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学课程的教学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可能。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方法都作了统一要求,学生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自主探究的机会。在以人为本的精神指导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应运而生,它所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培养的是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呢?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开放性
教材中例题、习题的背景一般较为平淡,缺乏浓厚的生活气息。如果在教学中能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时,我首先让学生说一句话,这句话里要有一个数字,这时学生兴致勃勃地从熟悉的生活中提炼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数字。有的说“我们班有20个男同学”,另一个说“有23个女同学”,有的说“我的身高是110厘米”,有的说“我爸爸每月的工资是1327元”等等。然后让学生去找朋友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接着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有选择地板书,把这些式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相同位数的数的比较,另一类是不同位数的数的比较。学生在这种开放、和谐、宽松、富有情趣的课堂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加以完善、补充,甚至加以创新,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加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活动的过程具有开放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组织教学,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探索规律、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有关圆的实物,如硬币、镜子、铁环等。然后同桌合作,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方法量出圆的周长,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做好实验记录,这一环节,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结果学生汇报了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生A:把铁丝拉直后测量铁丝的长度就是铁环的周长。
生B:用根线绕着圆的周长围一围,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生C:用滚动的办法,先在圆上作一记号,然后从这一点起到这圆周的长,然后很快能算出圆的周长。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教学的开放,为学生探索新知创设了自由安全的环境,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通过操作、合作、探索,不仅推导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而且通过自己解决问题,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体会了知识的乐趣,从而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练习的设计具有开放性
开放题的训练是教学开放的一种最好的操作手段。开放题的设计可以是问题开放,可以是条件开放,也可以是综合开放。例如:一个矩形,剪去一个角后,还剩下多少角?学生通过思考出现了以下几种答案:
又如,在学习了单价、总价、数量的关系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小力去买小金鱼,小金鱼有1元一条的,2元一条的,3元一条的,4元一条的,他带了12元钱,可以怎样买?最多可以买几条小金鱼?
做这样的题目,开放了学生的思路和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
四、课堂信息的交流具有开放性
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的老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交流方式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充满爱心的多向交流关系。既可以是老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老师答,还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师生共同讨论。这样才不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从小养成敢说敢问、能说能问、善说善问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总之,开放性的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合作交流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创新,在创新中得到发展。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开放性
教材中例题、习题的背景一般较为平淡,缺乏浓厚的生活气息。如果在教学中能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时,我首先让学生说一句话,这句话里要有一个数字,这时学生兴致勃勃地从熟悉的生活中提炼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数字。有的说“我们班有20个男同学”,另一个说“有23个女同学”,有的说“我的身高是110厘米”,有的说“我爸爸每月的工资是1327元”等等。然后让学生去找朋友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接着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有选择地板书,把这些式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相同位数的数的比较,另一类是不同位数的数的比较。学生在这种开放、和谐、宽松、富有情趣的课堂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加以完善、补充,甚至加以创新,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加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活动的过程具有开放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组织教学,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探索规律、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有关圆的实物,如硬币、镜子、铁环等。然后同桌合作,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方法量出圆的周长,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做好实验记录,这一环节,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结果学生汇报了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生A:把铁丝拉直后测量铁丝的长度就是铁环的周长。
生B:用根线绕着圆的周长围一围,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生C:用滚动的办法,先在圆上作一记号,然后从这一点起到这圆周的长,然后很快能算出圆的周长。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教学的开放,为学生探索新知创设了自由安全的环境,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通过操作、合作、探索,不仅推导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而且通过自己解决问题,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体会了知识的乐趣,从而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练习的设计具有开放性
开放题的训练是教学开放的一种最好的操作手段。开放题的设计可以是问题开放,可以是条件开放,也可以是综合开放。例如:一个矩形,剪去一个角后,还剩下多少角?学生通过思考出现了以下几种答案:
又如,在学习了单价、总价、数量的关系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小力去买小金鱼,小金鱼有1元一条的,2元一条的,3元一条的,4元一条的,他带了12元钱,可以怎样买?最多可以买几条小金鱼?
做这样的题目,开放了学生的思路和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
四、课堂信息的交流具有开放性
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的老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交流方式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充满爱心的多向交流关系。既可以是老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老师答,还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师生共同讨论。这样才不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从小养成敢说敢问、能说能问、善说善问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总之,开放性的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合作交流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创新,在创新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