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味的方式和孩子共享歌唱活动的快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o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艺术活动生生不息的源泉,艺术也是生活热情生生不息的源泉。艺术因生活而亲切、灵动,生活因艺术而丰富、精彩。歌唱是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是一种演唱出来的文学艺术,它能使教师和儿童在此种活动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发展。在幼儿园中,儿童不仅可以演唱成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歌曲,还可以演唱童谣以及儿童自己创作和即兴发挥的歌谣。常常可以看到幼儿在摆弄物品时随意地哼唱,自得其乐,或在音乐区里自由地边唱边玩,乐在其中。孩子如此喜爱着歌唱,我们如何用趣味的方式和孩子共享歌唱活动的快乐呢?
  儿童的审美知觉集中了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表现出多通道性,这种多通道性是多方面的,既有表情、身体动作和语言的结合,又有不同感觉之间的联合。在实践中,我尝试着歌唱和多通道感官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跳跳、”等不同的活动类型交替变化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的持续性和歌唱的趣味性。
  一、以图谱开始的设计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将歌曲中描绘的形象用简单的图片、图画和符号将歌词内容跃然纸上,减去了单调地学唱歌曲的乏味感,加快了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如我在新授大班歌曲《亲了好几下》时采用了副歌前置的方法。副歌的曲调浓浓地体现了青海民歌婉转悠扬的独特韵味。孩子们边听老师放慢速度演唱,边看课件中展示的动态的图谱,很快就说出了副歌共四句,第一句和第四句的旋律是相同的,第二句和第三句的旋律有细微的不同,部分孩子很快就能跟随着我边看图谱边哼唱旋律了,看似简单的几行线条,将婉转优美的曲调尽写其中,孩子们一下子就心领神会,学唱的难度下降了,兴趣提高了,为下面的歌唱学习开了个好头。
  二、以动作伴随的设计
  无论是说话还是歌唱,都常常以动作相伴随。用动作来辅助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是该阶段儿童学习语言的心理需要。因此,边唱边做动作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儿童记忆歌词,发展节奏感和提高动作的协调性,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表达情感,增强了歌唱活动的趣味性。小班幼儿年龄小,尤其喜爱边唱歌边做动作,我不要求他们动作的到位,只求合拍就行,起到调节歌唱活动的情绪的作用,歌声与动作的结合,让孩子们全身心地充满想象地演唱歌曲。比如新授小班唱歌活动《大公鸡》:“大公鸡,穿花衣,花衣脏了自己洗,不用肥皂不用水,扑棱,扑棱,用沙洗。”这首歌将大公鸡洗衣服的动作用“扑棱,扑棱,用沙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幼儿想象自己的双手就是翅膀,上上下下地扑闪,跟着音乐的节奏不住地摇晃头和身体,将大公鸡洗衣服的可爱的情形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动作的加入增强了歌唱活动的趣味性。
  三、以游戏为主线的设计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在游戏中幼儿忘我、投入。如在新授歌曲《懒惰虫》的时,幼儿比较严格地按照音乐的节奏来“点数”其他游戏者,等歌曲唱到结束时,唱最后一个虫字时,谁被点到,谁就要创造性地表现一个自己对被人称作懒惰虫的态度。也有的活动将这种“点兵点将”的游戏方式贯穿在活动的始终,比如《丢手绢》、《头发肩膀膝盖脚》等。又如在《蝈蝈和蛐蛐》中,在活动结束处安排“点兵点将”的游戏,或谁动就“罚”谁的游戏,被“大公鸡”啄到的幼儿,必须对“要不要当爱吹牛的人”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表态。在创造性的歌唱活动中,可以在活动的开始处、中间、结束处插入游戏,也可以将游戏贯穿在歌唱活动的始终。
  四、与舞蹈结合的设计
  有些幼儿歌曲节奏明快,情节跌宕起伏,有的时而悠扬、时而跳跃,有的时而快乐、时而忧伤。比如大班歌唱活动《小树叶》,第一段“秋风起来啦,秋风起来啦,小树叶离开了妈妈,飘呀飘呀飘向哪里,心里可害怕。”旋律悠扬缓慢,表达了小树叶离开妈妈时的忧伤和一丝害怕的心情,第二段音乐风格一转,“小树叶沙沙,沙沙沙沙沙,好象在和风儿说话,春天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旋律跳跃欢快,表达了小树叶不怕困难,勇敢坚强的精神和意志品质。通过集体或分组创编舞蹈动作,可先由师生一起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大树和小树叶),然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分别扮演大树妈妈和小树叶,通过舞蹈的参与,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小树叶离开妈妈时的眷恋之情和将要回来打扮妈妈时的激动之情,知道小树叶虽然小,但她同样也要面对自己的困难,也要不怕困难、战胜困难,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懂得自然界能量守恒和物质不灭的科学道理,对歌曲内涵的理解上又有了升华,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感受。
  五、与多种演唱方式相结合的设计
  在幼儿已具备了一定的独唱能力的基础上,在中大班,我们可以提高演唱的难度,给歌曲设计合唱、接唱与伴唱等。在进行有感情的集体演唱时,需要有正确、默契的合作技能。包括注意倾听自己和他人的歌声,一起歌唱时不使自己的歌声突出;轮流歌唱时,与其他人或其他声部和谐衔接;配合歌唱时,努力保持各个声部之间在音量、音色、节奏上的协调性,以及在内心情感体验、声音表情,面部表情、体态动作表情交流方面的协调性等。比如大班歌曲《柳树姑娘》,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每一句句末都有三拍,时值较长,可请一声部的幼儿唱原歌词,二声部的幼儿在每一句的句末的延长处唱填充的衬词,衬托主旋律活泼欢快的气氛,体会歌唱活动的韵律之美,和谐之美。
  总之,我们不妨多关注儿童在自然状态下的歌唱和学习方式,提高孩子歌唱的趣味性,让他们通过歌唱活动中获得的审美感动来鼓舞孩子主动追求艺术,并在其中获得生命质量的提高和完整人格的成长。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是《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一条核
纵观我国历史,养老主要依托家庭进行,国家只对鳏寡孤独承担补充责任。但20世纪70年代以降,由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及异地工作等多因素作用,致传统养老模式嬗变,家庭养老功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新课标》也指出:课堂的舞台上,主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在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呢?  唤醒学生的主体精神  教育要以育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最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一味的采取讲授法进行教学势必会使学生感觉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和学习的兴趣,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兴趣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自觉性,养成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是新课程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画画是儿
苏教版小学课程教学标准指出,在教学工作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主张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去交流,从而将教学任务转变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今后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教学中的组织、引导作用,坚持以学生综合发展为中心的原则,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对学生学习中存
关于上市公司利润操控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将净利润作为一个事关操控的敏感指标,但在监管与被监管双方努力的博弈下,其可被操纵的潜力已被充分挖掘。从实证角度关注上市公司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