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大力主张把课堂放给学生,好的历史课堂应该是收放自如的课堂,所以,笔者认为好的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其实就是把握好课堂的“收”与“放”,本文从当前历史教学中创新与实践的不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要革新课堂,利用情景、小组等途径,让课堂变成舞台,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动”的状态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 创新 实践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47-01
当前,素质教育在深入扎实推进,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加强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反思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我们的老师在处理课堂创新与实践的问题,学生要做的往往死记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不大“参与”教学过程,实践活动较少。在教学中,教师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按时完成任务,一般不愿意因浪费时间,让学生自主参与,因为不利于教师控制和驾驭教学进程。我们就要大胆革新课堂。课堂既要完成任务,又能放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学生自主参与历史活动过程,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理解、体验、比较、分析、观察等方式,学生之间的合作、倾听、分享、操作等就会发生碰撞,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切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与实践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喜欢学生斯文规矩,讨厌质疑问难的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这就要寻找切入点,鼓励学生改变原来自主性差的思维定势,要从多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充分展开想象力,点燃学生勇于创新的火花,发展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放”开,各种奇思妙想,就会自然产生。如学生在了解有关戊戌政变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戊戌变法就会取得胜利。这样理解正确吗?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一问题,根据学生自己总结的答案会有各种情况,然后再完善答案内容;进而设计问题:“上述问题的问题和课本结合起来,你要怎样解决?怎样才能回答得更全面?从另一个角度你能再设计一个问题吗?”通过放开学生的思维,反思学习了过程,提高了能力。
(二)营造氛围,让历史张扬出学生的创新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通过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并适时提出问题。教师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这是在学生全面了解内容体系后,重现场景→角色体验→评价效果→感悟历史,用情景感悟学生。如,学生学习了1919~1929年间美国社会发展状况后,可以设计这样问题:“假如你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公民,在这种环境中,你能感觉到什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你能表现一下吗?”学生完成问题后,用下列问题让学生评价再现效果:“体验了这段社会变化后,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更好?在情景体验中感悟到什么?有什么想法给大家说一下?”通过师生互动以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三)小组合作竞争,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小组教学既有利于引人竞争机制,更有助于合作互助,培養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对以后进入社会适应生活,打下基础。小组互动探究式,主要用于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学生自主取得一定的知识后→协作探究,解决问题→反馈内容,完善答案→再创设问题情境,反思解决过程,完善解决方案。如在系统掌握了洋务运动等史实后,通过设计问题,小组之间共同探讨发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趋势等;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大家可以互为补充,总结学习方法。这种通过小组来分析、综合、批判历史观点,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循序渐进,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尊重教育规律,追求课堂教学创新
历史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尊重规律。现实生活中千人千思想,学生的个性差异构成了每个鲜活的个体。每个活动的设计都应有目的性。比如,设计一个问题,不能只是简单地回答,一个时间、一个地点。这样的问题放没有多大意义,老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重视自己的活动,比如遇到一些历史情节的问题时,老师不要滔滔不绝,要放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开发和利用,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注意多了解学生,要抛弃教师不讲,学生不懂的思想。学生自己能学得懂的,教师代讲只会让学生产生懒惰性。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运用学生自主、小组互助、师生交流等过程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小年.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创新[J].新课程(上).2011(04) [2]高日权.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浅谈[J].吉林教育.2008(19)
【关键词】历史教学 创新 实践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47-01
当前,素质教育在深入扎实推进,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加强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反思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我们的老师在处理课堂创新与实践的问题,学生要做的往往死记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不大“参与”教学过程,实践活动较少。在教学中,教师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按时完成任务,一般不愿意因浪费时间,让学生自主参与,因为不利于教师控制和驾驭教学进程。我们就要大胆革新课堂。课堂既要完成任务,又能放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学生自主参与历史活动过程,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理解、体验、比较、分析、观察等方式,学生之间的合作、倾听、分享、操作等就会发生碰撞,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切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与实践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喜欢学生斯文规矩,讨厌质疑问难的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这就要寻找切入点,鼓励学生改变原来自主性差的思维定势,要从多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充分展开想象力,点燃学生勇于创新的火花,发展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放”开,各种奇思妙想,就会自然产生。如学生在了解有关戊戌政变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戊戌变法就会取得胜利。这样理解正确吗?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一问题,根据学生自己总结的答案会有各种情况,然后再完善答案内容;进而设计问题:“上述问题的问题和课本结合起来,你要怎样解决?怎样才能回答得更全面?从另一个角度你能再设计一个问题吗?”通过放开学生的思维,反思学习了过程,提高了能力。
(二)营造氛围,让历史张扬出学生的创新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通过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并适时提出问题。教师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这是在学生全面了解内容体系后,重现场景→角色体验→评价效果→感悟历史,用情景感悟学生。如,学生学习了1919~1929年间美国社会发展状况后,可以设计这样问题:“假如你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公民,在这种环境中,你能感觉到什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你能表现一下吗?”学生完成问题后,用下列问题让学生评价再现效果:“体验了这段社会变化后,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更好?在情景体验中感悟到什么?有什么想法给大家说一下?”通过师生互动以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三)小组合作竞争,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小组教学既有利于引人竞争机制,更有助于合作互助,培養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对以后进入社会适应生活,打下基础。小组互动探究式,主要用于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学生自主取得一定的知识后→协作探究,解决问题→反馈内容,完善答案→再创设问题情境,反思解决过程,完善解决方案。如在系统掌握了洋务运动等史实后,通过设计问题,小组之间共同探讨发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趋势等;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大家可以互为补充,总结学习方法。这种通过小组来分析、综合、批判历史观点,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循序渐进,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尊重教育规律,追求课堂教学创新
历史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尊重规律。现实生活中千人千思想,学生的个性差异构成了每个鲜活的个体。每个活动的设计都应有目的性。比如,设计一个问题,不能只是简单地回答,一个时间、一个地点。这样的问题放没有多大意义,老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重视自己的活动,比如遇到一些历史情节的问题时,老师不要滔滔不绝,要放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开发和利用,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注意多了解学生,要抛弃教师不讲,学生不懂的思想。学生自己能学得懂的,教师代讲只会让学生产生懒惰性。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运用学生自主、小组互助、师生交流等过程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小年.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创新[J].新课程(上).2011(04) [2]高日权.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浅谈[J].吉林教育.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