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挖掘课文价值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的特级教师、教研员莫国夫老师在讲座上有几句话给我启发:“一篇课文学生自己读读似乎也能懂。那么,我们老师到底教什么?是教他已经会的吗?课文有其原生价值:知识传播的价值、情意交流的价值、消闲价值等。但是,我们老师在教的时候,绝不仅仅只能是这些表层的价值,而应该是挖掘课文的语言教学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也就是作者是如何把信息表达出来的。”
  基于此,我准备用举例的方式,整理一下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部分课文的语文教学价值(因为三年级上学期是小学生从字、词、句、段的学习到篇章学习过渡的重要转折时期),以期抛砖引玉。
  一、《北大荒的秋天》——寻找景色描写的规律
  1、审题的价值:
  三年级小学生已经要开始学习如何审题、学习写作,这样的学习和训练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可以在平时的阅读课文学习中寻找和归纳类型文章的写作规律,继而培养审题能力。像《北大荒的秋天》,属于写“( )的( )”类型的文章,可引导学生寻找中心词和修饰词,中心词是“秋天”,修饰词是“北大荒”,其实在这里,“北大荒”不仅是一个修饰词,更是一个限制词,它限制了“秋天”的地点,这类文章重点写特定地方、特定季节的特点,为了让学生体会课题的准确性,可以引导学生口头填空“( )的秋天”,并简略说说主要特点。类似于这样的文章,在小学一、二年级也有接触,如《草原的早晨》,在本单元还有《拉萨的天空》,这样就形成了知识的归纳和梳理,使得学生印象更深刻。梳理完描写景课文的审题规律以后,可以继续拓展记事类课文的课题,加深学生对审题的理解,如《有趣的发现》、《学会查“无字词典”》等,都描写了谁干什么?为什么干?怎么干?结果如何等。
  2、构段的价值:
  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写作,构段知识不可少,其实这样的知识在阅读课文学习中就应该归纳,如《北大荒的秋天》最后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在特定的位置,它起到的作用是总结全文,一个“啊”字、一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情感。以此切领全文,赞美北大荒的美是全文的灵魂。
  课文第一小节,“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表达准确,用诗一般的语言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其实,不用多解释,这一小节就解释了一个成语的意思——一叶知秋。
  二、三、四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有相同之处,可以引导学生把这几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划出来,再读一读,看看这些话在本段当中起到什么作用,应该是起到概括、中心句的作用,接下来的句子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具体。
  3、如何围绕中心写具体的价值:
  课文第二小节抓住“流云、转眼间、抖动”三个词突出流云变化之快,把流云比作五彩斑斓的锦缎,突出了它的动态,“仙女”的抖动更突出了流云的美丽,这些语句的描写都围绕中心,为的是表达出流云的美丽、赞美北大荒的美丽。
  第三小节,描写小河用了“静静地、躺、明净”,突出了它的静态,描写水中游鱼,用了“顶、游、漾”,突出了它的动态,静中有动,写水中游鱼的动作如此清晰,更突出了小河清河见底,十分美丽。
  第四小节,为了描写“原野热闹非凡”,作者写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品种多、数量多,还用拟人手法描写了声音多、颜色多,一下子就把热闹的气氛烘托出来。像这样的描写方法,还可以趁热迁移,试试练笔描写“商店或公园热闹非凡”。
  二、《石榴》——寻找植物描写的规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16课《石榴》简洁生动,重点突出,可以作为描写植物的文章范例,研究作者是如何将石榴写具体、写形象,然后推而广之,整理归纳可以如何把植物写具体、写形象。
  1、学习描写植物的条理:
  学习写植物的课文,第一步主要是看它写了什么东西。第一小节言简意赅,介绍了石榴的产地和名气。第二小节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石榴的枝、叶、花,其中枝、叶略写,重点介绍的是花。第三小节是本文的重点段,主要描写了石榴的果实。为什么详写石榴的果实,教师稍一引导,学生就可以明白,石榴的果实是最有特色的。植物都有根、茎、枝、叶、花、果,特点却各不相同,应该选择其最有特点的部分来描写,此时归纳,既是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第四小节,主要写了石榴的子儿,这些都是对描写果实的延伸,强调了果实的特点。
  2、学习突出植物的特点:
  梳理了描写植物的条理以后,接下来可以研究如何把植物的特点写具体、写形象。花的主要特点一个是颜色火红,一个是数量多,还有一个是形状像小喇叭。
  小学生在一年级课文《看菊花》中也初步接触过描写菊花的数量和颜色的句子,此处引导学生前后联系,有助于知识融会贯通。
  作者在此段除了描写石榴花的颜色,还描写了石榴叶的颜色,不仅嫩绿,而且郁郁葱葱。为什么要描写绿叶呢?可以展开小组讨论,这也是寻找描写植物的规律之一。其实,描写绿叶正是为了衬托红花娇艳、可爱。红花必有绿叶衬,此为写植物规律之一。
  描写花多,作者用了“越来越密、越来越盛、挂满”等词,给人以逐步增加的感觉,“越来越……”的词汇可为学生效仿的典范。
  描写石榴花的形状,作者以“小喇叭”作比,除了形状上的相似,更给人以可爱、喜爱的感觉,以此来体会比喻的妙处,除了用熟识的东西来作解释之外,更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本文中,除了这里,还有许多运用;在以后的课文中,也有大量的运用,同学们可以慢慢体会,尝试运用。
  第三小节第一句话“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由花过渡到果,可让学生体会去掉行不行,三年级上学期正是学生初步感受谋篇构段的关键时期,这样的体会可让学生感受到过渡的重要性。本段的中心句是“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然后,从石榴果实颜色的变化,具体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如此与上文的“一天天”相呼应,也把这“一天天”写详细了。写石榴成熟的果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石榴成熟后裂开的样子比作人“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报告喜讯”,既形象又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第四小节,描写石榴子儿,作者用了“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等来形容,准确通俗,从颜色和味道两个方面突出了石榴果实的特点。
  3、学习修辞在传情达意上的妙用:
  作者在描写石榴时,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很好地表达了自己喜爱石榴的思想感情。
  写成熟了的石榴,作者说“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都是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可以分为四个梯度来学习拟人手法。首先,笑是什么意思,笑是只有人才有的表情;其次,为什么用笑,因为石榴果裂开和人张开嘴笑确实形似,在课文中的描写为“咧嘴、笑破肚皮”;再次,什么时候笑,表达什么情感,应该是成熟的时候笑,表达喜悦的情感;最后,为什么笑,笑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的描写是“急切地扒开”。其实,是作者急切,可以体会拟人手法寄情于物的妙处。
  第四小节,描写石榴子儿,作者用了“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来形容,这些词准确通俗,学生以后就知道了,描写果实可以尝一尝,从颜色和味道两个方面来写。其中,把石榴子儿比喻成玛瑙,是很多老师上课的重点,为了解释这个不常见到的“玛瑙”,动用了照片、多媒体等,结果却差强人意。其实,只要让学生知道玛瑙是很珍贵的宝石,作者这样比喻是为了体现对石榴子儿的珍爱即可。关于对“玛瑙”的理解,可以先看文字再想象,最后看实物照片辅助想象,这是学习语言的规律。我们的目的不是理解“玛瑙”,而是让学生通过想象把“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的文字激活,通过这样的比喻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石榴的喜爱。
  最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切景语皆情语,没有喜爱就没有本文,没有喜爱也没有其他描写植物、景色出色的文字,感情是写作的基础,在这基础上,再加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文字定会笔下生花,感染读者。
  【作者单位: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幼儿园开设绘画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审美、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尤其能促进孩子情感方面的发展。常州刘海粟美术幼儿园是一所以"以美育人、以画载道、画道合一"为办学思想、
首先我们可以从激情引趣。设问引思人手。在课堂教学起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对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或要掌握的内容设计引语。所设计的引语要能激
一、校本“和”文化  和,谐也——出自《广雅》。“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等饱含传统“和文化”意蕴的用语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从教育抓起,我校将“和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将“和文化”教育带到了课堂。  二、构建“和”课堂  1、走近学生,平等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既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地方,又是师生间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的确,儿童生来就是一个幻想家,他们的脑海里永远装着说也说不完、盛也盛不下的奇思妙想。诗歌是凝练的,以简约的语言
小学低年级是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然而在农村教学实践中,由于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倾向根深蒂固,口语交际教学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为了上好口语交际课,我在多年的低年级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了口语交际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交际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学困生现象已经成为影响我们教学成果的大问题,很多教师都为此付出了很大的教学努力,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
作文一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老师的心病,也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艰辛的努力,更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学习习作的方式方法,可效果却常常不明显。本人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发现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不断积累写作的词汇和生活素材。为此我在实践中有步骤地进行了尝试,并总结了小学作文教学应做到“四注重”。  一、注重写作
师生互动是教育要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教育的内容和手段。《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
刚毕业那会儿,我在乡下一所小学任教,教学条件很差,全校找不着一台录音机,于是老师们常在备课时吟吟低诵,以便能在课堂上进行生动美妙的范读。近年来,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录音机、录像机、电脑等教学媒体逐渐走入了课堂,于是用录音机、录像机代替教师范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老师们备课时的吟吟低诵声越来越稀淡了。然而,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范读对学生的影响比任何媒体录音、比任何专业播音员来得更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