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诗交融 声情兼备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klfgkf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我如何不想他》在中国艺术歌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品由作曲家赵元任谱写而成,歌词选用刘半农所创作的诗词,这首诗词是刘半农在英国留学时创作的。这首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可以称作中国艺术歌曲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音乐与诗歌结合、歌曲的旋律以及对作品的演唱分析,分析这首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和精神内涵。
  【关键词】艺术歌曲;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艺术歌曲创作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在全国席卷开来,其所倡导的新文化思想和新民主主义思潮深入人心,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当时在英国留学的刘半农先生创作了诗歌《教我如何不想他》,表达了诗人对远在异乡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千疮百孔的故乡的痛惜之情,作曲家赵元任被这首诗歌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之谱写了曲调,赵元任曾表示,其中“教我如何不想他”中的“他”可以指一切心爱的事物,可以是女的“她”,也可以是男的“他”。赵元任先生本身也是语言学家,这使得他能够做到非常巧妙地将音乐与诗歌融合。
  一、通过音乐和诗歌的完美交融,诗化歌曲的意境
  一个国家艺术歌曲的发展,常常与一个特定时期的诗歌成就息息相关。在这首诗歌里,刘半农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写作手法,成为中国近代新诗发展的初源。这首作品的歌词运用简洁的日常用语,看似毫无粉饰的写法,却蕴含着深切的感情。歌词中使用自然景物来营造优美的意境,一开始运用微云和微风的意象来引发情思,接下来又引用月光、海洋和银夜为象征来深化诗人的内心情感,最后诗中的水面落花、水底鱼儿、燕子枯树和野火西天将诗人心中的惆怅情感进行升华。在整首诗中,“教我如何不想他”这个反问句贯穿始终,更加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思念之情。赵元任先生的艺术歌曲尤其注重词曲的结合,他将这两种姊妹艺术通过一种恰到好处的方法结合在一起。这首歌曲的旋律朴实简单,充分表达了歌词所传达的平静而又略带伤感的意境。“教我如何不想他”这句歌词所对应的音乐旋律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做了细微的变化。
  二、通过民族化的旋律,深化歌词的意蕴
  赵元任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既运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又融入了很多中国独有的民族风味。在《教我如何不想他》中,他运用了中国式的五声调式,并在前奏与间奏之中加进了变化后的京剧曲调因素,鲜明地突出了这首作品的中国民族风味。
  在调性方面,作曲家用一个主题音调贯穿了整首歌曲,即“教我如何不想他”。这个主题音调所对应的歌词也是诗歌的中心句,作曲家围绕着这个主题音调,做了四次的调性变化,首先在第一次主题音调出现时,结束在E大调上;第二次主题音调出现时,在属方向调B大调上收束;第三次乐曲出现了一些转折,调性转到G大调上面;最后,旋律做了上行八度的大跳,达到了全曲的高潮,回到原调E大调上面。整首乐曲既在调性上做了一些变化,又使主题音调得到反复的强调,也使得这个具有民族风格的乐句能够显示出整首乐曲的民族特色。
  三、通过“自然”的演唱,传达歌曲的“神韵”
  在演唱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时,应该特别注意曲调和歌词的“自然”结合,歌曲中曲调的进行基本符合歌词的四声变化,在演唱的时候,应该注意声韵的抑与扬。
  作品采用了变奏曲式,曲式结构由引子、主题、三次变奏和尾声这几部分组成。在悠远的前奏结束时,演唱者应该即兴般地哼出“天上飘着些微风”,这个地方的旋律较平稳,声音应该唱得实且轻;第二段再现了第一段的旋律,这时候演唱者应该感受到越来越浓厚的思乡之情,并且带着淡淡的忧愁;第三段中的附点节奏应该唱得清晰,想象着异乡人在思念中又有着不安的感觉;第四段描绘了冬天的残败景象,应该把“枯树”“暮色”和“残雪”唱得沉重一些,把“霞”字所对应的切分节奏唱出韵味,并把拍子唱满。歌曲演唱过程中应该是充满渴望,但又饱含着深深的忧愁。
  由此可以看出,赵元任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具有豐富的艺术性,通过民族化的曲调处理、西洋作曲技法的运用以及音诗交融的意蕴之美,对原诗的情感内容进行了深化的表达,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是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史上的一次别具特色的创作。
  参考文献
  [1]陈海荣.浅析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J].音乐生活,2009(06).
  作者简介:丁艳(1987—),女,汉族,湖南常德人,四川音乐学院,硕士学位,声乐表演,研究方向:民族唱法。
其他文献
米拉雪山
期刊
【摘要】河洛大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河洛大鼓在广场中的传播渠道以口耳相传为主,辅以电视、报纸、网络和微信等大众媒体。传播对象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部分是在广场中听书长达数年的河洛大鼓书迷,他们对河洛大鼓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极高的欣赏能力。在广场中通过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承,成为老一辈河洛大鼓书迷“集体追忆”的固定场所,更多的普通民众通过广场中河洛大鼓的演出接触和了解河洛大
期刊
【摘要】茶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灿若星河中的一支,是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精品。纵观古诗词中,有大量有关茶的论述,即所谓的茶诗,在这些茶诗中与音乐形态相关联的不在少数。本文拟以古诗词中的茶文化和音乐形态为研究对象,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上,探究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  【关键词】茶诗;茶文化;音乐形态;审美意境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在归类整理出相当数量的茶诗与音乐相关联的古诗词基
期刊
【摘要】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重音乐的培养,多数家长和教师选择用考级或者比赛的方法检验和督促孩子的学习,但在考级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考级;基本功;风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每年的考级都会安排在暑假,在考级的科目中,钢琴这门乐器是考试中的热门。而考级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又应该如何
期刊
【摘要】在欧洲音乐史上莫扎特的艺术歌曲有着耀眼的光芒,莫扎特首先开创了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是艺术歌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分析了莫扎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介绍莫扎特的生平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对莫扎特艺术歌曲的杰作之一——《亲切的平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风格特点、语言、情感和演唱技巧等方面深入研究了莫扎特的艺术歌曲。  【关键词】莫扎特;艺术歌曲;亲切的平静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在音乐史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部曲集内容之庞大,总共有48首作品,分为上、下两卷,各24首作品,总共有24个大小调。作品BWV.846是《平均律钢琴曲集》的第一首作品,可谓是开篇之作,也是最被人熟知的曲子,这部作品曾被莱曼评价——“如奥林匹亚的平静与晴朗”。本文主要从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和声、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究如何更好地演奏巴赫的作品。  【关
期刊
【摘要】杨和平教授的《江南音乐史》是一部以“江南文化”专题为纬度,时间发展为经线,对江南区域所涉及的音乐文化进行综合性研究的专著。其推进了对区域音乐史研究领域的发展,为研究其他区域音乐文化提供了具有启示性的思考。  【关键词】杨和平;《江南音乐史》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关于区域音乐史的研究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区域音乐史的研究一方面能够完善中国音乐史学,另一方
期刊
【摘要】美声唱法是产生于十七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传入我国,距今仅有六七十年。受文化、审美观念、语言、表演方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美声专业的学生在演唱时会出现种种的不良现象,例如,声音不通畅、语言不规范、喉音、音色不统一等,当然最常见的问题可能是“小身体”加“大声音”,表面上,这种声音音量很大,但它是没有威力、密度较低的声音,歌者必须避免这种问题。  【关键词】美声;文化
期刊
【摘要】《二泉映月》是一首经典的二胡独奏曲受到诸多人的喜爱与欣赏。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在原作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发展与创造。充分运用钢琴的音色,展现其魅力,使内容与情感更深刻,音乐形象更加独特鲜明。本文从其演奏、结构特征等方面作了简单分析,要想演奏好中国作品,不能仅仅局限于琴谱,也不能光只有技术,更要理解以及把握作品的真正内涵,才能实现演奏者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使心灵得到升华。  【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对《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的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进行了评述,分别从清晰的文章脉络、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文化身受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拉魂腔;田野工作;区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可谓是琳琅满目,不可计数。其中,有一支历经二百多年发展依旧保存完好的地方性声腔剧种,这就是“拉魂腔”。“拉魂腔”流布发展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