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经济生活的关注度不断加强。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变化,该情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得到了体现,开设了《经济生活》这门课程。高一新生都是通过中考走过来的,由于初中课本对于经济学知识点涉及相对较少,加上高一学生对于金钱的获取缺少实践经验,因此,学生对《经济生活》知识的接受程度显得有些吃力。同样,对于正在讲授《经济生活》知识点的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轻松快乐地接受所学知识,也是一种不小的考验。毋庸置疑,如何让《经济生活》教学顺利开展下去,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找出相應的对策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高一新生;经济生活;学习现状;对策
《经济生活》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必修模块,是高中思想政治的入门课程,这一课程的学习将对整个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多年担任高一政治《经济生活》部分课程教学,深入高中教学课堂,不难发现,高一新生对于经济生活知识点的兴趣普遍不高,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直接说听不懂,选择放弃,一些文科生不得不硬着头皮听,不少理科学生,干脆选择放弃。任何问题都有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必须清楚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下就是笔者从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教学现象中存在的现状,继而找到一些解决的对策。
一、高一新生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学习现状
(一)初中课本对经济学知识涉及较少
因为初中政治课本的相对简单,对于高一新生,一升入高中就要面对经济生活的一些常识,特别是需要理解的常识性的知识,显得有些吃力。例如:货币的职能、价值的含义、外汇、劳动生产率等知识相对空白。例如:关于货币的其它职能当中的支付手段,里面所提及的工资、地租、利息等,倘若学生没有读过《马克思主义》著作,则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由于《经济生活》课本的出版,是由大城市的来自北京、广东那样的专家、学者所著,对于大城市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自身地域环境的优势,更加容易理解。笔者结合自身在偏远地区的教学经验而谈,对于处在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到自身环境的局限性,对《经济生活》的认知显得那样地苍白无力。不少学生,觉得这些抽象的东西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加之又太难理解,所以更不愿意去独立学习,久而久之,这种恶性循环也加深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学生把自己不懂的矛头全部归结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差。
(二)教师专业知识还有待加强,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
不少老老师,觉得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因此,这种与时俱进的更新理念的思想不再有,有的甚至干脆不备课。因此,他们往往不去深入了解学生的喜好,单纯地教授学生理论逻辑,而不教授生活逻辑,让学生处于那种死记硬背中,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当然,不少年青的教师,由于自己对《经济生活》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扎实,由于面子问题又不敢向同行请教,只有自身处于半解状态中。对于高一新生来说,与现实经济生活的接触经验有限,假如教师不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入手,青年教师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高一新生的政治教学在一片“重理轻文”的情形下步履维艰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单单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更应该是师生的教与学形成良好互动的过程。高一新生的政治教学在一片“重理轻文”的情形下步履维艰,不少准备学理科的学生对于政治课教学处于一种漠视状态,而对于实在学不懂理科的同学来说,他们不得不弃理从文。政治属于文科必学课程,由于《经济生活》的灵活性,使得学文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对该知识的逆反和抵触情绪,因此,这不仅把教师推向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也严重影响到政治教学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针对以上现状可采取的对策
(一)让初中课本与高一课本更好的衔接
初中课本,尤其是初三课本,应该添加货币、外汇、劳动生产率等知识点的涉及,为高一新生学好经济生活做出良好的铺垫。倘若要想积发学生内心的成就感,将《经济生活》当中的第一、二课的知识点安排在后面,因为第一、二课的知识点相对来说理解性的东西更多,只有让学生适应了理论性的知识,后面需要理解的知识点就变得更加简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这种编排更适合于笔者所在的偏远山区。
(二)建议学校给教师开设专业性的知识讲座、培训学习,给学生增设社会实践课
只有教师的专业功底加深了,应对学生的种种问题能游刃有余,而且能联系生活实际,尤其是用名人讲座的实例去说服这些涉世未深的学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折服于教师,从而增加对《经济生活》的兴趣培养。作为高一新生,大部分学生还不会赚钱,只有在社会实践课里,他们真正的深入经济生活,与市场相呼应,才能真正感受到经济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体现出它的真正实用性,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关于“重理轻文”现象,国家层面应予以重视,采取相关对策给予解决
高中生在文理分科时,还停留在几年前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错误观念中,只有那种实在学不懂数理化的同学,才不得不选择文科,学好政治课,也仅仅为了应付,获得合格而已。如此下去,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让政治教师也容易产生一种边缘化的自卑感,这也是让《经济生活》教学成效不高的原因之一,无论如何,要想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任何一门学科存在即为合理,只有国家层面引起重视,才能让学生走出这片误区。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特别是《经济生活》作为高一新生刚入门的一门课程来说,怎样让他们顺利过渡,爱上高中政治课,激发学习兴趣,这就对担任高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如何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良好的互动,改革教学的弊端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马阳.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http://blog.sina.com.cn/u/2981964681.
作者简介:
王熠(1981—),女,硕士研究生,江西萍乡人,四川仪陇宏德中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一新生;经济生活;学习现状;对策
《经济生活》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必修模块,是高中思想政治的入门课程,这一课程的学习将对整个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多年担任高一政治《经济生活》部分课程教学,深入高中教学课堂,不难发现,高一新生对于经济生活知识点的兴趣普遍不高,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直接说听不懂,选择放弃,一些文科生不得不硬着头皮听,不少理科学生,干脆选择放弃。任何问题都有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必须清楚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下就是笔者从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教学现象中存在的现状,继而找到一些解决的对策。
一、高一新生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学习现状
(一)初中课本对经济学知识涉及较少
因为初中政治课本的相对简单,对于高一新生,一升入高中就要面对经济生活的一些常识,特别是需要理解的常识性的知识,显得有些吃力。例如:货币的职能、价值的含义、外汇、劳动生产率等知识相对空白。例如:关于货币的其它职能当中的支付手段,里面所提及的工资、地租、利息等,倘若学生没有读过《马克思主义》著作,则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由于《经济生活》课本的出版,是由大城市的来自北京、广东那样的专家、学者所著,对于大城市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自身地域环境的优势,更加容易理解。笔者结合自身在偏远地区的教学经验而谈,对于处在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到自身环境的局限性,对《经济生活》的认知显得那样地苍白无力。不少学生,觉得这些抽象的东西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加之又太难理解,所以更不愿意去独立学习,久而久之,这种恶性循环也加深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学生把自己不懂的矛头全部归结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差。
(二)教师专业知识还有待加强,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
不少老老师,觉得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因此,这种与时俱进的更新理念的思想不再有,有的甚至干脆不备课。因此,他们往往不去深入了解学生的喜好,单纯地教授学生理论逻辑,而不教授生活逻辑,让学生处于那种死记硬背中,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当然,不少年青的教师,由于自己对《经济生活》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扎实,由于面子问题又不敢向同行请教,只有自身处于半解状态中。对于高一新生来说,与现实经济生活的接触经验有限,假如教师不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入手,青年教师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高一新生的政治教学在一片“重理轻文”的情形下步履维艰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单单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更应该是师生的教与学形成良好互动的过程。高一新生的政治教学在一片“重理轻文”的情形下步履维艰,不少准备学理科的学生对于政治课教学处于一种漠视状态,而对于实在学不懂理科的同学来说,他们不得不弃理从文。政治属于文科必学课程,由于《经济生活》的灵活性,使得学文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对该知识的逆反和抵触情绪,因此,这不仅把教师推向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也严重影响到政治教学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针对以上现状可采取的对策
(一)让初中课本与高一课本更好的衔接
初中课本,尤其是初三课本,应该添加货币、外汇、劳动生产率等知识点的涉及,为高一新生学好经济生活做出良好的铺垫。倘若要想积发学生内心的成就感,将《经济生活》当中的第一、二课的知识点安排在后面,因为第一、二课的知识点相对来说理解性的东西更多,只有让学生适应了理论性的知识,后面需要理解的知识点就变得更加简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这种编排更适合于笔者所在的偏远山区。
(二)建议学校给教师开设专业性的知识讲座、培训学习,给学生增设社会实践课
只有教师的专业功底加深了,应对学生的种种问题能游刃有余,而且能联系生活实际,尤其是用名人讲座的实例去说服这些涉世未深的学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折服于教师,从而增加对《经济生活》的兴趣培养。作为高一新生,大部分学生还不会赚钱,只有在社会实践课里,他们真正的深入经济生活,与市场相呼应,才能真正感受到经济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体现出它的真正实用性,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关于“重理轻文”现象,国家层面应予以重视,采取相关对策给予解决
高中生在文理分科时,还停留在几年前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错误观念中,只有那种实在学不懂数理化的同学,才不得不选择文科,学好政治课,也仅仅为了应付,获得合格而已。如此下去,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让政治教师也容易产生一种边缘化的自卑感,这也是让《经济生活》教学成效不高的原因之一,无论如何,要想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任何一门学科存在即为合理,只有国家层面引起重视,才能让学生走出这片误区。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特别是《经济生活》作为高一新生刚入门的一门课程来说,怎样让他们顺利过渡,爱上高中政治课,激发学习兴趣,这就对担任高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如何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良好的互动,改革教学的弊端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马阳.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http://blog.sina.com.cn/u/2981964681.
作者简介:
王熠(1981—),女,硕士研究生,江西萍乡人,四川仪陇宏德中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