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全球化的发展使传统的国际政治深受影响,也促使各国制定相应的对外战略和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战略的不断调整体现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过程。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对外战略体系宜从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更明确和具体地认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对自身进行更加清晰明确的国际定位:进一步拓展对外战略的范畴和领域;积极建设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为对外战略的谋划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 对外战略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9)02-0121-03
全球化时代,对任何国家而言,外交战略和政策制定的难度都大大增加了,任何国家的对外战略都处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之中。如何抓住机会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增进自己的国家利益是每个主权国家所关注的核心。从适应全球化时代世界秩序深刻变革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对外战略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一)进一步明确国家利益的内容与层次,树立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观
国家利益是国际战略体系构建的出发点,任何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都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中国也不例外。我们过去认为,国家利益仅仅局限于一国国内,认为如果国家利益跨越了国界就是侵略者或霸权主义者。“对中国来说,国家利益的空间范围就是中国本身,绝不能把它伸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去。”这种国家利益不能超越国界的观点是缺乏对国家利益国际性认识的表现,难以适应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
在对外战略体系较为成熟的美国,其国家利益的具体内容是十分清晰具体的。美国将国家利益分为核心的国家利益、极其重要的国家利益、重要的国家利益和次要的国家利益。中国应当借鉴美国的经验,对国家利益的具体内容作出清晰明确的界定,善于从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上、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上发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环节,集中力量,优先确保战略重点的需要。对国家利益进行分类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解决当需要作出战略决策时,对按照不同利益的轻重缓急如何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国家资源提供重要依据,以更好地让国家战略为国家利益服务。
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地把客观上存在于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作为我们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出发点。经济利益是我们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要素。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利益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应当通过积极参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来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在政治上,国内政治国际化、国际政治国内化的趋势加剧。传统上属于一国国内的事务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介入,而国际舞台上发生的政治事件又会引起国内连锁反应。正如有些学者所描述的那样:“世界上某一个地方的政治事件能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不管在城市还是国家的地区、空间集中的政治活动,都陷入了政治互动的巨网当中。结果,地方层次的发展——不管经济的、社会的还是环境的——几乎瞬间就能产生全球性的影响,反之亦然。”在文化上,科技的发展使得各种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方式、手段在不同的民族国家间广为传播,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竞争中处于主流和主导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向世界实施“文化霸权”,对发展中国家的基本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国家间文化战略博弈的客观存在,我们不能囿于文化利益“国内性”的狭隘理解,而应在世界上大力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这才能真正维护和增进中国的文化利益。
(二)进一步明确国际定位,树立有世界影响的负责任的大国意识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的稳步提高,中国开始真正全面地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中国的大国定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中国领导人在多种场合表示中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但是中国是负何种责任的大国,中国是多大程度上的大国,是地区大国,还是世界大国,我们的表态还不是很清晰明确。别国还无法了解中国在国际社会想做什么、有何打算,对中国的国家定位捉摸不透,常常因此产生怀疑和警惕,进而造成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风险论”等言论在国际社会的流行,使得我们在国际社会中时常处于被动局面。
中国实际上已经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经济上,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增长。同时,中国也为亚洲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促进全球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据专家估计,如果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贡献率为14%,仅次于美国(20.7%);中国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对世界贸易的贡献为4.7%,仅次于美国(14.4%)和日本(6.9%),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200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第三大贸易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超过1.52万亿美元)。。而且自2008年起,中国外贸政策也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从以往的努力扩大出口,改为积极扩大进口,这对其他国家来说是扩大出口、创取外汇的大好时机。政治上,中国是构成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大国关系中是一个重要大国。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国际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是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中的主要大国。在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中国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维护世界和平,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邓小平强调:“中国现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综上所述,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格局影响重大,应牢固树立起有世界影响力的负责任大国的意识。对中国来说,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国际定位不仅不会给世界带来不稳定,反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强别国对中国的信心,也有利于中国在世界上树立一个负责任的、爱好和平的大国形象。
(三)进一步拓宽对外战略的范畴与领域,积极地参与构建全球化的国际秩序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曾先后实行了“一边倒”、“双反”、“一条线一大片”和独立自主等对外战略,但我们的对外战略大多是事后对某种外交政策、外交思想的描述和总结,在涉及现行的关于国际问题的政策和思想时,我们都习惯用外交政策、对外政策等语言表述,很少使用战略之类的词语。长期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重要和正式文件中,我们几乎不使用国际战略、对外战略之类的概念。但是在全球化时代,与外部世 界的联系愈益紧密,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外交范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已经不是一般的外交活动,而是面向世界的多层次、宽领域、具有全局性的整体战略运作。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应当有相应的改变,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外交领域,而应当在更高的层次上,在对外战略的整体层面上进行谋划。
1.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争取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已经参加了许多国际组织,体现出国际社会积极参与者的特征。特别是在2001年6月,中国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其在维护亚太地区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年8月中国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10月在上海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年会,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体系的标志。
但是,我们在国际组织中的活动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框架内参与处理重大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还比较有限;中国虽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在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保护自己方面还缺少经验,因此常常成为反倾销的对象;在其他国际组织中我们还没有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有所作为的范围应当更加宽泛,态度应当更加积极主动,这是中国在21世纪的必然选择。“中国不能把规范国际体系的权力拱手让人,而应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体系的调整、改造,使之反映中国的利益诉求。”因此,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努力争取成为这些组织的“核心国家”,应该成为我国对外战略的基本导向。
2.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问题的解决。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越来越面临着全球性问题的挑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全球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通力合作,需要全人类的努力。中国作为有影响的大国,应当义不容辞地参与这些全球问题的解决。德国前总统里夏德·魏茨泽克表示,中国正日益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中国高度关注全人类的生存资源和生存环境问题,呼吁发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的指导作用。中国积极参与扫毒、反恐和打击跨国犯罪的国际合作,既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合作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也与美国、欧盟、东盟、国际刑警组织等开展多方面合作。今后我们需要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关注全球问题,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且要通过参与全球问题的解决,加深与别国的关系,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3.拓展外交领域,展开多种形式的国际交往。
官方外交是国际交往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官方交往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电话外交、礼仪外交等新形式,中国对这些新形式利用不够。民间外交是我们的传统,但我们对国际社会新兴的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重视不够,例如,对各种半官方的基金会及其资助的机构和组织利用还不够,对核军控领域的非政府组织也缺乏关注和参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应当认真地对待和研究它们,注意利用和发挥它们的特殊作用,对我们友好的,加强联系,展开交往,使之成为加强自己发言权和影响力的平台;对我们敌对的,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进行对话和斗争;对于无政治立场的组织,可以进行沟通,增加双方的了解和信任。
(四)积极建设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为对外战略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国际关系理论是构建对外战略的理论基础,国际关系理论通过不断地研究国际社会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发现国际关系的基本规律,进而指导一国科学地制定对外战略。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还没有很好地起到为对外战略的谋划提供理论支持的作用。我们在研究国际关系时,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有时“连问题也要从国外引进”。如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先后在国际社会提出了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等国际关系理论,面对这些理论,我们总是疲于应付,常常是这个问题还没弄清楚,又出现了新的国际关系问题,在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上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
我们提倡在国际关系领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新的含义。要实现这种创新,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全球化的背景出发,树立自己的视角,形成自己的风格,即“中国特色”。例如:对于恐怖主义,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是缺乏解释的。我们在这方面就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不要仅仅是在恐怖主义发生时表示反对,对受害国表示同情,更要对恐怖主义进行系统细致的研究,以达到真正消灭恐怖主义的目的。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在国际社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需要在国际关系理论方面进行创新,需要体现中国视角的国际关系的理论构建,以为对外战略的谋划提供有力的支持。
[责任编辑:文 心]
[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 对外战略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9)02-0121-03
全球化时代,对任何国家而言,外交战略和政策制定的难度都大大增加了,任何国家的对外战略都处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之中。如何抓住机会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增进自己的国家利益是每个主权国家所关注的核心。从适应全球化时代世界秩序深刻变革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对外战略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一)进一步明确国家利益的内容与层次,树立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观
国家利益是国际战略体系构建的出发点,任何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都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中国也不例外。我们过去认为,国家利益仅仅局限于一国国内,认为如果国家利益跨越了国界就是侵略者或霸权主义者。“对中国来说,国家利益的空间范围就是中国本身,绝不能把它伸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去。”这种国家利益不能超越国界的观点是缺乏对国家利益国际性认识的表现,难以适应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
在对外战略体系较为成熟的美国,其国家利益的具体内容是十分清晰具体的。美国将国家利益分为核心的国家利益、极其重要的国家利益、重要的国家利益和次要的国家利益。中国应当借鉴美国的经验,对国家利益的具体内容作出清晰明确的界定,善于从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上、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上发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环节,集中力量,优先确保战略重点的需要。对国家利益进行分类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解决当需要作出战略决策时,对按照不同利益的轻重缓急如何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国家资源提供重要依据,以更好地让国家战略为国家利益服务。
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地把客观上存在于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作为我们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出发点。经济利益是我们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要素。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利益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应当通过积极参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来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在政治上,国内政治国际化、国际政治国内化的趋势加剧。传统上属于一国国内的事务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介入,而国际舞台上发生的政治事件又会引起国内连锁反应。正如有些学者所描述的那样:“世界上某一个地方的政治事件能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不管在城市还是国家的地区、空间集中的政治活动,都陷入了政治互动的巨网当中。结果,地方层次的发展——不管经济的、社会的还是环境的——几乎瞬间就能产生全球性的影响,反之亦然。”在文化上,科技的发展使得各种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方式、手段在不同的民族国家间广为传播,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竞争中处于主流和主导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向世界实施“文化霸权”,对发展中国家的基本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国家间文化战略博弈的客观存在,我们不能囿于文化利益“国内性”的狭隘理解,而应在世界上大力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这才能真正维护和增进中国的文化利益。
(二)进一步明确国际定位,树立有世界影响的负责任的大国意识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的稳步提高,中国开始真正全面地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中国的大国定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中国领导人在多种场合表示中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但是中国是负何种责任的大国,中国是多大程度上的大国,是地区大国,还是世界大国,我们的表态还不是很清晰明确。别国还无法了解中国在国际社会想做什么、有何打算,对中国的国家定位捉摸不透,常常因此产生怀疑和警惕,进而造成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风险论”等言论在国际社会的流行,使得我们在国际社会中时常处于被动局面。
中国实际上已经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经济上,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增长。同时,中国也为亚洲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促进全球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据专家估计,如果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贡献率为14%,仅次于美国(20.7%);中国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对世界贸易的贡献为4.7%,仅次于美国(14.4%)和日本(6.9%),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200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第三大贸易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超过1.52万亿美元)。。而且自2008年起,中国外贸政策也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从以往的努力扩大出口,改为积极扩大进口,这对其他国家来说是扩大出口、创取外汇的大好时机。政治上,中国是构成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大国关系中是一个重要大国。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国际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是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中的主要大国。在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中国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维护世界和平,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邓小平强调:“中国现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综上所述,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格局影响重大,应牢固树立起有世界影响力的负责任大国的意识。对中国来说,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国际定位不仅不会给世界带来不稳定,反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强别国对中国的信心,也有利于中国在世界上树立一个负责任的、爱好和平的大国形象。
(三)进一步拓宽对外战略的范畴与领域,积极地参与构建全球化的国际秩序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曾先后实行了“一边倒”、“双反”、“一条线一大片”和独立自主等对外战略,但我们的对外战略大多是事后对某种外交政策、外交思想的描述和总结,在涉及现行的关于国际问题的政策和思想时,我们都习惯用外交政策、对外政策等语言表述,很少使用战略之类的词语。长期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重要和正式文件中,我们几乎不使用国际战略、对外战略之类的概念。但是在全球化时代,与外部世 界的联系愈益紧密,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外交范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已经不是一般的外交活动,而是面向世界的多层次、宽领域、具有全局性的整体战略运作。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应当有相应的改变,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外交领域,而应当在更高的层次上,在对外战略的整体层面上进行谋划。
1.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争取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已经参加了许多国际组织,体现出国际社会积极参与者的特征。特别是在2001年6月,中国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其在维护亚太地区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年8月中国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10月在上海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年会,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体系的标志。
但是,我们在国际组织中的活动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框架内参与处理重大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还比较有限;中国虽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在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保护自己方面还缺少经验,因此常常成为反倾销的对象;在其他国际组织中我们还没有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有所作为的范围应当更加宽泛,态度应当更加积极主动,这是中国在21世纪的必然选择。“中国不能把规范国际体系的权力拱手让人,而应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体系的调整、改造,使之反映中国的利益诉求。”因此,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努力争取成为这些组织的“核心国家”,应该成为我国对外战略的基本导向。
2.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问题的解决。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越来越面临着全球性问题的挑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全球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通力合作,需要全人类的努力。中国作为有影响的大国,应当义不容辞地参与这些全球问题的解决。德国前总统里夏德·魏茨泽克表示,中国正日益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中国高度关注全人类的生存资源和生存环境问题,呼吁发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的指导作用。中国积极参与扫毒、反恐和打击跨国犯罪的国际合作,既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合作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也与美国、欧盟、东盟、国际刑警组织等开展多方面合作。今后我们需要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关注全球问题,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且要通过参与全球问题的解决,加深与别国的关系,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3.拓展外交领域,展开多种形式的国际交往。
官方外交是国际交往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官方交往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电话外交、礼仪外交等新形式,中国对这些新形式利用不够。民间外交是我们的传统,但我们对国际社会新兴的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重视不够,例如,对各种半官方的基金会及其资助的机构和组织利用还不够,对核军控领域的非政府组织也缺乏关注和参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应当认真地对待和研究它们,注意利用和发挥它们的特殊作用,对我们友好的,加强联系,展开交往,使之成为加强自己发言权和影响力的平台;对我们敌对的,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进行对话和斗争;对于无政治立场的组织,可以进行沟通,增加双方的了解和信任。
(四)积极建设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为对外战略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国际关系理论是构建对外战略的理论基础,国际关系理论通过不断地研究国际社会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发现国际关系的基本规律,进而指导一国科学地制定对外战略。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还没有很好地起到为对外战略的谋划提供理论支持的作用。我们在研究国际关系时,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有时“连问题也要从国外引进”。如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先后在国际社会提出了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等国际关系理论,面对这些理论,我们总是疲于应付,常常是这个问题还没弄清楚,又出现了新的国际关系问题,在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上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
我们提倡在国际关系领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新的含义。要实现这种创新,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全球化的背景出发,树立自己的视角,形成自己的风格,即“中国特色”。例如:对于恐怖主义,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是缺乏解释的。我们在这方面就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不要仅仅是在恐怖主义发生时表示反对,对受害国表示同情,更要对恐怖主义进行系统细致的研究,以达到真正消灭恐怖主义的目的。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在国际社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需要在国际关系理论方面进行创新,需要体现中国视角的国际关系的理论构建,以为对外战略的谋划提供有力的支持。
[责任编辑:文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