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吸引人的核心秘密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p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初喝普洱茶,总有一点障碍。障碍来自对比。最强大的对比者,是绿茶。
  一杯上好的绿茶,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荡清香,递送到唇齿之间。茶叶仍然保持着绿色,舒展地在开水中浮沉悠游,看着就已经满眼舒服。凑嘴喝上一口,有一点草本的微涩,更多的却是一种只属于当年春天的芬芳,新鲜得可以让你听到山岙白云间燕雀的鸣叫。
  我的家乡出产上等的龙井,马兰的家乡出产更好的猴魁,因此我们深知绿茶的魔力。后来喝到乌龙茶里的“铁观音”和岩茶“大红袍”,就觉得绿茶虽好,却显得过于轻盈,刚咂出味来便淡然远去,很快连影儿也找不到了。乌龙茶就深厚得多,虽然没有绿茶的鲜活清芬,却把香气藏在里边,让喝的人年岁陡长。相比之下,“铁观音”浓郁清奇,“大红袍”饱满沉着,我们更喜欢后者。与它们生长得不远的红茶“金骏眉”,也展现出一种很高的格调,平日喝得不少。
  正这么品评着呢,猛然遇到了普洱茶。一看样子就不对,一团黑乎乎的“粗枝大叶”,横七竖八地被压成了一个饼,放到鼻子底下闻一闻,也没有明显的清香。取下一撮泡在开水里,有浅棕色漾出,喝一口,却有一种陈旧的味道。人们对食物,已经习惯于挑选新鲜的,因此对陈旧的味道往往会产生一种本能的防范。更何况,市面上确实有一些制作低劣、存放不良的普洱茶,带着近似“霉锅盖”的气息,让试图深入的茶客扭身而走。
  但是,扭身而走的茶客又停步犹豫了,因为他们知道,世间有不少热爱普洱茶的人,生活品质很高,难道,他们都在盲目地热爱“霉锅盖”?而且,这些人各有自己的专业成就,不存在“炒作”和“忽悠”的动机。于是,扭身而走的茶客开始怀疑自己,重新回头,试着找一些懂行的人,跟着喝一些正经的普洱茶。
  这一回头,性命交关。如果他们还具备拓展自身饮食习惯的生理弹性,如果他们还保留着发现至高口舌感觉的生命惊喜,那么,事态就会变得比较严重。这些一度犹豫的茶客很快就喝上瘾了,再也放不下。这是怎么回事?
  首先,是功效。
  几乎所有的茶客都有这样的体验:几杯上等的普洱茶入口,口感还说不明白呢,后背脊已经微微出汗了。随即腹中蠕动,胸间通畅,舌下生津。我曾以“轻盈”二字来形容绿茶,而普洱茶则以自己不轻盈的外貌,换得了茶客身体的“轻盈”。
  这可了不得。想当年,清代帝王们跳下马背过起宫廷生活,最大的负担便是越来越肥硕的身体。因此,他们不经意地喝到普洱茶,便欣喜莫名。雍正时期已经有不少数量的普洱茶进贡朝廷,乾隆皇帝喝了这种让自己轻松的棕色茎叶,就到《茶经》中查找,没查明白,便嘲笑陆羽也“拙”了。据说他为此还写了诗:“点成一梳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
  《红楼梦》里倒是确实写到,哪天什么人吃多了,就有人劝“该焖些普洱茶喝”。宫廷回忆录里也提到:“敬茶的先敬上一盏普洱茶,因为它又暖又能解油腻。”由京城想到茶马古道,那一条条从普洱府出发的长路,大多通向肉食很多、蔬菜很少的高寒地区。那里本该发生较多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们终于从马帮驮送的茶饼、茶砖上找到了原因:“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当今中国,食物充裕,越来越多的人遇到了与清王室和高原山民同样的问题。因此,普洱茶风行,理由充分。
  其次,是口味。
  如果普洱茶的好处仅仅是让身体轻盈健康,那它也就成了保健药物了。它最吸引茶客的地方,还是口感。要写普洱茶的口感很难,一般所说的樟香、兰香、荷香等等,只是一种通感,是借着嗅觉来形容味觉。
  世上那几种最基本的味觉类型,与普洱茶都对不上,即使在茶的天地里,那些比较稳定的味觉共识,如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系列所体现出来的味道,与普洱茶也不对路。总之,与这些类型化、准类型化的味觉定型相比,普洱茶显得暧昧、含蓄、内敛,因此也难以言表。
  人是被严重“类型化”了的动物,离开了类型就不知如何来安顿自己的感觉了。经常看到一些文人以“好茶至淡”“真茶无味”等句子来描写普洱茶,其实是把感觉的失落当作了哲理,有点误人。不管怎么说,普洱茶绝非“至淡”“无味”,它是有“大味”的。如果一定要用中国文字来表述,比较合适的是两个词:陈酽、透润。
  普洱茶在陈酽、透润的基调下变幻无穷,而且,每种重要的变化都会进入茶客的感觉记忆,慢慢聚集成一个安静的“心理仓贮”。
  在这个“心理仓贮”中,普洱茶的各种口味都获得了安排,但仍然不能准确描述,只能用比喻和联想予以定位。我曾做过一个文学性的实验,看看能用什么样的比喻和联想,把自己心中不同普洱茶的口味勉强道出,于是有了:
  这一种,是秋天落叶被太阳晒了半个月之后,躺在香茅丛边的干爽呼吸,而一阵轻风又从土墙边的果园吹来;那一种,是三分甘草、三分沉香、二分当归、二分冬枣用文火熬了三个时辰后,在一箭之遥处闻到的药香,闻到的人,正在磐钹声中轻轻诵经;这一种,是寒山小屋被炉火连续熏烤了好几个冬季后,木窗木壁散发出来的松香气息,木壁上挂着弓箭马鞍,充满草野霸气;那一种,不是气息了,是一位慈目老者的纯净笑容和难懂的语言,虽然不知意思却让你身心安顿,滤净尘嚣,不再漂泊;这一种,是两位素颜淑女静静地打开了一座整洁的檀木廳堂,而廊外的灿烂银杏正开始由黄变褐……这些比喻和联想是那样“无厘头”,但只要遇到近似的信号,便能立即被检索出来,完成对接。
  普洱茶的“心理仓贮”一旦建立,就容不得同一领域的低劣产品了。这对人生实在有一点麻烦,例如我这么一个豁达大度的人,外出各地几乎可以接受任何饮料,却不能随意接受普洱茶。因为“心理仓贮”产生了敏锐的警觉,错喝一口,就像对不起整个潜在系统,全身心都会抱怨。
  这种拒绝,说大一点,是在人品结构边缘衍生了一个小小的“茶品”结构,在人格形态外拖拽出了一个小小的“茶格”形态。不管是“品”是“格”,都是通过否定和删削,来求得等级自守。这对茶事来说,虽然无关精神道德,却有涉生活品质。
  第三,是深度。
  与人们对其他美好饮食的记忆不同,普洱茶的“心理仓贮”,空间幽深、曲巷繁密、风味精微。这就有了徜徉、探寻的余地,有了千言万语的对象,有了玩得下去的可能。相比之下,只有法国的红酒,才有类似的情形。
  你看,在最大分类上,普洱茶有“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等代际区分,有老茶、熟茶、生茶等制作贮存区分,有大叶种、古树茶、台地茶等原料区分,又有易武山、景迈山、南糯山等产地区分。其中,即使仅仅取出“号级茶”来,里边也隐藏着一大批茶号和品牌。哪怕是同一个茶号里的同一种品牌,也包含着很多差别,谁也无法一言道尽。
  其实,连冲泡也大有文章。有一次在上海张奇明先生的大可堂,被我戏称为“北方第一泡”的唐山王家平先生、“南方第一泡”的中山苏荣新先生和其他几位杰出茶艺师一起泡着同一款茶,一盅盅端到另一个房间,我一喝便知是谁泡的。茶量、水量、速度、热度、节奏组成了一种韵律,上口便知其人。
  这么复杂的差别与一个个朋友的生命形态连在一起了,那个天地就有了一种让人舍不得离开的人文深度。
  以上这三个方面,大体概括了普洱茶那么吸引人的原因。但是,要真正说清楚普洱茶,不能仅仅停留在感觉范畴。普洱茶的“核心机密”,应该在人们的感觉之外。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  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母女双钗  王熙凤唯一一次没有进行锱铢必较、不留余地的算计,就表现在对刘姥姥的仁至义尽上。虽然她善待刘姥姥,也有做给贾母和王夫人看的意味,但无论如
期刊
一本书诞生之后,会出现在网络电商平台和自媒体,但能让我们直接触摸到的,是分布于全国的书店。  一些书店赢得了无数名誉,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世界最美书店等等。关于书店的讨论很多,有很多关于书店的组织、活动和论坛。而人们却忘记了站在书店背后,他们是书店形成不同风格的灵魂人物,那是一个人或是那一个团队,但他们只有一个名字:图书采购,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像样的名字,更不会出现在全国的读者、公众讨论的视野范围
期刊
在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景区有个钱王祠,“钱祠表忠”也是2007年的“西湖十景”之一。今天说到杭州古代名人,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有苏小小、白居易、苏轼、岳飞、于谦等等,但要说对杭州与西湖开发功绩最大的,还要数五代十国的吴越开国国王钱镠。  杭州古称余杭。相传大禹乘船往会稽山大会诸侯,至杭州则弃船,所以叫余杭,“杭”即是木舟之意。“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相比北边的苏州、南边的绍兴,当杭州已经亭亭玉立
期刊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上任伊始,他就决心要对北大进行改革,并打算首先从文科人手,因为当时的北大文科,顽固守旧的人物特别多;因此,对于文科学长这一职务的人选,蔡元培极为重视,他打算聘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来主持文科,并请时任国立北京医专学校校长的汤尔和推荐人才。  那个时候,陈独秀正在上海办《新青年》杂志,为了筹集股份,他与汪孟邹一起来到了北京,住进了前门附近的一家中西旅馆。有一天
期刊
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诚然,书籍承载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净化心靈的不二法门。故而,各色书店也成了现代人进行心灵沉淀的最佳去处。与大陆地区新华书店占据记忆中的绝大部分不同,偏居一隅的小岛台湾上,无数以“艺文”为使命的书店层出不穷,他们以“独立书店”的理想,为浮躁的现代社会守护一方精神的净土。  书生报国的文艺情怀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没有阳光”。的确,
期刊
10月下旬,东京神保町举行一年一度的“旧书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体验淘书樂。  作为日本首屈一指的书店街和出版中心,神保町以汇聚数百家各类书店而闻名。著名的内山书店,就坐落在神保町中心的铃兰街上。2017年,它迎来了创建百年的纪念日。  作为在日本、乃至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专业中文书店之一,内山书店在中日交流的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其创始人内山完造与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鲁迅先生交情
期刊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最无为和最自足的系统,我们如果偏离了它,是必然要生病的。所以,一定要因循身体本性的原则,这样身体和情绪才可能达到和谐的状态。养生学家根据古代百岁寿星的养生经验,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一日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23:00-1:00)深睡养元  子时为深夜,是人体胆经值班的时候。十二生肖以鼠打头,用鼠来比喻胆经,鼠在这个时间段最活跃。人在这个时候也开
期刊
世间诸味以苦味最不讨人喜欢,哪有自找苦吃的。苦瓜是一种很独特的果蔬,因其味苦得名,有“苦味之冠”称谓。夹一片苦瓜人口,慢慢咀嚼,肉质脆嫩,其素淡的芳香和苦尽甘来的滋味让人有渐入佳境之感,带来一种独特的人生感悟。  記得以前看过作家林清玄的一篇短文,说的是关于苦瓜的故事: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
期刊
旅行在从前是行乐之一,但现在已变成一种实业。旅行在现代,确已比在一百年前便利了不少。政府和所设的旅行机关,已尽力下了一番工夫以提倡旅行;结果是现代的人大概都比前几代的人多旅行了一些。不过旅行到了现代,似乎已是一种没落的艺术。  我主张真正的旅行动机:  第一,旅行以求忘却一切。  凡是一个人,不论阶级比他高者對他的感想怎样,但在自己的家中,总是唯我独尊的。同时他须受种种俗尚、规则、习惯和责任的束缚
期刊
滂沱的雨冲散了天地间的尘霾,雨停的时刻,苍山滴翠,红土松软,山林、园圃间的香气,施施然地远扬开来。茉莉和林木的清甜香,流转在水气中,沁润心脾。摘一枝茉莉,别在衣襟上,这浮动的浅浅香气,是我心情愉悦的暗号。  初夏的夜晚,晚风、花园引人入胜,但是没有处理完的工作裹挟着人那颗风花雪月的心,我不得不坐下,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办公桌上。在一个瞬间,我突然想到,我可以让风月,朝我而来。我便是在这样一个平常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