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增强实验室开放性,提高学生自主性,改进教学效果是当前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研究的重点。本文分析了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意义,并分别探讨了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一、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就是通过一些信息化硬件设施与软件全面地武装实验室,实现实验室的现代化进程,其中应用到的重点技术有模拟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等。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除了设备的信息化,还包括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即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素质的提升,人员素质的提升可通过高新人才的引进与现有人才的培养来实现。
二、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1.与信息化企业合作建设实验室
高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实验室,双方将聚合双方优势,达成三方面的合作方向。一是结合高等院校实际和协同研究现状,致力于集成共享科研、教学资源,为广大师生营造高效、便捷的科研教学环境;二是双方将致力于探索研究成果在协同管理领域中的深层次应用,共同完善和优化各类解决方案,并推动相关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应用;三是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完成相关解决方案的软件部署与测试,积极探索系统间的深度集成及深层次应用,共同打造业内领先、独具特色的协同管理解决方案。
2.实验室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力量薄弱,这种薄弱既体现在人员层次上,又体现在队伍规模上,突出的问题首先是队伍规模。在队伍规模上,欧美澳高校中信息技术人员占总体教职工的比例普遍在4%或4%以上,一些信息化工作开展较好的高校中这一比例有的高达10%,有的有着数百人的信息人员队伍,而国内高校中这一数字普遍在1%以下。
3.做好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规划
高校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设备,对需要更新和建设的,设备要按照实际需求,分项目做出方案,提前做好调研、论证和预算编制等工作。对存在的实验室建设问题,要先理清概况再做出规划,要有开拓的视野,从大局出发,分轻重缓急解决存在的问题。
4.加强实验室管理评估工作
为完善和创新信息化实验室管理与应用评估工作,高校要组织开展实验室信息化骨干管理员和实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会。培训会对评估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对评估项目逐项解读评估标准,严格规定评估程序,严肃评估工作有关纪律,特别要强调交通安全,强调做好御寒预案;对首次进行的实验室管理与应用的评估工作中的药品管理提出具体规定并要求严格执行,就学生实验操作考试研究确定抽签方式。评估工作把握要适度,要对照标准不偏不倚;重在实绩,赋分有据;注意发现各学校在管理与应用工作中的亮点与特色,对存在问题要具体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
三、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1.制定高校实验室制度
以不同人员的责任与义务为基础制定各自遵守的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正常运转。学生应当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与实验原料的不浪费;授课教师应当做好设备的正常使用,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上报;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做好设备的维护。
2.建立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电子档案
以往实验室日常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导致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程序繁琐,效率不高。建立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电子档案就是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它能够使实验室日常工作变得更加流程化、固定化,从而简便了繁琐的程序,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3.管理系统维护
管理系统的维护能够确保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正常运转。由于受黑客、病毒的攻击以及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系统故障影响,管理系统常常会出现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实验室管理员人员必须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首先,要做好对不良信息的拦截,实时保护计算机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其次,要在管理系统上发布实验信息、课程安排、实验室开放和关闭实践、实验室的突发情况处理规范等多方面内容,提高教师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及时处理能力。最后,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当下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方便学生出入实验室,很多高校的实验室都是开放的,这样就给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笔者建议针对这种问题,实验室应当利用一体化 IC 卡或者校园卡系统,记录学生使用计算机情况,一旦出现问题也更容易追究责任。
加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能够对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实现实验室管理的高效化。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电子档案,做好管理系统维护。
参考文献:
[1]周洁雨,朱 岭.信息化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0).
[2]杨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一、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就是通过一些信息化硬件设施与软件全面地武装实验室,实现实验室的现代化进程,其中应用到的重点技术有模拟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等。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除了设备的信息化,还包括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即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素质的提升,人员素质的提升可通过高新人才的引进与现有人才的培养来实现。
二、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1.与信息化企业合作建设实验室
高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实验室,双方将聚合双方优势,达成三方面的合作方向。一是结合高等院校实际和协同研究现状,致力于集成共享科研、教学资源,为广大师生营造高效、便捷的科研教学环境;二是双方将致力于探索研究成果在协同管理领域中的深层次应用,共同完善和优化各类解决方案,并推动相关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应用;三是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完成相关解决方案的软件部署与测试,积极探索系统间的深度集成及深层次应用,共同打造业内领先、独具特色的协同管理解决方案。
2.实验室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力量薄弱,这种薄弱既体现在人员层次上,又体现在队伍规模上,突出的问题首先是队伍规模。在队伍规模上,欧美澳高校中信息技术人员占总体教职工的比例普遍在4%或4%以上,一些信息化工作开展较好的高校中这一比例有的高达10%,有的有着数百人的信息人员队伍,而国内高校中这一数字普遍在1%以下。
3.做好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规划
高校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设备,对需要更新和建设的,设备要按照实际需求,分项目做出方案,提前做好调研、论证和预算编制等工作。对存在的实验室建设问题,要先理清概况再做出规划,要有开拓的视野,从大局出发,分轻重缓急解决存在的问题。
4.加强实验室管理评估工作
为完善和创新信息化实验室管理与应用评估工作,高校要组织开展实验室信息化骨干管理员和实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会。培训会对评估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对评估项目逐项解读评估标准,严格规定评估程序,严肃评估工作有关纪律,特别要强调交通安全,强调做好御寒预案;对首次进行的实验室管理与应用的评估工作中的药品管理提出具体规定并要求严格执行,就学生实验操作考试研究确定抽签方式。评估工作把握要适度,要对照标准不偏不倚;重在实绩,赋分有据;注意发现各学校在管理与应用工作中的亮点与特色,对存在问题要具体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
三、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1.制定高校实验室制度
以不同人员的责任与义务为基础制定各自遵守的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正常运转。学生应当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与实验原料的不浪费;授课教师应当做好设备的正常使用,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上报;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做好设备的维护。
2.建立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电子档案
以往实验室日常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导致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程序繁琐,效率不高。建立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电子档案就是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它能够使实验室日常工作变得更加流程化、固定化,从而简便了繁琐的程序,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3.管理系统维护
管理系统的维护能够确保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正常运转。由于受黑客、病毒的攻击以及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系统故障影响,管理系统常常会出现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实验室管理员人员必须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首先,要做好对不良信息的拦截,实时保护计算机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其次,要在管理系统上发布实验信息、课程安排、实验室开放和关闭实践、实验室的突发情况处理规范等多方面内容,提高教师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及时处理能力。最后,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当下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方便学生出入实验室,很多高校的实验室都是开放的,这样就给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笔者建议针对这种问题,实验室应当利用一体化 IC 卡或者校园卡系统,记录学生使用计算机情况,一旦出现问题也更容易追究责任。
加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能够对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实现实验室管理的高效化。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电子档案,做好管理系统维护。
参考文献:
[1]周洁雨,朱 岭.信息化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0).
[2]杨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