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在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高校的教育核心目标不仅仅集中在理论知识传授、动手能够的增强上,与此同时,还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层面上着手,为学生们的道德素养的提升、个人品行的优化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文章在研究进行的过程当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属性和核心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方向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性;教学发展策略
社会总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在发展中的过程当中,就会对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有更为旺盛的需求。如此一来,就给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更广的发展空间。高校要注重全素养人才的培养,在让学生们思想品德素养不断提升的前提之下,实现理论基础的夯实、实践能力的提升前提。当然,这也就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之上,在新时代,立德树人中,高校教师如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属性特点进行归集整理,并为这一项教学内容的优化发展提出新想法,是此项工作中面临的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性的分析,是确保此项教育活动目标明确、方案清晰的根本保障。因此,对其属性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具体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首先,人本关怀性。从本质上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为大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服务、为大学生的个人品行提升服务。大学生作为感情最为丰富的一个群体,大学期间也是个人价值理念逐渐形成的一个最为关键的时期。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要本着“人文关怀”的基本理念,彰显个性化和人本性。要从大学生的实际诉求以及接受能力出发,这样才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为凸显。
其次,动态发展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思想的进步和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同时,也会随着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变化而调整。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层面上来看,内容逐渐丰富和优化,相关政策理论知识的内容也被纳入其中并不断丰富,这就是动态发展的明显表现。除此之外,这种动态性还表现在教育行为的动态性,想要实现思想教育效果的一蹴而就,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在持续性的教育模式之下,与时俱进,才能够实现预期的良好效果。
最后,现实可行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要结合学生个人情况,以现实社会的发展态势、基本需求作为方向指引。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也是宏观维度上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关键内容。当然,也要关注高校的实际教学环境现状以及教学条件现状。根据“求真务实”的目标导向,让高校的学科建设活动、教学创新活动等等,都能够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度整合,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发展的一些重要意义。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学优化路径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要求進行简单分析以后,可以针对高校思想教育活动的创新发展、科学发展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策略建议。
一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理论知识的讲授是相对比较单一、枯燥的,比较难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借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发展,则可以让大学生们的眼界和思维得到拓展和延伸。理论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但是单纯地依赖于理论进行教学指导还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群体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为多元。为此,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一些时事热点案例进行导入和渗透,这也能够激发起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学生们能更加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课堂成效性更高。
另一方面,要做到灵活创新,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的渗透,也能够让教育氛围更为灵活、更为开放、更为和谐、更为轻松。当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以后,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成为一种呆板的“说服教育”工作,而是应该和外出的“调研学习”高度整合,例如,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多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当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在实践过程当中对“爱国情怀”、“责任担当”等等关键素养有更为明晰的认知。当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教师还可以实施“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线上教学模式,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更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断革新,积极总结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缺点,从而完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着综合化、社会化以及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文章在研究进行的过程当中,首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属性和核心特点进行了一些分析,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方向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多种手段综合作用的基础之上,势必能够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朝着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婉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关系及优化路径——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视角[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05):80-83.
[2]李佳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5):37-38.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性;教学发展策略
社会总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在发展中的过程当中,就会对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有更为旺盛的需求。如此一来,就给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更广的发展空间。高校要注重全素养人才的培养,在让学生们思想品德素养不断提升的前提之下,实现理论基础的夯实、实践能力的提升前提。当然,这也就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之上,在新时代,立德树人中,高校教师如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属性特点进行归集整理,并为这一项教学内容的优化发展提出新想法,是此项工作中面临的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性的分析,是确保此项教育活动目标明确、方案清晰的根本保障。因此,对其属性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具体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首先,人本关怀性。从本质上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为大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服务、为大学生的个人品行提升服务。大学生作为感情最为丰富的一个群体,大学期间也是个人价值理念逐渐形成的一个最为关键的时期。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要本着“人文关怀”的基本理念,彰显个性化和人本性。要从大学生的实际诉求以及接受能力出发,这样才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为凸显。
其次,动态发展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思想的进步和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同时,也会随着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变化而调整。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层面上来看,内容逐渐丰富和优化,相关政策理论知识的内容也被纳入其中并不断丰富,这就是动态发展的明显表现。除此之外,这种动态性还表现在教育行为的动态性,想要实现思想教育效果的一蹴而就,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在持续性的教育模式之下,与时俱进,才能够实现预期的良好效果。
最后,现实可行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要结合学生个人情况,以现实社会的发展态势、基本需求作为方向指引。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也是宏观维度上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关键内容。当然,也要关注高校的实际教学环境现状以及教学条件现状。根据“求真务实”的目标导向,让高校的学科建设活动、教学创新活动等等,都能够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度整合,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发展的一些重要意义。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学优化路径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要求進行简单分析以后,可以针对高校思想教育活动的创新发展、科学发展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策略建议。
一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理论知识的讲授是相对比较单一、枯燥的,比较难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借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发展,则可以让大学生们的眼界和思维得到拓展和延伸。理论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但是单纯地依赖于理论进行教学指导还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群体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为多元。为此,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一些时事热点案例进行导入和渗透,这也能够激发起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学生们能更加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课堂成效性更高。
另一方面,要做到灵活创新,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的渗透,也能够让教育氛围更为灵活、更为开放、更为和谐、更为轻松。当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以后,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成为一种呆板的“说服教育”工作,而是应该和外出的“调研学习”高度整合,例如,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多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当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在实践过程当中对“爱国情怀”、“责任担当”等等关键素养有更为明晰的认知。当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教师还可以实施“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线上教学模式,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更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断革新,积极总结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缺点,从而完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着综合化、社会化以及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文章在研究进行的过程当中,首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属性和核心特点进行了一些分析,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方向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多种手段综合作用的基础之上,势必能够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朝着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婉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关系及优化路径——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视角[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05):80-83.
[2]李佳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