多的优点和长处,但与此同时他也有一些非常严重的缺点,比如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如果仅仅是通过口头信息的传播,很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关羽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如果教师采用影视剧片段赏析的方法来进行关羽这一人物形象的呈现,很显然学生能够思考到的问题更多,不仅能够注意到关羽本身的优点,同样也能够注意到关羽本身不可忽视的缺点。由此可见,历史教师在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就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以影视剧或者是视频赏析的方法来进行历史事件的呈现,让学生以更加全面的视角了解某一历史事件,从而能够以辩证理性的思维来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深度剖析。
  (三)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其中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历史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在传授知识时,不能只追求知识的数量,而应当多追求知识的质量。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时,不是只把结果给学生,而应把得到结果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例如在讲中国的“一带一路”方针时,可将其与课文《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指出其中具备的共同点和二者的优缺点。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的交往进一步扩大,但在初期,由于东西方在经济发展水平、武器等方面的差距,欧洲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活动,在非洲、亚洲和美洲占领殖民地,压迫剥削当地人民,进行奴隶贸易。紧随新航路开辟而来的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造成贫困落后的局面。对比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中国的发展却大不相同,我们本着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致力于“一带一路”的建设。我们同60多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的双向旅游交流规模超过2500万人次。正式开通“一带一路”官方网站,已实现联合国6种官方语言同步运行。通过这样的对比,很快就能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学生也很直观地从历史事件当中找到政治、文化等更深层次的内容,融入更加深刻的思考,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全局观,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荣誉感的形成。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历史教学工作的时候,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关键一环,同样也是真正发挥历史学科传递人类智慧的必然之策。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不断提高个人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更加立体化的方式来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和呈现,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结合历史事件与现当代社会发展现状,来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知识的解读。这样才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理性的视角,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梁瑜君.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科教文汇,2018(11):130-131.
  [2]王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8(33):59-60.
  [3]葛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135.
  [4]李雪芳.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导向优化初中历史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6):86-88.
  [5]苏宏.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184 186.
  作者简介:
  焦小梅,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侯家川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我国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文章首先阐明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含义与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教学环节与教学重构,最后提出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化学学课堂教学;证据推理;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培养  一、 引言  在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化
摘 要:分层教学方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把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相应的教学形式。这样的方法非常有利于因人而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能够在自我能力的基础之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对大部分英语教师来讲都存在较大的困难,尤其是针对一些英语学困生,他们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且教学难度也更大。要想使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着重强调要在生活化视角下,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活动,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基于生活化视角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可以轻松把握化学知识、培养化学思维,提升高中生化学实验成功水平,进而全面增强高中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竞争力。文章从多个方面阐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摘 要:幼小銜接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涯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幼儿成长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转折。小学生活和幼儿生活不一样,年幼的孩子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所以幼小衔接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为解决幼小衔接单向性、片面性、表面性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从教师角度和家长角度来提出解决策略,家园共育,达成共识,家长们要转变观念,推进幼小衔接
摘 要: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以来,要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导向,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培养学生的关键品质和必备能力。因此,在高中阶段展开化学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观念和方法,优化化学课程教学的模式。基于此,文章以高中有机化合物教学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基于
摘 要:面对尚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也要积极从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出发,以不断的创新与改革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持续吸引力,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个体实践的结合规范自身的行为与先进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  一、 引言  中小学社会实践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的有效和高效已然成为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而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上启下和兴趣激发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环节都无法替代的。但是,在追求课堂导入的路上,有些教师却陷入了误区,甚至愈陷愈深而无法自拔。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现状,笔者进行了调研和走访,现将结果分析归纳如下,希望无论是对教学实践的促进,还是对理论研究的丰富,都能具有一定的
摘 要:在幼儿成长阶段,幼儿园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基于不断提高的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也渐渐显露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因为在幼儿的日常家庭生活及在幼儿园的学习及生活中,游戏均占据很大的比重,因此怎样回归游戏精神,利用好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推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很有深入探讨的必要。为此,文章将简要分析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幼儿课程;研究分析  一、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