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强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更在于通过这一学科让学生接受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中职教学 语文教学 基本能力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懦;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2.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日常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
3.应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二、如何强化中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1.认认真真地听——以听感受情。 叶圣陶先生说:“听话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有声的书,能够随时留心说话,对于阅读能力的长进大有帮助。”听是一种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耳闻目睹”、“耳聪目明”、“耳濡目染”、“耳熟能详”等说法,无不说明听对于接收外界信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性。语文课上学生倾听什么?如何倾听呢?倾听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明了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思路;倾听同伴的理解、分析、感悟,博采众长、加深理解;倾听文本作者的注述和诉说,感悟文字内涵;倾听主人公的内心表白,体味思想感情。让学生从外在的听上升到内在的听,从抽象的听上升到具体的听,从感性的听上升到理性的听,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听得生动,听得形象。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2.轻轻松松地说——以说会情。 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说话方面要养成“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条理清楚,态度自然,有礼貌”的习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说话训练,不仅是深入理解课文的需要,也是提高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细读课文后,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最受启发的、语句最优美的片段,说出对这些片段的感受,创设各抒己见的氛围,要想方设法紧紧依托文本所提供的“虚拟场景”和重点词句,激发学生的用语兴趣,轻装上阵,言之成理即可。在循序渐进的说话训练中让学生思维敏捷、兴趣盎然、妙语连珠,彰显语文教学之本色。
3.真真切切地读——以读激情。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悦耳的声音、起伏的语调、适宜的节奏,可以激起学生对美的内容的兴趣,发挥出文学作品高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充分感受美。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领悟作品的气势章法,探究文本内在的含义,产生情感共鸣,理解言外之意。因此,语文课上就应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读,仔仔细细地品,咀嚼揣摩,吟咏成诵。
4.踏踏实实地写——以写悟情。 针对语文“写”而言:写作方面要养成“不写错别字,书写规范、工整”,“修改文章”的习惯。语文教学首先应抓好学生的写字。练字可以改变人的性格,使人心静、心细,可以培养一丝不苟的精神,练出坚毅的品质,培养审美情趣,陶冶人的情操。应抓好学生写作,鼓励学生常积累,多练笔,以读促写,以写助读,读写结合。在教学中勤写、互评、自改互改,保证练笔经常化,抓住文章的留白,让学生想象填写;抓住教材单元特点,让学生相机仿写;抓住课文的情节结构,让学生拓展延伸。强化实践,形成能力,学生写作热情才会不断高涨。
三、结语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只有以市场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学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以引领、以创新为动力,才能使中职生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语文素质,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尽展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1]崔峦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3),1—6。
[2]吴忠豪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J].语文教学,2002,(5),4—6。
[3]郭秀渤《试探大学语文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
关键词:中职教学 语文教学 基本能力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懦;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2.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日常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
3.应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二、如何强化中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1.认认真真地听——以听感受情。 叶圣陶先生说:“听话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有声的书,能够随时留心说话,对于阅读能力的长进大有帮助。”听是一种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耳闻目睹”、“耳聪目明”、“耳濡目染”、“耳熟能详”等说法,无不说明听对于接收外界信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性。语文课上学生倾听什么?如何倾听呢?倾听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明了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思路;倾听同伴的理解、分析、感悟,博采众长、加深理解;倾听文本作者的注述和诉说,感悟文字内涵;倾听主人公的内心表白,体味思想感情。让学生从外在的听上升到内在的听,从抽象的听上升到具体的听,从感性的听上升到理性的听,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听得生动,听得形象。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2.轻轻松松地说——以说会情。 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说话方面要养成“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条理清楚,态度自然,有礼貌”的习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说话训练,不仅是深入理解课文的需要,也是提高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细读课文后,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最受启发的、语句最优美的片段,说出对这些片段的感受,创设各抒己见的氛围,要想方设法紧紧依托文本所提供的“虚拟场景”和重点词句,激发学生的用语兴趣,轻装上阵,言之成理即可。在循序渐进的说话训练中让学生思维敏捷、兴趣盎然、妙语连珠,彰显语文教学之本色。
3.真真切切地读——以读激情。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悦耳的声音、起伏的语调、适宜的节奏,可以激起学生对美的内容的兴趣,发挥出文学作品高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充分感受美。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领悟作品的气势章法,探究文本内在的含义,产生情感共鸣,理解言外之意。因此,语文课上就应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读,仔仔细细地品,咀嚼揣摩,吟咏成诵。
4.踏踏实实地写——以写悟情。 针对语文“写”而言:写作方面要养成“不写错别字,书写规范、工整”,“修改文章”的习惯。语文教学首先应抓好学生的写字。练字可以改变人的性格,使人心静、心细,可以培养一丝不苟的精神,练出坚毅的品质,培养审美情趣,陶冶人的情操。应抓好学生写作,鼓励学生常积累,多练笔,以读促写,以写助读,读写结合。在教学中勤写、互评、自改互改,保证练笔经常化,抓住文章的留白,让学生想象填写;抓住教材单元特点,让学生相机仿写;抓住课文的情节结构,让学生拓展延伸。强化实践,形成能力,学生写作热情才会不断高涨。
三、结语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只有以市场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学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以引领、以创新为动力,才能使中职生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语文素质,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尽展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1]崔峦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3),1—6。
[2]吴忠豪 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J].语文教学,2002,(5),4—6。
[3]郭秀渤《试探大学语文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