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向生本,走向低碳。情境创设恰当自如,能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就决定了品德课要在生活情境中学。因此,在品德课堂中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体验生活、领悟道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少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现象,亦或是情境缺乏针对性,亦或是只追求形式,从而导致情境创设没有实效。那么,我们在课堂中怎样有效地来创设情境,提高教学的实效呢?真正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悟在其中,让品德教学走向高效。
一、媒体介入,如虎添翼
现今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地使用是再为平常不过的事儿。它生动形象的画面总能夺人眼球,如果能够合理的使用,实在是教学的一个绝佳辅助手段。《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的确能在教学的同时激活学生原有头脑中的经验,可以让他们更好的进行对新知识的认识和感悟。一位老师在执教《鸦片的背后》这一课时,就将课件的功效发挥到了极点。“鸦片”一词对小学生来说脑中是模糊地,因为他离学生很远,学生知道其中带给我们的危害也就是从一些电视剧中了解到的。老师是这样导入的: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让我们自豪的历史吗?学生一一列举,师又说:“然而到了近代,中国开始走向没落,这样的变化跟鸦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师点击鸦片图,很美的罂粟花,从学生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他们的诧异。紧接着老师让他们看了一组因吸食鸦片而变得如魔鬼般的人物形象后,学生们更诧异了,老师一步步点击,渐渐的让学生看到了吸食鸦片可以让一个家庭毁灭,让军队不再有战斗力,让国家走向衰亡。如果没有这一系列图片地出示,学生是根本无法想象到,而通过这画面的演示很好的让学生脑中原有对鸦片地认识渐渐的清晰起来,对鸦片的背后的认识也慢慢得成熟起来。
二、实物呈现,真真切切
曾经听到一节品德课,内容是浙教版二下的《长大真好》,起初很纳闷,与二年级的学生谈长大,似乎没什么意思,但是老师的设计完全改变了我的初衷,因为整堂课学生都沉浸在其中,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是在一天天地长大。老师课前让学生准备了自己小时候的东西,可以是小鞋子 ,可以是小衣服,总之是自己小时候使用过东西就行。上课一开始老师就让大家把自己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孩子们那兴奋劲儿是难以言表的。老师没有对学生过于兴奋的举动进行制止,而是让他们试试手中的东西现在还能不能用。孩子们试过之后纷纷摇头,似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是的,这就证明我们长大了。”老师简单地说了一句。普普通通的一个活动环节,却由于实物的呈现让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了。很多时候由于实物的呈现会将孩子们一下子拉到了生活中,让孩子们很容易就融入其中,学习兴趣自然高涨。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多彩服饰》一课时也采用了实物呈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课一开始老师就给每个小组发了一条旗袍,让他们看、摸,观察样式的各异,感受旗袍材质的不同,那么什么是旗袍学生就清楚了,而且印象深刻,老师再逐一介绍旗袍的样式、盘扣。我想单一的讲解很难把学生脑中的旗袍样子和真正的旗袍对应起来,但通过这一环节就完全能将知识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学过程中,适时创设这样直观地情境,能帮助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较为形象的感知和理解教材,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三、你做我演,身临其境
品德课中老师会安排很多的活动环节,课中可能会让学生当当导游,演演书中角色。老师如此精心地设计这一个个活动的环节,除激发学生兴趣以外,更多得是让他们身临其境,切身感受,达到共鸣。曾有位年轻的女老师在执教《世界之窗》的第二课时所设计的活动,她当时的设计让所有在场的老师都惊呆了。教学时有一个环节是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美食,老师着重介绍了法国菜当中的牛排,牛排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能吃到,但对于西餐中牛排的吃法学生是不了解的。老师让班中一位小女孩扮演了法国大使向全班同学介绍它的吃法,这位同学边讲边操作,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拿餐具的方法,到底是左刀右插还是右刀左插。学生这短暂的记忆是清晰地,为了真正掌握牛排的吃法,老师让学生实际操作,她给每位同学都发了一块袋装牛排,并给了一次性的用具,六个人围个小组一起用餐,老师的引语是这样说的:“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西餐厅来用餐了。”学生很开心,秩序有点乱,老师什么也没说,马上播发起了柔和的音乐,气氛一下子就来了,那位法国大使一直在几个小组间来回走动着,提醒其他学生应注意些什么,短短几分钟时间,学生对西餐中吃牛排餐具体的用法是了如指掌,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听了,并实践了,记忆当然就深刻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这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变为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情境的创设创设要把握好它的度,不能只追求于形式上的多样,在乎的是能不能紧扣目标,有没有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是否只是为了课堂的热闹气氛而存在。真正让它与我们的课堂融合在一起,使之水乳交融。最终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老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作者单位:长兴县第三小学 浙江】
一、媒体介入,如虎添翼
现今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地使用是再为平常不过的事儿。它生动形象的画面总能夺人眼球,如果能够合理的使用,实在是教学的一个绝佳辅助手段。《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的确能在教学的同时激活学生原有头脑中的经验,可以让他们更好的进行对新知识的认识和感悟。一位老师在执教《鸦片的背后》这一课时,就将课件的功效发挥到了极点。“鸦片”一词对小学生来说脑中是模糊地,因为他离学生很远,学生知道其中带给我们的危害也就是从一些电视剧中了解到的。老师是这样导入的: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让我们自豪的历史吗?学生一一列举,师又说:“然而到了近代,中国开始走向没落,这样的变化跟鸦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师点击鸦片图,很美的罂粟花,从学生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他们的诧异。紧接着老师让他们看了一组因吸食鸦片而变得如魔鬼般的人物形象后,学生们更诧异了,老师一步步点击,渐渐的让学生看到了吸食鸦片可以让一个家庭毁灭,让军队不再有战斗力,让国家走向衰亡。如果没有这一系列图片地出示,学生是根本无法想象到,而通过这画面的演示很好的让学生脑中原有对鸦片地认识渐渐的清晰起来,对鸦片的背后的认识也慢慢得成熟起来。
二、实物呈现,真真切切
曾经听到一节品德课,内容是浙教版二下的《长大真好》,起初很纳闷,与二年级的学生谈长大,似乎没什么意思,但是老师的设计完全改变了我的初衷,因为整堂课学生都沉浸在其中,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是在一天天地长大。老师课前让学生准备了自己小时候的东西,可以是小鞋子 ,可以是小衣服,总之是自己小时候使用过东西就行。上课一开始老师就让大家把自己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孩子们那兴奋劲儿是难以言表的。老师没有对学生过于兴奋的举动进行制止,而是让他们试试手中的东西现在还能不能用。孩子们试过之后纷纷摇头,似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是的,这就证明我们长大了。”老师简单地说了一句。普普通通的一个活动环节,却由于实物的呈现让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了。很多时候由于实物的呈现会将孩子们一下子拉到了生活中,让孩子们很容易就融入其中,学习兴趣自然高涨。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多彩服饰》一课时也采用了实物呈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课一开始老师就给每个小组发了一条旗袍,让他们看、摸,观察样式的各异,感受旗袍材质的不同,那么什么是旗袍学生就清楚了,而且印象深刻,老师再逐一介绍旗袍的样式、盘扣。我想单一的讲解很难把学生脑中的旗袍样子和真正的旗袍对应起来,但通过这一环节就完全能将知识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学过程中,适时创设这样直观地情境,能帮助学生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较为形象的感知和理解教材,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三、你做我演,身临其境
品德课中老师会安排很多的活动环节,课中可能会让学生当当导游,演演书中角色。老师如此精心地设计这一个个活动的环节,除激发学生兴趣以外,更多得是让他们身临其境,切身感受,达到共鸣。曾有位年轻的女老师在执教《世界之窗》的第二课时所设计的活动,她当时的设计让所有在场的老师都惊呆了。教学时有一个环节是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美食,老师着重介绍了法国菜当中的牛排,牛排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能吃到,但对于西餐中牛排的吃法学生是不了解的。老师让班中一位小女孩扮演了法国大使向全班同学介绍它的吃法,这位同学边讲边操作,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拿餐具的方法,到底是左刀右插还是右刀左插。学生这短暂的记忆是清晰地,为了真正掌握牛排的吃法,老师让学生实际操作,她给每位同学都发了一块袋装牛排,并给了一次性的用具,六个人围个小组一起用餐,老师的引语是这样说的:“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西餐厅来用餐了。”学生很开心,秩序有点乱,老师什么也没说,马上播发起了柔和的音乐,气氛一下子就来了,那位法国大使一直在几个小组间来回走动着,提醒其他学生应注意些什么,短短几分钟时间,学生对西餐中吃牛排餐具体的用法是了如指掌,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听了,并实践了,记忆当然就深刻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这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变为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情境的创设创设要把握好它的度,不能只追求于形式上的多样,在乎的是能不能紧扣目标,有没有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是否只是为了课堂的热闹气氛而存在。真正让它与我们的课堂融合在一起,使之水乳交融。最终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老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作者单位:长兴县第三小学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