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语文学习小组的自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提升语文学习小组的自主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还得抽丝剥茧,寻找“病因”,找到“治病良方”。
【现象一】
存在问题:个体发展不均衡
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程度不均衡,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速度不均衡,思维水平的提升也不均衡。个别口头表达能力强、表现欲望强的学生频频发言,一些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或者不善言辞的学生则默默无声,只是听众、看客。久而久之,便会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现象。
改进策略(一):岗位轮换,体验角色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个别学生“一言堂”的课,不是好课,我们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交流,共同得到提高。因此,学习小组设立的学习小组长、朗读示范员、书写示范员、预习检查员、资料整合员等职务,各职位要每周轮换,推磨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扮演不同职责的角色,获得体验锻炼的机会,从而增强自主管理的能力。
改进策略(二):每日课堂回头看
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团体,为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师制定组间的竞争机制。譬如,能自信勇敢地代表小组站起来汇报的学生,就会为本组获得一分;多次发言或发言精彩的学生,最多只能加两分。这样,既能促进那些“看客”参与课堂交流,为组争光,也能很好地避免个别学生“一言堂”的现象发生。每堂课结束时,对当堂课各组的发言情况进行加分统计、小结表扬,并要求组长课后召开小组会议,进行“每日课堂回头看”,寻找加分不多的原因,鼓励怕开口的学生下次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和其他学生一起成长。
【现象二】
存在问题:组间“贫富”悬殊大
组间竞赛的激励机制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工作不够细致,反而会适得其反。据调查了解,有些班级每到阶段小结的时候,获胜的总是固定的那么几个小组。一些小组即使他们努力了,离第一名还是遥不可及。久而久之,挫败感增强,他们甚至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真的不是学习的料子,于是,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改进策略(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科学组建学习小组能有效地缩小组与组之间的差距。在分组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个性特征等进行综合评定,使每个学习小组都具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不同小组之间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也要大致等同。这样分成的合作小组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也为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改进策略(二):增强组内凝聚力
团队奖励是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它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增强学习小组内的凝聚力,形成有效的鼓励、互助的学习氛围。为获胜小组设置奖励是有讲究的。笔者对低、中、高各年段的100名学生做了“小组奖励需求”的专题调查:“假如你们小组语文学习得分最多,你希望老师奖励你们什么?”
调查显示,低年级学生不管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对他们来说都极具诱惑力,而中、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他们最大的心愿便是少做作业,甚至是不做作业。于是,笔者(现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意愿,设置了“作业超市”,即获胜小组享有一次自主选择语文作业的特权。其他小组的学生每项作业必做,而获胜小组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能力,只选择其中一项作业。实践显示,享受过“作业特权”的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了;还没享受过的,每堂课都会积极讨论,争先发言,作业态度也端正不少,都希望能为小组夺得分数,也享受一次“作业超市”的特权。
学习小组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能培养和激励小组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心和团队精神。比如,让每个学习小组为本组设置“语文学习小组公约”,对成员提出上课、作业、纪律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学习小组语文发展目标;设置学习口号、拟定富有个性的组名等,都能凝聚小组的力量,推动小组的进步,从而实现个人的发展。
我们还常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让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如合办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共同制作一张关于“古诗名句”的手抄报等,都能在实践中提升团队凝聚力和自主管理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现象三】
存在问题:合作学习效率低
学习小组开展组内讨论交流时,有的学生孤立在旁,无所事事;有的次序混乱,争先恐后,浪费时间;有的偏离中心易跑题,东一榔头西一棒,讨论不出结果。
改进策略(一):分工明确知职责
为确保合作的有效性,小组任务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习小组长”负责小组内语文作业的收发检查,组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朗读示范员”在合作学习中,注意倾听组员的朗读是否正确有感情,并提出建议;“书写示范员”负责指出伙伴写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预习检查员”负责检查课文预习情况;“资料整合员”负责整合组员搜集的学习资料;“纪律维护员”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承担督促组员认真倾听的工作。例如,在预习前,由组长根据各成员的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有的查找司马迁的生平简介;有的查阅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的搜集《史记》这部书的介绍;有的搜集出自《史记》的故事等。分工明确,人人都有任务,既缩小了各人的搜索范围,又让资料更完善、更具体。
改进策略(二):适时指导引方向
设置个人无法独立解决,需要合作讨论才能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是实现高效合作的前提。小组讨论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引领,当出现分歧和争执时,善于协调解决。例如,学习《金子》一课时,笔者设置了“彼得·弗雷特找到金子了吗?”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认为他找到了,有的说他没找到,在双方争持不下的情况下,笔者安排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走进小组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交流,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阐述自己观点,其他学生再进行辩论、补充。经过激烈的商讨,各小组得出结论:“彼得·弗雷特表面上虽然没有找到真正的金子,但他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种出了鲜花,获得了成功,实际意义上他找到了真金。”这样的答案而是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得来,有序并有效。
【现象四】
存在问题:小组资源被浪费
不少教师虽然组建了学习小组,但并没能真正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工作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师包办的层面,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依然没能放手给学生,学习小组多半是形式存在而已。
改进策略:学习小组来减负
我们要学会放手,将一些学习小组能完成的工作交由小组来完成。例如,预习课文的检查工作不需要教师亲力亲为,可以组内自查,或组间互查。还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批改组内成员简单的作业;带领组员读准生字词,指导有感情朗读;报词语给组员默写……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还可以体现在学课文前的质疑交流中。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问,通过学习小组的“生生互动”,讨论、辨析、交流,解决浅显的问题,筛选出有难度、有争议、有价值的问题,留到课上“师生互动”,全班讨论交流。这样,既避免了课上教师对琐碎问题的面面俱到,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着重放置在学生不能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讨论上,也能锻炼学习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能完成的语文学习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渐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培养语文学习小组的自主管理能力,能让学生在管理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体验快乐,提升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活动单导学”创新模式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如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现象一】
存在问题:个体发展不均衡
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程度不均衡,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速度不均衡,思维水平的提升也不均衡。个别口头表达能力强、表现欲望强的学生频频发言,一些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或者不善言辞的学生则默默无声,只是听众、看客。久而久之,便会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现象。
改进策略(一):岗位轮换,体验角色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个别学生“一言堂”的课,不是好课,我们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交流,共同得到提高。因此,学习小组设立的学习小组长、朗读示范员、书写示范员、预习检查员、资料整合员等职务,各职位要每周轮换,推磨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扮演不同职责的角色,获得体验锻炼的机会,从而增强自主管理的能力。
改进策略(二):每日课堂回头看
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团体,为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师制定组间的竞争机制。譬如,能自信勇敢地代表小组站起来汇报的学生,就会为本组获得一分;多次发言或发言精彩的学生,最多只能加两分。这样,既能促进那些“看客”参与课堂交流,为组争光,也能很好地避免个别学生“一言堂”的现象发生。每堂课结束时,对当堂课各组的发言情况进行加分统计、小结表扬,并要求组长课后召开小组会议,进行“每日课堂回头看”,寻找加分不多的原因,鼓励怕开口的学生下次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和其他学生一起成长。
【现象二】
存在问题:组间“贫富”悬殊大
组间竞赛的激励机制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工作不够细致,反而会适得其反。据调查了解,有些班级每到阶段小结的时候,获胜的总是固定的那么几个小组。一些小组即使他们努力了,离第一名还是遥不可及。久而久之,挫败感增强,他们甚至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真的不是学习的料子,于是,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改进策略(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科学组建学习小组能有效地缩小组与组之间的差距。在分组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个性特征等进行综合评定,使每个学习小组都具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不同小组之间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也要大致等同。这样分成的合作小组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也为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改进策略(二):增强组内凝聚力
团队奖励是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它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增强学习小组内的凝聚力,形成有效的鼓励、互助的学习氛围。为获胜小组设置奖励是有讲究的。笔者对低、中、高各年段的100名学生做了“小组奖励需求”的专题调查:“假如你们小组语文学习得分最多,你希望老师奖励你们什么?”
调查显示,低年级学生不管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对他们来说都极具诱惑力,而中、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他们最大的心愿便是少做作业,甚至是不做作业。于是,笔者(现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意愿,设置了“作业超市”,即获胜小组享有一次自主选择语文作业的特权。其他小组的学生每项作业必做,而获胜小组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能力,只选择其中一项作业。实践显示,享受过“作业特权”的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了;还没享受过的,每堂课都会积极讨论,争先发言,作业态度也端正不少,都希望能为小组夺得分数,也享受一次“作业超市”的特权。
学习小组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能培养和激励小组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心和团队精神。比如,让每个学习小组为本组设置“语文学习小组公约”,对成员提出上课、作业、纪律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学习小组语文发展目标;设置学习口号、拟定富有个性的组名等,都能凝聚小组的力量,推动小组的进步,从而实现个人的发展。
我们还常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让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如合办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共同制作一张关于“古诗名句”的手抄报等,都能在实践中提升团队凝聚力和自主管理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现象三】
存在问题:合作学习效率低
学习小组开展组内讨论交流时,有的学生孤立在旁,无所事事;有的次序混乱,争先恐后,浪费时间;有的偏离中心易跑题,东一榔头西一棒,讨论不出结果。
改进策略(一):分工明确知职责
为确保合作的有效性,小组任务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习小组长”负责小组内语文作业的收发检查,组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朗读示范员”在合作学习中,注意倾听组员的朗读是否正确有感情,并提出建议;“书写示范员”负责指出伙伴写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预习检查员”负责检查课文预习情况;“资料整合员”负责整合组员搜集的学习资料;“纪律维护员”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承担督促组员认真倾听的工作。例如,在预习前,由组长根据各成员的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有的查找司马迁的生平简介;有的查阅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的搜集《史记》这部书的介绍;有的搜集出自《史记》的故事等。分工明确,人人都有任务,既缩小了各人的搜索范围,又让资料更完善、更具体。
改进策略(二):适时指导引方向
设置个人无法独立解决,需要合作讨论才能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是实现高效合作的前提。小组讨论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引领,当出现分歧和争执时,善于协调解决。例如,学习《金子》一课时,笔者设置了“彼得·弗雷特找到金子了吗?”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认为他找到了,有的说他没找到,在双方争持不下的情况下,笔者安排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走进小组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交流,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阐述自己观点,其他学生再进行辩论、补充。经过激烈的商讨,各小组得出结论:“彼得·弗雷特表面上虽然没有找到真正的金子,但他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种出了鲜花,获得了成功,实际意义上他找到了真金。”这样的答案而是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得来,有序并有效。
【现象四】
存在问题:小组资源被浪费
不少教师虽然组建了学习小组,但并没能真正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工作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师包办的层面,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依然没能放手给学生,学习小组多半是形式存在而已。
改进策略:学习小组来减负
我们要学会放手,将一些学习小组能完成的工作交由小组来完成。例如,预习课文的检查工作不需要教师亲力亲为,可以组内自查,或组间互查。还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批改组内成员简单的作业;带领组员读准生字词,指导有感情朗读;报词语给组员默写……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还可以体现在学课文前的质疑交流中。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问,通过学习小组的“生生互动”,讨论、辨析、交流,解决浅显的问题,筛选出有难度、有争议、有价值的问题,留到课上“师生互动”,全班讨论交流。这样,既避免了课上教师对琐碎问题的面面俱到,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着重放置在学生不能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讨论上,也能锻炼学习小组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能完成的语文学习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渐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培养语文学习小组的自主管理能力,能让学生在管理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体验快乐,提升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活动单导学”创新模式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如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