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是引领社会风气的基础条件。政商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状况。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则可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创造重要条件。
关键词:实践维度;正确把握;新型政商关系
政商关系,是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或管理体制的关系、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的关系。正常的、良好的政商关系,既有利于政治权力在其边界范围内按照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正确使用,又有利于企业按经济规律健康经营,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型政商关系,是指建立在制度化、法治化基础上的平等、独立、合作和互补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与完善的市场经济相适应,而不是建立在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尤其是建立在官商个人利益基础上的政商关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提高能力
在为企业服务的态度、能力、担当等方面做“加法”,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这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领导干部要以诚心和企业家拉近距离,以诚意和他们交往,以热情加强团结,以热心为其服务。现在,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少数干部为证明自身“清白”,从过去的“勾肩搭背”变成“背对着背”,有的甚至谈商色变,对企业家避而不见或者搞“软拒绝”,这种情况已使一些企业家开始抱怨;有的干部怕担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纪律为说辞,不到企业调研,不为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对企业的合理诉求、合法权益不关心、不解决,遇到问题能躲就躲、能拖就拖、能推就推,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做事,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政商关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要引导党员干部做好“加法”。在担当作为上做“加法”。引导干部担负起促进改革发展的重任,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走在前列,理直气壮地亲商、安商、护商,对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的干部要严肃批评和处理,着力提振干部队伍为促进经济发展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精气神。在主动服务上做“加法”。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广“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条龙”办结等方法,健全首问负责、限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制度,充分体现“特色服务”“真情服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法治意识上做“加法”。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使权力,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做到依法用权、规范用权、秉公用权。在能力水平上做“加法”。处理政商关系是一门学问,领导干部要广泛涉猎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努力拓宽视野、博采众长,努力提高服务企业的本领。
二、大道至简、简化程序、简政放权
这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块“硬骨头”,也是营造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一环。邓小平同志曾强调,应当从制度上保证经济管理的民主化。经济民主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只有将之置于更开阔的历史维度观察,扭转一切经济领域不民主的乱象,摒除一切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作为,才能淡化资本与劳动的对立,遏制邪念与私欲的泛滥,携手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用壮士断腕的精神坚韧不拔地推进简政放权,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2013年以来,国务院分9批审议通过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共618项,社会反响很好。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束缚企业发展的绳索解开,真正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要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各级政府中形成尊重市场规律的认识,合理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运行,更好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对行政审批事项,应按照党中央要求,对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进行全面清理,该简化的简化,同时大幅度取消和下放那些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发展减负护航。
三、正确引导、转化优势、效益倍增
新型政商关系,不是放任不管、敬而远之,而是要科学引导,寻求政商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实现效益最大化。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合理制定政策、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企业发展壮大,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就业和税收,促进社会繁荣稳定。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现在,各类经济组织更加多样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逐步凸显,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负起责任,正确引导、加强管理,使它们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党建工作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分析发展状况比较好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企业重视党建工作,企业经营班子与党委班子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实践表明,坚持不懈抓党建,对企业生产发展的带动作用很明显,使企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因此,从新型政商关系角度出发,必须通过对企业正确引导实现效益倍增。要严格落实党中央要求,抓好企业党建工作,把稳企业发展方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党性教育与诚信建设,通过抓党建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战斗力,形成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要健全容错激励机制,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提升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企业吃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定心丸”。
四、祛除私心、铲除病根、净化生态
政商之间只有祛除“潜规则”,才能做到“亲”“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论语》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共产党人的交往之道,不是社交術,更不是权谋术,而是共图民族复兴的治国理政方略。反思一些腐败案件,不少落马官员的背后,常常有不法商人的影子,“朋友圈”逐渐演变成了“腐败圈”。正是基于对腐败风险的清醒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各级干部警示“围猎”问题。现实中,在一些官商之间,交集往往掺杂交换,交往常常带着交易,权力滥用、利益输送往往成了政商之间盘根错节的“病根”,“政商结盟”成了社会公平的毒瘤。比如,四川腐败案件牵扯出的商人刘汉,渗入地方官场、捞取政治身份、寻找政治靠山、腐蚀拉拢官员,利用暴力手段攫取财富,严重污染当地政商关系,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极大损失,老百姓对其深恶痛绝。实践证明,权力过度干预经济运行,势必扭曲公权力的本质属性;金钱一旦绑架权力,就会导致“黑金政治”,让百姓丧失对政府的信任。新型政商关系必须保持清白、清新、清纯、清正,尊重法律法规、遵循商业道德、守住纪律底线。要加强教育引导。关键是要让干部牢记“当官就别想发财,想发财就别当官”,自觉抵制“江湖规则”,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恩情等关系,划清公私界限,不踩“红线”、不越“雷区”,抵制人情干扰,拒绝金钱诱惑,不计个人得失,正确行使权力。要扎紧制度笼子。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允许什么、禁止什么,必须规定明确,让干部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要加强监督问责。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法规制度执行力,引导党员干部养成按政策规矩办事的习惯,用党纪国法的刚性约束压缩庸俗腐朽文化的生存空间,坚决铲除破坏政商关系的“污染源”,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提供保障。
关键词:实践维度;正确把握;新型政商关系
政商关系,是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或管理体制的关系、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的关系。正常的、良好的政商关系,既有利于政治权力在其边界范围内按照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正确使用,又有利于企业按经济规律健康经营,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型政商关系,是指建立在制度化、法治化基础上的平等、独立、合作和互补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与完善的市场经济相适应,而不是建立在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尤其是建立在官商个人利益基础上的政商关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提高能力
在为企业服务的态度、能力、担当等方面做“加法”,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这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领导干部要以诚心和企业家拉近距离,以诚意和他们交往,以热情加强团结,以热心为其服务。现在,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少数干部为证明自身“清白”,从过去的“勾肩搭背”变成“背对着背”,有的甚至谈商色变,对企业家避而不见或者搞“软拒绝”,这种情况已使一些企业家开始抱怨;有的干部怕担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纪律为说辞,不到企业调研,不为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对企业的合理诉求、合法权益不关心、不解决,遇到问题能躲就躲、能拖就拖、能推就推,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做事,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政商关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要引导党员干部做好“加法”。在担当作为上做“加法”。引导干部担负起促进改革发展的重任,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走在前列,理直气壮地亲商、安商、护商,对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的干部要严肃批评和处理,着力提振干部队伍为促进经济发展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精气神。在主动服务上做“加法”。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广“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条龙”办结等方法,健全首问负责、限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制度,充分体现“特色服务”“真情服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法治意识上做“加法”。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使权力,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做到依法用权、规范用权、秉公用权。在能力水平上做“加法”。处理政商关系是一门学问,领导干部要广泛涉猎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努力拓宽视野、博采众长,努力提高服务企业的本领。
二、大道至简、简化程序、简政放权
这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块“硬骨头”,也是营造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一环。邓小平同志曾强调,应当从制度上保证经济管理的民主化。经济民主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只有将之置于更开阔的历史维度观察,扭转一切经济领域不民主的乱象,摒除一切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作为,才能淡化资本与劳动的对立,遏制邪念与私欲的泛滥,携手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用壮士断腕的精神坚韧不拔地推进简政放权,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2013年以来,国务院分9批审议通过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共618项,社会反响很好。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束缚企业发展的绳索解开,真正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要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各级政府中形成尊重市场规律的认识,合理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运行,更好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对行政审批事项,应按照党中央要求,对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进行全面清理,该简化的简化,同时大幅度取消和下放那些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发展减负护航。
三、正确引导、转化优势、效益倍增
新型政商关系,不是放任不管、敬而远之,而是要科学引导,寻求政商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实现效益最大化。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合理制定政策、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企业发展壮大,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就业和税收,促进社会繁荣稳定。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现在,各类经济组织更加多样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逐步凸显,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负起责任,正确引导、加强管理,使它们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党建工作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分析发展状况比较好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企业重视党建工作,企业经营班子与党委班子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实践表明,坚持不懈抓党建,对企业生产发展的带动作用很明显,使企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因此,从新型政商关系角度出发,必须通过对企业正确引导实现效益倍增。要严格落实党中央要求,抓好企业党建工作,把稳企业发展方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党性教育与诚信建设,通过抓党建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战斗力,形成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要健全容错激励机制,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提升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企业吃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定心丸”。
四、祛除私心、铲除病根、净化生态
政商之间只有祛除“潜规则”,才能做到“亲”“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论语》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共产党人的交往之道,不是社交術,更不是权谋术,而是共图民族复兴的治国理政方略。反思一些腐败案件,不少落马官员的背后,常常有不法商人的影子,“朋友圈”逐渐演变成了“腐败圈”。正是基于对腐败风险的清醒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各级干部警示“围猎”问题。现实中,在一些官商之间,交集往往掺杂交换,交往常常带着交易,权力滥用、利益输送往往成了政商之间盘根错节的“病根”,“政商结盟”成了社会公平的毒瘤。比如,四川腐败案件牵扯出的商人刘汉,渗入地方官场、捞取政治身份、寻找政治靠山、腐蚀拉拢官员,利用暴力手段攫取财富,严重污染当地政商关系,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极大损失,老百姓对其深恶痛绝。实践证明,权力过度干预经济运行,势必扭曲公权力的本质属性;金钱一旦绑架权力,就会导致“黑金政治”,让百姓丧失对政府的信任。新型政商关系必须保持清白、清新、清纯、清正,尊重法律法规、遵循商业道德、守住纪律底线。要加强教育引导。关键是要让干部牢记“当官就别想发财,想发财就别当官”,自觉抵制“江湖规则”,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恩情等关系,划清公私界限,不踩“红线”、不越“雷区”,抵制人情干扰,拒绝金钱诱惑,不计个人得失,正确行使权力。要扎紧制度笼子。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允许什么、禁止什么,必须规定明确,让干部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要加强监督问责。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法规制度执行力,引导党员干部养成按政策规矩办事的习惯,用党纪国法的刚性约束压缩庸俗腐朽文化的生存空间,坚决铲除破坏政商关系的“污染源”,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