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之一,同时也是患者治疗与抢救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随着静脉输液应用程度的加深,操作过于随意以及不规范操作的现象越来越多,对患者的安全及医疗纠纷均留下重大隐患。因此,要求在护理工作中规范静脉输液操作,合理选择静脉治疗用具,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本文中将对我科多年来的静脉治疗用具应用问题进行总结,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32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7-0047-01
在静脉输液治疗中通过合理选择静脉治疗工具、规范的维护措施以及程序化的操作可以有效减少穿刺次数,减轻对患者的损伤,而且可以避免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同时也可以保护护理人员安全,减少工作量[1]。本文将以我院静脉治疗工具的使用及维护情况作为观察对象,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并探讨合理的处理对策,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规范静脉治疗工具的使用及维护,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静脉治疗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1.1皮肤消毒剂
消毒剂的合理选择是静脉输液时皮肤消毒效果的最重要因素,高效消毒剂可以消灭皮肤上细菌,达到相对无菌状态。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出版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2006版)中规定:乙醇、氯已定,络合碘.碘酊均可用于穿刺部位周围皮肤的消毒操作,可单独使用或合并使用,其中乙醇、氯已定和络合碘为首选消毒剂。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消毒技术规范》[3]中关于穿刺部位周围皮肤消毒建议使用2%碘酊、75%乙醇、碘伏(有效碘含量5000mg/L)及医用氯已定。
(1)碘酊与乙醇都是传统的消毒剂,消毒效果理想,但是碘酊刺激性较大,着色深,而且持续杀菌作用差,另外,碘酊对新生儿甲状腺有潜在影响;乙醇的刺激性也很强,容易挥发不易保存且易被污染,而且两种方法均存在操作复杂,时间长等缺点。
(2)络合碘制剂碘伏是由碘与聚醇醚复合而成的深红色粘稠水溶液,可溶于水,是中心静脉和动脉插管部位的常用消毒剂,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乙型肝炎病毒有灭活作用。试验显示,碘伏对芽孢、细菌的杀灭率均为99.97%[4],消毒效果可靠。
(3)现阶段我国临床中所使用的安尔碘是一种含碘、醋酸氯已定和乙醇的复合型消毒剂,杀菌效果比碘伏更好,而且着色浅,不影响穿刺视野,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还有一种喷雾型皮肤消毒剂,其成分以醋酸氯已定、乙醇、甘油及维生素E等组成,消毒效果较为理想。
1.2穿刺工具
穿刺工具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时间、操作者资质及相关支持资源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原则尽量以管径最细、长度最短、管腔最少的导管为主。
(1)外周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质地柔软,对血管刺激小,在血管内保留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因此已经成为头皮钢针的替代产品。但是当注射续刺激性、肠外营养液、PH值<5或>9的液体或渗透压>600mOsm/L的液体时,不建议使用外周静脉注射方法,当治疗时间>6d时,建议使用中长导管或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2)中心静脉导管(CVC):CVC操作简单、置管时间长,但CVC的置入要由经专门培训的医生完成,并在使用中要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PICC操作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可见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外渗等优点,而且并发症较少,但容易出现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因此护理工作要由具有资质的护士进行。
2静脉治疗管理问题
2.1静脉治疗工具操作缺乏相关标准
目前,我国临床中暂无关于静脉治疗工具操作的相关标准,只有中华护理学会组织翻译的美国临床中应用的《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5],但由于静脉治疗工具型号及地域差异,因此该标准无法完全发挥作用,只能起到参考的效果。另外,近年来静脉治疗工具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这使静脉治疗工具使用标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部分静脉治疗工具的使用标准来源于生产厂家,缺少相关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因此效果较差。
2.2静脉治疗工具管理缺乏质量标准
有报道称,我国约有87.6%的一、二级医疗机构在临床中缺少完整的甚至根本没有关于平均输液率、静脉治疗操作人员资质评估、配药过程质量(批量加药时的质量管理)、输液过程质量(输液速度、避光处理等)、管道感染控制、并发症控制、输液治疗工作运行准确性检测等相关的评价标准,即使在三级医疗机构中也缺少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是现阶段输液治疗管理的盲区,值得广大临床工作者共同关注。
3处理对策
3.1加强静脉治疗工作管理
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将静脉治疗作为专项护理质量管理的项目,制定并完善相关质量标准,并在各组医疗机构强制执行,定期考核相关人员的操作技能,促进静脉治疗工作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3.2强化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在静脉治疗中要保证药物选择与剂量的准确,严格按照输液操作规范进行,认真执行药物配置、输液速度、管道管理、输液反应及并发症的安全管理。同时,还要加强护理记录、输液执行单、巡视卡等护理文书的管理,内容要清晰、完整、准确,从根本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3技能培训
各级医疗机构都要成立静脉治疗专项小组,系统化地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积极学习《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使每个护理人员都具备合理选择与使用静脉治疗工具的能力;同时,通过定期考核、比赛的形式对护理人员的技能进行评估,以便于找到临床实践中的难点与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加强输液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建荣,蔡虻、呼滨.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
[2]金燕萍,马俊,张彩华.高渗性药物临床输液途径的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2):1381-1384.
[3]汪晖,黄海珊,邹建.住院病人对静脉输液血管通道器材认知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25(10):8-10.
[4]汪晖,徐蓉.住院病人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12(24):2233-2235.
[5]谢红珍,邓屏.静脉输液管理与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10
关键词: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32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7-0047-01
在静脉输液治疗中通过合理选择静脉治疗工具、规范的维护措施以及程序化的操作可以有效减少穿刺次数,减轻对患者的损伤,而且可以避免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同时也可以保护护理人员安全,减少工作量[1]。本文将以我院静脉治疗工具的使用及维护情况作为观察对象,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并探讨合理的处理对策,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规范静脉治疗工具的使用及维护,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静脉治疗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1.1皮肤消毒剂
消毒剂的合理选择是静脉输液时皮肤消毒效果的最重要因素,高效消毒剂可以消灭皮肤上细菌,达到相对无菌状态。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出版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2006版)中规定:乙醇、氯已定,络合碘.碘酊均可用于穿刺部位周围皮肤的消毒操作,可单独使用或合并使用,其中乙醇、氯已定和络合碘为首选消毒剂。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消毒技术规范》[3]中关于穿刺部位周围皮肤消毒建议使用2%碘酊、75%乙醇、碘伏(有效碘含量5000mg/L)及医用氯已定。
(1)碘酊与乙醇都是传统的消毒剂,消毒效果理想,但是碘酊刺激性较大,着色深,而且持续杀菌作用差,另外,碘酊对新生儿甲状腺有潜在影响;乙醇的刺激性也很强,容易挥发不易保存且易被污染,而且两种方法均存在操作复杂,时间长等缺点。
(2)络合碘制剂碘伏是由碘与聚醇醚复合而成的深红色粘稠水溶液,可溶于水,是中心静脉和动脉插管部位的常用消毒剂,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乙型肝炎病毒有灭活作用。试验显示,碘伏对芽孢、细菌的杀灭率均为99.97%[4],消毒效果可靠。
(3)现阶段我国临床中所使用的安尔碘是一种含碘、醋酸氯已定和乙醇的复合型消毒剂,杀菌效果比碘伏更好,而且着色浅,不影响穿刺视野,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还有一种喷雾型皮肤消毒剂,其成分以醋酸氯已定、乙醇、甘油及维生素E等组成,消毒效果较为理想。
1.2穿刺工具
穿刺工具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时间、操作者资质及相关支持资源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原则尽量以管径最细、长度最短、管腔最少的导管为主。
(1)外周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质地柔软,对血管刺激小,在血管内保留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因此已经成为头皮钢针的替代产品。但是当注射续刺激性、肠外营养液、PH值<5或>9的液体或渗透压>600mOsm/L的液体时,不建议使用外周静脉注射方法,当治疗时间>6d时,建议使用中长导管或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2)中心静脉导管(CVC):CVC操作简单、置管时间长,但CVC的置入要由经专门培训的医生完成,并在使用中要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PICC操作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可见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外渗等优点,而且并发症较少,但容易出现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因此护理工作要由具有资质的护士进行。
2静脉治疗管理问题
2.1静脉治疗工具操作缺乏相关标准
目前,我国临床中暂无关于静脉治疗工具操作的相关标准,只有中华护理学会组织翻译的美国临床中应用的《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5],但由于静脉治疗工具型号及地域差异,因此该标准无法完全发挥作用,只能起到参考的效果。另外,近年来静脉治疗工具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这使静脉治疗工具使用标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部分静脉治疗工具的使用标准来源于生产厂家,缺少相关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因此效果较差。
2.2静脉治疗工具管理缺乏质量标准
有报道称,我国约有87.6%的一、二级医疗机构在临床中缺少完整的甚至根本没有关于平均输液率、静脉治疗操作人员资质评估、配药过程质量(批量加药时的质量管理)、输液过程质量(输液速度、避光处理等)、管道感染控制、并发症控制、输液治疗工作运行准确性检测等相关的评价标准,即使在三级医疗机构中也缺少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是现阶段输液治疗管理的盲区,值得广大临床工作者共同关注。
3处理对策
3.1加强静脉治疗工作管理
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将静脉治疗作为专项护理质量管理的项目,制定并完善相关质量标准,并在各组医疗机构强制执行,定期考核相关人员的操作技能,促进静脉治疗工作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3.2强化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在静脉治疗中要保证药物选择与剂量的准确,严格按照输液操作规范进行,认真执行药物配置、输液速度、管道管理、输液反应及并发症的安全管理。同时,还要加强护理记录、输液执行单、巡视卡等护理文书的管理,内容要清晰、完整、准确,从根本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3技能培训
各级医疗机构都要成立静脉治疗专项小组,系统化地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积极学习《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使每个护理人员都具备合理选择与使用静脉治疗工具的能力;同时,通过定期考核、比赛的形式对护理人员的技能进行评估,以便于找到临床实践中的难点与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加强输液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建荣,蔡虻、呼滨.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
[2]金燕萍,马俊,张彩华.高渗性药物临床输液途径的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2):1381-1384.
[3]汪晖,黄海珊,邹建.住院病人对静脉输液血管通道器材认知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25(10):8-10.
[4]汪晖,徐蓉.住院病人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12(24):2233-2235.
[5]谢红珍,邓屏.静脉输液管理与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