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國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从诞生之时起,便历经环境的变革。在本世纪初,社会对于美术馆的需求又产生了新的变化。面对多重压力,法国国家现代艺术馆不得不进行又一次的转型。在充分开发自身资源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手段寻求新的发展,如重新架设官方网站吸引年轻群体;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城市举办展览,或协同其他艺术机构合作,如此相对频繁地进行文化活动和传播,以求从声誉及利润等各方面有所斩获。
关键词:美术馆;战略转型;运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J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5-0052-03
1 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组织结构和历史脉络
法国国家现代艺术馆(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MNAM)成立于1947年,于1977年迁入蓬皮杜国家艺术及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 Pompidou,下文简称为“蓬皮杜中心”),截止至2014年,该馆拥有仅次于纽约现代艺术馆的收藏规模。
1.1 组织结构
在此需要多用几笔来介绍蓬皮杜中心的组织结构,以求对我们的研究对象有个初步认识。蓬皮杜中心主要由国家艺术及文化中心、公众信息图书馆(Bibliothèque publique d’information,BPI)、国家音响与音乐研究所(Institut de recherche et coordination acoustique/musique,IRCAM)三个机构联合而成。三者共同隶属于法国文化及通信部(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et de la Communication),从法律角度看,三者的身份不同,前两者为公共行政机构(Etabliss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f),后者则是协会模式的研究机构(Association loi de 1901),由此产生的差异或分歧,将在论文中进行必要阐述。简而言之,三者在各自内部事务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在对外交流或数据统计时,则归入蓬皮杜中心名下。国家现代艺术馆是蓬皮杜中心的一个部门(Département),不具有行政的独立地位。
1.2 发展脉络
我们首先从蓬皮杜中心入手,了解国家现代艺术馆的发展脉络。蓬皮杜中心从诞生之时起,便历经环境的变革。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博物馆在收藏体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成为“保存、研究、并通过不同方式彰显其价值,特别是将具文化价值的元素加以展示”的专业机构,而这却抬高了博物馆的门槛,长期被社会大众所诟病。
1968年,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将军宣布将在巴黎市中心的博堡平地(Plateau Beaubourg)兴建一座公共图书馆。次年,乔治·蓬皮杜继任后,他决定将这一项目扩建为设有公共图书馆和当代艺术中心的复合式文化机构。他希望这一中心,能够在公权力充分发挥其媒介作用的前提下,能够最大范围地重新建立当代艺术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蓬皮杜中心成立后十余年里,参观人数一直高居不下,可见,它确实满足了当时法国社会民众的需求。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是博物馆现代化改革和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提高、观光旅游业迅速发展的结果。
2 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现状和趋势
二十世纪末开始,蓬皮杜中心的整体参观人数从最高峰的八九百万人次,逐渐下降至本世纪初十年的四百余万人次。如果我们留心查看,会发现相对于公众信息图书馆的式微,国家现代艺术馆的参观数量却呈现上升态势。至2015年,已经连续7年维持三百万人次以上的记录(详见表1)。
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大胆推断,在本世纪初,社会对于美术馆的需求又产生了新的变化[2]。网络技术和新兴媒体的繁荣,使得大众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手段也更为便捷,对于博物馆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原有的资金来源也出现了萎缩,尤其对于国家现代艺术馆而言,至2015年,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文化部的拨款,且连年缩减。(详见表2)
3 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战略转型
3.1多元化发展
面对多重压力,蓬皮杜中心,或法国国家现代艺术馆不得不进行又一次的转型。在充分开发自身资源的前提下,蓬皮杜中心采取多种手段寻求新的发展,如重新架设官方网站吸引年轻群体,在梅斯市建立分馆以吸引比利时、卢森堡等邻近国家的游客,都取得相当可观的成效。
3.2 海外开设分馆
更为重要的是,它在海外合作方面进行的多种尝试:2015年3月,与西班牙城市马拉加的合作项目开始运行(Centre Pompidou Málaga),此项目为期五年,蓬皮杜中心借出70件藏品以换取每年一百万欧元的收入;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城市,如巴西、慕尼黑、东京、纽约,或采取独自运作的方式,或协同其他艺术机构合作,蓬皮杜相对频繁地进行文化传播,以求从声誉及利润等各方面有所斩获,并通过展览机制建立了一种“文化媒介的范式”,在真正提供了一个现代文化与艺术的公众空间同时,也将“蓬皮杜模式”成功向外推广。[2]
3.3与中国的战略合作
其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蓬皮杜中心对中国市场的浓厚兴趣:2005年、2006年,它曾经两度试图在中国建立展览机构,由于种种原因,这两个项目最终都未曾实现;早在1989年和2004年,蓬皮杜中心在法国就举办过两次中国当代艺术展;在2005、2006和2012,蓬皮杜中心三度移师上海,举办不同主题的作品展;时至2016年10月11日,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展出71件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新任中心主席赛尔日·拉维尼(Serge Lasvignes),代表国家现代艺术馆出席。在不远的未来,蓬皮杜中心更将重拾2006年的提案,与上海进行进一步合作。
4 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给中国的启示
如果将欧美的美术馆做个简单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蓬皮杜中心向外拓展的步伐相对于美国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要谨慎得多。这种差别固然与其运营模式相关,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两国美术馆体系本身。美国绝大多数的美术馆都由私人运营,政府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美国的美术馆比法国的同业更具企业性,其决策者“不约而同地将企业的概念,甚至企业的精英团队直接引进这个封闭的传统机构(美术馆)之中”。而法国的美术馆,以蓬皮杜中心为例,它不仅在行政上受中央部门的管辖——中心主席由法国文化部直接委任,在财政上也相当依赖于政府的拨款。
诚然,两国在运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外交流、教育功能等多个方面都值得处于后进的中国美术馆学习。但考虑到我们的自身特点和美术馆的发展现状,师法美国可能对大多数美术馆而言过于艰难,甚至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因此,从体制和政策几方面考虑,法国美术馆的转型战略和运营策略,更适合中国博物馆学习。
参考文献
[1]Lawless, Catherine,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 Historique et mode d’emploi. [M] Paris : Edition du Centre Pompidou, 1986.
[2]Moulin, Raymonde et Quemin, Alain, La certification de la valeur de l’art. [M]Experts et expertises, in Annales ESC, n°6 spécial mondes de l’art , novembre-décembre 1993.
[3]Dufrêne Bernadette, La création de Beaubourg.[M]Grenobl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Grenoble,2000.
关键词:美术馆;战略转型;运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J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5-0052-03
1 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组织结构和历史脉络
法国国家现代艺术馆(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MNAM)成立于1947年,于1977年迁入蓬皮杜国家艺术及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 Pompidou,下文简称为“蓬皮杜中心”),截止至2014年,该馆拥有仅次于纽约现代艺术馆的收藏规模。
1.1 组织结构
在此需要多用几笔来介绍蓬皮杜中心的组织结构,以求对我们的研究对象有个初步认识。蓬皮杜中心主要由国家艺术及文化中心、公众信息图书馆(Bibliothèque publique d’information,BPI)、国家音响与音乐研究所(Institut de recherche et coordination acoustique/musique,IRCAM)三个机构联合而成。三者共同隶属于法国文化及通信部(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et de la Communication),从法律角度看,三者的身份不同,前两者为公共行政机构(Etabliss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f),后者则是协会模式的研究机构(Association loi de 1901),由此产生的差异或分歧,将在论文中进行必要阐述。简而言之,三者在各自内部事务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在对外交流或数据统计时,则归入蓬皮杜中心名下。国家现代艺术馆是蓬皮杜中心的一个部门(Département),不具有行政的独立地位。
1.2 发展脉络
我们首先从蓬皮杜中心入手,了解国家现代艺术馆的发展脉络。蓬皮杜中心从诞生之时起,便历经环境的变革。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博物馆在收藏体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成为“保存、研究、并通过不同方式彰显其价值,特别是将具文化价值的元素加以展示”的专业机构,而这却抬高了博物馆的门槛,长期被社会大众所诟病。
1968年,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将军宣布将在巴黎市中心的博堡平地(Plateau Beaubourg)兴建一座公共图书馆。次年,乔治·蓬皮杜继任后,他决定将这一项目扩建为设有公共图书馆和当代艺术中心的复合式文化机构。他希望这一中心,能够在公权力充分发挥其媒介作用的前提下,能够最大范围地重新建立当代艺术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蓬皮杜中心成立后十余年里,参观人数一直高居不下,可见,它确实满足了当时法国社会民众的需求。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是博物馆现代化改革和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提高、观光旅游业迅速发展的结果。
2 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现状和趋势
二十世纪末开始,蓬皮杜中心的整体参观人数从最高峰的八九百万人次,逐渐下降至本世纪初十年的四百余万人次。如果我们留心查看,会发现相对于公众信息图书馆的式微,国家现代艺术馆的参观数量却呈现上升态势。至2015年,已经连续7年维持三百万人次以上的记录(详见表1)。
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大胆推断,在本世纪初,社会对于美术馆的需求又产生了新的变化[2]。网络技术和新兴媒体的繁荣,使得大众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手段也更为便捷,对于博物馆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原有的资金来源也出现了萎缩,尤其对于国家现代艺术馆而言,至2015年,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文化部的拨款,且连年缩减。(详见表2)
3 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战略转型
3.1多元化发展
面对多重压力,蓬皮杜中心,或法国国家现代艺术馆不得不进行又一次的转型。在充分开发自身资源的前提下,蓬皮杜中心采取多种手段寻求新的发展,如重新架设官方网站吸引年轻群体,在梅斯市建立分馆以吸引比利时、卢森堡等邻近国家的游客,都取得相当可观的成效。
3.2 海外开设分馆
更为重要的是,它在海外合作方面进行的多种尝试:2015年3月,与西班牙城市马拉加的合作项目开始运行(Centre Pompidou Málaga),此项目为期五年,蓬皮杜中心借出70件藏品以换取每年一百万欧元的收入;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城市,如巴西、慕尼黑、东京、纽约,或采取独自运作的方式,或协同其他艺术机构合作,蓬皮杜相对频繁地进行文化传播,以求从声誉及利润等各方面有所斩获,并通过展览机制建立了一种“文化媒介的范式”,在真正提供了一个现代文化与艺术的公众空间同时,也将“蓬皮杜模式”成功向外推广。[2]
3.3与中国的战略合作
其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蓬皮杜中心对中国市场的浓厚兴趣:2005年、2006年,它曾经两度试图在中国建立展览机构,由于种种原因,这两个项目最终都未曾实现;早在1989年和2004年,蓬皮杜中心在法国就举办过两次中国当代艺术展;在2005、2006和2012,蓬皮杜中心三度移师上海,举办不同主题的作品展;时至2016年10月11日,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展出71件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新任中心主席赛尔日·拉维尼(Serge Lasvignes),代表国家现代艺术馆出席。在不远的未来,蓬皮杜中心更将重拾2006年的提案,与上海进行进一步合作。
4 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给中国的启示
如果将欧美的美术馆做个简单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蓬皮杜中心向外拓展的步伐相对于美国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要谨慎得多。这种差别固然与其运营模式相关,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两国美术馆体系本身。美国绝大多数的美术馆都由私人运营,政府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美国的美术馆比法国的同业更具企业性,其决策者“不约而同地将企业的概念,甚至企业的精英团队直接引进这个封闭的传统机构(美术馆)之中”。而法国的美术馆,以蓬皮杜中心为例,它不仅在行政上受中央部门的管辖——中心主席由法国文化部直接委任,在财政上也相当依赖于政府的拨款。
诚然,两国在运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外交流、教育功能等多个方面都值得处于后进的中国美术馆学习。但考虑到我们的自身特点和美术馆的发展现状,师法美国可能对大多数美术馆而言过于艰难,甚至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因此,从体制和政策几方面考虑,法国美术馆的转型战略和运营策略,更适合中国博物馆学习。
参考文献
[1]Lawless, Catherine,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 Historique et mode d’emploi. [M] Paris : Edition du Centre Pompidou, 1986.
[2]Moulin, Raymonde et Quemin, Alain, La certification de la valeur de l’art. [M]Experts et expertises, in Annales ESC, n°6 spécial mondes de l’art , novembre-décembre 1993.
[3]Dufrêne Bernadette, La création de Beaubourg.[M]Grenobl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Grenoble,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