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应该逐渐学会理解和感悟语言,并能在感悟、欣赏的同时,加以灵活地运用。要具备这样的语文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得以成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巩固,循序渐进地沉淀与升华。
【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教学
教会学生积累语言,应当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本人以自己执教的六(8)班为实验班级,以教会学生积累语言为实验方向,在正常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尝试,取得了一定质与量的收获,现将实践中的一些基本情况作一个简单小结。
一、实验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课标》在四个学段总共要求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并在附录中开列了古诗文篇目120篇,其余部分包括中国现当代和外国诗文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
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元曲,从凝练的古文到细致华美的现代文,汉语言中无不蕴藏着点点滴滴的深情与哲理。带领我们的孩子打开并踏入欣赏的大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实验的基本实践
(一)读中体味,提升兴趣
许多时候,只是借助默读或浏览,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再现文章中所描述的各种场景,连带的,也很难真切感受到文中所包蕴的哲理。这时,只要做到将这些文字拿来,放开音量,动情入理地读一读,即可很快地深切体味到其中许多细微却又独具灵魂的东西。
(二)多种形式,兼容并蓄
大作家的作品有些看来似乎平白,但一经品读,就会发现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无不精妙。这个时候,想单靠朗读来抓住文章的精髓,力量显得薄弱了些。碰到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地从文中抽取一些值得推敲的字句与片段,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展现,从而知晓作者的真正用意。
(三)情景迁移,举一反三
语文课本中所摘选的课文只是浩瀚书海中的点滴。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不可只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而应根据所学的内容,及时地将之扩展到与之同类型的课外天地中,完成情景的迁移,真正体验由“薄”至“厚”的真实过程。以《猴王出世》一文为例。学习了课文之后,推荐学生们去读一读《西游记》,将孙悟空成长的经历进行比照,从外貌的转变到性格的转变中,让学生更加能够体会到孙悟空怎样从一个散漫不羁的美猴王,变成一个有胆有识、降魔伏怪的英雄。这样,不仅在无形中扩展了学生们学习的天地,增大了积累的空间;还延伸了课堂,让他们游到了海洋的更深处,经历了更高层次的积累与锻炼。
三、行之有效的积累方法
教给学生一些较成系统的,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确实行之有效的积累方法,可以使他们在积累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在积累时造成形式单一,选取积累的内容雷同,积累的素材缺乏代表性等等缺陷,从而获得更大量的信息,吸取更丰富的营养,带动整个语文学习。以下的一些积累方法就可以引导学生们试一试。
(一)摘抄记录
把阅读时发现的一些好的词句,或者一些文笔精妙,思维独特的片段摘录在自己准备的摘抄本上,并加以简单的评论,熟记熟背,在不知不觉间,会获得不小的收获。班上有许多孩子运用摘记的方法记录下了不少好词佳句,装订成册,相互传阅,既扩大了积累的面,也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提高积累的质量。
(二)归纳整理
在积累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虽然积累了不少素材,但在真正需要运用的时候,却因平日没有做好整理,只得临时东翻西找,慌乱异常。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该教会学生将做好的摘记进行进一步提炼,分门别类归置好,在运用的时候,就能够快速、准确地为当前需要服务。
(三)多读多背
可以定时安排学生们交流一下各自读书、背书的心得,让他们多试验,多感受,多比较,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出最为适合自己的方式,更有效地提高积累的质量。
(四)相互交流
1.背诵交流
利用课前几分钟,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背诵自己摘录的好片段。利用这一点,收效会很大。我们班上的学生就坚持做到了这一点,大家往往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获得不少知识,学会不少经验。
2.板报交流
在每一期的板报中固定安排一个赏析性质的专栏,常常摘录一些同学推荐的内容,积少成多。
五、实验反馈
(一)在综合性学习中运用
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比如猜谜、演绎古诗、成语串联等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多体会,多磨练。
(二)在习作中运用
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善于写,平日应该鼓励学生将摘记过的好词好句以及学到的独特的写作技巧运用于习作当中。当然,在学生运用时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六、实验数据汇总
六(8)班共有56名学生,在实验之前,全班只有12位同学对阅读非常有兴趣,能够每天坚持阅读;而其他同学的阅读频率并不高,34位同学常常进行阅读,另外的10位同学则是偶尔阅读课外书籍。应该说,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动机缺乏主动性。这个格局在实验进行了一个阶段之后,有了很大改观,在最近进行的调查中,全班非常喜欢阅读的同学人数上升为40名,占全班总人数的71.4%,是个值得人欣慰的进步。同时,全班同学当中,有31位同学所读书籍范围比从前有所延伸与扩展,而且这其中还有16位同学开始把阅读的触角探向一些较为精彩的成人书籍,这是很令人欣喜的。
在学期末的测试中,有6名向来语文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努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这使老师和同学们都清楚地意识到:实验没白进行!
七、实验小结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 有了好的方法,还需要持之以恒。我从教学一开始就认定语文教学主要做好一件事:教会学生自己读书。我教学中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唤醒学生阅读的愿望,鼓励学生尽情驰骋在阅读的草原上。因此,我的教学也将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自己“钻进”课文去摸爬滚打,从而体悟自己的一方独有的阅读天地。
【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教学
教会学生积累语言,应当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本人以自己执教的六(8)班为实验班级,以教会学生积累语言为实验方向,在正常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尝试,取得了一定质与量的收获,现将实践中的一些基本情况作一个简单小结。
一、实验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课标》在四个学段总共要求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并在附录中开列了古诗文篇目120篇,其余部分包括中国现当代和外国诗文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
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元曲,从凝练的古文到细致华美的现代文,汉语言中无不蕴藏着点点滴滴的深情与哲理。带领我们的孩子打开并踏入欣赏的大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实验的基本实践
(一)读中体味,提升兴趣
许多时候,只是借助默读或浏览,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再现文章中所描述的各种场景,连带的,也很难真切感受到文中所包蕴的哲理。这时,只要做到将这些文字拿来,放开音量,动情入理地读一读,即可很快地深切体味到其中许多细微却又独具灵魂的东西。
(二)多种形式,兼容并蓄
大作家的作品有些看来似乎平白,但一经品读,就会发现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无不精妙。这个时候,想单靠朗读来抓住文章的精髓,力量显得薄弱了些。碰到这种情况,可以适当地从文中抽取一些值得推敲的字句与片段,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展现,从而知晓作者的真正用意。
(三)情景迁移,举一反三
语文课本中所摘选的课文只是浩瀚书海中的点滴。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不可只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而应根据所学的内容,及时地将之扩展到与之同类型的课外天地中,完成情景的迁移,真正体验由“薄”至“厚”的真实过程。以《猴王出世》一文为例。学习了课文之后,推荐学生们去读一读《西游记》,将孙悟空成长的经历进行比照,从外貌的转变到性格的转变中,让学生更加能够体会到孙悟空怎样从一个散漫不羁的美猴王,变成一个有胆有识、降魔伏怪的英雄。这样,不仅在无形中扩展了学生们学习的天地,增大了积累的空间;还延伸了课堂,让他们游到了海洋的更深处,经历了更高层次的积累与锻炼。
三、行之有效的积累方法
教给学生一些较成系统的,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确实行之有效的积累方法,可以使他们在积累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在积累时造成形式单一,选取积累的内容雷同,积累的素材缺乏代表性等等缺陷,从而获得更大量的信息,吸取更丰富的营养,带动整个语文学习。以下的一些积累方法就可以引导学生们试一试。
(一)摘抄记录
把阅读时发现的一些好的词句,或者一些文笔精妙,思维独特的片段摘录在自己准备的摘抄本上,并加以简单的评论,熟记熟背,在不知不觉间,会获得不小的收获。班上有许多孩子运用摘记的方法记录下了不少好词佳句,装订成册,相互传阅,既扩大了积累的面,也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提高积累的质量。
(二)归纳整理
在积累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虽然积累了不少素材,但在真正需要运用的时候,却因平日没有做好整理,只得临时东翻西找,慌乱异常。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该教会学生将做好的摘记进行进一步提炼,分门别类归置好,在运用的时候,就能够快速、准确地为当前需要服务。
(三)多读多背
可以定时安排学生们交流一下各自读书、背书的心得,让他们多试验,多感受,多比较,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出最为适合自己的方式,更有效地提高积累的质量。
(四)相互交流
1.背诵交流
利用课前几分钟,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背诵自己摘录的好片段。利用这一点,收效会很大。我们班上的学生就坚持做到了这一点,大家往往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获得不少知识,学会不少经验。
2.板报交流
在每一期的板报中固定安排一个赏析性质的专栏,常常摘录一些同学推荐的内容,积少成多。
五、实验反馈
(一)在综合性学习中运用
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比如猜谜、演绎古诗、成语串联等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多体会,多磨练。
(二)在习作中运用
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善于写,平日应该鼓励学生将摘记过的好词好句以及学到的独特的写作技巧运用于习作当中。当然,在学生运用时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六、实验数据汇总
六(8)班共有56名学生,在实验之前,全班只有12位同学对阅读非常有兴趣,能够每天坚持阅读;而其他同学的阅读频率并不高,34位同学常常进行阅读,另外的10位同学则是偶尔阅读课外书籍。应该说,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动机缺乏主动性。这个格局在实验进行了一个阶段之后,有了很大改观,在最近进行的调查中,全班非常喜欢阅读的同学人数上升为40名,占全班总人数的71.4%,是个值得人欣慰的进步。同时,全班同学当中,有31位同学所读书籍范围比从前有所延伸与扩展,而且这其中还有16位同学开始把阅读的触角探向一些较为精彩的成人书籍,这是很令人欣喜的。
在学期末的测试中,有6名向来语文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努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这使老师和同学们都清楚地意识到:实验没白进行!
七、实验小结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 有了好的方法,还需要持之以恒。我从教学一开始就认定语文教学主要做好一件事:教会学生自己读书。我教学中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唤醒学生阅读的愿望,鼓励学生尽情驰骋在阅读的草原上。因此,我的教学也将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自己“钻进”课文去摸爬滚打,从而体悟自己的一方独有的阅读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