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54265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在学习者个体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学习活动中发展的,“问题意识”通过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构建才能发展,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政治教学 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并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在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谈体会。
  一、营造心理安全自由的气氛,让学生“敢问”
  1.建立融洽的师徒关系,增进与学生的情感和友谊。教师要亲近学生、感化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打消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和隔阂心理。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对学生的意见延缓评判。教师对大胆发问的同学,要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特别是创造性的问题要给予中肯评价,不要对学生那些奇异、独特的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让学生在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中敢问、主动问。
  3.改变课堂中过于强调组织性和有序性状态的倾向。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要允许学生的某些“离题”、“出格”,甚至“出错”的质疑行为,然后加以引导,使之纳入“正确”。
  二、激发主体的积极心态,让学生“想问”、“乐问”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激趣”。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过程生动、趣味和有价值,是培养学生积极心态、问题意识的主要方法。一是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需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三是运用幽默的艺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四是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形象性。
  2.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情境。政治课理论性比较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和重视结论忽视教学过程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注意运用各种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为学生提供创造情境,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做进一步的探究以解答问题,得出一些抽象而深刻的结论。
  3.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冲突。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试图通过以下几种情形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基本上能够做到主动提问。一是认知矛盾。二是认知空缺。三是认知疑惑。
  4.要在“最近发展区“设置目标。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基础,设置恰如其分的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贴近的认知目标和学习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认知欲望,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在积极的思维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师必须“授之以渔”,让学生“会问”
  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在日常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1)对教材中的节题、标题等进行提问。(2)从知识的对照比较中去寻找问题。(3)进行假设性和想象性提问。(4)提出异议。
  其次,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提出来了,如何解决?惟一的途径,是教师努力地引导学生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为此,可教给学生以下几种技能、本领。(1)教会学生查找。(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3)教会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4)教会学生应用。此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如在课堂中重视学生的直觉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几个方面创新思维训练。
  四、提供探究合作的机会,使学生“有针对性的问”、“善问”
  第一,提供阅读教材机会,使学生在“重点”处“问”。政治教材的知识是静态的,但是蕴含着丰富的动态内涵。学生若能透过平凡的字眼在重点处质疑,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既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问题意识。
  第二,提供小组讨论机会,使学生在“难点”处“问”。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发展水平以及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不同,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学习上的难点,因此,教师应针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学生讨论来突破难点,发展其思维。
  五、教师要“与时俱进”,善于“释疑”、“答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必然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回答学生向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总希望获得即时、满意的答案,教师本身也是如此。教师如因教学技能欠缺或是知识储备不足避而不答,甚至不知所云,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也会降低教师的威信。正因为如此,作为政治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充分备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敏锐的洞察力和机智的应变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并积极寻找教学对策,以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
  总之,政治课教学的创新要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双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在学习者个体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学习活动中发展的,“问题意识”通过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构建才能发展,任何人都不能代替。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其他文献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鲜活的生命。引导孩子们在“字”的世界里尽情遨游,便成了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使命。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忘记快,变化环境后又不能灵活认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开展识字教学,让“字”生成它应有的精彩呢?以下就谈自己在识字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识字,使教学充满活力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对于枯燥的事
期刊
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概而言之,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说到底是主体性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全体学生,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富有个性、协作性、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下面谈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1、观察是准备创新素质。首先应
期刊
新课程倡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作业内容和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更关系到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对作业评比、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方式进行了改革,收到了非
期刊
语文是一种语言教学,更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生动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激活语文教学
期刊
新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予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赋予了基础教育改革以新的使命,这对已经进入注重均衡发展与内涵发展为特征的改革发展新阶段的上海基础教育而言,新课程教材改革的启动,正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环节。改革的核心,在于使教育成为帮助和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不断成功,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教学的目标与课程改革
期刊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的五个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整体,但是其共同的基础却是词汇这个部分。  背诵单词要达到的目标是掌握单词的发音、拼写和意义,即音、形、意。而对于掌握了一定基本词汇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这个目标就需要修正了。大家可以从目前国内流行的各种英语测试中得出一点认识,那就是它们都是标准化考试——标准化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在答题的过程中,答题者需要动笔去写的英文内容明显地减少
期刊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是集演员、编剧和导演于一体的角色。富有成效的教学不仅决定于教师对教材居高临下的认识水平,更决定于教师对教材深入浅出的组织水平。为提高教学效率,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根据教育学原理,针对小学英语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巧设情景,培养兴趣  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能否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且保
期刊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这就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深入探究和实践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动就在其中凸显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的感动,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因为学生的感动,知
期刊
摘要:本文是教学管理部门在工程硕士学位培养方面的经验总结。首先介绍了学位论文指导规范和论文评价标准的建立过程,然后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工程硕士类研究生课程教育的特点,接下来重点强调了教学管理部门在工程硕士培养轨迹的各个环节上发挥的作用,最后讨论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体工作思路。  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规范;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教务管理系统    引言  自从19
期刊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第一要素是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实践证明: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