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之“探究意识”论说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诞生和倡导的,它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知识技能,并逐渐形成从未知到已知、从陌生到熟悉、从模糊到透彻的过程,同时,能够达到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打破学生的传统思维防线,让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 思维;培养;探究;意识
  传统教学法中,一般只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灌输,事实上,学生只是学到了表面的东西,却不能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但是数学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并与教师产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这些都离不开探究的过程.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式,积极提倡探究式教学,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那么,究竟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呢?笔者总结如下几点.
  一、运用延迟评价,激发探究意识
  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给予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延迟评价. 因为短时间内就给予评价的话,容易限制学生的思路,不能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具体的延迟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延时判断的形式,即不是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的答案、结论,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陈述或者解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更透彻. 例如,有一道数学题:两个车间同时生产同一批零件,要求3天完工,其中甲车间生产了120个,乙车间生产了102个,试问:甲车间平均每天比乙车间多生产多少个?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都急着想说明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用画线段的方法讲诉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用分析法解释自己的思路,还有些学生用综合法阐明自己的观点,还有学生直接列式进行解答.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急于去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的解题方法,而是在听取了学生的意见后,分析总结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同时指出不同的加法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但是应该根据实际,灵活运用和选择解题方法. 通过教师的这种延迟评价,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意识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样,数学也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事例. 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合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进行加工设计,那么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针对这些思考题进行探究.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分类”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十几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三角形拼成各种不同的图形,也可以准备几幅画好的图案供学生参考,目的都是为了帮学生建立三角形是多种多样的表象. 另外在低年级学习“认识和计算元、角、分”时,就可以利用买卖货物的情境做游戏,让学生轮流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假设学生用10元钱去买一个价格是8元6角的文具盒,那么售货员该找多钱?八元是多少角?8元6角一共是多少角?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思考,既锻炼了思维又学到了知识. 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把教室当成舞台,相互演示相对、相向、背相而行,同时、不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等. 学生通过这种实际的操作、真实的演示,不仅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能产生探究的欲望,感受数学学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三、营造探究氛围,激发探究意识
  数学学习并非只是数字游戏,也充满了情感因素. 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情基础,营造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欲望. 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经常这样问学生:“还有其他解法吗?”“你的想法哪里不同于其他人?”“你认为你的方法最好吗?”等等,这样有利于学生不断的深入探究. 再如,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时,要求学生按照以下要求画三角形,(1)90°,30°,60°;(2)120°,40°,20°;(3)100°,25°,35°;(4)70°,65°,45°;(5)80°,70°,50°. 其中第三组和第五组无论如何都画不成三角形,但是第一组、第二组以及第四组却轻而易举地画出来,这样学生就产生了疑问和质疑:为什么画不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三个角才能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到底有什么规律呢?通过学生的反思和追究的欲望,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四、鼓励学生质疑,激发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我国古代学者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质疑的重要性,正是因为这些质疑才有了许多伟大的发明. 对于学生来说,质疑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表现,是值得教师鼓励和认可的. 但是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一定要理智、审慎,同时也要敢疑,不迷信权威. 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授“数的扩大”时说:把整数扩大至一百倍就是在后面加两个零,同学们都认可这个观念,但是有一名学生却反驳了老师的说法:零后面是不可以这样的. 是的,这名学生比老师细心,考虑问题周到.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总比被动接受强得多,也会使学生更具发展潜力. 例如,在学习“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比较”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质疑,竟然有学生主动问老师: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求最小公倍数呢?老师被问倒了,但是即刻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思考:是啊,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请大家看书中的例题,认真仔细地再研究一下. 于是学生都忙起来,最后发现其实还有别的解法. 显然,学生通过这种质疑、深究,对于知识的理解就能达到更高层次.
  五、结 语
  通过反思教学过程,笔者深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主要还是靠教师的课堂组织. 教师提问的挑战性是否适度,是否刚好能够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课堂上教师的观察是否敏锐,是否能够适时地起到诱导作用,这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德军. 让学生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J]. 考试周刊, 2008(13) .
  [2]吴慧伶.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4) .
  [3]陈积春.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 科技信息, 2010(01).
其他文献
完整完美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跌宕多姿的过程,还要有回味无穷、余音绕梁的“终曲”,这样,才能达到浑然天成的美妙境界. 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在新课导入环节上精心着力,也总结出很多切实可行的数学课堂引课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却很少有人对课堂教学的结尾给予必要的重视,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随意,给人一种“虎头蛇尾”之感. 不仅给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带来败笔,长此以往,还会形
电子琴课在幼教专业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门集技能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具有熟练的演奏技能,还要有自弹自唱的能力。这也是对一个合格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形成.现阶段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仅仅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文所要议论的正是这种条件
【摘要】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除了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完全可以与数学思维相随相伴. 这样才能真正达成数学教育的思维训练目标.  【关键词】 计算教学;数学思维;变式  数的计算无论是从现实生活还是后继学习,都是作为一个公民未来应掌握的基本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计算教学,对计算本身的育人价值认识不足. 计算教学,除了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估算是小学数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便明确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一些方法,希望对学生的估算学习能有一定帮助.  一、转变估算行为,增强估算意识  教师要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逐步
2001年始,我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尝试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本文谈谈课改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正>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国家新课标的大力实施,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局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是一
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有一部分既枯燥乏味,又运算繁琐,使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尤其是高中数学,有相当一部分的知识是比较抽象难懂的,许多时候只凭一张嘴,是说不清
【摘 要】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学校教育更加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以课本例题为唯一的教学依托,还要开拓思维实现教材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 例题习题 二次开发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