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在音乐与美术已经纳入中考项目的政策背景下,学校现存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与学生日益增长的音乐技能要求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和问题。本文通过对奥尔夫教学法进行详细研究,认知其教学上的意义,并结合相应的实例,探究其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2-0089-02
【Abstract】At present,more and more parents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music education for students' growth.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music and art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middle school examination project,The existing music teaching methods in primary schools have great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s of students' music skills. This paper studies Orff's teaching method in detail,recognizes its teaching significance,and combines the corresponding examples to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Music Education;Orff Teaching Method;Music Classroom
奧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教学理念形成于20世纪初,由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最先提出的。奥尔夫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一种挑战和胜利,它所包含的“原本性”音乐理念,强调音乐教育应该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出发,通过舞蹈、语言等多种形式的动作或表现,能够让学生们自然流露自己的情感。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学生积极的参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通过不断的参与提升音乐的基本技能,而学生表现的好或不好则不是最终追求的目标。
1.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1)强调音乐基本元素的演绎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体态律动的教学,就是以肢体演绎节奏或旋律,孩子通过拍手、捻指、跺脚、拍腿或身体有规律的摆动等为音乐伴奏,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辨别能力、反应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们对于节奏和旋律的理解和掌握就能更加轻松自然。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合理的节奏是音乐的核心要求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音乐要素,节奏能够使人听出作曲者的情感,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就提出了节奏训练的重要性。节奏和旋律的教学让孩子们以最自然的方式进行,这一实践符合奥尔夫教学法中“原本性”的理念。
(2)强调音乐的即兴演绎
即兴演绎原则是一个重要原则。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即兴演绎是极难的活动,一般的老师是不会让孩子在没有掌握基本的音乐技巧之前尝试的。但奥尔夫教学法认为,即兴是音乐所具备的最自然和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音乐启蒙教育阶段引导情感表露最直接的形式。当然,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类似的活动经常会由幼儿园老师带领。让音乐与舞蹈、器乐结合,教师通过教学手段,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机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将游戏因素融入音乐教学。奥尔夫强调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们应该在玩乐中,体会不同节奏、音高和律动的感觉。
(3)强调音乐教育的本土化
奥尔夫教育理念具有开放性,它适用于任何音乐教育,因此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另外,该教学法还在很多方面都能体现音乐的教育和原则,例如本土化原则。此外,奥尔夫音乐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实现了各地传播的本土化,成为一种不仅仅适用于德国的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在国内的逐渐传播,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应用,我国的音乐教育不仅在教材教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改革,更从小学启蒙教育开始,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塑造学生个性,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获得最直接的艺术体验,不断满足“音乐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理念与要求。
2.奥尔夫教学法的运用
(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表演的艺术,除去音乐的欣赏,其他的教学活动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参与。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前提下,一个适当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实践就显得十分必要。奥尔夫教学法中体态律动的教学,鼓励学生用声势来演绎音乐,利用肢体语言来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切体会音乐语言。例如在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火车开啦》这节唱歌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模仿火车启动的全过程,在模仿中进行声势律动。在教唱歌曲之前,先播放老式蒸汽火车启动的动画,让学生扮演火车头。蒸汽火车启动的顺序是:鸣笛→车头冒烟→车轮慢速滚动→车轮快速滚动。在鸣笛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双手举过头顶比作火车头的烟囱,嘴里发出“呜”的拟声词模仿鸣笛;在车轮启动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把两个手臂有规律的摆动模仿滚动的车轮,嘴里发出“哐当、哐当”的拟声词;火车快速开动时手臂快速地前后挥动表示车轮飞速的滚动,嘴里发出“咔嚓、咔嚓”的拟声词,学生感受火车从启动到飞速行驶的变化,并为每个阶段配上合适的节奏型。老师听取学生意见列出相似的节奏条配词如:2/4 呜 — ︱呜 — ︱哐 当 ︱哐 当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 ︱ 学生在气氛愉快的声势律动中既学会了歌曲中部分的节奏型,又接触了歌曲中的难点歌词,这是一个可以运用的非常有趣的声势教学活动。
(2)重视节奏训练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生命。离开节奏,旋律无法创造,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音乐情绪往往倚靠变化多端的节奏运动来体现。小学生的心理是变化多端、五彩缤纷的。多样的节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以及他们相互协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大部分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能力,让学生拥有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未来学生的音乐生活会更加的丰富多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出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不仅针对不同的节奏型有各样的节奏游戏,还鼓励教师用不同的音乐游戏活动进行教学。比如,在江苏省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版本的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唱歌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教学中,根据旋律特点,可以配上合理的声势律动为其打节奏如:4/4 跺脚 跺脚 拍腿 拍腿 ︱拍手 拍手 捻指 0 ︱
学生配上这样的声势律动,不论是在读词还是在唱词过程中都能较好的掌握节奏,不至于卡不准拍子。配上这样的律动,也激发了学生在歌唱时的情绪。在体会了轻快的节拍特点之后,加上老师的引领,学生也就可以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3)大量应用各类乐器
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课的地位很重要,老师对于学生演唱的教学与指导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音乐课认识,长时间的演唱教学也造成音乐教学模式的不完整。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各种乐器的使用,包括打击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在增强学生节奏感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于固定音高的训练,使学生对音乐调性产生初步的认识。在乐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按照学生年级来合理进行乐器选择,对于低年级的學生,要强调节奏训练,所以主要选择打击乐器;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要强调音乐调性的培养,所以主要选择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指导教师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要主要协调学生的乐器搭配、乐器使用和演奏技巧等活动进行训练,更要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音乐内容综合运用能力。
(4)扩大音乐技能范围
在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音乐老师大部分关注课程本身,课程相关知识关注不到位,学生了解的音乐知识过于单一,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相关文化和音乐基本技能学习兴趣。奥尔夫教学法提倡的“综合性”教学,讲求唱、奏、动、舞、演结合,课堂中甚至可以加入歌剧和戏剧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歌曲有更加深入了解的同时,对基本的音乐创作技巧有所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创作,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应用能力。
(5)让学生学会欣赏
新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课程具有较为重要的基本价值,它让学生通过欣赏、表现和创造音乐,逐渐丰富自己的音乐感知、加深自己对情感的体验,并逐步提升自己音乐的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强调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采用多种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融合作用,让在学生主动感知音乐美的同时,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优良品质。、
例如《春天在哪里》一课时,首先笔者让学生进行基本的审美,感知作者想要表达的春的气息。并让学生围绕“春”这一线索,谈一谈自己眼中看到的春天是否与音乐表达一致?辅以课件展示,让学生在音乐中陶醉,在春天的意境之中好奇,能够大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再通过师生律动《春天在哪里》活跃课堂气氛。
在《月光下的凤尾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采取了奥尔夫提倡的自主教学模式。这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表现傣族青年男女之间互相倾慕、纯洁真挚的感情。我让学生静静地欣赏,而后设计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表面上看,学生好像是在自主地学习,但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还是为了回答问题而被动地去欣赏乐曲,在鉴赏的同时,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在回答的时候,还是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的,而且他们的想象力总是停留在一个固化的教学思想中。后来我改变了教学策略,我让学生先听歌曲,谈感受,然后再描绘画面。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奥尔夫提倡的自我感受的基础上描绘出来的画面内容更加多样化,更加体现出学生的独立思想。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先进的教学方法推广不足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效率。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奥尔夫教学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加强教学实践探索,合理运用教学方式,设计良好的教学案例,学生的音乐水平和艺术素养将会有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陆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艺教论坛,2018(14):125-126.
[2]郑鑫然,孟瑶.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交流,2018(13):167-168.
[3]汤凌玲.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启蒙教育中的新探索[J].当代音乐,2018(06):59-60.
[4]向群.浅谈析奥尔夫教学法在合唱训练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8(14):84-85.
[5]周蒙婷.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6(09):154-155.
关键词: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2-0089-02
【Abstract】At present,more and more parents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music education for students' growth.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music and art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middle school examination project,The existing music teaching methods in primary schools have great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s of students' music skills. This paper studies Orff's teaching method in detail,recognizes its teaching significance,and combines the corresponding examples to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Music Education;Orff Teaching Method;Music Classroom
奧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教学理念形成于20世纪初,由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最先提出的。奥尔夫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一种挑战和胜利,它所包含的“原本性”音乐理念,强调音乐教育应该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出发,通过舞蹈、语言等多种形式的动作或表现,能够让学生们自然流露自己的情感。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学生积极的参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通过不断的参与提升音乐的基本技能,而学生表现的好或不好则不是最终追求的目标。
1.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1)强调音乐基本元素的演绎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体态律动的教学,就是以肢体演绎节奏或旋律,孩子通过拍手、捻指、跺脚、拍腿或身体有规律的摆动等为音乐伴奏,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辨别能力、反应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们对于节奏和旋律的理解和掌握就能更加轻松自然。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合理的节奏是音乐的核心要求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音乐要素,节奏能够使人听出作曲者的情感,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就提出了节奏训练的重要性。节奏和旋律的教学让孩子们以最自然的方式进行,这一实践符合奥尔夫教学法中“原本性”的理念。
(2)强调音乐的即兴演绎
即兴演绎原则是一个重要原则。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即兴演绎是极难的活动,一般的老师是不会让孩子在没有掌握基本的音乐技巧之前尝试的。但奥尔夫教学法认为,即兴是音乐所具备的最自然和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音乐启蒙教育阶段引导情感表露最直接的形式。当然,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类似的活动经常会由幼儿园老师带领。让音乐与舞蹈、器乐结合,教师通过教学手段,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机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将游戏因素融入音乐教学。奥尔夫强调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们应该在玩乐中,体会不同节奏、音高和律动的感觉。
(3)强调音乐教育的本土化
奥尔夫教育理念具有开放性,它适用于任何音乐教育,因此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另外,该教学法还在很多方面都能体现音乐的教育和原则,例如本土化原则。此外,奥尔夫音乐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实现了各地传播的本土化,成为一种不仅仅适用于德国的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在国内的逐渐传播,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应用,我国的音乐教育不仅在教材教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改革,更从小学启蒙教育开始,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塑造学生个性,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获得最直接的艺术体验,不断满足“音乐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理念与要求。
2.奥尔夫教学法的运用
(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表演的艺术,除去音乐的欣赏,其他的教学活动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参与。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前提下,一个适当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实践就显得十分必要。奥尔夫教学法中体态律动的教学,鼓励学生用声势来演绎音乐,利用肢体语言来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切体会音乐语言。例如在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火车开啦》这节唱歌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模仿火车启动的全过程,在模仿中进行声势律动。在教唱歌曲之前,先播放老式蒸汽火车启动的动画,让学生扮演火车头。蒸汽火车启动的顺序是:鸣笛→车头冒烟→车轮慢速滚动→车轮快速滚动。在鸣笛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双手举过头顶比作火车头的烟囱,嘴里发出“呜”的拟声词模仿鸣笛;在车轮启动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把两个手臂有规律的摆动模仿滚动的车轮,嘴里发出“哐当、哐当”的拟声词;火车快速开动时手臂快速地前后挥动表示车轮飞速的滚动,嘴里发出“咔嚓、咔嚓”的拟声词,学生感受火车从启动到飞速行驶的变化,并为每个阶段配上合适的节奏型。老师听取学生意见列出相似的节奏条配词如:2/4 呜 — ︱呜 — ︱哐 当 ︱哐 当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 ︱ 学生在气氛愉快的声势律动中既学会了歌曲中部分的节奏型,又接触了歌曲中的难点歌词,这是一个可以运用的非常有趣的声势教学活动。
(2)重视节奏训练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生命。离开节奏,旋律无法创造,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音乐情绪往往倚靠变化多端的节奏运动来体现。小学生的心理是变化多端、五彩缤纷的。多样的节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以及他们相互协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大部分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能力,让学生拥有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未来学生的音乐生活会更加的丰富多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出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不仅针对不同的节奏型有各样的节奏游戏,还鼓励教师用不同的音乐游戏活动进行教学。比如,在江苏省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版本的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唱歌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教学中,根据旋律特点,可以配上合理的声势律动为其打节奏如:4/4 跺脚 跺脚 拍腿 拍腿 ︱拍手 拍手 捻指 0 ︱
学生配上这样的声势律动,不论是在读词还是在唱词过程中都能较好的掌握节奏,不至于卡不准拍子。配上这样的律动,也激发了学生在歌唱时的情绪。在体会了轻快的节拍特点之后,加上老师的引领,学生也就可以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3)大量应用各类乐器
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课的地位很重要,老师对于学生演唱的教学与指导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音乐课认识,长时间的演唱教学也造成音乐教学模式的不完整。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各种乐器的使用,包括打击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在增强学生节奏感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于固定音高的训练,使学生对音乐调性产生初步的认识。在乐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按照学生年级来合理进行乐器选择,对于低年级的學生,要强调节奏训练,所以主要选择打击乐器;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要强调音乐调性的培养,所以主要选择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指导教师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要主要协调学生的乐器搭配、乐器使用和演奏技巧等活动进行训练,更要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音乐内容综合运用能力。
(4)扩大音乐技能范围
在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音乐老师大部分关注课程本身,课程相关知识关注不到位,学生了解的音乐知识过于单一,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相关文化和音乐基本技能学习兴趣。奥尔夫教学法提倡的“综合性”教学,讲求唱、奏、动、舞、演结合,课堂中甚至可以加入歌剧和戏剧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歌曲有更加深入了解的同时,对基本的音乐创作技巧有所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创作,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应用能力。
(5)让学生学会欣赏
新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课程具有较为重要的基本价值,它让学生通过欣赏、表现和创造音乐,逐渐丰富自己的音乐感知、加深自己对情感的体验,并逐步提升自己音乐的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强调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采用多种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融合作用,让在学生主动感知音乐美的同时,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优良品质。、
例如《春天在哪里》一课时,首先笔者让学生进行基本的审美,感知作者想要表达的春的气息。并让学生围绕“春”这一线索,谈一谈自己眼中看到的春天是否与音乐表达一致?辅以课件展示,让学生在音乐中陶醉,在春天的意境之中好奇,能够大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再通过师生律动《春天在哪里》活跃课堂气氛。
在《月光下的凤尾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采取了奥尔夫提倡的自主教学模式。这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表现傣族青年男女之间互相倾慕、纯洁真挚的感情。我让学生静静地欣赏,而后设计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表面上看,学生好像是在自主地学习,但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还是为了回答问题而被动地去欣赏乐曲,在鉴赏的同时,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在回答的时候,还是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的,而且他们的想象力总是停留在一个固化的教学思想中。后来我改变了教学策略,我让学生先听歌曲,谈感受,然后再描绘画面。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奥尔夫提倡的自我感受的基础上描绘出来的画面内容更加多样化,更加体现出学生的独立思想。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先进的教学方法推广不足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效率。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奥尔夫教学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加强教学实践探索,合理运用教学方式,设计良好的教学案例,学生的音乐水平和艺术素养将会有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陆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艺教论坛,2018(14):125-126.
[2]郑鑫然,孟瑶.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交流,2018(13):167-168.
[3]汤凌玲.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启蒙教育中的新探索[J].当代音乐,2018(06):59-60.
[4]向群.浅谈析奥尔夫教学法在合唱训练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8(14):84-85.
[5]周蒙婷.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6(09):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