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数学文化教育受到重视,如何既有序又有效地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文化教育是需要教师再三思虑的问题。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就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深化对数学文化教育的辩证认识,以多元手段实现数学文化的有机渗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将数学文化教育同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巧妙整合于一体,以数学文化为介质深层解析数学知识和规律,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并不仅仅是固化的数字运算,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下面笔者就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展开概述。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数学史教育
数学史记载了数学文化演变、完善的发展过程,融贯多元数学思想和理念方法。此外,数学史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关联性,基于实践视角来看,每一个数学知识点、每一则数学思想的产生都是在实践问题的处理和求索中逐渐演变而成的。小学数学教学最为关键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熟悉数学思想、习得数学知识,并将这些课上学到的思想和知識付诸日常实践当中,为实现这一授课目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融入一些数学史方面的知识。数学史知识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正视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零散知识通过历史认识的连接,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继而实现数学学习更高级的跨越。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各个整数时,教师便可以适时地给学生穿插一些关于数学的出现、数字的产生等方面的内容,刚接触数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对数学知识探究欲高涨的阶段,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添加一些多元有趣的文化素材。如可以讲解《古人计数》等数学故事,如此一来可以深化学生对整数形成过程的理解,二来可以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踊跃性,引导他们发现数学同实践生活的紧密关联,这也为后续加减法的学习打牢根基。再如,在教学有关“时、分、秒”的内容时,可以将古代时间单位的发展历程渗透其中,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古代著名的计时仪器,如日晷、沙漏等,给他们科普古代主要的计时单位——时辰。伴随时代的变迁,机械学和电学知识普及后,发明了石英钟、电子表,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各种样式的表面,认真了解上面的时间刻度,也可以借助秒表引导学生了解分、秒的时间长度,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二、在数学知识的讲解中穿插数学名人故事
小学生大多喜欢听各种有趣的故事,我们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加入几个数学名家的故事,以这些名家的数学实践经历言传身教,使小学生深入体会数学文化的独特内涵。另外也可以发挥数学名家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树立乐观进取的学习观念,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才能不骄不馁、不言不弃。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给学生科普一下我国古代同圆周率研究密切相关的数学名家——祖冲之,即便在当时没有什么先进运算工具的落后环境下,祖冲之依旧凭借自身的聪颖才智和不懈努力,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由这个故事告诫学生,数学研究依靠的是勤勉奋进和持之以恒,以此激励学生多多用脑、勤于思索、善于动手,学习古人缜密刻苦、不言放弃的科研品质,要坚信只要自己勤勉努力,也可以有更多的数学收获。
再如,在引导学生认识七巧板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七巧板的历史常识:七巧板最早产生于近千年以前的宋代,是由一个叫黄伯思的人发明的,后来慢慢传至海外其他国家,通过有趣的七巧板,可以拼凑出五花八门的图案。在海外,七巧板还有另一个名字——唐图,顾名思义,即是中国人创造的拼图,中国人的聪慧由此传至海外。如此可以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对古人智慧的赞赏,以及立志为国争光的信心。
三、在课堂文化情境创设中强化数学文化素养
唯有身处自由欢快的氛围中,学生方可以更乐观开放的心态开展学习活动,创设数学文化情境一来可以更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二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踊跃性,增强授课成效。教师要把自己掌握的数学思想、数学理念一一传授给学生,打造适宜的情境“引学生入胜”,使他们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探讨,构建基本的数学思维体系,继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另外也要注意数学文化是一种隐形的宝贵财富,教师要基于要讲解的课程内容,联系多学科知识,创设跨越学科、跨越知识的文化情境,使学生可以在潜入默转中感受数学文化的洗礼,拓展思维思绪,强化文化素养。
比如说,在学习可能性时,教师可以联系历史典故《田忌赛马》助力教学,让学生将可能出现的每一种对战情况一一列出,探讨计算田忌获得胜利的可能性的大小;在学习有关速度和路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基于唐诗《早发白帝城》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规设习题内容,类似的应用性题目兼具诗意和创新性,学生练习时也更有计算的兴趣和想象空间;在学习毫升、升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教师可以借用科学探索课上的度量杯进行直观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总之,没有哪一门课程的学习是独立存在的,数学课程亦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探寻数学同其他课程的相似之处,创设跨越学科的课堂文化情境,为数学教学增添更多因子,以此助推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强化。
四、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教育
基于实际来看,学习数学的过程和要用到的方法本来便同数学思想息息相关,在小学这个打牢知识基础的特殊学习阶段,数学思想的渗透一定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固化解析,很多知识点需融入数学探索的过程之中,同时还需要有策略、有方法地融入,方能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感受数学思想的潜在内蕴。一般而言,小学数学学习中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比较、假设、化归、分类等,在实际授课时,引导学生感受知识习得过程中用到的思想方法,可以助推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养成。所以,教师在正式开始讲课前,务必要耐心研究课本,了解课本的编写目标,并找出其中用到的思想方法,在讲课时,注意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启迪,让他们自己去探寻、去感受、去归纳各种思想方法,并在课下做好温习回顾和强化练习。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复杂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时,教师便要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化归思想,所谓“化归”,也就是转化和归结,是一个由困难到容易、由繁复到简单的转化过程。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运用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内容转化成熟悉易懂的内容,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几何图形学习经验。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加以分割、填补和平移,把平行四边形、梯形变成学生常见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如此学生便可以更轻松、更容易地探寻图形的知识和规律,并以此解答问题。总之,化归的思考过程潜在于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在学生有了基础的知识认识后,教师便要引导他们加以归纳整合,切实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五、在情感价值观的教学中融入数学精神教育
数学精神教育更强调学生的长效进步和正确发展,也就是更注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情感感受,饱含理性因子的数学精神是帮助学生维系长效进步的原动力,也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向上积极的思想观念。从本质来看,数学精神囊括多元内蕴,如向往真理、周密严谨、勇于求知、不言不弃等,核心内容在于“理性”二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不能通过固化的数学知识来应对的,只有深谙数学精神,方能以更睿智、更辩证的眼光正视问题。例如,在学习“可能性”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摸球游戏”,让学生通过触觉、视觉、思考等多个途径来推测可能性,设计游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探究过程、感知数学知识的产生,通过在做中学,强化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和严谨精神。
六、在数学文化的挖掘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文化,但是小学生本身年纪有限、见识有限、能力也有限,很难及时探查到周围的数学文化因子,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探寻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这门课程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有关图形运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图形教学工具给学生演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基本的图形运动,引导学生细心留意图形在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后有哪些变化,变成了哪些新图形,并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现象用到了图形的运动?”有的学生提出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用到了图形的旋转,奶奶剪的窗花用到了图形的轴对称,电梯的运行用到了图形的平移……教师则要给学生拓展更多生活中的图形运动现象,如可以给他们展示颐和园建筑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古建筑独特的对称之美,展示汽车、飞机、动车等交通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图形轴对称在科技行业的应用等等。
教师也可以基于课本上的图形知识,同学生一起“变废为宝”,动手制作简单的手工制品,以此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实用价值的辩证认识。如,用丢弃的易拉罐制作圆柱形的笔筒,用圆规画出半圆形的扇面,制作好看的小扇子,用闲置的长方体快递盒制作收纳盒等等。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一来强化学生对图形知识的认识,二来也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独特的美。总之,教师要多同学生一起挖掘身边的数学知识,让他们认识到数学这门课程同生活的密切关联,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七、结束语
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自有其关键性所在,教师要认真规设好数学教学活动,切不可将数学文化的渗透模式化,拘泥于限定的条框之中。需以课程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数学学情为切入点,机动、科学、有效地创新、优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固化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接受文化教育的熏陶。
参考文献:
[1]王新.基于數学文化,构建高效课堂:谈小学数学课堂整合中的数学文化[J].数学教学通讯,2017(28).
[2]高元林.探析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好家长,2019(39).
[3]刘璇.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
[4]陈韦.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路径探析[J].成功(中下),2018(11).
[5]蔡江蓉,孙远腾,王泽健.融数学文化于课堂,提高人文教育实效[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3).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将数学文化教育同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巧妙整合于一体,以数学文化为介质深层解析数学知识和规律,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并不仅仅是固化的数字运算,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下面笔者就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展开概述。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数学史教育
数学史记载了数学文化演变、完善的发展过程,融贯多元数学思想和理念方法。此外,数学史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关联性,基于实践视角来看,每一个数学知识点、每一则数学思想的产生都是在实践问题的处理和求索中逐渐演变而成的。小学数学教学最为关键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熟悉数学思想、习得数学知识,并将这些课上学到的思想和知識付诸日常实践当中,为实现这一授课目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融入一些数学史方面的知识。数学史知识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正视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零散知识通过历史认识的连接,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继而实现数学学习更高级的跨越。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各个整数时,教师便可以适时地给学生穿插一些关于数学的出现、数字的产生等方面的内容,刚接触数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对数学知识探究欲高涨的阶段,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添加一些多元有趣的文化素材。如可以讲解《古人计数》等数学故事,如此一来可以深化学生对整数形成过程的理解,二来可以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踊跃性,引导他们发现数学同实践生活的紧密关联,这也为后续加减法的学习打牢根基。再如,在教学有关“时、分、秒”的内容时,可以将古代时间单位的发展历程渗透其中,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古代著名的计时仪器,如日晷、沙漏等,给他们科普古代主要的计时单位——时辰。伴随时代的变迁,机械学和电学知识普及后,发明了石英钟、电子表,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各种样式的表面,认真了解上面的时间刻度,也可以借助秒表引导学生了解分、秒的时间长度,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二、在数学知识的讲解中穿插数学名人故事
小学生大多喜欢听各种有趣的故事,我们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加入几个数学名家的故事,以这些名家的数学实践经历言传身教,使小学生深入体会数学文化的独特内涵。另外也可以发挥数学名家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树立乐观进取的学习观念,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才能不骄不馁、不言不弃。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给学生科普一下我国古代同圆周率研究密切相关的数学名家——祖冲之,即便在当时没有什么先进运算工具的落后环境下,祖冲之依旧凭借自身的聪颖才智和不懈努力,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由这个故事告诫学生,数学研究依靠的是勤勉奋进和持之以恒,以此激励学生多多用脑、勤于思索、善于动手,学习古人缜密刻苦、不言放弃的科研品质,要坚信只要自己勤勉努力,也可以有更多的数学收获。
再如,在引导学生认识七巧板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七巧板的历史常识:七巧板最早产生于近千年以前的宋代,是由一个叫黄伯思的人发明的,后来慢慢传至海外其他国家,通过有趣的七巧板,可以拼凑出五花八门的图案。在海外,七巧板还有另一个名字——唐图,顾名思义,即是中国人创造的拼图,中国人的聪慧由此传至海外。如此可以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对古人智慧的赞赏,以及立志为国争光的信心。
三、在课堂文化情境创设中强化数学文化素养
唯有身处自由欢快的氛围中,学生方可以更乐观开放的心态开展学习活动,创设数学文化情境一来可以更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二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踊跃性,增强授课成效。教师要把自己掌握的数学思想、数学理念一一传授给学生,打造适宜的情境“引学生入胜”,使他们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探讨,构建基本的数学思维体系,继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另外也要注意数学文化是一种隐形的宝贵财富,教师要基于要讲解的课程内容,联系多学科知识,创设跨越学科、跨越知识的文化情境,使学生可以在潜入默转中感受数学文化的洗礼,拓展思维思绪,强化文化素养。
比如说,在学习可能性时,教师可以联系历史典故《田忌赛马》助力教学,让学生将可能出现的每一种对战情况一一列出,探讨计算田忌获得胜利的可能性的大小;在学习有关速度和路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基于唐诗《早发白帝城》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规设习题内容,类似的应用性题目兼具诗意和创新性,学生练习时也更有计算的兴趣和想象空间;在学习毫升、升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教师可以借用科学探索课上的度量杯进行直观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总之,没有哪一门课程的学习是独立存在的,数学课程亦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探寻数学同其他课程的相似之处,创设跨越学科的课堂文化情境,为数学教学增添更多因子,以此助推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强化。
四、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教育
基于实际来看,学习数学的过程和要用到的方法本来便同数学思想息息相关,在小学这个打牢知识基础的特殊学习阶段,数学思想的渗透一定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固化解析,很多知识点需融入数学探索的过程之中,同时还需要有策略、有方法地融入,方能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感受数学思想的潜在内蕴。一般而言,小学数学学习中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比较、假设、化归、分类等,在实际授课时,引导学生感受知识习得过程中用到的思想方法,可以助推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养成。所以,教师在正式开始讲课前,务必要耐心研究课本,了解课本的编写目标,并找出其中用到的思想方法,在讲课时,注意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启迪,让他们自己去探寻、去感受、去归纳各种思想方法,并在课下做好温习回顾和强化练习。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复杂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时,教师便要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化归思想,所谓“化归”,也就是转化和归结,是一个由困难到容易、由繁复到简单的转化过程。化归思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运用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内容转化成熟悉易懂的内容,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几何图形学习经验。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加以分割、填补和平移,把平行四边形、梯形变成学生常见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如此学生便可以更轻松、更容易地探寻图形的知识和规律,并以此解答问题。总之,化归的思考过程潜在于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在学生有了基础的知识认识后,教师便要引导他们加以归纳整合,切实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五、在情感价值观的教学中融入数学精神教育
数学精神教育更强调学生的长效进步和正确发展,也就是更注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情感感受,饱含理性因子的数学精神是帮助学生维系长效进步的原动力,也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向上积极的思想观念。从本质来看,数学精神囊括多元内蕴,如向往真理、周密严谨、勇于求知、不言不弃等,核心内容在于“理性”二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不能通过固化的数学知识来应对的,只有深谙数学精神,方能以更睿智、更辩证的眼光正视问题。例如,在学习“可能性”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摸球游戏”,让学生通过触觉、视觉、思考等多个途径来推测可能性,设计游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探究过程、感知数学知识的产生,通过在做中学,强化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和严谨精神。
六、在数学文化的挖掘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文化,但是小学生本身年纪有限、见识有限、能力也有限,很难及时探查到周围的数学文化因子,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探寻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这门课程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有关图形运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图形教学工具给学生演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基本的图形运动,引导学生细心留意图形在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后有哪些变化,变成了哪些新图形,并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现象用到了图形的运动?”有的学生提出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用到了图形的旋转,奶奶剪的窗花用到了图形的轴对称,电梯的运行用到了图形的平移……教师则要给学生拓展更多生活中的图形运动现象,如可以给他们展示颐和园建筑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古建筑独特的对称之美,展示汽车、飞机、动车等交通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图形轴对称在科技行业的应用等等。
教师也可以基于课本上的图形知识,同学生一起“变废为宝”,动手制作简单的手工制品,以此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实用价值的辩证认识。如,用丢弃的易拉罐制作圆柱形的笔筒,用圆规画出半圆形的扇面,制作好看的小扇子,用闲置的长方体快递盒制作收纳盒等等。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一来强化学生对图形知识的认识,二来也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独特的美。总之,教师要多同学生一起挖掘身边的数学知识,让他们认识到数学这门课程同生活的密切关联,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七、结束语
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自有其关键性所在,教师要认真规设好数学教学活动,切不可将数学文化的渗透模式化,拘泥于限定的条框之中。需以课程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数学学情为切入点,机动、科学、有效地创新、优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固化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接受文化教育的熏陶。
参考文献:
[1]王新.基于數学文化,构建高效课堂:谈小学数学课堂整合中的数学文化[J].数学教学通讯,2017(28).
[2]高元林.探析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好家长,2019(39).
[3]刘璇.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
[4]陈韦.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路径探析[J].成功(中下),2018(11).
[5]蔡江蓉,孙远腾,王泽健.融数学文化于课堂,提高人文教育实效[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3).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